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九十年代農村題材電視劇有哪些
1、渴望(1990)
《渴望》是1990年出品的50集電視連續劇,由魯曉威、趙寶剛執導,張凱麗、李雪健、黃梅瑩、孫松、藍天野主演。
該劇講述了年輕漂亮的女工劉慧芳面對兩個追求者遲疑不決。一個是車間副主任宋大成,一個是來廠勞動的大學畢業生王滬生。她渴望愛情,但是,前者有恩於她,後者身處困境,需要幫助,這使她左右為難。1990年12月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2、趟過男人河的女人(1995)
《趟過男人河的女人》是1995年由陳國軍執導,李琳、張兆北等主演的劇情電視劇。
該劇講述了美麗善良山杏深得同村年輕人喜歡,村治保主任兒子大寶,更要非山杏不娶,而山杏卻與下鄉扶貧幹部玉生相愛了。
3、夜深人不靜(1996)
《夜深人不靜》 是一部農村家庭喜劇電視劇,主要演員為趙本山,范偉,高秀敏。以趙本山飾演的農民老樂回家為兒子張羅婚事為劇情主線,展示新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
4、一鄉之長(1997)
《一鄉之長》是張惠中執導,趙本山等主演的電視劇。該劇以最小的政府機關"鄉"為背景,通過一鄉之長的沉浮,展示新時期農村進步與落後,廉政與腐化,權利與金錢之間的復雜社會斗爭。
5、山城棒棒軍(1997)
《山城棒棒軍》是重慶電視台、中國電視劇學研究會合作出品的方言電視劇,該劇由束一德執導,龐祖雲、趙亮、王群英、張新、仇小豹、謝先麗等聯袂主演,該劇於1997年首播。
該劇講述了一群棒棒軍在重慶朝天門碼頭一帶,靠著一根竹棒、兩條繩索,下力討生活的故事。
《庄戶人是天》是一部20集的電視連續劇。劇作家郭建華先生融合《姜守本進城》、《橋》、《三掌櫃》三部小說改編劇本。本劇吳俊華擔任導演,青島電視台出品。
B. 關於反應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的書和電影
一、電影方面:
1、十八個手印
《十八個手印》是由高峰執導,邢原平編劇,李心敏、王志剛、張兆北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2008年12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鳳陽縣委書記陳開元為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支持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故事。
2、永遠是春天
劇情取材於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
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王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贊,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3、農民工
陳軍執導,宋運成主演的劇情片。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工生活的故事片。影片講述了農民工創業者陳大成的故事。
二、書籍方面:
1、《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
《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分為15個專題,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展現了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2、《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
《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從持續變化的中國、今夕英雄、國界之外、中國教育變化的縮影等四個部分。
以一位美國學者的獨特視角,通過各組新舊照片生動鮮明的對比說明,從宏觀到微觀向讀者傳遞了中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以及家庭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30年間經歷的歷史性變化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以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經歷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3、《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
《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是2011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立誠、凌志軍。本書主要記敘了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
三、成就方面:
1、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家整體進入「小康社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建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
2、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接受並同意鄧小平關於「我們要完整地准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的意見, 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共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
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此後,經中國共產黨人的持續努力,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的飛躍,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C. 電影《迷人的樂隊》在哪兒拍的
拍攝地是在山東的膠東海邊!!!!!!!!!!
我找這部片子已經很久了。那還是二十多年前看過的,總想獲得收藏。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盡管,我在發出這篇感慨時,尚未拆封重新欣賞這部影片,但內心已是充滿了期待和甜蜜。
《迷人的樂隊》之「迷人之處」何在?我告訴你:看過就知道啦?現在,先讓我透露一點私下的看法吧。
我們不必苛求片名起得是否恰當,就如《嘿,哥們兒》一樣,這部片子好在內容上(片名倒不顯得那麼重要了)。這部電影是在80年代中期拍攝的、反映農村改革開放後,在經濟富裕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建設的嶄新嘗試的故事片。這部牌子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故事原發生在大連郊區,拍攝地是在山東的膠東海邊。這部片子是中國農村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縮影,看看如今的華西村、大丘庄(禹作敏的個人罪過不能成為否定大丘庄改革成績的理由),就知道這樣的片子代表了農村一種什麼樣的新氣象。所以,它有理由成為新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界碑。
因而,《迷人的樂隊》之「迷人之處」就在於:就如它在片尾這個「迷人的樂隊」所演奏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那首曲子里所暢想的那樣,它讓我們看到了農村富裕、興旺、活力十足,更看到了我們貧窮了幾千年的中國農村充滿希望的未來。
我把這部片子和《咱們的牛百歲》、《咱們的退伍兵》、《布穀催春》等反映農村改革發展歷史的片子並列在一起,它們都是我非常喜歡欣賞的好片子(可惜,後兩部片子到現在我也沒有看到影碟或發行消息)。
願你和一樣地喜歡這部片子!也願你和我一起共同祝福我們的新農村越來越好。
對這部片子的評論,成了我一個人的獨角戲了。哈哈!
