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朱元璋殺了哪些功臣
藍玉、李善長、馮勝、傅友德、唐勝宗等。
1、藍玉
藍玉(?―1393年),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 ,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虜大將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將軍、涼國公。
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標岳父,藍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
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組建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做為兒子繼承大統徹底清除北元而預備,然太子死皇孫幼,朱標太子的武人集團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凈,最後落了個周亞夫的下場。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2、李善長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後封宣國公,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
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追問,朱元璋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並處死,年七十六歲。南明弘光政權追謚襄愍。
3、馮勝
馮勝(?—1395),明朝開國名將,初名國勝,又名宗異,馮國用的弟弟,安徽定遠人,喜歡讀書,通曉兵法,元末結寨自保。後協助朱元璋征討四方,建立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征討王保保,徐達、李文忠皆戰不利,唯獨馮勝斬獲甚眾。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降伏納哈出,肅清元朝在遼東的勢力。
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會見馮勝而被朱元璋嚴懲。後來因「勝功最多」,遭太祖猜忌,被賜死。因未能善終,死後沒有進入功臣廟。
4、傅友德
傅友德(約1330-1394)明朝開國名將。漢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遷居碭山(今屬安徽)。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隨李喜喜入蜀。後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
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後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雲南。
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被朱元璋稱為:「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後坐事賜死。
5、唐勝宗
唐勝宗(1335—1390),濠州人,元末明初著名大將、明朝開國軍事將領,被封延安侯。唐勝宗早期就歸附朱元璋打天下,屢立戰功。洪武三年(1370)冬,封為延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給予世襲的憑證。
但是後期因擅馳驛騎,被削去爵位,降職為指揮。洪武二十三年,因是胡惟庸同黨而被殺,削去了爵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藍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善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馮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傅友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勝宗
⑵ 有關朱元璋的電視劇有哪些
1、《朱元璋》
《朱元璋》是根據作家朱蘇進歷時三年撰寫的大型歷史正劇改編,由馮小寧執導,胡軍、劇雪等主演的古裝電視劇。
《朱元璋》再現了一個封建王朝的悲愴歷程,再現了從放牛娃到行腳僧,從義軍馬夫到萬軍將領,從乞丐布衣直到開國皇帝。
2、《傳奇皇帝朱元璋》
《傳奇皇帝朱元璋》是中國2006年播出的歷史題材電視劇,由李前寬、肖桂雲執導,陳寶國、徐帆、唐國強等主演。
全劇圍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的歷程為線索,描述了朱元璋從17歲到71歲的傳奇人生;並再現了1368年朱元璋稱帝後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
