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南泥灣歌曲的評價
此曲旋律優美、抒情,熱情歌頌了開荒生產建立功勛的八路軍戰士,歌頌他們把荒涼的南泥灣改造成了美麗的「江南」。
1943年,這首曲子誕生在延安,是以馬可為主要創作人的團隊作品。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的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挑花籃》,《南泥灣》是其中的插曲。
全曲可分為對比性的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曲調柔美委婉,後半部分歡快跳躍,最後採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結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間歌舞的音調和節奏,加上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與舞蹈性為一體,更加生動感人。
(1)南泥灣電影插曲有哪些擴展閱讀:
1943年,陝甘寧邊區軍民大生產運動漸入高潮,作為「生產模範」的第三五九旅,更是名震邊區。這一年,延安軍民精心籌辦了慰問品,並帶上文藝節目,要到南泥灣去慰勞第三五九旅全體官兵。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秧歌隊在負責准備文藝節目時,就想到應該排練一個和第三五九旅有關聯的節目。
編創人員經過一番苦思冥想,終於構思出一個名為《挑花籃》的秧歌舞,由8位女演員挑著8對花籃,伴著插曲在台上表演,插曲歌詞的最後一段名叫《南泥灣》。
詩人賀敬之接到為該插曲創作歌詞的任務後,結合自己對邊區軍民大生產運動特別是第三五九旅墾荒南泥灣的深刻認識和體會,充分醞釀、一氣呵成寫出了歌詞,由馬可採用陝北民歌的調式,為它譜了曲。
⑵ 南泥灣歌曲歌詞 南泥灣歌曲介紹
1、《南泥灣》歌詞:
花籃的花兒香
聽我們唱一唱 唱一呀唱
來到了南泥灣
南泥灣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來好風光
好地方來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灣
到處呀是荒山
沒呀人煙
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
如呀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舊模樣
是陝北的好江南
陝北的好江南
鮮花開滿山 開呀滿山
學習那南泥灣
處處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
又戰斗來又生產
三五九旅是模範
咱們走向前呀
鮮花送模範
咱們走向前呀
鮮花送模範
2、《南泥灣》1943年誕生在延安,是以馬可為主要創作人的歌曲作品。
3、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的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挑花籃》,《南泥灣》是其中的插曲。此曲旋律優美、抒情,熱情歌頌了開荒生產建立功勛的八路軍戰士,歌頌他們把荒涼的南泥灣改造成了美麗的「江南」。全曲可分為對比性的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曲調柔美委婉,後半部分歡快跳躍,最後採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結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間歌舞的音調和節奏,加上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與舞蹈性為一體,更加生動感人。
⑶ 電影南泥灣中涉及的歌曲大全
《南泥灣》是一首創作於1943年的中國歌曲,賀敬之作詞,馬可作曲。該歌曲最初由郭蘭英演唱,是中國共產黨為宣傳八路軍359旅在南泥灣展開大生產運動而作。該革命歌曲在中國大陸傳唱比較廣泛。歌詞中「陝北的好江南」所指即是南泥灣。
1964年,此曲編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⑷ 南泥灣是否與九一八事件有關的歌曲
是。
《南泥灣》是一首陝北民歌,也是一首經典的革命歌曲,在它產生的那個年代,這首歌曾激勵了無數人,即使在我們今天再聽這首歌時,我們仍然能夠從中感受到喜悅與激動的心情。
南泥灣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方圓百里。1941年春,由於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
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軍359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在短短的三年內,由王震旅長率領的359旅發揚「自力更生,堅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1943年秋天,「不要公家一粒糧、一寸布、一文錢」的359旅,還給陝甘寧邊區政府上交了公糧,徹底打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也就是在這一年,一首由賀敬之作詞、馬可作曲的歌曲《南泥灣》一下子唱紅了整個邊區。
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在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挑花籃》,《南泥灣》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優美,抒情,歌唱南泥灣由荒涼變成「江南」,並熱情歌頌了開荒生產建立功勛的八路軍戰士。全曲可分為對比性的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曲調柔美委婉。
⑸ 好聽的中國電影插曲有哪些
1 紅星照我去戰斗 《閃閃的紅星》
2 我的祖國 《上甘嶺》
3 南泥彎 《南泥灣》
4 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衛隊》
5 英雄贊歌 《上甘嶺》
6 誰不說俺家鄉好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7 紅梅贊 郭蘭英 《江姐》
8 人說山西好風光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9 春苗 《春苗》
10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 《黑三角》
11 駝鈴 《戴手銬的旅客》
12 知音 《知音》
13 心中的玫瑰 《淚痕》
14 映山紅 《閃閃的紅星》
15 牧羊曲 《少林寺》
16 少林,少林 《少林寺》
17 妹妹找哥淚花流 《桐柏英雄》
18 絨花 《桐柏英雄》
1943年,這首曲子誕生在延安,是以馬可為主要創作人的團隊作品。
