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為了和平電影中有哪些英雄

為了和平電影中有哪些英雄

發布時間:2023-01-05 11:59:12

❶ 為和平而戰爭的小英雄有誰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在他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❷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1、楊根思

1950年11月25日,中朝軍隊發起了第二次戰役,11月28日楊根思堅守在1071高地-東南小高嶺,為了切斷美軍逃退路,楊根思在敵軍第9次進攻時抱起最後的炸彈包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最終完成了任務。

在軍旅生涯中,歷任新四軍副班長、班長、副排長、排長,解放軍副連長、連長等職。先後參加淮海戰役等大小數十次戰役戰斗,擅長爆破,多次榮立戰功。

2、邱少雲

邱少雲9歲喪父、11歲喪母、13歲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

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年僅26歲。

3、黃繼光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

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4、伍先華

入朝後不久,便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在1952年9月29日秋季戰術反擊戰中,他所在的部隊參加殲滅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之敵的作戰。為了奪取敵人的720高地,徹底摧毀敵人的火力封鎖,他毅然抱起炸葯包沖進敵人的坑道,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開辟了部隊前進的道路。

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追記他特等功,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追認為模範共產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5、孫占元

1952年10月14日,孫占元在上甘嶺戰役中壯烈犧牲,為了紀念他,他的家鄉三弓水村改為占元村。其與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楊連第被人們譽為抗美援朝「五大烈士」。

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❸ 請介紹幾部關於和平的電影,好答案加100分

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

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經典之作。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主演:

馬修·莫迪恩

時間:1987年

劇情:

越戰期間,加入海軍陸戰隊的一群年輕人被剃了光頭,並分配寢位,負責訓練他們的上校時常羞辱他們,還給他們取難聽的外號,「傻瓜比爾」由於是胖子,動作老是出錯,因此成為最經常被上校修理的人。班長「小丑」耐心照顧他。但傻瓜比爾再次的失誤,令上校憤怒地懲罰全隊,夥伴們終於忍無可忍,將傻瓜比爾痛揍了一頓。之後,傻瓜比爾開始對槍自言自語,他發揮了射擊的才華,連上校也贊賞他終於可以成為偉大的「殺人機器」,就在出發前往越戰戰場的那晚,傻瓜比爾在他的M14裝滿「全金屬外殼子彈」(Full Metal Jacket),一槍打死上校,然後自己也含槍自殺。

選擇編入新聞組的小丑,被長官派去前線采訪,小丑看見年輕的士兵們已經麻木,在越共屍體旁飲酒、一面笑一面在直升機上掃射逃走的村民。他隨眾巡視,誤入未掃盪的地區,大家遭到狙擊手埋伏,犧牲了好幾位同伴後,他們終於確定狙擊手藏身的建築物,小丑落單時忽然發現狙擊手,對方原來是個非常年輕的少女!隨他而來的攝影員開槍救了他,少女在地上痛苦的掙扎,一名士兵要大家離開,任那少女在此地腐朽。在少女的「殺了我」的哀求中,小丑終於拿起,扣下扳機……

沉重的越戰反思片

影片根據古斯塔夫·哈斯福特小說《短期服役》改編,是大導演庫布里克繼《光榮之路》之後後拍攝的又一部反戰影片。影片的前半段,是以群像的角度塑造出一群年輕人如何在魔鬼教官的訓練下,失去人性而成為殺人的機器;後半段則是主人公「小丑」在戰爭中逐漸恢復的人性。影片跨越了從參軍到殺人,一個普通士兵在戰爭中不同階段的心理歷程。它被看做繼《越戰獵鹿人》、《現代啟示錄》、《前進高棉》之後的又一描寫越戰的傑作,曾被某些影評人譽為「有史以來最佳的越戰電影」。

華氏911(2004)

片 名: Fahrenheit 9/11

譯 名: 華氏911

導 演: ( 邁克爾·摩爾 Michael Moore )

主 演: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史蒂夫·旺德 Stevie Wonder) (小布希 George W. Bush) (詹姆斯·貝克 James Baker III) ( Richard Gephardt) ( Tom Daschle)

◆劇情◆

這部紀錄片反映了這屆美國政府的某些側面,試圖說明為什麼美國會成為仇恨與恐怖活動的目標,為什麼美國總是很容易就捲入到戰爭之中,指出了911後對石油的貪婪在瘋狂的反恐戰爭中起著絕對的作用,也分析了布希家族與本·拉登之間所謂的關系是如何導致他們成為勢不兩立的敵人。

影片不但直接指向布希家族與富裕的沙特人包括皇室、沙特駐華盛頓大使和本·拉登家族在社會與經濟上的聯系,也表現了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和伊拉克普通人的種種真實的狀況,其中尤為關注與戰爭相關的平凡人,像在戰爭中受到傷害的伊拉克民眾;像萊拉·利普斯科姆這樣因在戰爭中失去兒子而轉變對布希政府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的看法的平凡母親;像進入巴格達普通家庭逮捕無辜市民的美軍;像厭惡伊拉克戰爭的美軍大兵;像那些成為美國新兵源的密歇根州的貧困的非裔美國黑人。