3、《乞丐皇帝傳奇》
《乞丐皇帝傳奇》是由梁凱程執導,何家勁、楊麗菁、李志希、天心、蘇憶菁等主演的以元朝末年歷史為題材,綜合神話、戲說為一體的古裝電視劇。
該劇講述了元朝末年,民不聊生,民間朱姓人家一個叫重八的孩子,最終成為一位偉大的皇帝的故事。
4、《朱元璋》
由楊潔執導,由北京人藝著名表演藝術家呂齊老師飾演朱元璋。
此劇講述了朱元璋從一個紅巾軍的大元帥成為大明朝一代開國君主的故事,也講述了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後,為穩朝綱保社稷如何殺盡功臣良將、廢宰相,集皇權於一身的故事。
5、《洪武大案》
《洪武大案》是由曹東執導,李立群、保劍鋒、楊冪、富大龍、劉德凱、胡可等主演的古裝單元破案電視劇,
本劇講述的是明洪武初期,社會甫定,社會底層出生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深知天下興亡的道理,登基之後就大刀闊斧的整肅吏治,決心建立一個從未有過的清正廉潔的新王朝。
⑶ 關於明皇帝朱元璋的電影
(《大腳馬皇後》)
(《朱元璋》)
(《皇後駕到》)
(《劉伯溫傳奇》)
(《乞丐皇帝朱元璋》)
(《傳奇皇帝朱元璋》)
(《大明天子》)
(《洪武三十二》)
(《朱元璋》)
《大明群英》香港無線電視劇
《東方小故事》之《洪武試臣》
鳳陽小子朱元璋》
名揚花鼓》
朱元璋除惡下陳州》
⑷ 被朱元璋殺掉的功臣到底都有哪些
1370年朱元璋對當年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文人、武將論功行賞。開國功臣一共34人,其中有14位被朱元璋殺掉,具體死因如下:
1、李善長、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費聚、趙庸、黃彬、陸聚: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案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八。
2、馮勝:因秘密朱元璋女婿後被朱元璋疏遠,後因被藍玉案賜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十七。
3、周德興:以兒子亂法連坐而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二十。
4、朱亮祖:建國後朱亮祖被召回京師被鞭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二十。
5、傅友德:因被猜忌賜死被朱元璋賜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十七。
6、胡美:借其長女為貴妃之便與女婿穢亂宮禁之罪被賜自盡,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十七。
7、藍玉:建國後犯法而死,為著名的藍玉案,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二十。
(4)朱元璋殺功臣電影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胡惟庸案朱元璋誅殺功臣的關鍵
胡案的症結在於胡惟庸為人過於獨斷專行,許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請示,就擅自加以處理。這自然讓權力欲極強的朱元璋,深感宰相專權、皇權旁落的危機。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功臣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尤其對其子孫構成威脅的人,必須除之而後快。
誅殺功臣藍玉案件始末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被拜為大將軍、涼國公。藍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 ,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組建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做為兒子繼承大統徹底清除北元而預備,朱標太子的武人集團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凈,最後落了個周亞夫的下場。
洪武二十六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⑸ 朱元璋殺了哪些功臣
朱元璋一共在位31年,可就是在這31年裡,朱元璋不知道殺掉了多少功臣勛貴。從1368年到1398年,朱元璋先後冊封了10位公爵、52個侯爵、3個伯爵,可以說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偌大的江山,能夠建立明朝登基為帝,所以靠的就是這65個人。
可就是這65位大功臣,卻大多數都被朱元璋所賜死。
先來說說10位公爵。
在這10位公爵里,樂浪公濮英是戰死沙場後被追封為公爵的。對軍人來說,馬革裹屍是至高榮譽,因此樂浪公濮英算是善終。
而朱元璋冊封的3位伯爵,有兩人得以善終。
