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票房如何計算,收入如何分配
電影票房的計算涉及多個環節。首先,電影在院線放映的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這部分資金用於支持電影產業的發展。接著,扣除3.3%的稅費,這是國家收取的部分。扣除這兩項費用後,剩下的91.7%,院線通常會扣除50%至55%,這部分是院線的收益。此外,宣發費用也會從這剩下的資金中扣除,一般在5%至8%之間。扣除院線的收益和宣發費用後,剩下的大約40%至45%,就是片方可以分賬的票房,也就是投資人可以從電影票房中獲得的部分。
票房分紅的具體計算方式為:個人票房分紅等於總票房乘以35%左右再乘以投資比例。這個比例是根據電影的市場表現和投資規模而定的。例如,如果一部電影的總票房是10億,個人的投資比例是10%,那麼個人可以得到的票房分紅為3500萬元。
除了票房收益外,電影還可能帶來其他版權收益。這些收益包括電視台的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這些收益也會根據合同的具體條款進行結算。一般情況下,版權收益的結算時間會比票房收益晚一些,大約是六個月。
電影票房的分賬和版權收益的結算都是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的。結算完成後,資金會先分賬到出品方的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這一過程通常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完成。
電影投資的回報不僅僅體現在票房上,還包括電影的其他版權收益。這些收益的分配和結算也需要遵循合同的約定,確保投資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因此,投資人需要在投資前對電影的市場前景、宣發計劃以及版權收益等方面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評估。
B. 電影票房是投資額的多少才能收回投資
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發
行(這些費用在製作發行費用中扣除)。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發行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C. 電影票房是怎麼分成的 電影票房是如何分成的
1、以100塊票房為例: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百分60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也就是常說的院線和投資發行6,4分賬。還剩下37。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總票房3%電影基金5.5%稅款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票房可分配收入其他渠道發行收入(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發行傭金、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後大概35左右。
D. 如果一部電影的投資是兩千萬,那票房要賣到多少才能回本
票房需要賣到8000萬才可以回收成本。實際上需要看一部電影能夠收回成本,是需要從多方面來判斷的。第1個方面就是看這個電影它投入了多少錢,電影行業在我國也有著一些相關的規則。比如說不管是什麼影片,只要是到院線去播放的話,那麼就會收取3%的一個營業稅,這方面的稅收是必須要的。還有另外5%是為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而去收的專項資金,這兩部分的資金是國家強制收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