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 從海底出擊
從海底出擊(1981)導演剪輯版已發,
請查收。
空間有限,電影頗大。
請及時保存。
Ⅱ 從海底出擊電影
Top066.從海底出擊.Das.Boot.1981.HDTV.MiniSD-TLF.mkv
Ⅲ 電影《從海底出擊》裡面的潛艇型號是U96嗎
是的U96。是以那艘艇為原型的。但是艇長的結局不一樣,《從海底出擊》里的艇長陣亡了,但是事實是U96的艇長直到20世紀80年才死去,並且是本部片子的顧問之一,是在片子公映前逝世的。片子里的潛艇,是麻省理工學院造的模型。一共造了兩艘。一艘可以航線的。
①《從海底出擊》是由德國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尤爾根·普洛斯諾主演的戰爭劇情電影,改編自戰地記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傳。
②該片是電影史上少見的廣受好評的戰爭片,在出品本片的德國創下了極高的賣座紀錄。其完整版片長為293分鍾。
Ⅳ 從海底出擊的獲獎記錄
年份頒獎方獎項獲獎方結果1985年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提名最佳改編劇本沃爾夫岡·彼德森提名最佳攝影約斯特·瓦卡諾提名最佳音響Milan Bor
Trevor Pyke
Mike Le Mare 提名最佳電影剪輯Hannes Nikel提名最佳音效剪輯Mike Le Mare提名1982年第39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1983年第3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語片沃爾夫岡·彼德森提名 1983年第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沃爾夫岡·彼德森提名1982年第32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聲效Milan Bor獲獎銀質電影獎-傑出故事片-獲獎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Ⅳ 請問<從海底出擊>的劇情
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被人們褒揚並不是因為他被好萊塢同化之後的商業作品《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1997)和《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2000),而是一部令他完全有資格受到廣泛尊敬的德國電影《從海底出擊》(Das Boot,1981),這部反映二戰時期潛艇戰的驚險片獲得了82年奧斯卡金獎六項提名,沃爾夫岡·彼得森更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憑著德語電影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人。該片徹底征服了全球觀眾,也為戰爭類型電影建立了一次幾乎不可逾越的典範。
二次大戰期間,德軍一艘U型潛艇奉命出擊,完成對英國船隊的襲擊任務,當他們完成任務返航途中,卻遭遇上前所未見的危機。《從海底出擊》片長超過三個小時,而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分鍾里,時間幾乎都消耗在一艘德國潛艇的封閉空間裡面,滿臉油污、鬍子拉茬的德國海軍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在它的悠長篇幅之中並不缺乏大起大落的情節起伏,潛在的重重危機隨時威脅著艦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這個貌似強大而冷冰冰的龐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聽天由命。
以德國人的觀點去審視、反思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並不多見,但幾乎一出現都成為了精品,從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的《鐵皮鼓》(The Tin Drum,1979)到薩博(Szabo)的《摩菲斯特》(Mephisto,1981),雖然取材和角度各不相同,但對戰爭的批判和人性的揭示同樣深刻。《從海底出擊》並沒有以上兩部電影那樣尖銳而明顯的批判性,也沒有在影片中為敵對雙方作出道義上的判斷,它僅僅以二戰中一群普通的德國士兵的角度出發,寫實、客觀地描寫這群非常時期的軍人。他們無條件地執行上級的命令,兢兢業業地堅守自己的崗位,甚至災難來臨也毫不退縮,深入研究對「敵人」的作戰方案,拯救即將崩潰的艦艇和日漸失去的勝利果實。然而面對無休止的戰爭,他們漸漸麻木了,朋友或敵人的界限越發模糊,被他們重創後掉下水中生靈的絕望求救都不能觸動他們的神經。而長時間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折磨和壓迫,面對敵人、面對同袍、面對無助的困境,他們逐漸喪失了理性的判斷力,他們苦悶、憂郁難以自拔,行為日漸失控並趨向瘋狂和歇斯底里。在殘酷的戰爭中,他們更象是一堆行屍走肉,原來性格鮮明、思想單純的年輕人已經徹底死去,取而代之的一部一部的冷血戰爭機器。他們失去了熱情、失去了思想,沒有現在更沒有未來,在一個冷漠而朝不保夕的環境中惶恐度日,何時會死去,何時才能結束,沒有人可以給他們答案。時間已經無人關心,空間已經不再重要,一切將會如何了斷……
沃爾夫岡·彼得森通過《從海底出擊》,從人性的角度重新審視戰爭為全人類帶來的毀滅性災難。它通過詳實的資料充分地說明,戰爭不單只為被侵略的國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作為德國、這個戰爭的發動者,它的人民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同樣是廣大受苦受難民眾中的一員,而直接參與戰爭的士兵,更成為瘋狂野心的陪葬品,他們犧牲的不只是寶貴的生命,還有生存的權利和尊嚴,他們的在天之靈將永不瞑目!