影片以一種反諷的口氣敘述著從2000年美國大選到如今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人所經歷的一切,試圖探尋出海面下冰山的全貌。在這部影片中,邁克爾·摩爾「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多用總統布希自己的言語和表情來傳達信息。比如發生911事件時,布希總統正在美國一所小學中視察,當他的助手輕聲告訴他飛機撞擊了五角大樓和世貿大廈的消息時,布希先是一臉受到驚嚇的表情,而後時間雖然在一分一秒的過去,布希總統卻好像永遠不會從凳子上站起來一樣的呆坐著,盯著他手中孩子們那寫著「我的寵物山羊」的教材。邁克爾·摩爾用畫外音說「總統是否在想他應該多多出現,多做些工作?」他的這句評論其實是與電影中早些出現的布希經常呆在
==================================
還我911真相9/11: Press for Truth7.4

西線無戰事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
早期有聲片中的扛鼎之作
有力地譴責了帝國主義戰爭,毫不留情地揭開了蒙在戰爭頭上的"神聖"面紗,表現了極為鮮明的反戰主題
1930年出品
導 演:路易斯·邁爾斯通
主 演:盧·艾爾斯
約翰·雷
·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
·在一九六二年美國西雅圖世界博覽會評選的"電影誕生以來的十四部最偉大的美國影片"中名列第三位
給人類帶來永久傷痛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德國小記者雷馬克打算開始寫一部他自大戰結束以來就一直在醞釀構思的小說《西線無戰事》。他完全利用業余時間寫作,結果僅用了6個星期,小說就完成了,可手稿卻在抽屜里擱置了半年多,因為許多出版社都不願出版這部作品。後來,總算有家出版社接受了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小說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第一年竟銷售了120萬冊,後來又被譯成多種文本,總發行量在500萬冊以上。雷馬克也因此由一個無名的小記者,一躍而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
導演路易斯·邁爾斯通看中了小說的主題,將《西線無戰事》搬上了銀幕,這部影片也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看成是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有強烈的思想性的作品。邁爾斯通以沉重的筆觸和簡明精煉的手法寫活了帝國主義戰爭的荒謬無情,透過一名德國士兵從迷戀戰爭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轉變,渲染了戰爭的恐怖及其對人性的摧殘,表達了對人類自相殘殺的反感和把人民推向災難的當權者的厭惡,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
在《西線無戰事》中,導演以卓越的攝影技巧、寫實的風格把戰火、陣地、沖鋒、肉搏,以及殘酷恐怖、野蠻兇殺的場面拍得十分逼真,有聲有色,驚心動魄,具有印象派風格。同時,這部影片極高的藝術成就和豐富的內涵又使它成為了一部"優秀的博士論文"。
--前蘇聯著名電影藝術家 謝爾蓋·愛森斯坦
《西線無戰事》是最早採用混合錄音的有聲片,導演邁爾斯通很善於運用聲音,他將對話、配樂及音響效果巧妙地剪輯於單聲帶上,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有些鏡頭,如保爾臨死時一隻手的抽動、垂落的特寫鏡頭也拍得寓意雋永,被譽為經典之筆。這一系列的因素使本片既具備了無聲片的動感,又擁有了有聲片豐富的表現力。我們甚至認為,永久消滅戰爭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西線無戰事》在各國每年公映一遍。
--好萊塢著名影評人 肖恩·索普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片並不算多--尤其是在最近這些年。然而誕生於一戰結束後不久的這部戰爭題材的影片《西線無戰事》可以說是一個例外,直到今天,這部影片看起來仍然非常尖銳。這部建立在同名小說基礎之上的影片通過一群德國士兵的眼睛展示了戰爭的殘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真實寫照。同時它也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示:有時候沉默是表現戰爭的最好方式。
--著名影評人 阿 冬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皇威廉二世的軍隊正在東、西兩線與俄、法、英等國交戰,戰事十分緊張、激烈。德國政府以漂亮的口號呼籲年輕熱情的學生志願者投身戰場,在德國後方的某個小城市裡,一批青年學生在老年教師康托萊克的沙文主義煽動下,報名參軍。年僅19歲的保爾一心想當個英雄,於是在政府宣傳所謂"英勇奮戰"、"保衛祖國"的口號下,也自告奮勇地報了名。他的朋友凱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參了軍,其中還有一個叫貝姆的,他患有臆症,和他們分在同一個部隊里。受蒙蔽的青少年就這樣成為了士兵,他們離別家鄉和親人,去為軍國主義賣命。
