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薦關於 優秀的英語老師 的英文電影,或者和這有關的。
強烈推薦《蒙娜麗莎的微笑》!大明星:茱莉亞羅伯茨啊~~簡介:以大學校園、師生互動關系為劇情主軸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被好萊塢媒體拿來與1989年羅賓·威廉斯主演的溫馨教育片《死亡詩社》相比,被喻為"女性版的死亡詩社"。《死亡詩社》中主人公基丁在體制和教條下由育人者成為放逐者,成為學生發現並珍視內心夢想的領航員。片中的女主角凱瑟琳·沃特森也一定會把她的這群學生領到各自的彼岸。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那個年代,我們在自我的理想和現實中徘徊,不知道如何把握這抉擇,不知道應該偏向哪方,慶幸的是在這群衛斯里學院的學生中,有這么一個老師,能幫助他們找到自我,找到自我的價值。
『貳』 教師要看的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哪些
1. 地球上的星星
導演:阿米爾·汗
主演:達席爾·薩法瑞 / 阿米爾·汗
年份:2007
片長:165 min
簡介:影片《黑板》描述了在伊朗戰火紛飛的庫爾德地區,一群教師背著這塊維持生計的黑
板到處找學生授課,以此來養家糊口的故事。
通過這一塊小小的黑板,映射出戰爭、難民、飢餓、疾病、婚姻、教育等等問題。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它是難民的避彈掩體,當孩子受傷的時候,它是固定斷腿的夾板。
但始終不渝的是,它的本質沒有變,它依舊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小黑板。
影片最後,少年和黑板一起隕落,不禁令人嘆息,感慨戰爭的無情和殘酷。當戰爭來臨,別說受教育的權利,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權都被剝奪。
『叄』 要當老師這些影視劇你看過幾部
文/相逢一笑
上學期應邀去給師范學院大一的學生上一節課,課程的名稱是「教師思想導引」。學院的意圖很明顯,讓我這個現在的老師去給將來可能當老師的學生們交流一下,以切身的體驗給他們一點職業的導引。
課上得很順利,氣氛也很融洽。下課了,一個學生問:「我想當一個好老師,現在應當做點什麼呢?」我答:「多讀書,多看課(網路上的公開課),多看教育類影視劇。」
教育類影視劇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我們思考教育問題,也影響著我們的教育實踐。魯迅先生就曾經這樣說過:「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對於職業為教師的人而言,好的教育影視劇一方面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藝術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範例,一方面又通過美麗的風景、感人的畫面、動情的音樂給人以藝術的熏陶。
那天,我給那些大一師范生推薦的影視劇有以下幾部,限於篇幅,在此我不對故事情節進行詳細的敘述,只把網路中相應的鏈接跟在後面,有興趣的您就點開來看。
《死亡詩社》中的基廷老師是一位詩性智慧型教師,他是威爾頓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後又畢業於劍橋大學。為了改變學校只強調升學教育、嚴格管制學生的現狀,他從自己的文學課開始改革,讓學生領悟 「把握今天,讓生命超凡脫俗」的要義。他自稱 「船長」,讓學生們叫他船長,要求學生把課本中關於詩歌理論的章節撕掉,鼓勵學生站到課桌上從不同的視角看待事物,激發膽小懦弱的托德的詩性智慧潛質,鼓勵學生們獨立思考、自己選擇生活。當學生們悄悄組織 「死亡詩社」時,他默默地支持,讓學生們在朗讀拜倫、惠特曼的詩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原初力量。學生的天性、夢想、勇氣和愛情冉冉升起———生命的重要意義、教育的根本價值由此凸顯出來。盡管世俗的力量最終導致基廷老師被迫辭職,但是他激發了學生們的生命慾望,最終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死亡詩社》引導我們思考:什麼是好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愛與教化的故事。音樂老師馬修把「放牛班」組建成一個分工合理、人盡其才的合唱團,最終用音樂解除了孩子們麻木困頓的心靈束縛,喚醒了孩子們塵封已久的對自由、友愛、人性真善美的渴望。
