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搗東京》:這部電影講述了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對日本東京的直接打擊。
2. 《目標東京》:影片聚焦於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主要目標——東京,展現了激烈的戰爭場面。
3. 《太平洋》:這部作品全面描繪了太平洋戰爭的廣闊畫卷,包含了多場關鍵戰役。
4. 《海軍地獄貓》:影片以美國海軍航空兵為主角,講述了他們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英勇事跡。
5. 《魚雷出擊》:描述了美國海軍在使用魚雷攻擊日本艦船時的驚險戰斗。
6. 《孤島浴血戰》:又譯《南太平洋大捷》,講述了美軍在孤立無援的島嶼上與日軍的殊死搏鬥。
7. 《硫磺島浴血戰》:描繪了美軍在硫磺島上的慘烈登陸戰。
8. 《菲律賓浴血戰》:展現了美軍在菲律賓群島為奪回島嶼而進行的激烈戰斗。
9. 《虎虎虎》:又譯《偷襲珍珠港》,日美合拍,講述了日本海軍對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的突襲。
10. 《中途島》:聚焦於太平洋戰爭中關鍵的中途島海戰。
11. 《細細的紅線》:又譯《紅色警戒》,描述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一次關鍵防守戰。
12. 《太平洋潛艇戰》:又譯《太平洋喋血記》/《靜靜地,深深地》/《霸海雙雄》,展現了潛艇兵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英勇表現。
13. 《太平洋航空作戰》:聚焦於太平洋戰爭中的空中作戰,特別是美國航空兵的作戰行動。
14. 《巴丹戰役》:描述了美軍在巴丹的戰役,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
15. 《復活島》:電影以復活島為背景,講述了太平洋戰爭期間的故事。
16. 《反攻緬甸》:展現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反攻行動。
17. 《印第安納波利斯歷險記》: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為背景,講述了其在中途島海戰後的歷險。
18. 《飛枝缺虎群英》:介紹美軍援華飛虎隊作戰的情況。
19. 《珍珠港》:這部電影重新講述了1941年日本襲擊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的事件。
20. 《風語者》:聚焦於二戰期間美國 Navajo 語密碼員的故事,他們在太平洋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21. 《父輩的旗幟》:及姊妹篇《硫磺島的家書》,這兩部電影都講述了在硫磺島戰役中發生的故事。
22. 《珍珠港空襲》:日本第一部特攝片,於1941年上映,從日本視角展現了珍珠港襲擊。
23. 《夏威夷大海戰》:影片於1942年首映,一度被東京盟軍總部沒收,1968年才再度上映。
24. 《肉彈》:一部反戰喜劇片,以太平洋戰爭為背景。
25. 《血戰沖繩島》:描述了在沖繩島上的激烈戰斗。
26. 《太平洋之鷹》:展現了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空軍的英勇表現。
27. 《太平洋之嵐》:描繪了太平洋戰場上風雲變幻的戰爭景象。
28. 《啊旅山,特別攻擊隊》:又譯《神風特攻隊》,講述了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故事。
29. 《啊,空軍》:又譯《啊,零戰》,聚焦於日本零式戰斗機飛行員的故事。
30. 《零式戰斗機》:以零式戰斗機為線索,展現了太平洋戰爭中的空中戰斗。
31. 《決戰航空隊》:描述了日本航空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決死作戰。
32. 《大戰末日》:展現了太平洋戰爭末期的一系列關鍵戰役。
33. 《姬百合之塔》:以日本女性醫護人員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故事為背景。
34. 《轟炸沖繩》:又譯《愛與夢飛翔》,講述了在沖繩島戰役中的故事。
35. 《啊,海軍》:聚焦於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
36. 《山本五十六》:講述了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故事。
37.