保爾和同學們一入伍就投入了緊張的軍事訓練。他們起早摸黑,在又松又濕又黑的田野中來回跑,幾經折騰,累得精疲力盡,而教官史托斯還要把他們"訓練得服服帖帖",成為"真正的德國士兵"。這些青年原來把人生、戰爭都理想化了,然而現在天真的夢幻破滅了。不久,經過訓練後的保爾和他的同學們被派往西線參戰。這些青年從不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一上戰場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轟擊,在隆隆的炮聲下,他們都嚇破了膽,有的哭了,有的尿濕了褲子。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班長卡欽斯基,他是個老兵,對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十分照顧,他主動安慰他們,並教給他們在戰場上生存的技巧。於是保爾和同學們開始沖上戰場,殺死別人的愛子,奪走別人的生命。彈雨之中,他們抱著"我不殺人,人也殺我"的觀念大叫"沖呀、殺呀",失敗了,退下來,然後再反攻。在高度的緊張與恐懼中,貝姆真的發瘋了。一次戰斗中,凱姆利希的腿被炸斷,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穆勒被化學毒氣毒死。不僅如此,士兵們還要忍受陣地上的飢餓、潮濕、疾病和糟糕的天氣。保爾沉痛地哀思著:"為什麼要打仗呢?"
保爾在一次戰斗中也負傷了,被送往野戰醫院治療,康復後被批准回家探望母親。病重的母親見到平安歸來的兒子格外高興。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憂愁,不知兒子下次還能否歸來。保爾也為以後能否見到母親而擔憂。
歸隊的日子就快到了,這天,保爾路過母校,看到教師們還在鼓吹戰爭,動員學生們參軍。保爾厭惡戰爭,對他們的一舉一動感到悲憤,可那些學生卻還在以此為樂呢!
保爾重返前線後,發現連隊中來了一批像他們當年一樣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戰友卻所剩無幾了。原來,在他休假期間,班上的戰友差不多都犧牲了,只剩下老班長卡欽斯基一個人。而此時,卡欽斯基因部隊供應困難,外出給"娃娃兵"找吃的東西去了。保爾跑出連隊,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老班長,久別重逢,兩人分外高興。恰在這時,一架轟炸機飛來,投下炸彈,彈片飛向老班長,把他炸傷了。保爾拼盡全力把卡欽斯基背到醫療站,但他已經死了。
一天,雙方停戰了,西線異常平靜。守候在戰壕里的保爾發現了一隻美麗的蝴蝶,可當他爬出戰壕捕捉蝴蝶時,突然一聲槍響,保爾被流彈擊中,他倒下了。但是,在這天德軍前線司令部的戰報上,卻清楚地寫著"西線無戰事"。
戰爭·生命·悲劇
自從有了人類文明,便有了戰爭。所有的戰爭,無論是敗是勝,飽受苦難的都是無辜的人民,那些嗜血如命的戰爭狂人帶給人類的巨大災難是無以復加的。
戰爭曾使地球變得陰森恐怖,許多人號哭著,掙扎著,呼喚著,想從死亡的威脅里解脫出來,卻只能無力地倒下,化成一堆堆插著十字架的青冢!無數寶貴的生命遭到了無辜的戕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隨後一個又一個歐洲國家捲入了戰爭。一戰主要分為3條戰線:西線、東線和南線。其中西線是最重要的戰場,戰斗也最為慘烈。所以電影界,尤其是西方電影界拍攝的一戰電影,大都是以西線戰場為藍本的。
可以說,一戰是從興高采烈的群眾歡送開拔的士兵,高唱《馬賽曲》、《在故鄉》等歌曲開始的。交戰雙方的軍列上都用粉筆寫著"聖誕節回家"的字句,所有人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一場短暫而光榮的戰爭。但是,他們不久便發現自己捲入了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之中。
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評論道:"燈光在整個歐洲熄滅。"民族、宗教、姻緣、仇恨、尊嚴、權力、金錢……所有這一切都似導火線,一旦被點燃就會引發戰爭,在世界各地掀起血雨腥風。
如今戰爭已經結束,但是戰爭帶給人類的血淚災難是不能夠忘記的,那是屬於人類的靈與肉的創傷。人們痛恨戰爭,但卻喜歡談論和觀看關於兩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因為戰爭留給世人的啟示與思考是長久的、深刻的,在我們心中形成終生不散的塊壘。
好萊塢電影人邁爾斯通根據雷馬克的名著《西線無戰事》拍攝的同名影片講述的正是馬恩河戰役前後,一群德國少年兵對戰爭態度由興奮、憧憬到反感的過程。保爾及其同學們在老師的沙文主義思想的煽動下,懷著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戰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戰爭中後,他們才體會到戰爭的可怕:那裡炮聲轟鳴,大地震憾,血肉橫飛,屍骨遍野。主人公保爾開始懷疑過去的理想,戰爭的殘酷性和毀滅性使他的英雄主義徹底破滅,他的內心發生了變化,開始對戰爭懷疑、厭惡甚至憎恨。終於有一天,保爾爬出戰壕去捕捉蝴蝶,結果被冷槍打中死去。然而同戰爭相比,個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線司令部的報告中寫道:"西線無戰事"。
《西線無戰事》成了一戰中整個西線殘酷戰爭的小小縮影,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影片帶給人類的警醒作用始終是有限的,因為僅僅過了10年,人類便又陷入了一場更大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佚 名)
☆獲得第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翼》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戰爭片,故事以發生在一戰中的兩男一女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揭示了戰爭的罪惡。影片鮮明的生活實感和壯觀的空戰場面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愛情的安排上,全片也發展得流暢自然,不落俗套。《翼》是奧斯卡歷史上第1部最佳影片,也是惟一一部獲此殊榮的默片,具有歷久彌新的觀賞價值。