通過《放牛班的春天》,你看到的是一個「像父親一樣嚴而有度」的教師形象。
《音樂之聲》以其音樂美、景色美、情節美讓人們感性上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諸多的理性思考: 有愛國主義的情感,有夫妻、母子之間的親情關愛,有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樂觀人生態度,有追求自由、嚮往和平人生價值觀。然而影片更大的價值在於影片中蘊涵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瑪利亞老師更以她的詩性魅力,打動了每個人。
電視劇《大宅門》里有兩個老師,一個是白景琦的媽媽二奶奶,這是最優秀的女教師形象;第二個叫季宗布,這是一個特別有才學的男教師的形象。
看了這部電視劇,你就懂得了:有真才實學,那才是好老師的底氣。
如果你覺得電視劇太長,那你就直接跳到第10集。不知你看了會有什麼感受,我的感受:一是「樂」,二就是「服」。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有很多令人感動的地方。魏敏芝老師坐在電視台門前的場景,實在是令人感動。魏老師的形象、聲音、看法、懇求,給人感覺是無論這個老師專業水準如何,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是一位令人感動、令人敬畏的教師。她說話算數,為了一個承諾,她用她的辛苦,用她的倔強與執著去守護那個承諾。
《燭光里的微笑》 以上世紀 90年代上海某棚戶區潘家弄小學為背景,圍繞班主任王雙鈴老師班級管理的一樁樁日常瑣事展開故事情節,塑造了一位優秀班主任老師平凡而又高大的藝術形象。
通過電影我們看到的是:教師職業信念和追求、教育專業與智慧、教育激情與奉獻。
這不是一部講述老師故事的電影。它的主題是「童年」,但從這部電影中你可以看到「善的種子」與「惡的可能」。
通過影片,你還可以理解「什麼是貧困」,以及「貧困對成長的影響」。
現實校園里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有的每天碌碌無為,在學校里混日子,有的時不時就給老師、家人製造各種「麻煩」,有的每日在書本、練習和考卷堆砌的「牢籠」里痛苦掙扎……他們被稱為「問題學生」、「差生」、「學困生」,他們被老師忽視,被同學嘲笑,被家長責罰。他們小小年紀就對社會產生了深切的厭惡,對生命產生了徹骨的絕望。該怎樣拯救這些孩子?《地球上的星星》給予了我們啟示。
順便說一句,一年暑期,我就以這部電影為素材組織了一場專題培訓。培訓的主題是「個性化教育」。兩個半小時的培訓,大家聽得那是專心呀,讓我心裡很是得意了幾天。
「傳統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將人看做一個知識的容器。既然是容器,那麼個性、情感、想像力等都不被鼓勵,甚至不被關注。這個容器在學習階段不斷裝載乃至超載,考試階段再將之傾倒出來,傾盡所有。」《三傻大鬧寶萊塢》正是以戲謔的手法嘲諷了印度填鴨式的教育體制和刻板的教育模式。
影片還告訴我們,對待知識,重要的不是記憶,學習的更高境界是 學以致用 。
這部電影,有著激勵人的「成長主題」,讓人感受「愛與溫暖」,懂得接納愛,學會給予愛。它更會引發我們對科技與倫理的思考:科學技術是為人類帶來福祉,還是讓人類付出更大的代價?
不過,我還想說的是,電影更強調了一種思維方式:尋找新角度。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看我前幾天寫的一篇影評 《超能陸戰隊:不只是動人的情節》 。
好了,終於寫完了。如果你覺得對你還有點幫助的話,給我個 「喜歡」 。謝謝!
