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電影強調個人英雄主義,這對青少年有什麼影響
讓青少年更加勇敢的對待困難,學會一個人克服困境,不要總是依賴父母的庇佑,讓青少年具有更加強烈的責任感
㈡ 在特洛伊中對英雄主義的描述及你在影片中對英雄主義的理解
分析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阿喀琉斯的形象
作者:常彬
由《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組成的荷馬史詩是現存的最古的希臘文學作品,標志著希臘文學的輝煌的開端,它如實地反映了遠古希臘社會發展的某些形態,藝術的再現了當時的文化。《伊利亞特》所記敘的主要是希臘人圍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其中成功地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赫克托耳、奧德修斯、埃阿斯、阿伽門農、墨涅拉俄斯、菲羅克忒忒斯、阿咯琉斯等,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任務形象是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
從阿喀琉斯的出身來看,在史詩中,阿咯琉斯是一位英雄,和其他的古希臘英雄一樣,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點。由於當時的社會科技和文化還不是很發達,所以人們對一些當時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都參雜進神祗的因素,在普通人當中若出現很多方面過人之處的人,當時的人們一般認為是神祗的後代,即英雄。所以,首先在鑒賞荷馬史詩的人物方面,我們就不能將裡面的人物同當今我們所看到的文學作品裡的人物,甚至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化的巨人相並,而應該更側重於當時的文化來分析當時的人物。
阿喀琉斯是《伊利亞特》的中心人物之一,希臘聯軍中最大的英雄。他是一個英勇善戰、忠於朋友的人。首先,他在戰場上幾乎是百戰百勝,殺死過無數的特洛伊英雄,從特洛伊人在沒有他參戰的希臘聯軍和有他參戰的希臘聯軍時的不同反應的對比,就可以看出他的英勇善戰,比如身著阿咯琉斯的黃金戰甲的帕特洛克羅斯出擊時,特洛伊人從遠處看到他,以為是阿喀琉斯來了,即嚇破了膽,陣腳大亂,自相踩踏致死的人無數,在阿喀琉斯罷戰期間,特洛伊人在他們幾次進攻中還取得過上風,都攻到希臘的戰船上來了,若不是埃阿斯等希臘英雄的英勇抵抗,希臘人的戰船可能都會給赫克托耳燒毀了,後來,阿喀琉斯重新武裝上戰場,希臘人又佔了上風,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被阿喀琉斯殺死,特洛伊人元氣大傷。其次,阿喀琉斯忠於自己的朋友,當帕特洛克羅斯被赫克托耳殺死時,他真心實意的痛惜帕特洛克羅斯的犧牲,決心為他復仇,於是他又重新武裝上戰場,殺死了赫克托耳,並將他的屍體捆綁在戰車上驅車遊行,雖然這是阿喀琉斯兇殘的體現,但這也是他忠於朋友的體現。因此,阿喀琉斯是一個英勇善戰、忠於朋友的人
阿喀琉斯也有他的弱點存在,比如當大統帥阿伽門農侵犯了阿喀琉斯的戰利品時,阿喀琉斯公開斥責他的損人利己,並拒絕戰斗,他斥責阿伽門農的私心是正確的,但是頑固的罷戰是不恰當的做法,他的罷戰給希臘聯軍帶來了不少的損失;他殺死赫克托耳後將他的屍體釘在戰車上驅車遊行,全然不顧特洛伊城的一片悲哀,手段是何其的殘酷,這正符合當時正在向奴隸社會過渡的原始社會的部落首領的特點;後來他再次進攻特洛伊城,不顧太陽神阿波羅的勸阻,還對阿波羅口出狂言,最終被帕里斯暗箭射死。由以上三例可以看出,阿喀琉斯是也是一個殘忍、任性和執拗的人。
同時,從一些細節也不難發現,阿喀琉斯也是一個具有善良的同情心,且熱愛生活的人。比如當普里阿摩斯向阿喀琉斯贖回兒子赫克托耳的屍體時,他答應了對方的請求,再比如當阿伽門農誇口自己的箭術得罪了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致使阿耳忒彌斯逼迫阿伽門農將自己的女兒伊菲革涅亞獻祭給她,否則就不讓希臘的艦隊前進時,阿喀琉斯也冒著被眾將的斥責,前來搭救伊菲革涅亞;特洛伊戰爭結束以後,在大海上漂流多年的伊塔刻國王奧德修斯來到陰間尋找底比斯城的預言家提瑞西阿斯的靈魂詢問他自己將來的命運時,巧遇阿喀琉斯的靈魂,他告訴阿喀琉斯的靈魂阿喀琉斯生前像神祗一般受人尊重,死後也一定是個偉大的陰魂,過得幸福的時候,阿喀琉斯卻對奧德修斯說:「我寧願在人間當奴隸,也不願意在陰間當君王。」表明了自己熱愛人間的生活態度。由以上三例觀之,阿喀琉斯是一個具有善良的同情心,且熱愛生活的人。
