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很多人喜歡1997版的電影洛麗塔,為什麼這部電影這么受歡迎呢
這版電影結局非常的凄慘,故事的主線非常的清晰,整部電影中都充滿了悲情色彩,而且男女主角的演技也非常的過關,將人物形象刻畫得非常豐滿,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為人們帶來了很多的反思。
B. 如何評價洛麗塔
電影《洛麗塔》講述了一個中年男人和一個未成年少女少女的感情故事。
奎爾蒂死有餘辜,亨伯特僅僅入獄已經算是幸運,而洛麗塔最後的死亡卻是令人心碎。
C. 如何評價《洛麗塔》這部電影
我更偏愛庫布里克這個版本的《洛麗塔》。感謝九七版的貢獻,讓我意識到了這一版的優秀之處。
拍的太好了以至於我只能簡單評價一下:
實際上當庫布里克決定拍攝這個電影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他會變成另一個樣子。取其神,換其形。庫布里克用洛麗塔做底子,講述了另外一個故事。
亨伯特的掌控力近乎消失,成了一個單純(並不)的痴漢;而賦予了洛麗塔更多的力量以供反抗與成長;奎特利也更完美展現了作為亨伯特黑暗面的特點。
所以,庫才是抓住了電影神髓的那個人!
當然,有些只能意會的東西,還是要去小說裡面尋找才有。那就是文字的魅力了,有些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東西,畫面就是表達不出來。
按例也放一張我覺得不錯的畫面,其實好東西要截取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分離出來任何一點,當它離開那個環境之後好像就沒有那麼精彩。
D.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97版《洛麗塔》影評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97版《洛麗塔》影評
MUSIC《love in the
morning》
大家好,我是Renee,歡迎收聽新一期的《光影遇見愛》。從這一期開始的連續三期的主題都是「老少戀」。
宋代詞人張先在80歲那年娶了一位18歲的女子為妾,一次酒宴上,作為好友的蘇軾做了一首詩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顯然這其中「梨花」和「海棠」被用來暗指「白發」與「紅顏」,即老夫少妻。
無獨有偶,俄裔美國作家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1955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洛麗塔》,是在二十世紀受到關注並且獲得極大榮譽的一部小說。在1997年被第二次改變成電影,中文譯名就叫做《一樹梨花壓海棠》。電影描述一位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亂倫戀情。
這些年,我們常常在服裝方面聽到一種著裝風格叫做「蘿莉控」,這種服裝風格通常是及膝裙、格子裙、蕾絲花邊、甜美而少女,比如早些年的服裝品牌阿依蓮、淑女屋等。這個「控」字源自於英文「complex」,即情結的意思,蘿莉控,就是指對年幼的少女有著一種特殊的喜愛的情結。蘿莉控,本質上是一種戀童癖的表現。
戀童癖者一般都有人格方面上的缺陷,對成人之間的性關系懷著恐懼,而兒童會令其在性方面較少感到焦慮。有的是因為心智不成熟,不想長大,有的則是因為童年時候喜歡某個人,被壓制和阻撓,產生了許多的遺憾和不滿足,導致成年後無法正常與同齡女子交往,而回想起兒時的「戀情」從而對幼小少女產生性幻想。《洛麗塔》里的男主角韓拔教授顯然就是這種類型。而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在《洛麗塔》中則對戀童癖者作如下描述:「你必須是一個藝術家,一個狂人,一個無限憂郁的造物,你的慾望冒著熱毒的氣泡,你詭譎的堅毅里有一股超肉慾的火焰永遠通紅。
MUSIC《Lolita》
一位中年男子韓拔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夭,造就了韓拔的戀童癖。一次他到了美國去,成為了寡婦夏洛特的房客,當他看到夏洛特年僅12歲的女兒洛麗塔時,他瘋狂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少女。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事實上,夏洛特希望可以跟韓拔結婚,讓自己與女兒都能有個依靠。為了能讓自己能夠留在洛麗塔身邊,韓拔違心地娶了庸俗且臃腫的夏洛特為妻。不久,夏洛特發現了韓拔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遭遇車禍身亡。
韓拔把在身在夏令營的洛麗塔接到身邊,瞞著她母親去世的消息與她游歷美國,而他們也展開了一段不倫戀。面對小妖女洛麗塔,韓拔百般順從,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和美味的食物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以及繼續滿足自己對她的慾望。洛麗塔長大後,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於是她開始跟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並借著一次旅行的機會脫離了繼父的掌握,一開始韓拔瘋狂的尋找,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
