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票房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
但此公式只是一個演變轉化後的公式,而還是不完整的表達公式。
在數學公式上要得到同樣運算結果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是計算方式,如「9÷3-1」和「1+1」的結果都是等於2。但「9÷3-1」和「1+1」的表達方式就完全不一樣,「1+1」更為簡單易明。同理,常規票房預測公式也應該有更為簡單的表達式。要找到更簡單表達形式,首先要理解收入是怎樣構成的。
銷售收入(票房收入屬於銷售收入)通常的表達方式為「銷售收入=A產品數量×A產品單價+B產品數量×B產品單價+C產品數量×C產品單價…………」。為了方便統計和預測,一般轉化為「銷售收入=銷售數量×銷售產品的平均價格」。
參照以上方式,票房收入的表達為「票房收入=觀影人次×票價A+觀影人次×票價B+觀影人次×票價C…………」。若進行簡單的轉化,可得到「票房收入=總觀影人次×平均票價」。而展示公式也是在這基礎的表達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三者乘積的實質就是「觀影人次」。因為在實際情況中更有條件找到「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個三個預測數據,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
拓展資料:
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現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票房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在現今的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
票房在英文里的意思為「盒子辦公室」。這個詞來自於早期的戲院,要進入便宜的座位區需花費一個銅板,這個入場費是要放在位於入口閘門上一個鎖住的小箱子。當箱子裝滿的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將箱子拿進一個小房間進行清點並收藏。因此這個財務部門相關的小房間就被稱為「盒子辦公室」(Box Office)。
Ⅱ 為電影貢獻票房的方法有那些
沒什麼辦法,就是花錢買票去影院看,不上網看盜版。要是土豪不差錢可以多看幾場,或者請很多人去看。
Ⅲ 影院丨如何增加票房人次和影響力:電影院也需要
許多人認為,電影院作為電影產業的最終端,並不需要過多的策劃營銷活動,因為觀影人次自然會根據檔期變動和影片的好壞而上下浮動,沒有人會因為影院的營銷活動而去看一場自己不喜歡的電影。但是事實真是如此么?不盡然,以下的文字將詳盡的闡述影院為什麼要做市場營銷活動,影院能做哪些營銷活動,以及影院該怎麼做營銷活動,等等。
一、影院為什麼要做市場營銷活動?
原因不外乎三點:1.增加票房。2.增加人次。3.增加影響力。
二、影院能做哪些市場營銷活動?
1.明星見面會、首映式
明星見面會和電影首映式是最常規也是最有效果的影院活動。只要有明星到場,現場氣氛、觀眾反應、媒體報道,都能夠充分調動起來,但是中國的明星見面會資源存在著整體匱乏、分布不均的現實問題,不可能全國各地的影院都能夠在一年當中舉辦豐富多彩的明星見面會活動。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物以稀為貴,偶爾一次有分量的明星見面會,往往才能夠產生真正的轟動效應。
2.新聞發布會
影院但凡舉辦較高規格的市場營銷活動,都會舉辦相應的新聞發布會,讓媒體在第一時間與活動主要人員進行深入溝通,得到影院市場營銷的豐富信息。
3.專題報告會
上映國產推薦影片時適合舉辦專題報告會。由於此類國產影片較為正統,內容往往以英雄模範事跡為主,雖然缺乏商業性,但往往都能得到一些相關政府機關單位支持,因此,可以藉助契機,與相關機關單位深度合作,觀看主題影片,同時對觀眾進行某些方面的現場教育,舉辦類似報告會形式的正統儀式,將使組織團體觀影的活動取得較好效果。
4.媒體放映場
與媒體充分溝通的很好的一種方式,讓媒體在第一時間准確把握上影信息,可以以此為平台,與當地媒體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按照慣例,一部新片大片上映前,每個城市只能有一家影院可以申請一場媒體場。這也是很多影院競爭的重要資源之一。牢牢把握住媒體場,很多時候也就意味著牢牢把握住了媒體。
Ⅳ 電影院如何提高票房
地角很重要,如果地角好票房有一半可以保證。其次場地裝修、環境、服務,這些要素是固定要素。最後是活動和宣傳,這是根據節氣變更的,但是一定要出彩。
Ⅳ 電影票房為什麼造假
問題一:電影票房是如何造假的? 就幾個套路。以近日水分最多的某妖記為例,眾所周知一部電影的上映時間,與它本身是否賣座有很大關系,而賣座的電影一般能上映30-50天,而某妖記在這基礎上,以公益放映為噱頭,把放映時間整整推遲了一個月(套路),某群體進場看電影免費,但是還可以算進票房。這樣還算是輕的,更重的是,某妖記電影製作方有眾多影院,這樣一個便利條件就讓他們能在午夜場做手腳,午夜場場場爆滿(套路,這個套路需要自身有眾多影院,成本低效率高,如果沒有這個條件,要花很多很多錢,一點都不劃算,畢竟票房再高也是虛名),而且還是15分鍾一部。兩個條件,某妖記問鼎當年票房冠軍。
問題二:電影票房造假,有啥用? 最近,新聞經常報道哪些電影出現票房造假,其中《捉妖記》,《葉問3》也被爆放映前兩天出現刷票房現象。那麼,為什麼要巨資刷票房呢?有什麼作用?