❹ 有哪些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的英雄人物

在中國為保衛祖國犧牲的英雄人物有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等。
楊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趙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漢族,熱河朝陽(現遼寧省朝陽市)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趙尚志在東北地區組織和從事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活動。「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之後,趙尚志領導創建中共巴彥抗日游擊隊(中國工農紅軍36軍獨立師)北滿珠河反日游擊隊隊長,後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聯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趙尚志與李兆麟等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游擊根據地。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戰斗中身負重傷後犧牲。
趙一曼 (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❺ 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一、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英模人物:彭德懷 楊根思黃繼光伍先華 許家朋 孫占元 邱少雲李家發 楊連第 楊春增 楊育才 胡修道

二、特級英雄: 楊根思黃繼光

三、一級英雄: 卜廣德 於泮宮 於喜田 毛張苗 王兆才 王學鳳 王 海 王德明 孔慶三 劉玉堤劉慶亮 劉維漢 孫占元 孫生祿 孫振祿 伍先華 沈樹根 邱少雲吳志洲 余新發 許家朋 李鳳林 李家發 李延年陳德忠 楊寶山 楊育才 楊春增 楊連第 胡修道 貟寶山 周厚剛 張永富 張積慧 趙寶桐 倪祥明 柴雲振 秦建彬 徐長富 高成山 高景灝 郭忠田 郭恩志 曹玉海 曹慶功 黃家富 崔建國 雷寶森 譚炳雲 魏玉德

四、一級模範: 王興記 孫鳳鉅 羅盛教張益仁

五、二級英雄: 馬忠慶 馬新年 萬子揚 王天保 王合良 王保江 王彥林 王德福 毛國臣 鄧章德 牛保才 冉隆華 田立明 平太信 龍世昌 任志明 劉鳳勇 劉欽 劉俊卿劉繼和 農廷秋 孫子明 朱友恆 朱金池 朱溶堂 安炳勛 關崇貴 呂慕祥 余貴 宋蘭君 李文彥 李元興 李漢 李忠先 李經盛 李洪序 李祥 楊國良 楊振玉 陳開茂 陳吉 陳德生 陳治國 鄒炎 易才學 房光超 龐殿臣 周德高 林炳遠 范萬章 歐文輝 鄭金缽 鄭起 鄭朝元 張世秀 張蘭亭 張建明 張桃芳張像山 張瑞臣 胡文江 胡連 郝興文 郝志新 高雲和 高良倫 孫志忠 栗振林 徐天良 徐連才 徐恆祿 賈雲明 唐治平梁振隆 閻成恩 黃丑和 黃道明 曹光景 葛英東 葛洪臣 蔣永德 蔣道平 程述中 程榮慶 韓德彩 焦景文 董克榮 董明德 彭煥新 鮑清芳 賴發均 蔡興海 潘學仕 潘昌義 穆守營 薛志高 戴榮華 尹繼發 盧耀文 呂玉久 陳振安 張全合 張明錄 張振智 胡金華 於水林 馬一鈞 馬天明 馬玉臣 馬如華 馬壽昌 王萬夏 王雲閣 王元義 王文范 王佔山 王玉生 王慶琳 王興義 王克傳 王志 王虎元 王學才 王保德 王鎖昌 王景洲 孔繁玉 車臣才 牛錫浩 尹東華 方新 支全勝 葉永安 葉君 葉樹東 史阜民 劉久恆 劉雲典 劉長嶺 劉石友 劉四 劉光子 劉興文 劉建華 劉保成 劉根全 劉清懷 劉福海 喬永生 孫克榮 孫明芝 畢武斌 任西和 許長友 邢連富 李雲龍 李雲漢 李文生 李文柱 李太林 李玉才 李華雲 李吉武 李秀德 李青山 李英才 李國玉 李國海 李國珩 李洪全 李樹森 李家芝 李耘田 李曙荷 汪金蘭 冷樹國 蘇文俊 宋祥華 杜樹君 吳少桂 吳勝凱 沈志宏 肖貴強 楊太忠 楊仁富 楊阿如 楊伯釗 楊錫生 楊樹華 楊道根 陳士榮 陳少清 陳啟瑤 陳志 陳伯悅 陳忠賢 邵鳳陽 陸廷高 陸昌榮 邱耳林 周子和 周文江 周平 周信仁 周臘生 周景和 金克智 張萬榮 張文蘭 張來元 張希瑞 張良廣 張寶富 張振華 張渭良 張豪 張福榮 林貴遠 范仁和 尚衍發 武在元 鄭長華 鄭定富 歐陽代炎 駱家奎 饒一世 姜世福 姚顯儒 趙在柱 趙永旺 趙柏生 趙志恆 趙繼華 胡祖卿 段培英 高月明 高守余 高勝德 高潤田 高殿祿 徐方斌 徐 生 徐 申 徐幫禮 柴育民 唐 雲 唐鳳喜 郭隆楷 袁孝文 錢忠勝 黃萬豐 黃在漁 黃宗德 崔長海 崔貴江 閻萬庫 閻洪全 梁 封 曹殿生 梅懷清 麻俊坤 韓發成 韓國富 韓勤忠 粟學福 謝 坤 程九齡 蔣元倫 喻忠奎 曾少才 曾平章 曾南生 傅慶祥 傅紹斌 董恆志 褚慶然 簡海金 解法正 蔡金同 蔡朝興 漆少泉 譚朝志 裴景善 樊金明 潘澤明 薛文德