『肆』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範文五篇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熱愛,是青澀年華里最美的引路人;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堅持,是用粉筆書寫明媚四季的工匠;
還有人說,老師就是一份責任,無論鮮花還是荊棘,平坦還是泥濘,都會永遠帶著愛在路上前行。
《老師好》這部電影猶如歲月凝成的珍珠偶爾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裡卻炙熱燙手,那份溫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記憶串聯的每一個故事。
《老師好》是校園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師”為視角展開的故事,講述了由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整部電影對刻意的戲劇沖突進行了消解,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師好》中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
《老師好》的整體敘事並沒有禁錮在愛情層面,而是在劇情上緊緊圍繞著師生們日常發生的瑣事而展開,影片呈現出的人物也都幾乎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典型”,桀驁不馴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設、愛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實的人物刻畫讓觀影現場的不少觀眾連連贊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你有過老師嗎?我說是真正的老師,前不久,“學術圈的師生關系”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頻頻被人討論,什麼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好老師不僅僅要傳授文化知識,還應該 “育人”,而好老師的教育應隨風入夜,潛移默化地留在每個學生的心裡。面對如今逐漸淡薄的師生關系,《老師好》逐漸喚起了人們對80年代師生情誼的回憶與渴望。
影片中,苗宛秋愛護學生,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讓洛小乙回來上課;為了讓替同學補習的安靜不耽誤個人復習時間,他晚上免費替同學們補習;在安靜面臨保送和參加高考的抉擇時,他沒有代替她做決定,而是告訴她“人生有好多個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麼一兩條,要選一個最適合你自己的”。苗宛秋無私奉獻也終於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最後把電影中的經典台詞送給大家: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歲月凝成一顆珍珠卻無法擁有。丟在地上冰涼,握在手裡滾燙。我想擁抱它卻撲了一個空,它化作一片雜物散落在桌上。泛黃的日記本,氣數已盡的鉛筆,褪色的發卡,還有一個空空的背囊。那年,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有戳穿我的刻意堅強。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老師好》觀後感
首先真的感謝於老師,因為我對國產青春片一直抱有一些成見,如果不是因為於老師我可能就會錯過這一部很優秀的影片。也沒有想到最後比起相聲是先因為電影見到了於老師(笑。
然後說說為什麼我覺得這是一部很優秀的國產青春片。首先說明我看這部片子的時候,確實是幾度濕了眼眶,但這部片子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非常“好哭”的片子,它的淚點不在於劇情的轉折,人物命運的坎坷,對我而言它的淚點在於,這一段故事的似曾相識。我還是大學生,所以青春距我而言還沒有那麼遠。這個發生在我不曾經歷的時代的青春故事,卻總能讓我想起我的高中時光。我相信看完後大家就會明白,你的身邊一定出現過一個“苗老師”,他沒有那麼完美,他會有誤解偶爾也會獨斷專行,但是他也一定對每一個學生盡心盡責。你的身邊也一定有“關婷婷”有“安靜”……又或者,你就是他們。
在這一部片子中,我也看到了諸位演員的演技。於謙老師真的把“苗老師”這樣一個中國典型性教師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而且這個形象非常完整,有因有果,讓我很驚艷。幾位年輕演員也表演的非常真實,大家都不完美,但正是因為這樣呈現給我們時才會有代入感,有認同感。有一些表演細節還不是很完美,但是這股青澀反而能讓我會心一笑。
整體來說這部片子,有淚有笑,全場一起大笑的片段又很多,一起抹眼淚的點也很不少。劇情也很有邏輯,雖然正如導演所說,刪掉了很多細節和人物支線,所以沒有那麼完整,但是依舊是一部值得走進電影院一看的影片。
《老師好》觀後感600字
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一個軍綠色的書包,一個貼著“獎”字的搪瓷杯,一根根背在背上賣的老冰棍兒,一台昂貴的錄音機,一牆工整的黑板報,一件花格子襯衫,一條大喇叭褲,一副蛤蟆鏡,橘子味的汽水,無花果絲,這些八十年代的背景,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回憶。
於謙主演的《老師好》這部電影,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片中苗老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往事。
影片的進行中,我很少笑,更多的卻是哭。這不是我的故事,但這卻是每一個學生都曾經歷過的故事。為困難的同學捐款、在繁重的學業之餘參加藝術節、爭分奪秒的讀書、偷偷摸摸的參加補習……每一個點都能戳出一堆淚流滿面的往事。原來,無論哪個時代的學生都有著同樣被幸福包裹著的回憶。
這個故事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讓所有的觀者於歲月的不同時點產生共情,於別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過往。正如故事的最後回憶了苗老師身為學生時的場景,師生情是一代傳於一代的,時代會變、故事會變,但那份無以為報的情分卻生生世世不曾有變。
霹靂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冬天裡的一把火》,那個年代獨有的畫風,這一個個潸然淚下的場景,訴說著每個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每日回盪在我們每一堂課上的“老師好”,那些稚嫩而響亮的聲音,便是人世間最美的天籟。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校園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校園喜劇片。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斗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系,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裡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快樂著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復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發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影片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該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點是吳京、張國立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業考慮外,還有對教師這一群體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美好。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麼當老師,真好!
