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由張子楓主演的電影《我的姐姐》在豆瓣評分中,目前獲得的分數是7分,這個分數在豆瓣評分中算是中規中矩,是屬於比及格線高一些的水平。其實《我的姐姐》這部電影最開始的豆瓣評分有7.6分,但是後來觀影人數越來越多,而且打分的人也越來越多,評分也開始慢慢下降,如今停留在7分很長一段時間,想來這就是這部電影最終的分數了。
最後,《我的姐姐》講述的故事本身也容易引起爭議,本身社會上關於“扶弟魔”的新聞就很多,很多人對“扶弟魔”有天然的惡意,但是很多人看了電影以後,又希望張子楓扮演的安然撫養弟弟,所以說這部電影的評分會落到7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2. 《我的姐姐》到底好不好看啊
看完《我的姐姐》(以下簡稱《姐姐》)有一周了,也看了不少大家的評價,對於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雖然處於兩極分化,但優缺點的共通性卻出奇的一致,就是整部作品結尾處理的爭議。
如果你還沒看過《姐姐》的話,我可以給你一句話先大致概括個故事梗概因為很貼近社會現實,就是父母意外車禍身亡作為家裡還在上學的姐姐安然(張子楓 飾)有沒有義務去照顧還在讀幼兒園的弟弟(金遙源 飾)。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切給了車禍現場,接下來各自推搡著不肯撫養弟弟,全程都很壓抑,而比壓抑更壓抑的是除了電影里的角色以外,身處銀幕外的你似乎更加矛盾和取捨。
觀眾討論最多也最不能買賬的是結尾的處理,姐姐終究在面對一張寄養家庭帶來的從此不再與弟弟見面的協議面前舍棄了未來的萬種可能性和女性獨立生活的自由感,把弟弟還是接走了。
雖然我知道為了過審,結尾一定會呼籲親情血濃於水大於任何一種對立的可能性,但對這個結尾始終還是喜歡不起來,說白了就是選擇撫養和不撫養明顯都不是一個好現象,如果社會對中國傳統家庭的定義越是清晰明了越是說明了之間的某種頑疾,比如姐姐在照顧弟弟和自己的人生當中只要選擇後者就會被帶上「自私」的鐐銬,憑什麼?
是誰在助「重男輕女」為虐?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安然說得「他們當初選擇生得時候沒有問過我意見,現在為什麼非要我來養」,當初安然的父母為了想生二胎想要個弟弟強行讓安然假扮腿瘸有殘疾,從來沒有給安然做過她喜歡吃的飯菜,以至於她才想要考取好成績離開這個小地方去大城市發展。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色不是姐姐照顧弟弟而是哥哥照顧妹妹呢,也許大家都會說哥哥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犧牲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卻鮮有人會說照顧妹妹這件事是天經地義是責任使然。
這就是男女有別的第一道枷鎖,甚至這種畸形的觀念已經延續了上下幾千年,包括現代化建設的今天,你仍不敢說在這種存在即不合理的觀念正在被替代。
在劇中和姐姐安然這條線完美印證的就是演員朱媛媛飾演的「姑媽」這個角色,自己在家裡要承擔照顧一個癱瘓在床的丈夫還要忙於生計在出事以後還想著接濟照顧弟弟,而另一邊的舅舅,天天混跡於賭桌卻是理所當然情有可原的,就因為一句:傳承、付出,它是一個濃濃的親情。
就可以抵消一切男女不平等的羈絆了嗎?
如果這個年紀的安然不抗爭也許就是十幾年後的「姑媽」,生活焦頭爛額也不敢哭出聲,不停地要為家裡人「擦屁股」,也許沒有撫養弟弟責任的安然也能活成《安家》里不需要給老家弟弟買房寄錢的房似錦,也能活成在大城市光鮮亮麗不用顧忌老家還有個啃老的弟弟和重男輕女的父母的樊勝美,但,也許,現在會在你肚子痛了給你泡紅糖水的弟弟也會在將來某個不爭氣的時候撂下一句「我只有你了」的親情綁架,誰知道呢?