誠意伯劉基的死因,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並不是被朱元璋殺害的。畢竟劉基是1375年去世的,那時候的朱元璋還沒有嗜殺的惡行,頂多就是對劉基有所猜忌,但還不至於到痛下下手的地步。
東莞伯何真,在1387年告老還鄉,朱元璋賜給他大量的金銀珠寶。何真去世的時候,朱元璋親自寫文祭奠,還讓文武百官素服三日,何真這也是得以善終了。
徽先伯桑敬,他因為被捲入了藍玉案,結果被朱元璋給賜死了。
從這我們就能看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這65位功臣中,竟然有55位被朱元璋給賜死。雖說朱元璋這么做也是有他的苦衷,但不管怎麼說他的手段實在是過於殘暴了。
⑹ 有一部講述朱元璋小時候的電影,有龍相鬥,而朱元璋進城敲石鼓,鼓震碎的神話電影叫什麼
出自電影《朱洪武》。
《朱洪武》是由徐大鈞執導的歷史奇幻片,楊群、祝菁參加演出。《朱洪武》講述了金龍與劉伯溫相助朱元璋逃走,召來白猿、金龍,打敗魔神,摧毀了元朝皇宮。
劇情簡介
仿效日本特攝片而拍的神怪片。講述朱元璋小時候全家被殺,給人放牛為生。因為他是龍種,能使喚泥人石獅,還能敲響石鼓,正應了元朝國師的預言。
皇帝知道朱元璋就是要推翻元朝的人,命國師召喚魔神追殺朱元璋。金龍與劉伯溫相助朱元璋逃走,劉伯溫召來巨大白猿與魔神戰斗不敵,最後是金龍與魔神大戰,打敗魔神,摧毀了元朝皇宮。
⑺ 朱元璋殺了哪些開國功臣
朱元璋殺的功臣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劉基、李善長、胡惟庸、汪廣洋、李文忠、鄧愈、宋濂、朱文正、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藍玉等。朱元璋一共殺了30位開國功臣,唯獨留下了湯和、郭英、沐英、耿炳文四位。
朱元璋沒有殺的開國功臣
第一位信國公湯和。他是所有功臣裡面最懂得明哲保身的,在朱元璋稱帝坐穩江山之後,不貪戀權力富貴,提出解甲歸田告老還鄉。朱元璋賜給他大批金銀,田地,豪宅,雖然沒有高位權勢,但是卻保全了性命。
第二位長興候耿炳文。耿炳文處事低調,無時無刻不彰顯對朱元璋的忠心耿耿。戰場上勇猛無比,屢建奇功。在自家祖先的碑文上雕刻稱自己是朱元璋的狗,朱元璋對此大為滿意,自然對他也是放下了心來。
第三位西平候沐英。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由朱元璋撫養成人,情感上朱元璋對他還是有惻隱之心的,沐英自己也表現的十分忠心,所以最後沒有殺他。
第四位武定候郭英。郭英的姐姐是朱元璋的寵妃,功勛滿滿。但他從來不居功自傲,朴實平順,讓朱元璋對他極其信任。朱元璋更是稱贊他,忠誠朴實,最後留下了他的命。
明朝開國功臣34位,朱元璋殺了30個,朱元璋的殺戮原則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寧殺千人,也不使一人落網。像謀士如:汪廣洋、李善長、胡惟庸等,而武將則有藍玉,周德興這些,他們都是開國的大功臣,卻都因朱元璋的猜忌,找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將他們殺害。
⑻ 朱元璋都殺了哪些功臣
胡藍案
空印案
郭桓案
清代史學家趙翼說過這樣的話:「獨至明祖,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 之人而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蓋雄猜好殺,本其天性。」趙翼的這種評價雖有過激之 處,卻指出了朱元璋濫殺的事實。朱元璋做了皇帝後,興起了幾個大案,殺了許多人。
胡藍案。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塗節、商嵩告發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舊元,意 欲謀反。朱元璋命羽林軍將胡抓捕,審問得實,磔於市,牽連被殺達3萬人。洪武二十三年 (1390),有人告發李善長交通胡惟庸情狀,朱元璋又將當時已經77歲的李善長賜死,並誅 殺其家。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靖寧侯葉升因牽連於此案亦被殺。
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又興藍玉案。藍玉以謀逆罪被殺,連坐被誅殺者達1?5萬人。 有人認為藍玉案與燕王朱棣有著關聯。藍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極力維護太子朱標的儲君地位 ,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燕王為竊取儲君之位,伺機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 猜疑的心態下製造了藍玉黨案。
胡藍案使得大明的開國功臣被屠戮殆盡。