⑵ 誰介紹點軍艦的電影比如珍珠港還有男人們的大和號不要潛艇的和航母的最好是二戰的現代的也行誰多分誰
1. 《直搗東京》:這部電影講述了美軍對日本東京的轟炸行動,展現了二戰期間美軍的英勇表現。
2. 《目標東京》:影片聚焦於美軍對日本首都的攻擊,揭示了戰爭中的緊張氣氛和士兵們的決心。
3. 《太平洋》:這部大型迷你劇集詳細描繪了太平洋戰爭的全程,包括珍珠港事件和其他重要戰役。
4. 《海軍地獄貓》:影片以海軍戰斗機飛行員為主角,講述了他們在戰爭中的勇敢斗爭和犧牲。
5. 《魚雷出擊》:這部電影描述了潛艇戰中的驚險對決,展現了潛艇士兵的智慧和勇氣。
6. 《孤島浴血戰》:故事發生在南太平洋的一個孤島上,描繪了美軍與日軍的殊死搏鬥。
7. 《硫磺島浴血戰》:影片聚焦於硫磺島戰役,展示了美軍在該島的艱苦登陸和戰斗。
8. 《菲律賓浴血戰》:這部電影描述了美軍在菲律賓群島的戰役,呈現了士兵們在熱帶雨林中的生存掙扎。
9. 《虎虎虎》:又譯《偷襲珍珠港》,日美合拍,這部電影再現了日本海軍對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的突襲。
10. 《中途島》:影片聚焦於中途島海戰,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的一次關鍵戰役。
11. 《細細的紅線》:描繪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一次激烈戰斗,展現了士兵們的恐懼和勇氣。
12. 《太平洋潛艇戰》:又譯《太平洋喋血記》等,電影圍繞潛艇戰斗員的生死較量展開。
13. 《太平洋航空作戰》:這部電影展示了太平洋戰爭中航空兵的作戰情景。
14. 《巴丹戰役》:描述了美軍在巴丹戰役中的堅守和最終的勝利。
15. 《復活島》:影片以復活島為背景,講述了二戰期間發生在該島上的故事。
16. 《反攻緬甸》:描繪了盟軍在緬甸的反擊戰役。
17. 《印第安納波利斯歷險記》:這部電影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為背景,講述了其沉沒事件。
18. 《飛虎群英》:介紹美軍援華飛虎隊作戰的經歷,展現了中美兩國士兵的友誼和合作。
19. 《珍珠港》:再次提及珍珠港事件,這部電影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這一歷史時刻。
20. 《風語者》:講述了一群在戰場上傳遞情報的士兵的故事,展現了他們的犧牲和勇氣。
21. 《父輩的旗幟》及姊妹篇《硫磺島的家書》:這兩部電影以硫磺島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士兵們在戰場上的經歷和情感。
22. 《夏威夷大海戰》:描繪了夏威夷海戰中的激烈戰斗,反映了日本海軍的作戰情況。
23. 《肉彈》:這是一部反戰喜劇片,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戰爭中的荒謬和殘酷。
24. 《血戰沖繩島》:講述了沖繩島戰役中美軍和日軍的激烈對抗。
25. 《太平洋之鷹》:這部電影展示了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戰斗機飛行員的故事。
26. 《啊,特別攻擊隊》:又譯《神風特攻隊》,揭示了神風特攻隊隊員的選擇和犧牲。
27. 《啊,空軍》:又譯《啊,零戰》,聚焦於日本零式戰斗機飛行員的故事。
28. 《零式戰斗機》:又譯《燃燒的零戰》,詳細描繪了零式戰斗機的作戰經歷。
29. 《決戰航空隊》:描述了航空兵在戰爭中的決
⑶ 二戰電影最後吞槍沒開槍
查爾斯·巴特勒·麥克沃伊
電影名是:「印第安納波利斯:勇者無懼」是由馬里奧·范·皮布爾斯執導 由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一部電影。
故事情節:
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尼古拉斯·凱奇飾演查爾斯·巴特勒·麥克沃伊上尉,其船隻在1945年7月於南太平洋被魚雷擊中,船上載有第一枚原子彈。
上船的1196名船員有大約300名隨著船隻死亡,其餘的在等待救援的時候面臨著日曬、脫水、鹽水浸蝕和鯊魚攻擊。只有317名水手被救,麥卡沃伊被送上軍事法庭,半個世紀後才被免除罪過。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悲劇始末
1945年夏天一個晚上,美國一艘巡洋艦在太平洋被日潛艇擊中沉沒。沒有人明白,為什麼美國海軍最高指揮部始終知道這艘巡洋艦正駛入危境,卻從未向艦長發出過警告。
這是1945年一個夏天晚上發生在太平洋上的故事。直到現在,也就是55年後,這個故事才接近尾聲。
查爾斯·巴特勒·麥克沃伊因為無法忍受迫害和人們的指責唾罵,在1960年吞槍自盡。
直到1999年人們才為麥克沃伊平冤!