《老師!好》觀後感
在《老師·好》這部電影中,於謙飾演的苗宛秋是一位緊抓學習的班主任,他把“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那種教師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演技實在是沒得說。不過,他飾演的這位班主任還是比較悲哀的,這一點還是從他考上北大文學系被取消資格說起,當時也是因為家庭緣故,而取消成績後,他只能選擇做一名教師,可是他的悲劇還是伴隨著它,電影中的苗宛秋是一位優秀教師,獲得過很多的獎項,不僅僅為學校,還有為孩子做出的貢獻都非常的多,可每年的分房,都沒有他的,對此他也只是無奈,並沒有放在心上;除了這些事情呢,那就是他的班級了,本是一身殊榮的他,遇到這個班級後,好像他的政治前途就受到了影響,校長的批評,教育局的處分,被停課的危機等,最後因一件事背負了一生的愧疚,他的命運實在是坎坷,他是這部電影中最大的悲慘劇情所在,令人不禁落淚。
《老師·好》中的第二種悲哀:優秀的女孩安靜,學習成績優越卻葬送了大好前途!
『伍』 哪部有關老師的影視劇讓你印象深刻
其實有很多關於老師的優秀影視劇,我選擇《美麗的大腳》吧。這是一部由倪萍主演電影,講述一位平凡的鄉村女教師為了自己的孩子改變命運,她教自己孩子讀書,又慢慢辦起了學校。當她失去的孩子後沒有放棄村裡那群貧窮卻又渴望學習的孩子,點亮了大山裡的之光。
『陸』 以教師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動漫都有哪些
《麻辣教師》和《龍櫻》,這兩部情節都很好,都是熱血教師系列。看這些電視劇你肯定會產生一些共鳴,因為中學教育和中國差不多的日本初高中生遇到的問題中國也會遇到。那麼這些棘手的問題班主任是不是可以用常規方法來疏導呢?這就引出了主線——黑社會老大出生的班主任因為方式奇特而產生一系列古怪離奇而又搞笑的故事。《麻辣教師》的男女豬腳因為這部戲產生火花,已經育有兩子一女。《麻辣教師》也是有電影版的。此外麻辣教師還有同名動漫(電視劇就是根據動漫改的)。動漫《湘南純愛組》講得是麻辣教師的前傳。國產劇也有一部同名《麻辣教師》,情節和日本的差不多。張藝謀的成名作《一個也不能少》也挺感人的。打字不容易,採納吧。
『柒』 四部電影帶你解析好老師的重要性
三尺講台,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惑。
老師是一份高潔的職業。我們常常將老師比作園丁,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然而我覺得,老師更像是指路的燈塔,在茫茫學海中為我們指明方向,帶來生機。而一位好老師,更像是靈魂的工程師,他們所做的,是救贖生命,拯救靈魂。
擁有一位好老師,真的至關重要。
一、好老師能夠發現你的天賦
在《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中,八歲男孩伊夏成績不好還總是闖禍,被父母送到了寄宿學校。然而就在伊夏覺得所有人都放棄了他的時候,美術老師尼克卻發現了伊夏的繪畫天賦,並一直鼓勵教導他,最終伊夏的畫得以在校級大賽中脫穎而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屬於自己的優點,就算從小成績不好讓父母擔憂的伊夏一樣。而一位好老師,就是那雙發現美的眼睛。就像尼克老師對於伊夏,好老師能發現我們的天賦,讓我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長處和價值。
二、好老師不會輕易放棄每一個「問題孩子」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面對學校里一群調皮搗蛋愛惡作劇的問題兒童,音樂教師馬修並沒有像其他教師一樣,只要這些孩子不聽話就直接關禁閉。相反,馬修沒有放棄他們,而是通過組建合唱團的辦法用音樂感化大家,凈化了他們的心靈,拯救了這群處在懸崖邊上的孩子。
好老師不會輕易放棄每一個問題兒童,看著他們誤入歧途。而是如同馬修老師對待這些調皮的孩子,好老師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領著他們擺脫惡習,走出黑暗。
三、好老師會鼓勵你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電影《死亡詩社》里,新來的基廷老師打破貴族學校的沉悶教條,鼓勵學生及時行樂,不要虛度時光,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這讓那些被刻板教條長久壓抑著的學生重新煥發了青春生命的激情,重拾了對生活的熱愛,並開始勇敢大膽的追尋自己喜歡的事業。
一位好老師,不是要告訴我們成為一個像誰一樣、如何優秀、如何厲害的人,而是會鼓勵我們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就像基廷老師鼓勵學生們要與眾不同,好老師會鼓勵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