朱元璋和功臣的關系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李善長、徐達、 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等6人為公爵,另外28人為侯爵,並賜給大量土地,同時頒有鐵 券,如果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朱元璋還使皇室與功臣聯姻,如郭英之妹為朱元 璋寧妃,馮勝、藍玉、徐達之女皆為王妃。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勛貴之子皆尚公 主,與他結成了兒女親家。朱元璋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確保功臣忠心,鞏固自己的皇位,使 大明江山傳祚無窮。
然而沒過幾年,這段短暫而甜美的政治婚姻就宣告結束。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頒布《 洪武青花執壺鐵榜文》,對文武功臣嚴加戒飭,嚴厲指責他們違法亂紀的行徑。這可以看作 是朱元璋對驕傲放縱的功臣的一種警告,也是他們關系緊張的一個信號。洪武八年(1375) ,朱元璋製作《資世通訓》,洪武十三年(1380)製作《臣戒錄》,警告大臣們如果對天子 不忠、逾越禮制,將受到嚴懲。這些功臣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朱元璋已經將屠刀舉起。
廖永忠是最早被殺的功臣。廖永忠在很多戰斗中立有功勛,特別是在鄱陽湖之戰中殊死戰斗 ,建國後被封為德慶侯。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以其私自穿著綉有龍鳳圖案的衣服逾制 為由將其殺死。其實這只是借口,真正導致廖永忠丟失性命的原因在於一個政治隱秘,當年 正是他執行了朱元璋謀殺小明王韓林兒的任務。在他之後,朱亮祖、李文忠、徐達先後死於 非命。
通常而言,開國皇帝與功臣之間產生矛盾不乏先例,關鍵是皇帝如何化解這種矛盾。漢代的 劉邦心存猜忌,大殺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氣量宏大,處理較為妥當;宋太祖趙匡胤則採取了 另外一種模式,即「杯酒釋兵權」,和平解除功臣的兵權。朱元璋的情況與劉邦有些相似, 卻又不同。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是他的同鄉,甚至湯和與周德興還是他的同村,是 幼時游戲的玩伴。正是這些人在戰斗中出生入死,東征西討,為朱元璋奪得天下。待到朱元 璋登基成為皇帝後,他們之間卻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不可逾制。這些功臣心裡也許難以及 時適應這種改變,而朱元璋卻是一個多有顧忌的君主,矛盾於是不可化解。朱元璋之所以大 開殺戒,史家通常認為是他為繼位者掃清障礙,永保大明江山。據史書記載,太子朱標對他 大開殺戒不以為然,曾數次勸諫。一次,朱元璋命人找來一根長滿尖刺的荊棘放到朱標面前 ,讓太子朱標去拿,朱標畏懼不敢伸手。於是朱元璋就對自己大殺文武功臣進行解釋:「汝 弗能執與,使我潤琢以遺汝,豈不美哉?今所誅者皆天下之險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意孝陵神功聖德碑思就是說,我殺人就是像去掉荊棘上的尖刺一樣,這樣你將來才可以安坐天下。可是,他在為子孫掃除障礙的同時,也埋下了禍根。後來,他的孫子建文帝銳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難」,奪取天下。假使當時藍玉等能征慣戰的開國功臣還在,朱棣未必敢興兵,建文帝也不用「遜國」了。
朱元璋不僅屠戮功臣,也注意嚴肅整頓吏治。這與他來自底層,看到元朝因吏治腐敗導致滅 亡的教訓有關。他在明初實行以猛治國的政策,認為亂世須用重典,法外用刑的情況很嚴重 ,遭到懲處的官吏很多。
空印案。按照規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和各府、州、縣都要派遣官吏到戶部報告地方財務情況 ,戶部審核清楚才算了結。戶部的審核很嚴格,錢谷數字如稍有不合就得重新造冊填報。重 新造冊不算困難,主要是賬冊上要有地方衙門的印信才行,而從中央到地方重新蓋印往返要 很長時間,因此地方官員習慣帶些備用的空白文冊,一旦遇到駁回的情況,只須重新填寫而 不必往返了。這種做法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戶部也很清楚,照例默認,沒有人去追究。再說 ,這種文冊蓋的是騎縫印,也不能用作他圖,沒有什麼危害。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 發現這種情況,非常震怒,認為是故意欺騙他,下令將各地衙門長官主印的一律處死,佐貳 官杖一百充軍邊地。很多人蒙冤受死,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他是當時人公認的 好官。
郭桓案。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等人告發戶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舞弊,吞盜官糧。 朱元璋十分重視,將他們全部逮捕。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人亦 牽連在內。最後追贓糧700萬石,郭桓等數百人被處死,各地布政使官員入獄被殺者又有數 洪武刻本《御制大誥》萬人。追贓牽連到全國各地的地主,因此破產者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