Ⅵ 二戰潛艇之《從海底出擊》
如果說我對那段歷史尤其是當時潛艇部隊的歷史一點不了解的話,我也會同樣地在乏味中跳著快進地看完這部片子後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曾經仔細玩過育碧出的《獵殺潛航》這個游戲,深深得被潛艇這種武器所吸引,再加上對那段歷史的深厚興趣在我知道有DAS BOOT這個電影後,把293分鍾的完整版逐個細節的去回放體會和思考其中的情節,當你已經對故事的背景有了一定了解之後你去看這部片子就自然會理解為什麼這些「瘋子」會在出海前一晚即將邁進很有可能是自己墳墓一樣的鐵罐之前那樣歇斯底里的狂歡了,讓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年輕人在一個不見天日又隨時可能葬身海底的環境中待上好幾個月他的性格變得「神經兮兮」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吧,這部電影是根據U96的事跡改編的,據說請的顧問就是這艘潛艇的艇長,也就是說艇長最後並沒有被炸死。畢竟戰後的德國肯定不會去宣揚戰爭了,不能拿它和《獵殺U571》那種美國商業片相比,後者簡直相當於我們的抗日神劇,而《從海底出擊》是一部寫實又非常深刻的戰爭反思片。
Ⅶ 下了一部4小時41分鍾的電影《從海底出擊》,無奈沒有字幕看不懂
從海底出擊
Das Boot
又名:潛水艇潛艇風暴特種任務特殊任務緊急下潛U潛艇96從海底出發船The Boat從海底出擊從海底出擊
標簽:動作劇情歷史戰爭德國二戰潛艇德國電影經典沃爾夫岡·彼得森WolfgangPetersen
地區:原西德
年份:1981
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
編劇:沃爾夫岡·彼德森Lothar G. Buchheim
主演:尤爾根·普洛斯諾赫貝特·格勒內梅厄Klaus WennemannJan Fedder拉爾夫·瑞克特Günter Lamprecht
高清720P德語中字種子已上傳附件,請使用電腦下載查看。
Ⅷ 從海底出擊的影片評價
這部電影在氣質上有些許法斯賓德的影子,但是沉穩扎實,裡面的納粹也都是卑微中透出一種了不起的勁,與其說這種「戰爭中每個人都身不由己」的論調貌似有為納粹重新定義人性的嫌疑,還不如說其實所在戰爭里的士兵都是被納粹了的。(時光網評)
每一次突破底線的下潛深度,潛艇里的所有軍士都是在一樣的情緒下操作著各自的工作,把軍人與這艘潛艇看作一個完全不可以分割的整體,綳緊著神經不敢出任何錯誤的處理每一個突發難關,在海底里無奈的潛行者,在炮火中,遠方則是故鄉,停泊的港口。(騰訊娛樂評)
《從海底出擊》沒有重復以往德國潛艇戰神話的老路,集中表現戰爭具體的慘烈程度,而是以人物作為創作的核心,細膩地刻畫了在數百米水下孤立無助的一群船員,以他們的命運遭遇烘托出戰爭製造的悲劇。(新浪娛樂評)
作為一名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德森在這部描寫德軍的電影中,更多體現的是對戰爭與人性的反思。(時光網評)
Ⅸ 請問:1970年拍的《虎,虎,虎》和1981年拍的《從海底出擊》,是在珍珠港和潛艇基地(洞庫)里拍的么
為了更加生動和典型一些,我只舉《從海底出擊》為例,來回答和滿足你所有的好奇心:
1、當你在電影里看到的所有的那艘U艇在海面上乘風破浪的鏡頭,其實都不是用真的U艇拍的,更不是製片方花巨資讓船廠按照當年的圖紙原模原樣地復制重造了一艘真正能開動的U艇!而是一艘按照一定比例造的一個大一點的模型而已,前面有一艘真正的小船拖著前進,艦橋上的人物其實都是模型,不是真人。
2、電影里有大量的潛艇內部的鏡頭,也不是真的鑽進U艇里實拍的,而全部都是電影道具,你看到的所有的潛望鏡、管道、魚雷、床鋪、指揮室、休息室、魚雷艙、聲納室、輪機艙、包括過道等等,全是假的,都是在室內拍攝的。電影你如果細看,就會發現在這潛艇雖然在大海里高速航行,但是裡面特別安靜穩定,既不震動,也不搖晃,連吊燈都是一動不動!因為其實就是在陸地上在室內拍的。
3、電影中有些在潛艇指揮台上的鏡頭,其實是一個復制的潛艇水上部分的外殼,電影剛開始,潛艇剛出海不久,有一場戲,裡面那個隨軍記者上到指揮台來拍照,艇長說還是等幾個星期以後再拍吧,那樣他的艇員都長鬍子,顯得不是孩子兵了,按照故事情節,潛艇此刻應該是全速在海上前進的(7型U艇的水面速度是18節左右,速度是非常高的),可是當鏡頭給你水面的廣角鏡頭時,你明顯可以看到電影里的潛艇在海面上是一動不動的。
4、當後來的幾次夜間航行,鏡頭切換到真人在指揮台上的鏡頭時,你只會大風巨浪拍到人的臉上特寫鏡頭,使你感覺到潛艇在驚濤駭浪中前進,而你不會看到潛艇的廣角鏡頭,因為潛艇根本就沒有動,當然也根本就沒有什麼巨浪打上指揮台,而是人工往演員臉上澆的大盆大盆的水!
呵呵,其他還要我再說嗎?電影不是紀錄片,無論看起來多象真的,都是假的,都是道具師、攝像師和後期剪輯師的魔術般的本領。
Ⅹ 對電影《從海底出擊》的一個疑問
是黑夜還有霧 我個人的理解 這片我看了4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