四、好老師相信你能變得更優秀
在影片《卡特教練》中,里士滿高中籃球隊屢戰屢敗,從無勝績。卡特教練卻堅信,這只最不被人看好的隊伍在他的帶領下可以成為最優秀的籃球隊。而在他的悉心教導、嚴格要求、以及絕對的尊重信任之下,隊員們紛紛燃起鬥志,最終成為了一隻長勝隊伍。
一位好老師,首先會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他們能變得更優秀。沒有卡特教練的期許信任,籃球隊員們也許會依舊墊底,也就不會獲得這般超乎想像的榮耀與輝煌。一位好老師會對那些並不自信,甚至自暴自棄的學生抱有美好的期待,能夠看到他們的潛力並激發他們超越自己。
人生旅途中擁有一位好老師是何其重要,而能夠遇到一位好老師,又是何其幸運。因而對於在生命中給予我們指導與幫助的每一位老師,我們都要心懷感恩。
『捌』 教育類電影有哪些
1、《無問西東》
吳嶺瀾、沈光耀、王敏佳、陳鵬、張果果,幾個年輕人滿懷諸多渴望,在四個非同凡響的時空中一路前行。《無問西東》走紅後,這部文藝片所呈現的家國情懷、人生態度都讓人肅然起敬,裡面提到的西南聯大,更讓無數人反思與感動。
當時西南聯大的艱苦條件也在電影中體現出來——學生們幾十人擠在鐵皮、茅草屋頂下上課;雨季來臨時,教室里常常在「下小雨」。防空警報響起後,教授們便在防空洞口授課。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可以幫助孩子做出更多更正確的決定,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因此,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不單單只是物質條件,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是比給他一個優越的生活條件更重要的事情。
『玖』 教育電影《老師好》精彩影評觀後感精選5篇_觀《老師好》有感
《老師好》這部由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的電影,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史以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但對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能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老師好》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老師好》觀後感篇一
《老師好》這部電影由老師好執導,於謙、湯夢佳等主演,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但是對於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在今後的道路上一直是正確的方向就足夠了。
於謙在本片中飾演一名八十年代面對「問題班級」的模範高中教師,希望孩子們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總的來說,作為青春片,在劇情上算是基本合格。臉譜化的學生形象,刺頭、學霸、班花……八十年代的兄弟情和閨蜜情都有較好的展現。「自行車」作為全片的線索,「癌症」、「早戀」、「車禍」等橋段雖俗套,但講述完整可信。本片結尾,沒有對「高考」和眾人結局描寫,僅突出苗老師的「不告而別」難道人民教師就不該對妻兒負起責任嗎?覺得有些突兀,沒有驚喜。
於謙老師「相聲皇後」在影視劇上的演技還是遠勝郭老師的。俊男美女的新生代演員演技在線,期待他們今後的發展。吳京、艾倫、張國立、喬杉、孫越等一大批「德雲一家人」的友情客串給本劇平添不少喜劇成分,沖這些,本片還是值得進影院一看的。
藝術基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我覺得不必斤斤計較影片中所有細節的可行性。每一個人物,我們身邊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通過「臉譜化」、「戲劇化」的加深,最終在「理想」和「真實」間拿捏尺度,這是戲劇。
老師是平凡人,他們也會追求學校分的福利房,會在意一年又一年評比的「優秀」榮譽,也會在妻兒的落魄中動課外輔導掙錢的心思。我們顯然不能苛求他們,要求他們全知全能。他們在我們之前出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給青春的我們以指引,已經足夠讓人尊敬了。感謝在最美好的時光,有他們作伴。
於老師提到這是自己的最後一場活動,晚上要回北京,參加「德雲四老」最後一位,邢文昭先生的葬禮。願天下所有教師身體康健,能有幸看到自己的桃李滿天下。