1、製造話題增加曝光,影響輿論傾向
當你打開各種新聞客戶端還有微博論壇,出現的都是「某某影片票房突破多少億」的新聞,你心裡肯定會想「這么火爆?!我要去看看」。就算是很爛的影片,由於話題太多,也是有人想去一窺究竟「這片子究竟有多爛!」
2、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直接影響後續排片
一般都是前三天刷票房,提高影院上座率,製造數據,讓新聞有內容可寫。其實就是「事件營銷」,討論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而且,前三天的票房影響整個大局。
3、成全電影背後的資本運作
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是千萬級別、上億級別的,背後都有投資方的資本注入,既然是投資,肯定要回報的!最開始支付寶推出的「娛樂寶」項目,其實就是一個理財項目,當時的預計收益是年化7%。為了讓投資者滿意,當然得努力提高票房。
問題三:為何票房造假屢禁不止? 1、行業制度有待規范
我國院線並不是每家電影院都會上報票房數據,所以有時候得到的統計結果不太理想,於是就索性不進行大范圍的公開了,不滿意乾脆就作假吧,反正別人也發現不了
2、法律界定概念模糊
「偷票房」和「買票房」算不算違法行為?目前尚沒有法律文獻做出相關規范。還有「包場」這種行為,不但會在業內發生,還有粉絲也通過這種方式支持偶像,這種行為到底算不算作摻假?
3、有利的誘惑難抗拒
一是為錢,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撇去從投資、植入廣告以及電影周邊所得的部分收入不談,票房可以說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全指著它賺錢了。二是為名,票房高了,知名度自然會有,到時候再拍個續集,肯定有市場,說不定還能吸引來原本沒有觀影慾望的人來貢獻票房,最終名利雙豐收。
4、太多規則的執行都不嚴謹
我國制定的很多規則宏鉛制度往往都停留在說說而已。表面文章做得很好,但執行力度不夠,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想管理起來,是難上加難。
問題四:為什麼票房要造假 廣告性質,吹噓誇大,人們心裡覺這么多人去看,那一定好看,所引誘觀眾,就做了這些虛假。
問題五:現在的電影票房怎麼都造假 中國電影票房造假已成公開秘密 首周票房只有1700萬元,卻被發行方誇大成4000萬。在眾媒體和網民不依不饒的輪番「轟炸」之下,動畫片《阿童木》的發行方終於站出來公開道歉了。 因虛報票房而道歉,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 「中國電影變成了只需要數字不需要質量和口碑的怪胎」
問題六:電影為蔽友好什麼要票房造假?有什麼好處? 5分 這個太簡單了――――
這就是好比虛假宣傳,人為製造該電影火爆的假象,讓很多不買賬的人覺得片子可能還不錯,吸引人觀看。
問題七:捉妖記票房真的造假嗎 為什麼票房那麼高那麼火啊 求解答 是不是造假,這裡面水太深,除了當事人自己,你說的再有道理也只是猜測。不過遭人嫉妒是絕對會的,同樣是一部電影別人的人氣那麼高,賺了那麼多錢誰都會眼紅,只不過表現心態不一樣罷了。而且即使人家票房造假了,那也是一種實力的象徵!你能夠造假來個21億票房嗎?你能夠造假一個多月到現在才被曝光嗎?你能在票房造假的情況下還保持高人氣嗎?……
它之所以那麼火,個人感覺除了國內普遍容易接受搞笑類視頻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宣傳方面,除去各種媒體大肆宣傳,你看看那些參與拍攝的,井柏然每天跑著跑那從不忘帶著胡巴,上《快樂大本營》是這樣,真人秀《花兒與少年》是這樣告慶,接受各種訪談節目也是這樣,就連吳莫愁都跑《中國好聲音》唱了首片尾曲(這點我就不贊同了,怎麼能為了宣傳故意跑上台呢?而且節目製作組居然還同意了,也不知給了他們多少錢)總之是宣傳無處不在……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在如此力度的宣傳下,即使大家都說不好看,也會有大量的人想著去確認一下怎麼個不好看法啊,更何況網上的好評一片了!至少我身邊有好幾個人,就是因為看到網上各種相關話題,才想著跑電影院去看的,我也因此被拉了過去,至於好不好看我就不做評價了,反正票房就是這樣上來的……
問題八:票房造假有什麼好處 1、製造話題增加曝光,影響輿論傾向
試想一下,當你打開各種新聞客戶端還有微博論壇,出現的都是「某某影片票房突破多少億」的新聞,你心裡肯定會想「這么火爆?!我要去看看」「票房這么高,肯定很好看」。就算是很爛的影片,但是話題太多啊,大家都在說某某片子太爛了,也是有人想去一窺究竟「這片子究竟有多爛!」
2、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直接影響後續排片
一般都是前三天刷票房,提高影院上座率,製造數據,讓新聞有內容可寫。其實就是「事件營銷」,討論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多雇一些水軍各種微博論壇發帖,「安利」的效果可是杠杠的。前三天的票房影響整個大局,不然你見過剛開始票房很低,後面一下子變特好的電影么,好吧,除了《大聖歸來》。
3、成全電影背後的資本運作
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是千萬級別、上億級別的,背後都有投資方的資本注入,既然是投資,肯定要回報的!最開始支付寶推出的「娛樂寶」項目,其實就是一個理財項目,當時的預計收益是年化7%。拿《葉問3》來說,跟「娛樂寶」類似,採取眾籌形式,根據票房情況承諾收益,票房若大於等於10億,預期年化收益為11%,11%已經算很高很高了!銀行理財的收益4%不到,大家自己體會一下!為了讓投資者滿意,當然得努力提高票房咯。
問題九:電影票房為什麼要造假?這中間的存在怎樣的利益關系?票房的高低跟誰有直接關系?導演和製片方怎麼獲利? 導演藝術創作,製片人都是給投資方賺錢的,選擇劇本,演員比較票房重要因素