前幾天,我重新看了一遍這個片子,心裡的一些感慨不吐不快:我國的新農村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兒?只怕沒有個權威說法。在八十年代前中期,農村經歷過初級階段的改革之後,已經發生了令人目瞪口呆的變化。但眾所周知,在八十年代後期和整個九十年代裡,農村又發生了一系列的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特別是人文環境和自然條件的變化,使得城鄉間的間隔又一次被拉大了。從農村來到大城市的那些打工者們,他們給城市居民們的印象往往是「一群邋遢的淘金者」。他們在城市裡的生活條件一向很差,但是,他們也留給了城市一些很不好的痕跡。如不講衛生、不守交通規則、不注意公眾場合的文明禮貌等。由此,他們在城市裡也屢遭排斥。而在他們當中,也有一些人因生活不如意,不惜鋌而走險,淪落為亡命之徒。
我認為,農村人——無論是還在農村勞動的,還是已經來到城市務工的,不應該是趙本山式的「糟改」形象,更不應該以此形象為榮。中國是一個大國,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把所有發生過的各個類別的事情,一樣抽出一件來過目,恐怕就會多得讓人感覺可怕。因而,我們也就很難強求一律地要求人們做到什麼或不能做什麼。但有一點要求還是應該成為共識的,那就是我們中國人不應該辱沒「文明古國」的盛譽。所以,做文明人,既是對自己,更是對子孫負責的態度。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片子給我們最重要的啟迪就是:安於落後,但絕不應甘於落後!承認現實,勇於追求。這才能對得起自己和子孫後代。
D. 尋找幾部村支書帶領村民致富電影正旋律的
80年代初:
《喜盈門》《月亮灣的笑聲》《咱們的牛百歲》《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80年代中、後期,一批反映現實主義題材的「西部片」:《人生》《老井》《野山》
90年代:
秋菊打官司》《鳳凰琴》《被告山杠爺》《留村察看》《九香》《一個都不能少》
三暖系列」:《暖春》《暖情》《暖秋》
《香巴拉信使》
《天堂之路》反映農村打工妹回鄉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追你到天邊》是講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為自己的兒子報仇的故事,既感人又好看
《荔枝紅了》是一部反映農村幹部現實生活的故事影片
《會說話的風箏》是反映兒童生活的影片,但也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也值得一看
《證書》一部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電影
《果實》一部勾勒陝北農村風情畫卷的影片
《燕銜泥》新農村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性格剛強的村支書張占廷帶領村民舍棄令全村人發家致富的小煤礦,進行轉型發展旅遊的真實事件。
《桃花村》是一部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題材的電影
《聖水湖畔》 20集電視連續劇 講述了一個保護耕地、樹立糧食安全意識的故事。
《稻花飄香的季節》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 本劇——以江漢平原上由兩個行政小村並村後的變革與發展為主題。反映當代農村生活的影片
《山的那一邊》 這是講述一名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
《燒鍋屯鍾聲》8集農村題材連續劇 為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組織部副部長楊天虹進駐燒鍋屯,為村民先後解決了集資款、土地、失學兒童等一系列問題,燒鍋屯終於有了掌聲與笑聲。
《山坳里的庄戶人家》是一部農村題材的二十二集電視連續劇,該劇故事發生在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國農村
《年年月月日日》一部反映農村青年農民的生活
《莊稼院里的年輕人》是一部反映農村改革開放奔小康過程的現實題材作品
反映80年代農村題材的電影:
《生財有道》
《月亮灣的笑聲》
《喜盈門》
《咱們村裡的年輕人》
E. 有哪些好看的農村題材的電影
好看的農村題材電影有:
《俊俏媳婦開明婆》、《胖嬸進城》、《砸掉你的牙》、《村官過大年》、《村支書張仁和》、《荔枝紅了》、《果果的秋天》、《柳兒彎彎》、《那山、那人、那狗》、《工錢》、《秋菊》、《一個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舉起手來》、《飛來的女婿》、《山楂樹之戀》等等
有需要再找我吧。
F. 12部80年代前後的老電影,傷痕文學的代表
1.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這部電影深刻描繪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生活變化和情感糾葛,是傷痕文學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2. 《人到中年》:影片以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中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狀態,引人深思。
3. 《知音》:此片以音樂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純真與熱情。
4. 《大橋下面》:描述了普通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生活變遷,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
5. 《小街》:影片以小見大,反映了社會轉型期的種種矛盾與沖突,引人深思。
6. 《生死戀》:這是一部愛情悲劇,展現了人物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悲歡離合。
7. 《小花》:電影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展現了那個時代農村的生活景象和人們的精神風貌。
8. 《甜蜜的事業》:此片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展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景象,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氣氛。
9. 《牧馬人》:描述了草原牧民的生活,以及他們在新時代中的變遷與適應。
10. 《天雲山傳奇》:影片通過一個家族的命運,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後社會的巨大變革。
11. 《小字輩兒》:以年輕一代的成長故事為主線,展現了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風貌和價值觀念的轉變。
這些電影不僅以其深刻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成為傷痕文學時期的標志,而且其主題曲也廣為流傳,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