㈠ 拍電影時常用的「殺青」表示拍攝完成,「殺青」原來指什麼
殺青這個詞的來源其實非常古老,在最早之前是指製作竹簡的最後一道程序。
現在的電影拍攝中的殺青就是指拍好的底片已經放到片盒中封存起來,准備送去沖洗,然後舉辦一場殺青儀式,實際上是一部影視作品完成了前期的拍攝工作,開始步入後期製作階段的一個說法,把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蘊運用到影視製作里,為影視行業帶來一絲韻味和文化氣息,因此,殺青也有了更加豐富的意義。
㈡ 為什麼拍電影常用「殺青」這個詞來表示拍攝完成「殺青」原指的是什麼
“殺青”原指的是製作竹簡時的一道工序。
這話一說完,就意味著電影正式結束了,意味著他們即將領取他們的工資。雖然說現在國內有些明星拍一部電視劇要幾十萬,甚至覺得很合理。畢竟他們付出的很多,甚至比當代社會的一些農民工還要辛苦。當然,在我看來,這種不合理的付出是非常不正確的,所以他們贏得儀式真的是一句好話,就像學生聽到上課的鍾聲是一個道理一樣。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㈢ 電影術語中的殺青是什麼意思
電影中的殺青,原意指拍好的底片,已經放在片盒中,准備送去沖洗。 現在大多是指電影拍攝部分已經完成。
「殺青」一詞來源先秦時代,古人在竹簡上寫字,但是竹簡表面是油質的,不易刻字,而且易被蟲蛀,所以就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竹簡先放到火上烤,這道工序就叫「殺青」或「汗青」。 後來人們用毛筆在竹青上寫字,就免了刀刻這道工序,所以定稿時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寫字就行了這一道手續也叫「殺青」。
(3)拍電影完成怎麼形容擴展閱讀:
其他電影術語舉例解釋:
1、實景:非人工搭制的場景。電影拍攝中,為了追求環境的逼真效果,所直接選用的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一般須作不同程度的加工布置,以符合劇情需要。實景使影片中出現的場面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感,既可節約製片成本,也有利於加快攝制進度。
2、特寫:拍攝人像的面部、被攝對象的一個局部的鏡頭。為美國早期電影導演格里菲所創用。特寫鏡頭是電影畫面中視距最近的鏡頭,因其取景范圍小 ,畫面內容單一,可使表現對象從周圍環境中突現出來,造成清晰的視覺形象,得到強調的效果。特寫鏡頭能 表現人物細微的情緒變化,揭示人物心靈瞬間的動向,使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強烈的感染。特寫鏡頭與其他景別鏡頭結合運用能通過鏡頭長短 、遠近、強弱的變化,造成一種特殊的蒙太奇節奏效果。
3、推鏡頭: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被攝對象向前推近的拍攝方法以及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向前推進時,被攝主體在畫幅中逐漸變大,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所要表現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體、描寫細節,使所強調的人或物從整個環境中突現出來,以加強其表現力。推鏡頭可以連續展現人物動作的變化過程,逐漸從形體動作推向臉部表情或動作細節,有助於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
4、外景:攝影棚以外的場景。包括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等實景,以及在攝影棚外搭建的室內景。優點是真實、自然,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有利於表現地方 色彩或民族特色。外景由美術師根據影片情節的需要事先選定,並可按照導演的創作意圖對實景作一定的加工,使之具有典型特徵和時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