既然都沒有人知道,結尾怎麼會讓一個曾經鐵血說著「照顧他我的人生就完了」的安然在最後還是妥協了,我猜也許導演自己也不知道這樣的選擇對這個角色對大眾對所有姐姐甚至對所有女性公不公平。
也正因為這樣,電影中途屢次被導演的「野心」所抽離,雖然真的很喜歡導演的選材,但也無奈很多人性問題的考驗根本無法在鏡頭下一一被推敲。
而對於這個開放性結局來說,編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
姐姐在不拒絕愛的前提下,依然可以走自己的道路。至於怎麼選,我們一直都在強調支持,而不是一種支配。
但很可惜,我並沒有看到支持,沒有家人的支持,沒有法律的保護,沒有伴侶的幫助,面對簽字我明明看到了她的壓抑和不甘,比起「姑媽」那一輩人,至少姐姐簽字與不簽都是自己的選擇,簽字是因為愛不簽也有同等的法律保障,比起上一代女性一輩子的隱忍和奉獻來比已經幸福良多。
最後,比起電影討論度更高的「重男輕女」我還是更看重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評價,所有的女性首先應該是我們自己然後才是某某的妻子、母親和其他的稱謂,
如果有一天,當我們聊起女性只有「無私、妥協、隱忍」那是錯的,同樣如果只是「堅強、勇敢、獨立」那也一定是有問題的,女性就應該是女性本身,沒有定義、多元、接納,更不該有「妻子、媽媽、女兒、姐姐」的標簽才對。
3. 我的姐姐好看嗎
好看。《我的姐姐》是春天3月以來,最好看的一部電影,感人、催淚,觸及社會熱點和痛點,有姐姐的人,更值得去看一看這部電影,一定會共情和流淚,情到深處的感觸,感同身受的溫暖,都會擊打在你柔軟的心上。
4.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是一部揭示社會倫理及其變遷的深刻之作,影片圍繞著女主人公姐姐究竟是去追求個人事業發展還是撫養幼弟的艱難抉擇逐步展開,背後的邏輯是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所面臨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影片通過一系列戲劇性沖突為我們揭示了這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即傳統的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一個現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的新秩序正在形成 [23] 。該片的開放式的結尾可以稱得上「絕妙一筆」 [25] 。(社會學家李銀河評)
影片中兩個姐姐互訴內心的一場戲展現出兩代女演員細膩而精到的演技,貢獻了影片最大的淚點,同時,也是這樣一組人物的映照關系,讓影片全然跳脫出一個個體命運的悲劇,而展現出一個龐大而久被忽視的群體樣貌 [23] 。(澎湃新聞評)
影片呈現在公眾面前的赤裸裸的現實問題,目前它或許不能也無法解決,但由此引發的思考,對「姐姐」這一身份的審視,對女性困境的正視,對重男輕女的透視,遠比一個理想的結局更重要、更深刻 [24] 。(紅星新聞評)
該片能夠打動人心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正在於對於人的復雜情感的准確描摹,失去父母的姐弟在其後的相處中那種雙向的靠近,原本受傷害有怨氣的姐姐在糾結中對於親情的絲絲體會,一切繁復微妙都被創作者細膩准確地呈現給觀眾 [25] 。(中國新聞網評)
該片是對於青年女性成長經歷一次深刻剖析,並且尖銳地觸及很多令人關注的社會議題 [26] 。(新華社評)
電影後半部分感受親情血濃於水,在撫養和放棄之間的掙扎抉擇是非常直戳淚點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每個人物的形象刻畫都非常立體出彩。導演和編劇做這部電影想傳遞的也不是批判,而是一種展示,讓觀眾看到,這種困境中的女孩真實經歷的痛是什麼。這是對特殊語境下出生和成長的女孩們的縮影折射。
5. 電影我的姐姐好看嗎
現在許多電視劇和電影都是緊貼我們生活的,有非常多的情況和場景,都是我們在生活中能夠碰到的。許多電影和電視劇中我們都能感覺到親情和生活的壓力,更是體會到了年輕人都不容易!
這個電影講述的故事是與時代的主題緊緊相扣的,主人公內心的煎熬和無奈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