❻ 抗美援朝,保衛國家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1.彭德懷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妻子浦安修。無子女。




2. 楊根思




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三連連長。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長津湖作戰中,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圍東南小高嶺,阻擊美軍陸戰一師南逃,戰斗中,楊根思抱著炸葯包沖入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




3. 楊連弟




志願軍鐵道兵第1師副連長。入朝後,冒著美軍轟炸,搶修橋梁,先後榮立戰功6次,其中大功1次。1952年5月15日上午,當楊連弟率領部隊搶修清川江大橋時,因敵人投下的炸彈爆炸,不幸犧牲。




4. 伍先華




志願軍第12軍第34師班長。1952年9月29日,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伍先華所在部隊負責反擊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美軍和韓軍,伍先華率全班擔負開辟沖擊部隊前進道路的爆破任務,在身中數彈的情況下,他仍頑強地爬到敵軍坑道口,拉燃導火索,滾入坑道,與40多名敵人同歸於盡。




5. 黃繼光




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某連通訊員,上甘嶺戰役中,1952年10月19日,黃繼光所在部隊反擊收復597.9高地,在消滅敵人火力點過程中,黃繼光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機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




6. 邱少雲




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戰士。1952年10月12日,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邱少雲所在部隊負責進攻韓軍防守的391高地。在戰前潛伏過程中,敵軍發射的一顆燃燒彈在邱少雲身邊爆炸,燃燒液濺到了他的身上,立刻燃燒起來。




為了戰斗勝利,為了一同潛伏的500多名戰友的安全,邱少雲任憑烈火燃燒,一動不動,直至犧牲。當晚,潛伏部隊一舉奪取391高地。




7. 孫占元




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排長。上甘嶺戰役爆發的第一天,1952年10月14日傍晚,志願軍四個連反攻奪回白天被敵軍佔領的陣地,孫占元率領突擊排負責奪佔597.9高地2號陣地。




戰斗中,他的雙腿被敵炮彈炸斷,仍堅持來回爬行指揮,用繳獲的機槍向反撲的美軍射擊,在戰友相繼傷亡,彈葯告罄的情況下,他拉響了最後一顆手雷,與沖上來的美軍同歸於盡。




8. 胡修道




志願軍第12軍第31師91團戰士。上甘嶺戰役中,1952年10月底,志願軍奪回了597.9高地,敵軍不甘心失敗,持續組織反攻。11月5日,胡修道及其戰友堅守597.9高地,經一天激戰,共打退敵軍40餘次進攻,胡修道一人打死打傷敵軍280餘人。




9. 楊育才




志願軍68軍203師偵察排副排長,奇襲白虎團的傳奇英雄。1953年7月,金城戰役中,楊育才奉命率小分隊執行「虎口拔牙」——突襲韓軍精銳部隊首都師第1團(即「白虎團」)團部任務。13日晚,他喬裝成「美國顧問」,12名偵察員化裝成護送「顧問」的韓軍,直插敵縱深。




他指揮小分隊沖進白虎團團部警衛室、會議室,打得敵人措手不及,亂作一團。僅用13分鍾就結束了戰斗,斃傷敵機甲團團長以下97人,俘敵軍事科長、榴炮營副營長等19人,繳獲李承晚親自授予「白虎團」的「優勝」虎頭旗,圓滿完成突襲任務。




10. 李家發




志願軍第67軍第199師戰士。1953年7月13日夜,在金城戰役奪取韓軍防守的轎岩山戰斗中,李家發機智地炸毀敵主地堡外圍3個火力點。




身負重傷後,繼續艱難地向前爬進,用最後一顆手雷摧毀敵主地堡。當反擊部隊遭到敵另一暗堡火力封鎖時,李家發從昏迷中醒來,頑強爬近敵暗堡,以胸膛堵住敵機槍射孔,為反擊部隊奪取轎岩山開辟了道路。