老師好觀後感篇二
看了場電影《老師好》,講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中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故事。隨著電影的放映,也勾起了自己的那段高中時光,一幕一幕在腦中放映。從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熒幕上放映的電影,一部是腦海里放映的電影,能夠做到感同身受與身臨其境,證明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這部講青春學生時代的電影,沒有所謂的談戀愛、懷孕、墮胎、情敵、混社會等狗血的劇情。有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助、貪玩、嫉妒、小摩擦、師生矛盾等平淡無奇的橋段。自己的高中時代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校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循環,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的讀書、鑽研、習題、試卷、模考。每半個月回家一趟,帶足伙食費和干糧,父母叮囑最多的就是好好讀書。那時段平淡如涓涓溪水的時光,連風也吹不起任何波瀾,安靜的汲取知識的養分。
往往電影里演繹的橋段,總覺自己也似曾經歷,然而仔想並無此事,這也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吧!
我是一個喜歡回憶的人,往事的酸甜苦辣,經過時間的醞釀變成蜜汁,為如今的生活增添幾份甘甜。一路走來如今已是中年,回憶的甘甜一直沁潤著我努力向前。回憶就如一抹月光,在夜深人靜時安慰你入眠。回憶讓我知道從哪裡來,至於我要到哪裡去,等過了明天就真相大白啦!
個人覺得目前國內的電影,真正算作是好電影的少之又少,而上乘之作更是鳳毛麟角。娛樂至上的電影,越來越讓我對電影失去興趣。
從某種意義上講《老師好》是一部不錯的懷舊電影。
但對於不喜歡懷舊的人來說,這部電影就過於乏味,缺少太多不該缺少的流行因素,只能算作是爛片。
每個人都不同,從不想試著說服別人,只想試著說服自己。讓自己開心些、舒心些、敞亮些,迎接明天從東方升起的太陽!
老師好觀後感篇三
電影《老師好》帶我們重溫學生時代的青澀歷程,勾起了美好的回憶。影片塑造了一位八十年代普通又朴實的「好老師」形象。苗宛秋老師嚴厲、古板、固執,被學生稱為「苗霸天」(霸道威嚴),他那輛榮獲「區級優秀教師」被獎勵的自行車成為了連接他和學生情感的「紐帶」。影片通過懵懂、調皮、富有個性的學生和他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展示了苗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熱愛和學生對他的尊敬與愛戴。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被深深感動,幾度熱淚盈眶……
堅定信念 不放棄每個學生
班級學生劉浩家庭困難,患上腦瘤需要住院手術,面對高昂的醫葯費,他號召學生募捐,寄出每月工資和復習資料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學生在派出所被拘留,是他第一個挺身而出,還幫助學生要回被沒收的商品;在學生受到社會上不法人員誘惑,自暴自棄,即將輟學之際,仍然是他不顧及個人安危,讓學生重返校園......苗老師能夠時時刻刻將學生放在心坎,真真切切為學生著想。他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將愛的陽光灑滿學生的心田。師生間真實、真摯的情感如一股暖流充盈心間。他是好老師的「標桿」,被學生稱為是「全世界、全宇宙最優秀的老師。」這是學生對苗老師的嘉獎,更是他付出全部心血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深遠影響改變學生一生
苗老師當年高考時是省狀元,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但由於家庭成分問題,被取消錄取資格。苗老師沒有步入北大校園心中一定是沮喪、遺憾、無奈......這對於他更是不公平的「遭遇」。但他在老師的鼓勵下,從省城到縣里做起了教書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師」的責任。學生王海對苗老師崇拜、羨慕,以苗老師為榜樣,走上了教師崗位。班長安靜自信地對苗老師說:「我要考北大中文系,我一定能考上」時,苗老師特別欣慰、自豪......苗老師給學生深遠的教育影響,就如學生眼中的那束光,指明方向,照亮學生未來的前程!