⑷ 二戰期間被鯊魚襲擊的美國士兵被拍成了哪部電影,求答案
在下時光的網址 http://i.mtime.com/ezdyscg/blog/7978209/
二戰老片新拍之二十八 -- 二戰中的最悲壯故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戰艦
Mission of the Shark: The Saga of the U.S.S. Indianapolis虎鯊行動(1991)
其它中文名:鯊魚的使命: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傳奇故事
導演:羅伯特·伊斯科夫
編劇: 艾倫 夏普
主演: 斯泰西·基齊,理查德·托馬斯, 史蒂夫·蘭德斯貝格
國家地區:美國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台 .
類型:動作,劇情,歷史
電視電影
日期:1991年9月29
劇情概要:
1945年7月30日,就在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前夕,載有1200多名美國海軍的重型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執行完一項決定戰爭進程的使命之後,駛往太平洋西部的菲律賓海蒂尼安島時,突然遭到了2英里外的日軍伊-58號潛水艇的魚雷襲擊,船上1200名美軍僅有317名死裡逃生,從而造成了800多人喪生的慘劇,成為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災難。
USS Indianapolis: Men of Courage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勇者(2016)
別名: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勇者
導演: 馬里奧·范·皮布爾斯
編劇:卡姆·坎農 / 理查德·瑞歐達·德爾·卡斯特羅
主演:尼古拉斯·凱奇 / 馬特·蘭特爾 / 托馬斯·簡 / 湯姆·塞茲摩爾 / 布萊恩·普萊斯列 / 柯迪·沃克 / 維羅妮卡·羅薩蒂
日期:2016年美國上映
類別:劇情 / 戰爭
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地區:美國
時長:127分鍾
發行公司:薩班電影Saban Films ...
劇情:
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尼古拉斯·凱奇將飾演查爾斯·巴特勒·麥克沃伊上尉,其船隻在1945年7月於南太平洋被魚雷擊中,船上載有第一枚原子彈。上船的1196名船員有大約300名隨著船隻死亡,其餘的在等待救援的時候面臨著日曬、脫水、鹽水浸蝕和鯊魚攻擊。只有317名水手被救,麥卡沃伊被送上軍事法庭,半個世紀後才被免除罪過。
⑸ 一部二戰電影,軍艦被擊沉所有人員被鯊魚襲擊過了許久才被偵察機發現。電影的名字是什麼
是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艦長麥克沃伊不願意出席第一次聚會。由於他在軍事法庭上受到的指控,他經常收到死難者家屬寄給他的詛咒信,罵他是殺人兇手。他不知道他在聚會上會受到什麼冷遇。出乎他的意料,那些生還者熱烈擁抱他,向他敬禮,告訴他作為他的手下是多麼自豪。但就連這也不足以支撐他的意念。1968年,當麥克沃伊打開另一封詛咒信時,他的精神崩潰,自殺身亡。
在第一次聚會上,人們開始為恢復麥克沃伊的名聲而作出努力,理由是他不公正地成為替罪羊。但直到80年代初期,銷密文件才透露海軍最高指揮部知道1-58以及另外一艘日本潛艇朝「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的道路進發。更糟糕的是,僅在四天前,美國一艘驅逐艦就在同一地區遭到魚雷襲擊。然而沒人告訴麥克沃伊這一切。