問題十:票房造假事件,你知多少? 2012年 中視豐德影視公司董事長王建峰公開舉報第三方公司買賣數據,某機構承諾一年只需5000萬便可幫他邁進全國收視十強。
2013年9月 湖南衛視部分地區收視為0,被疑因其他電視台購買收視而受牽連,喧囂一時。
2014年4月 北京地區收視出現異常表現,北京衛視被擠出本地前十,北京電視台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跟蹤數據分析,內部「認定」北京地區樣本戶疑似遭受污染。
2016年12月 浙江衛視收視率遭遇斷崖式下跌,從常年全國前五名,一下子跌至20名開外,創下了浙江衛視建台50周年來的最低收視紀錄,原因是電視劇《美人私房菜》的製作方未購買收視率。
Ⅵ 如何讓電影取得高票房
1、首先需要好的環境。
五一、十一、暑期、寒假、新年等。這樣很多人都有時間來看電影,這一點很重要!
2、情節要合理
電影要情節合理,有的電影,例如《天機·富春山居圖》《變形金剛5》之類,情節混亂,看的讓人吐血,這樣的電影,必然不會有好票房。
3、影片種類很重要
一般來說,電影類型中、喜劇片、動作片,在適應人群范圍上比較廣,很多時候,老少全家出動,所以票房就高。這類片子超10億都很正常,而懸疑片,則很小眾,超五億都不可能。
4、合理的演員。
一個好電影,演員很重要。如果讓陳道明,唐國強主演喜劇片,一定是悲劇。讓周星馳演喜劇,自然如魚得水。所以那些小 鮮 肉們對於電影的票房是非常負面的。
5、電影理念
電影要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在中國電影票房前列的電影,戰狼2喚起觀眾的愛國主義的共鳴!變形金剛喚起兒時動畫片的共鳴;生 化 危機喚起游戲的共鳴;功夫瑜伽喚起的是成龍電影和喜劇的共鳴。
Ⅶ 電影票房計算及分成 都是怎麼來運作的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發展類似於哪個電影票房超過多少的新聞縷縷的沖上網路平台的熱搜,那麼這些電影票房都是怎麼統計出來的?總的票房出來後要怎麼分賺到的錢呢?接下來的文章里就跟大家簡單的聊一聊相關的話題!
電影票房原本是指電影院售票處,後來就被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能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而現在的話所有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影片,售票與票房情況都必須計入在相關部門制定的「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中,任何一家電影院都必須要安裝此系統,將每部影片的實時票房數據及時匯總到這個系統內。
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也就是大家說的總票房,是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的,其次還需要要繳納的是3.3%的特別營業稅,這部分錢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以上兩項合計的話是5% + 3.3% = 8.3%,這部分被業內人士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才是「可分賬票房」,又被大家叫做「凈票房」。凈票房的計算方法就是1減去8.3%得到的結果再乘以總票房。
這還沒有結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中影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會還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這部分被稱為「中數代理費」。由院線直接就支付給「中影數字」不過這部分分賬只存在於大片而小片是沒有的。
最後就是剩下的才是院線和出品方能夠分賬的,一般的情況下是院線能拿到57%而出品方只能拿到百分之四十三,而且出品方還要支付各種成本這樣的話意思也就是說,出品方最多隻能拿到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了!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票房是怎樣統計以及如何把這些錢進行劃分的信息,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感興趣的投資者們可以多多的關注國內的影視行業!
Ⅷ 影片票房是怎麼計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8)電影票房如何刷擴展閱讀
發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6年1月1日通報,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產電影保持主導地位。
2021年2月17日,國家電影局最新統計顯示,春節期間,中國電影票房已突破75億元。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全國電影票房超17億元,打破2019年同日創造的14.43億元的單日票房紀錄。
而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16日,春節假期五天總票房(含預售)突破70億元,遠超2019年春節檔七天總票房59億元的紀錄。
另一方面,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七部春節檔電影共吸引全國3400多萬人次走進電影院觀影,刷新了中國影史的單日觀影總人次紀錄。2021年2月份中國電影票房122.65億元,創造了全球單月市場票房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