11. 楊春增




志願軍第12軍第35師104團副排長。1952年8月5日 ,楊春增所在的第4連向韓軍首都師第26團一個連守衛的金城座首洞東南無名高地發起進攻,一舉奪取敵軍陣地。




此後,敵軍不斷進行反撲,楊春增率隊從早晨激戰到下午,打退數倍於已的敵軍14次反撲,斃傷敵200多人。激戰到6日黃昏,陣地上只有楊春增和衛生員兩個人,這時百餘名敵軍蜂擁而至,楊春增抱起最後一顆反坦克手雷,奮勇沖入敵群,與30多名敵軍同歸於盡。




12. 許家朋




志願軍第23軍第67師第200團戰士。1953年7月6日夜,許家朋所在部隊冒大雨進攻美軍第7步兵師防守的石硯洞北山,突擊排接近主峰時,美軍一暗堡突然開火,將部隊壓制在山腰間。當執行爆破任務的戰友犧牲後,許家朋主動抱起炸葯包,沖向敵暗堡。




前進中雙腿被炸傷,他忍著傷痛,頑強爬抵暗堡,由於炸葯包被雨淋濕,爆破未能成功。他拖著傷腿繞暗堡爬行,尋找暗堡入口。在找不到入口的情況下,毅然挺身撲向暗堡射孔,用胸膛堵住正在射擊的機槍口,為部隊開辟了進攻道路。



(6)為了和平電影中有哪些英雄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❼ 在中國為保衛祖國犧牲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薩師俊、黃啟東、謝升標、韓明柱、丁思林等。

1、薩師俊

薩師俊(1895年—1938年),字翼仲,是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生於清朝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今福州市市區)的雁門薩氏家族,以中華民國海軍中校軍銜擔任中山艦艦長,1938年10月24日在指揮中山艦參加中國抗日戰爭的武漢會戰時陣亡於長江江面上,時年43歲。

是抗戰中陣亡軍銜最高的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後被追授海軍上校軍銜,進靈中華民國忠烈祠,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兩方都對其贊譽有加。

2014年9月,薩師俊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黃啟東

黃啟東(1891—1938),字霞鶴,號禮常,1891年2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國民革命軍陸軍第新編23師師參謀長。

1938年5月15日,黃啟東率部與日寇展開血戰。他說道: 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最終壯烈殉國,時年47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3、謝升標

謝升標(1903—1938),浙江臨海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師34團機槍連連長,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入廬山軍官訓練團學習,升任團長。

1935年入中央防空學校學習,畢業後升任旅長。1937年,謝升標奉命率部參加淞滬會戰,親自率領一個小分隊,襲擊日軍彈葯庫,引起連鎖爆炸,致使日軍陣腳大亂。

國民政府嘉獎其為虎膽英雄。1937年12月,謝升標被任命為蘇、浙、皖游擊司令,率部在江蘇宜興建立游擊根據地,經常以破壞交通、夜襲等方式襲擊日軍。

1938年4月,第4軍60師與日軍遭遇,苦戰於江蘇宜興、安徽廣德兩縣交界處的鳳凰嶺、金雞山一帶。謝升標率邊區游擊隊開赴金雞山,配合第60師夾擊日軍,與日軍激戰中,壯烈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4、韓明柱

韓明柱(1913—1938) ,河南省新縣人。八路軍膠東抗日聯軍指揮部副指揮。

1938年7月,「八支隊」奉命回師西征鄒平、長山,以解除國民黨七個土頑司令對馬耀南、楊國夫所率三支隊的威脅。途經掖縣、桓台、長山境時,多次遇到攔截之敵,都一一將其擊退。

1938年11月,韓明柱帶領部隊在蒙家莊一帶打了一次漂亮的伏擊戰,250多名日偽軍措手不及,被打得失魂落魄。但他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打中頭部,英勇犧牲,年僅25歲。

2014年9月,韓明柱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5、丁思林

丁思林(1913年4月至1939年7月8日),男,漢族,湖北黃安人,曾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新1團團長。

1939年2月,在曲周縣香城固的伏擊戰中,全殲日軍安田中隊和40聯隊補充大隊,打死日軍250餘名,俘虜8名,毀掉汽車9輛,繳獲火炮3門,槍百餘支,粉碎了敵人破壞冀南根據地的陰謀。

因表現出色,新1團被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贊譽為「模範青年團」,後又被八路軍前方總部授予「朱德青年團」的光榮稱號。

1939年7月5日,日軍109師團107聯隊3000多人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盪」。6日,丁思林率新1團在雲族鎮同敵人激戰兩天。

8日,日軍糾集兵力再次發動進攻,為掩護部隊撤退,他主動阻擊日軍進攻。激戰中,丁思林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6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英雄

❽ 英勇無畏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汪勇、張旭峰、陳陸、陳素珍、拉齊尼·巴依卡、趙利、盛恩利、崔譯文、王海濱、王生廷、王雙廷兄弟、王鋒、扎西林具、匡兵、溫琦華(女)夫婦、麥麥提敏·阿卜杜喀迪爾、李忠華、楊科璋、羅臘英、周炳耀、周美玲、秦開美、王林華、彭偉平、金 漢、阿不力孜·買買提尼牙孜、劉發燕、張青彬、任鳳祥、吳永秀、王喜陽、趙勇波等。