指揮部是誰作出不告訴麥克沃伊的決定仍然不得而知。海軍聲稱沒有留下書面記錄,所有參與者都已離開人世。
不過,國會議員根本不願意被捲入其中。海軍沒有透露只言片語。幕後肯定還有很大的隱情。
艦長終獲平反
然後,在1996年,局勢出現另外一個戲劇性的轉折點。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一位名叫亨特.斯科特的學生看了電影《大白鯊》。在片中,一個人物回憶了鯊魚是如何襲擊失事巡洋艦上的艦員的。斯科特決定進一步調查這場悲劇。利用在《棄船!》一書出版後列出的倖存者名單,他得知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他們的艦長蒙受了極大的不白之冤。
年輕的斯科特也得知至少三處海軍駐地收到了SOS求救信號,但他們要麼沒有在意,要麼認為這是日本人要的花招。到了1999年,斯科特的研究結果以及與許多生還者的談話內容在全國再次掀起軒然大波,為麥克沃伊平反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今年春季,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決議,稱對麥克沃伊的指控「從道德上而言是不成立的」,對他的定罪屬於「審理不公,導致他不公正地蒙受恥辱,並且毀了他的行伍生涯」。
參議院通過的決議的口氣沒那麼嚴厲。決議規定麥克沃伊「不應受到懲處」,但沒說有什麼不公正行為。如今,兩院必須達成妥協。只有到那時,「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及其勇敢艦員的故事才會劃上句號。
⑹ 大白鯊2的幕後花絮
當影片劇組於1977年秋季返回瑪莎葡萄園進行重拍時,園內很多樹木的樹葉已經所剩無幾,劇組人員只好粘貼上假樹葉。 藝術指導喬·阿爾夫斯和升任環球影業副總裁的剪輯師弗娜·菲爾茲希望能聯手執導該片,但被美國導演協會回絕,因為從1976年的《不法之徒邁·韋爾斯》開始,他們禁止任何演職人員在影片拍攝期間取代導演,而且他們不願將導演的位置讓給非協會成員。 《大白鯊》的編劇霍華德·塞克勒起初提議根據首集中昆特講述的故事展開續集,從而描寫軍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沉沒始末,可環球影業總裁西德·謝恩伯格否決了他的想法。 在少數場景中,攝影師使用了安裝在鯊魚背上的牛仔馬鞍。 電影的宣傳標語「就當你覺得應該安全了而回到水中的時候」成為了電影史上最有名的宣傳標語之一。 斯皮爾伯格一開始就拒絕了製片方的邀請,他曾向影迷透露續集故事有關昆特的兒子和布洛迪獵殺又一條大白鯊。製作人大衛·布朗稱斯皮爾伯格之所以不願執導續集,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執導的《大白鯊》已經終結了所有鯊魚電影。 直升機場景耗時四天拍攝完成。 環球影業總裁西德·謝恩伯格的妻子洛蘭·加里在片中扮演局長夫人艾倫,謝恩伯格曾建議讓加里上船參與營救行動,卻遭到了製作人理查德·D·扎努克的堅決反對。 在首集中扮演布洛迪的羅伊·施奈德原本不想繼續出演該片,盡管後來施奈德簽約出演,但在拍攝期間,他和導演茲瓦克的關系非常緊張,兩人一度爭論不休,施奈德甚至還寫信痛斥茲瓦克不徵求他的意見就擅自更改場景。 盡管大白鯊在影片前半段從未現身的首集以其營造的想像和懸念贏得了如潮好評,但茲瓦克認為續集不可能如法炮製,因為大白鯊第一次破水而出的效果只能有一次,續集應該盡可能的顯現大白鯊。 該片拍攝預算為2000萬美元,比首集多出800萬,是1978年投資最高的續集電影。參與首輪公映的影院多達640家。 劇組在拍攝遊艇殘骸場景時曾遭遇真正的雙髻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