總之,阿喀琉斯是荷馬史詩當中塑造得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是鮮明多面的,他的形象體現了古希臘氏族社會英雄人物的特徵。
㈢ 電影英雄表達了什麼
電影《英雄》表達了對於國家統一、和平的追求,以及個人犧牲與大局利益之間的抉擇。
影片通過精心構建的故事情節和復雜的人物關系,深入探討了英雄主義、犧牲、忠誠和國家統一等主題。它展示了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物如何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國家的統一與和平,而做出各自的犧牲和努力。
在電影中,多個角色都面臨著個人情感和信仰與國家大義之間的沖突。他們不得不在個人慾望和集體利益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這些選擇不僅考驗著他們的忠誠和勇氣,也深刻反映了人性在關鍵時刻的復雜與偉大。
此外,《英雄》還通過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如忠誠、孝順和正義,進一步豐富了影片的內涵。角色們各自的特點和他們所堅守的信仰與原則,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價值。
總的來說,電影《英雄》不僅是一部視覺效果壯麗、情感深刻的影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作品。它成功地將個人英雄主義與國家大義相結合,展現了英雄們在歷史洪流中的偉大犧牲和崇高精神。
㈣ 如何看待《紅海行動》中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紅海行動》這部電影,沒有突出某一個個人,甚至在我感覺,沒有主角。但是蛟龍突擊隊,這個隊伍,這個集體,是真正的主角。每個隊員,都是集體的一員,大家互相支持,各有所長,戰斗時相互配合。戰斗勝利,是集體的勝利。個人在集體中也在成長。
㈤ 歐美電影中的英雄主義思想是什麼
就是認為個人能力在集體能力之上,一個人來拯救世界,保衛地球不受破壞,有點忽視眾人的力量,就例如某個正義的人會變成救世主,然後帶領人們脫離苦海。
英雄主義的思想只讓我們認識到只有個人力量的重要,而忘記了集體力量的偉大。
㈥ 中美軍事電影英雄主義對比
中美軍事電影英雄主義對比,顯著地體現在兩者對於英雄角色的塑造、價值觀傳遞以及文化內涵的差異上。
首先,從英雄角色的塑造來看,中國電影如《戰狼2》中的冷鋒,呈現的是一種有血性、有擔當的英雄形象。他作為退役特種兵,在保護中國公民的過程中展現出堅定的擔當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其英雄主義更多體現在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與犧牲上。而美國電影如《美國隊長》中的史蒂夫·羅傑斯,則是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代表,他通過超凡能力來維護正義,其英雄行為更多是基於個人價值觀的堅守與奮斗。
其次,在價值觀傳遞方面,中國電影更強調集體主義和家國情懷。例如,《戰狼2》通過真實而殘酷的戰斗場景,突出了中國人的團結和拼搏精神,以及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崇高情懷。而美國電影則更注重個人主義和自由精神的傳達。在《美國隊長》等超級英雄電影中,英雄們往往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維護了社會的正義與和平。
最後,從文化內涵的角度來看,中國電影中的英雄主義深受傳統文化和道德倫理的影響,強調責任、擔當和奉獻。這種英雄主義與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緊密相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美國電影中的英雄主義則更多源於其個人主義文化,強調個人的自由、獨立和創造力。這種文化內涵的差異也導致了中美軍事電影中英雄主義表現形式的不同。
綜上所述,中美軍事電影在英雄主義塑造上存在顯著差異。中國電影更側重於展現集體英雄主義和家國情懷,而美國電影則更注重個人英雄主義和自由精神的表達。這些差異不僅反映了兩國文化的不同特點,也為全球觀眾提供了多樣化的影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