1、汪勇

2020年,在武漢疫情最嚴重期間,他組織志願者隊伍免費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解決醫護人員吃飯、出行等問題。因在志願服務中表現突出,被公司破格提升三級,從一名「快遞小哥」升為分公司經理。他的志願行為得到上級嘉獎、社會贊賞,入選了「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國家郵政局授予其「最美快遞員」特別獎,組織部門還批准其「火線入黨」,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❾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能忘卻的偉大戰爭,涌現出非常多的英雄人物,比如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胡修道等英雄人物。

❿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著名英雄人物有哪些

戰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當中,有軍職幹部3名,師職幹部10餘名,團職幹部200多名。
烈士當中,有抱炸葯沖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戰友傷、自己上、炸死敵軍的一級爆破英雄伍先華,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沖向敵人的孫占元,有卧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梁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戰終日、殲頑敵、屢建戰功的楊春增,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戶曉的戰斗英雄有:邱少雲 黃繼光 楊根思 羅盛教 毛岸英等。
志願軍英雄故事
楊根思(1922--1950)江蘇泰興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他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斗模範,榮獲「爆破大王」、「華東一抗美援朝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並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同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中,楊根思奉命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堅守在長津湖地區下碣隅里外圍制高點--小高嶺,這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地。戰鬥打響後,他率領全排先後連續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他與兩名傷員,並且彈葯用盡。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危急關頭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5公斤重的炸葯包,毅然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並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邱少雲(1931年--1952年)四川銅梁(現為重慶銅梁)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11時,他的潛伏地不幸被敵盲目發射的燃燒彈擊中。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的巨痛,在5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動不動,直至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當晚反擊部隊順利攻佔391高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英雄的名字被永遠鐫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萬古留存。
黃繼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黃積廣,四川中江縣人。1949年參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15軍45師135團2營通信員、代理班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上甘嶺戰役。由於多次出色完成任務,他兩次被評為工作模範並榮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再次反擊597.9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部隊在零號陣地半山腰被敵機槍火力點壓制,前進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動承擔爆破任務。他勇敢地沖向敵地堡,用手雷炸毀敵幾個火力點後,敵一殘存的火力點還在頑抗,部隊前進依然困難。此時,黃繼光身上已經7處負傷,手雷也已全部用光。為了完成任務,減少戰友的傷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撲向敵人的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掃射的敵機槍射孔,為反擊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壯烈獻身精神的鼓舞下,反擊部隊迅速全殲美7師5個連,奪回陣地。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青年團中央授予他「模範青年團員」稱號。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為緬懷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跡被鐫刻在上甘嶺北面的五聖山石壁上,其家鄉中江縣興發鄉也改名為繼光鄉。
許家朋(1931-1953)安徽省績溪縣人,1951年5月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23軍第67師第200團第9連戰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擊石硯洞北山戰斗中,他所在的突擊排突入敵陣地後,為敵暗堡猛烈的機槍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犧牲。許家朋從犧牲的爆破手身邊拿起炸葯包向敵暗堡撲去,在距敵10餘米處兩腿負傷,就夾著炸葯包爬行。在逼近敵暗堡後,發現炸葯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來,撲向敵碉堡機槍眼,雙手緊抱敵機槍腳,胸膛緊抵槍口,整個上身都鑽進了槍眼,阻止了敵人機槍發射,保證了攻擊部隊迅速攻佔主峰,全殲守故100餘人。立特等功,獲一級英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
張桃芳(1931-2007)江蘇興化人。22歲的年輕戰士,志願軍214團8連狙擊手張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嶺狙擊戰中,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 1954年,24軍選拔戰斗英雄支援空軍飛行員隊伍建設,經過體檢,214團僅張桃芳一人合格,進入徐州第5航空預備學校和濟南空軍第5航校1團學習。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空軍高密第1訓練基地擔任殲擊機飛行員,飛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殲擊機,但在隨後換裝新式殲擊機後,身體不適應高空缺氧,由空軍司令劉亞樓親自批示,轉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營長,後來歷任坊基地警衛連副指導員、上海空軍政治學校學員、山東濰縣基地警衛連指導員、濟空地空導彈第九團司令部副參謀長、地空導彈九團副團長等職務。 1985年6月,張桃芳退職休養。
