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劇中的生旦凈末丑各代表什麼意思
1.生行
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紅生:專指勾紅色臉譜的老生。娃娃生:劇中的兒童角色等幾大類。
2.旦行
是扮演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為青衣(正旦):端莊嫻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別是打出手。
刀馬旦: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婦女。彩旦:滑稽詼諧的喜劇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於一爐的全才演員等稱為花衫。
3.凈行
又稱「花臉」、「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質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勾畫臉譜。
4.末行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老生即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末即一般扮演比同一劇中老生作用較小的中年男子。傳統昆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出,照例皆為副末念誦詞曲開場。
5.醜行
又叫小花臉、三花臉。包括文丑:伶俐風趣或陰險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練而風趣幽默的豪傑義士。丑為笨的代名詞,舞台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
京劇的影響與價值:
中國京劇的一代宗師梅蘭芳,不僅是把京劇旦行表演藝術推向巔峰的藝術家,還是第一位把京劇介紹到海外的文化使者。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梅蘭芳曾多次赴日本、美國、蘇聯等國訪問演出,讓中國京劇這朵東方藝術奇葩亮相於世界舞台,躋身於世界戲劇之林。
1930年1月,梅蘭芳一行20餘人乘「加拿大皇後」號輪船由上海赴美國,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梅蘭芳由華盛頓、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至檀香山,所到之處,受到盛情款待和熱烈歡迎。
美國電影界認為梅蘭芳的表演藝術對電影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派拉蒙影業公司還將他表演的《刺虎》搬上銀幕,這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梅蘭芳藝術表演影像。
美國學術界極為重視梅蘭芳的到訪,波摩拿學院、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先後授予梅蘭芳文學博士學位,以表達對這位藝術大師的欽敬之情。
Ⅱ 生旦凈末丑電影有沒有第二部
目前還沒有排除第二部,但是有考慮的打算。
Ⅲ 京劇人物張飛屬於生旦凈丑什麼
生旦凈末丑,神仙老虎狗。 諸葛亮是老生 就是須生 白娘子是青衣,是個旦角,正旦 張飛是花臉,就是凈。 太專業的說了你聽的可能會糊塗,舉個例子說吧:最近的電影《梅蘭芳》看了吧?其中有一段是「十三燕」和「梅蘭芳」的打擂台,最後十三燕的台下桌椅四散,人去樓空,其實這段是胡扯。 因為「十三燕」,雖然這個人物沒有指名是誰,但是從他唱的戲定軍山來看,這個人原型應該是譚鑫培,譚老闆當年是唱老生的!而梅蘭芳是青衣的。這兩個都是唱京劇的不假,但問題在於這二位行當不同,在分工明確的情況下沒什麼可比性,就好比現在你拿爵士樂和美聲唱法相比一樣,他不是一個性質,過去各有各的好,興許是因人而異,因名氣大小會造成票房不同,但是說像十三燕那樣,梅蘭芳一唱,沒人理他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二者本就不可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說東城那頭弄起爵士樂了,那西城那邊民族交響樂團演出是不是就沒人聽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梅蘭芳》那個電影在這一點是錯了的,各有各的嗜好,他就是把他完全都局限在「京劇」這倆字里了,甭管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還是譚鑫培,也甭管花臉武生青衣老生,只要是在電影里,您唱的總共就是兩字「京劇!」
Ⅳ 電影生旦凈末丑歆荷扮演者是誰
演員表裡有,仔細看
Ⅳ 如何評價《天書奇譚》
《天書奇譚》設計中吸取了很多中國傳統民族藝術文化元素,很多角色形象來自於戲曲造型,生旦凈末丑俱全,如狐女的斜眼、兩片腮紅,是吸取了京劇旦角臉譜的造型的特點;場景設計也很好的繼承了中國傳統裝飾繪畫的特色,構圖色彩符合東方審美意識,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
Ⅵ 京劇中的「生旦凈末丑」中的凈指的是什麼
「凈」是指性格、品質或相貌不同於一般、有突出特徵的男性人物。凈角這類人物按性格來說有正直、剛毅、勇猛、粗獷、魯莽、狡詐、殘暴、愚蠻等;按年齡來說,長者有八九十歲的老人,幼者有十來歲的少兒;按身份地位來說,上有帝王將相,下有庶民屠夫。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說是形形色色的人物。
(6)生旦凈末丑電影好看嗎擴展閱讀:
「凈」的稱呼始見於宋元南戲和元雜劇,一般認為是由宋雜劇、金院本的副凈發展而來。到崑山腔成熟期,「凈」扮演的人物范圍及其藝術特點漸趨穩定,「凈」、「丑」明確分工,形成了大面(凈)、二面(副或付)、三面(丑)三個行當。至此「凈」已全面正劇化,喜劇性人物則歸入「付」和「丑」扮。
近代各戲曲劇種多有凈行,且按所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藝術、技術特點分為大花臉、二花臉、武花臉、油花臉等支行。人物形象有包拯、張飛、曹操、李逵等,演唱風格粗壯渾厚,動作幅度大,並以面部化妝勾「臉譜」為突出標志。是戲曲舞台上具有獨特風格的性格造型。
Ⅶ 電影生旦凈末丑各代表什麼人物性格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紅生:專指勾紅色臉譜的老生。娃娃生:劇中的兒童角色等幾大類。除去紅生和勾臉(即在臉上畫有臉譜)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即扮相都是比較潔凈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為青衣(正旦):端莊嫻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別是打出手。刀馬旦: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婦女。彩旦:滑稽詼諧的喜劇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於一爐的全才演員等稱為花衫。
凈行俗稱花臉,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凈行可分為正凈(大花臉):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忠臣良將。副凈(二花臉):俗稱架子花臉,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凈(武花臉):以武打為主的角色。
醜行又叫小花臉、三花臉。包括文丑:伶俐風趣或陰險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練而風趣幽默的豪傑義士。
Ⅷ 皮影的生.旦.凈.丑簡介
希望你滿意!!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
1.生 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鬍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後、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3.凈 行 簡稱「凈」,亦叫花臉。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並不幹凈,故反其意為『『凈」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簡稱「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5.丑 行 簡稱「丑」。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顆精巧的明珠。
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布幕,觀看一種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為皮影。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耒,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流傳甚廣。不僅如此,皮影戲還對國內外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各路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中國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
皮影多見於北方農村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在長期流變中皮影戲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陳龍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等,重點流行的陝西還分西路、東路兩大派別,風格各具特色。
Ⅸ 生旦凈末丑 皮影含義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
1.生 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鬍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後、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3.凈 行 簡稱「凈」,亦叫花臉。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並不幹凈,故反其意為『『凈」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簡稱「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5.丑 行 簡稱「丑」。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顆精巧的明珠。
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布幕,觀看一種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為皮影。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耒,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流傳甚廣。不僅如此,皮影戲還對國內外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各路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中國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
皮影多見於北方農村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在長期流變中皮影戲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陳龍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等,重點流行的陝西還分西路、東路兩大派別,風格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