嚴苛教育深藏教育苦心
高考前夕,苗老師的自行車丟失了,學生們比他還要著急。只要苗老師不在,他們就集體自行發動去尋找自行車。自行車找到了,學生滿心歡喜本以為會得到苗老師一個笑臉或是幾句鼓勵的話,想不到等來的確是苗老師嚴厲地斥責,「一輛自行車值不了幾個錢,時間失去了,去哪裡找呢?」學生尷尬地站在原地......對於高考而言,時間是寶貴的。苗老師為了讓學生樹立時間的緊迫感,全力以赴備戰高考,用自己特有的「狠」方式,懲罰著他認為學生「出格」的行為,這飽含著苗老師的苦心,飽含著對學生滿滿的期望,他期望每位學生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自己的精彩!
無私奉獻彰顯育人情懷
苗老師義務幫助貧困學生補課,卻被別有用心的人檢舉、告發到教育局,被停職回家。但他卻不自己洗清「清白」;學校分配福利住房,沒有他的名額;優秀教師表彰,沒有他的名字......當這些「好事」與他無緣,受到這些看似不平等待遇之時,他始終選擇沉默。學生安靜為老師的處境和不公找縣長申訴,卻在回來的路上意外遭遇車禍.....看到這樣的畫面,讓我既心疼苗老師,更為學生的遭遇感到惋惜和遺憾。苗老師是清高的,在他看來這些事情都不重要。他依然滿腔熱忱,不顧及自己的境遇。苗老師心中裝的始終是學生,是責任,是使命!他不僅教書,更是育人,他用自己博愛的情懷幫助每個學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影片最後,在高三畢業合影時,苗老師不辭而別。他留給學生這樣一段話:「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成為彼此最珍視的記憶。願我們每一位為人師者,都能在學生最好的時光成就他們,在人生中留下最美好、最溫暖、最幸福的情感印記!
《老師好》觀後感篇四
今夜去看了場電影《老師好》,講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中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故事。隨著電影的放映,也勾起了自己的那段高中時光,一幕一幕在腦中放映。從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熒幕上放映的電影,一部是腦海里放映的電影,能夠做到感同身受與身臨其境,證明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這部講青春學生時代的電影,沒有所謂的談戀愛、懷孕、墮胎、情敵、混社會等狗血的劇情。有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助、貪玩、嫉妒、小摩擦、師生矛盾等平淡無奇的橋段。自己的高中時代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校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循環,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的讀書、鑽研、習題、試卷、模考。每半個月回家一趟,帶足伙食費和干糧,父母叮囑最多的就是好好讀書。那時段平淡如涓涓溪水的時光,連風也吹不起任何波瀾,安靜的汲取知識的養分。
往往電影里演繹的橋段,總覺自己也似曾經歷,然而仔想並無此事,這也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吧!
我是一個喜歡回憶的人,往事的酸甜苦辣,經過時間的醞釀變成蜜汁,為如今的生活增添幾份甘甜。一路走來如今已是中年,回憶的甘甜一直沁潤著我努力向前。回憶就如一抹月光,在夜深人靜時安慰你入眠。回憶讓我知道從哪裡來,至於我要到哪裡去,等過了明天就真相大白啦!