呂松山,山東省牟平縣人。1944年參加革命,原先是一個油脂工廠的技術工人。美國帝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朝鮮戰爭以後,他便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在一個戰斗連隊里,當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戰斗小組長」,屢立戰功,2007年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王鳳江,開國英雄中被志願軍總部記特等功的王鳳江烈士。1950年9月26日, 《人民日報》發表了《血戰武家小廟英雄王鳳江的戰斗剪影》,使這位戰斗英雄在全國聞名遐邇。
1925年生於黑龍江省肇州縣。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熱遼軍區第三師第十旅戰士、戰斗組長,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五師第十四團班長、副排長、排長。解放戰爭中,王鳳江英勇作戰,先後榮立大功四次、小功七次。
1950年9月,他出席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被評為全國戰斗英雄。同年,他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三十九軍第一一六師第三四七團七連副連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王鳳江參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戰役。1951年1月3日,在釜谷里戰斗中,他率突擊隊攻佔敵高地時中彈犧牲,年僅26歲,志願軍總部為他追記特等功。志願軍三十九軍黨委授予王鳳江「保國英雄」光榮稱號。
楊連弟,從登高英雄到志願軍一級英雄
1919年,楊連弟出生於天津北運河畔北倉村,家境貧寒。1943年,楊連弟被日偽當局抓去當電業工人,爬桿架線。他終日奔波勞碌,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後來,他在建築工地當架子工。壘台搭架、登梯爬高成為他獨特的本領。
1950年9月25日,楊連弟出征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鐵道兵一師一團一連副連長。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展開,鐵路、橋梁大部分被敵機炸毀,前方供應中斷,楊連弟所在部隊參加龍津橋搶修。由於缺少備用枕木,楊連弟冒著敵機轟炸,順著一根由橋墩垂下的半截鋼軌爬上17米高的下行線橋墩,取下40多根枕木,解決了工程急需,贏得了搶修時間。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被趕至「三八」線附近的「聯合國軍」為挽回敗局,對志願軍後方補給線實施狂轟濫炸,炸毀了鋼鐵運輸線上的重要橋梁之一清川江大橋。
運輸中斷,上級命令一連在80天內修復。楊連弟奉命帶一個排搶修清川江大橋。這時,恰逢朝鮮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們先後搭浮橋12次,均被沖毀。最後,楊連弟創造了修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鋼軌架浮橋」的方法,終於使中斷的清川江大橋勝利通車,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個小時。楊連弟榮立一次大功、兩次小功。他領導的一排榮立集體功。
1952年3月,楊連弟所在部隊進駐百嶺川橋。該橋位於半徑500米的彎道上,東靠峭壁,西臨清川江,是滿浦線上的樞紐。十座橋墩中,有五座已被炸壞,鋼軌、枕木散落各處。5月15日上午,連里召開支委會,中間休息時,楊連弟因橋上有一個班正在起梁,就到橋上去看。他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梁由於過車多、負重大,移動了5厘米,就和戰士們抬著壓機上橋,准備移正鋼梁。就在這時,一顆定時炸彈突然爆炸,一塊彈片擊中他的頭部,他當場犧牲,時年33歲。
楊連弟犧牲後,志願軍總部為楊連弟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隊為「楊連弟連」。為了紀念楊連弟,鐵道部接受群眾建議,將隴海鐵路八號橋命名為「楊連弟橋」,並在橋頭建立紀念碑和烈士塑像。
1953年3月15日,楊連弟的靈柩從朝鮮清川江畔運回祖國,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6月25日,朝鮮政府追授楊連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戰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當中,有軍職幹部3名,師職幹部10餘名,團職幹部200多名。
烈士當中,有抱炸葯沖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戰友傷、自己上、炸死敵軍的一級爆破英雄伍先華,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沖向敵人的孫占元,有卧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梁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戰終日、殲頑敵、屢建戰功的楊春增,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戶曉的戰斗英雄有:邱少雲 黃繼光 楊根思 羅盛教 毛岸英等。
志願軍英雄故事
楊根思(1922--1950)江蘇泰興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他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斗模範,榮獲「爆破大王」、「華東一抗美援朝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並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同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中,楊根思奉命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堅守在長津湖地區下碣隅里外圍制高點--小高嶺,這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地。戰鬥打響後,他率領全排先後連續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他與兩名傷員,並且彈葯用盡。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危急關頭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5公斤重的炸葯包,毅然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並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邱少雲(1931年--1952年)四川銅梁(現為重慶銅梁)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

閱讀全文

與為了和平電影中有哪些英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書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62
如果有人約你看電影表示什麼 瀏覽:57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844
南瓜電影怎麼找粵語電影 瀏覽:142
電影鐵道飛虎好看嗎 瀏覽:942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939
像大開眼界的電影有多少 瀏覽:211
一部好的電影要多少宣發費用 瀏覽:460
捉迷藏電影主題曲粵語歌曲是什麼 瀏覽:469
滿城惠友電影院兒童怎麼買票 瀏覽:142
如何評價電影關原之戰 瀏覽:921
美國新世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85
死亡塔剪輯了哪些電影 瀏覽:42
講一個劇院有怪獸是什麼電影 瀏覽:163
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 瀏覽:677
如何看待電影圈跨界的現象 瀏覽:768
戰狼2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95
偵探類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123
如何能找到網路的小電影 瀏覽:77
如何把電影投到牆上看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