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的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挑花籃》,《南泥灣》是其中的插曲。此曲旋律優美、抒情,熱情歌頌了開荒生產建立功勛的八路軍戰士,歌頌他們把荒涼的南泥灣改造成了美麗的「江南」。
全曲可分為對比性的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曲調柔美委婉,後半部分歡快跳躍,最後採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結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間歌舞的音調和節奏,加上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與舞蹈性為一體,更加生動感人。
⑺ 《南泥灣》的詞、曲作者是
《南泥灣》的詞作者是賀敬之,曲作者是馬可。
1、賀敬之
現代著名詩人和劇作家。1924年生,山東棗庄市嶧縣人(今山東台兒庄)。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15歲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6歲到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17歲入黨。1945年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
2、馬可
作曲家,江蘇徐州人,1935年在河南大學化學系學習,同年參加一二九運動。後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巡迴演劇第三隊。1937年後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
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1943年)、《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1942年入黨。
(7)南泥灣電影插曲有哪些擴展閱讀
1、賀敬之
賀敬之是個在藝術上進行著不倦探求的詩人。四十多年來,從他的第一本詩集《並沒有冬天》,到《鄉村的夜》、《朝陽花開》、《放歌集》,到近作《中國的十月》、《「八一」之歌》,其藝術逐步走向成熟,並呈現出自己的風格。
在同時代的詩人中,賀敬之最善於表現重大的政治題材和抒寫重大的政治主題。這一特點主要反映在他建國後的政治抒情詩創作中。翻開他的詩集,《放聲歌唱》、《雷鋒之歌》、《中國的十月》、《「八一」之歌》可以說都是詩與政論的結合。它們熔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鮮明地表露著詩人的政治態度和政治激情,格調高昂而奔放。
政治抒情詩抒寫的是政治之情,然而政治不等於口號,口號也不能成為詩。賀敬之的政治抒情詩所以有著巨大藝術感染力,是因為他能夠賦予抽象的政治性命題以具體生動的形象,以政治的「虛」來貫串、帶動形象的「實」,又以形象的「實」使政治的「虛」變成可觀可感的東西,從而造成了既動人心弦又給人美感的詩的境界。
2、馬克
1939年,馬可赴延安,加入「魯藝」音樂系,發起組織「中國民歌研究會」,採集、記錄大量民歌和民間音樂,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魯藝到東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北京擔任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主任,戲劇研究員音樂研究室主任,中國音樂學院成立後擔任院長,兼任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人民音樂》雜志主編。
他的主要作品有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合唱《呂梁山大合唱》,歌曲《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等。他還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冼星海傳》等音樂理論書籍。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殯儀用曲。建國後,歷任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室主任、歌劇系主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兼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人民音樂》主編。
⑻ 南泥灣是哪個電影的插曲
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
⑼ 哪部電影中有《南泥灣》的插曲
樓主你好,這首歌曲並不是什麼電影的插曲,南泥灣》是一首創作於1943年的中國歌曲,賀敬之作詞,馬可作曲。該歌曲最初由郭蘭英演唱,是中國共產黨為宣傳八路軍359旅在南泥灣展開大生產運動而作。該革命歌曲在中國大陸傳唱比較廣泛。歌詞中「陝北的好江南」所指即是南泥灣。
1964年,此曲編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崔健曾以搖滾風格翻唱此曲,收錄於《解決》專輯之內。此曲曾經被多名歌手翻唱,例如奚秀蘭、羅文等。1988年被改編為粵語流行曲《重逢》,卡龍作詞,徐小鳳主唱。龍飄飄又將此曲翻唱為賀歲歌曲《財源滾滾》。
上面是我找的資料,經過多方資料確定!
⑽ 南泥灣歌曲原唱
郭蘭英。
南泥灣-郭蘭英
詞:賀敬之
曲:馬可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
唱一呀唱,來到了南泥灣
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當年的南泥灣
到處呀是荒山,沒呀人煙
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
是陝北的好江南,陝北的好江南
鮮花開滿山,開呀滿山
學習那南泥灣,處處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又戰斗來又生產
三五九旅是模範,咱們走向前呀
鮮花送模範
歌手簡介:
郭蘭英,1930年12月出生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香樂鄉,中國女高音歌唱演員、晉劇演員、歌劇演員,民族聲樂教育家。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1982年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86年在廣東番禺郭蘭英藝術學校任校長。1989年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2005年榮獲首屆中國電影音樂特別貢獻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