個人覺得目前國內的電影,真正算作是好電影的少之又少,而上乘之作更是鳳毛麟角。娛樂至上的電影,越來越讓我對電影失去興趣。
從某種意義上講《老師好》是一部不錯的懷舊電影。
但對於不喜歡懷舊的人來說,這部電影就過於乏味,缺少太多不該缺少的流行因素,只能算作是爛片。
每個人都不同,從不想試著說服別人,只想試著說服自己。讓自己開心些、舒心些、敞亮些,迎接明天從東方升起的太陽!
《老師好》觀後感篇五
最近,觀看了電影《老師好》,這部由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的電影,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史以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但對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能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就由我講講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吧,起初,看到主演是於謙,就以為是個喜劇片,因為於老師的身份就是相聲演員,最新認識於謙是在《戰狼2》中的精彩演繹,這次沒想到於老師扮演的苗宛秋讓無數人想起了曾經學生時代的把這樸素的美好時光。
電影《老師·好》以苗宛秋老師(於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預告片的配樂時髦動感,辦公室跳disco、背著軍挎包邊走邊喝北冰洋等畫面,還原了八十年代的真實生活。開麥版主題海報中:「憑什麼,就罰我一個」、「有我在,看誰敢搗亂」、「好想念,有你的時光」等金句透露出這些富有個性的學生們與霸道威嚴的苗老師之間的情感走向。
影片《老師·好》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不過當八十年代我們的物質條件還沒有那麼豐富的時候,師生之間這種純粹真摯的情感就顯得尤為突出,而這也正是打動於謙老師並使他最終成為該片主演及監制的主要原因:「我們那個年代,大部分老師都和苗宛秋老師一樣,把傳道授業解惑、教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第一要義。」
這部電影真的是笑點與淚點同在,真的是一種值得,我不知道什麼技術,什麼情節,我只知道自己彷彿已經參與進去,不枉我丟棄實驗來看一場。演員雖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都挺在線的,不俗的青春片,感受到了愛。
『拾』 適合老師和學生看的兩部電影
晚上,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恩賜妙手,班·卡森醫師》,一部是《叫我第一名》。
兩部電影有共通之妙。都是從小倍受歧視,但母親一直不放棄,同時給予愛和自信的鼓勵!主人公也曾自我懷疑和低落,但最終都能直面人生!
不同之處在於,一個側重小時候的成長和引導,一個側重長大後的樂觀和不放棄!
醫師小時候因為成績很差,被笑話和奚落,自己也很自卑,覺得自己很笨!但母親一直糾正他:「不,你很聰明!」為了給孩子正確引導,大字不識的她裝作「知道」,然後用「近視」為借口讓孩子自己尋找答案。每一次,母親都能找到「堵塞「的那個點,然後在關鍵時刻給予及時「疏通。比如及時發現孩子成績差是因為近視,自己抑鬱時及時「離開」,孩子沒想像力時給予鼓勵,「強迫」孩子去圖書館看書並作讀書報告,孩子遭受不公正待遇時勇敢「轉校」,孩子叛逆期間把所有錢交由孩子支配!這種及時「關注」讓孩子最終改掉種種壞習慣和自卑心理,成為了最優秀的外科醫生!
《叫我第一名》的波波老師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在母親的引導下他正視了自己的疾病,在校長的一次「幫助」下他堅定了成為一名關愛學生的教師的夢想並堅持不懈地為之努力。雖然屢屢受挫,但他一直不肯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初衷,最終,波波老師找到了一個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默默努力,成了一名學生喜愛,家長滿意,學校肯定的優秀教師。
你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或者無法克服的「缺陷」。但是能改變的及時改變,不能改變的就坦然接受。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那麼,想要的美好,總會如期而至!
當然,我們也應該鼓勵身邊的學生,同事,家人。鼓勵身邊的每一個人。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就會多出許多的美好和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