三年過去,一天韓拔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且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她被一個叫奎迪的男子控制,被他虐待並懷了他的孩子。韓拔找到洛麗塔要她跟自己走,但洛麗塔不願意再跟他繼續那種變態的兩性關系。韓拔在絕望中追蹤並且槍殺了奎迪。心如死灰的韓拔一路開車,帶著當年洛麗塔頭上的那個小小發夾,上面沾著血跡。他彷彿又看見她,一身藍衣,帶著純真燦爛的笑容對他揮手。
1997版的《洛麗塔》有著諸多看點,扮演韓拔教授的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他的演技自不待言,一個外表文質彬彬的男人,內心實際是敏感、纖細、病態、孱弱、蒼白的,在情感方面甚至只是停留在幼年階段,只有討好和摧毀兩個極端。扮演洛麗塔的15歲少女多米妮科斯萬(Dominique Swain),更是從25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時的她還是一名中學生,之前沒有任何錶演經驗,她宛如一顆熟透的櫻桃,充滿著誘惑的甜美。
在韓拔初次見到她的時候,洛麗塔穿著一身接近膚色的連衣裙,倚在草地上讓水淋濕了全身。轉過頭來,不需要言語和動作,眼睛裡已經是無意間的挑逗和勾引。這樣的場景算得上是情色經典了吧。就在這樣的無聲無息中,成為了韓拔一生的罪惡和誘惑。他在她身上找到青春時代那個破滅的愛情夢想。多年壓抑的情感驟然迸發。即使歲月已經把這樣一種殘缺的情感扭曲,他依然不可自拔地愛上她。為此他和她的母親結婚,成了她的繼父。而妻子的意外死亡成全了他名正言順地對倫理的摒棄。情慾的罪惡之花從此盛放。他用盡一切去討好她,傾其所有想要抓住僅存的溫柔。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我望著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必死一樣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
《洛麗塔》無疑是將戀童癖藝術化了的作品中最傑出的一部,雖然很多人試圖從中挖掘各種隱秘的象徵意義,例如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衰老的歐洲誘奸年少的美國的象徵,有人則認為它是年少的美國誘奸衰老的歐洲的寓言。但納博科夫本人卻對這些論調不以為然,而只是試圖將一種「審美狂樂」的感覺帶給他的讀者。這是他對文學藝術作品簡單而又苛刻的標准。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描寫的洛麗塔的原型,是演員卓別林的第二任妻子麗泰·格雷。
MUSIC:《I wonder,I wonder,I wonder》
在好萊塢電影史中,一提起卓別林的名字,相信幾乎無人不知。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捨不得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他獨特的表情和動作,在那個無聲的年代,為無數人帶來了有聲的歡笑。同時卓別林無疑是最有名的一位戀童癖者,他一生結過4次婚,其中有3次是和17歲豆蔻年華的姑娘或更妙齡的少女結合的。而婚姻之外的卓別林更是樂此不疲,他不停在工作之餘獵取14歲左右的小女孩兒。對此,卓別林曾如是說:「人生最美好的形態是剛步入青春期的少女。」
卓別林的初戀發生在他 19 歲的時候,他對15 歲的舞蹈演員海蒂·凱利一見鍾情,卓別林不久就向凱利求婚,但遭到拒絕。
1918年 10 月,29 歲的卓別林娶了16 歲的童星,《綠野仙蹤》哈里斯,他和凱利的關系宣告結束。這位 16 歲的少女為了嫁給卓別林謊稱自己懷孕,但婚後哈里斯也確實懷上了卓別林的第一個孩子諾曼·卓別林,但可惜的是諾曼早早便夭折。不到兩年,兩人就在互相指責中結束了這段婚姻,卓別林指責哈里斯與喜歡誘惑年輕女演員的女明星艾娜艾茲莫娃關系不清不楚,而哈里斯說卓別林嗜性成癮。
卓別林第一次遇見麗泰格雷也就是《洛麗塔》的原型時,是在拍攝《尋子遇仙記》時。那時麗泰只有 13 歲。三年後,35 歲的卓別林籌備拍攝《淘金熱》再一次遇到 16 歲的麗泰·格雷,並在她 16 歲這一年讓她懷孕了。剛開始卓別林讓她打掉孩子,但麗泰並沒有同意,所以根據當時的慣例,卓別林不得不與她奉子成婚。麗泰為卓別林生下兩個孩子,其中就有後來繼承了父親衣缽,成為演員的小查理·卓別林。
婚後四年,兩個人離婚,在後來曝光的長達50頁的離婚文件中,卓別林被描述成了一個與電影中的溫柔形象截然不同的人。麗泰控訴卓別林是個「殘忍且不人道」的丈夫。這份文件記錄了一段從一開始就不幸的婚姻。因為新婚之夜,卓別林就告訴麗泰:這段婚姻長久不了,我會讓你覺得不想再跟我生活下去。
但也有說法是兩人成婚後,各自的私人毛病隨即暴露出來。麗泰·格雷整日迷戀吃喝玩樂,而且揮霍無度,把身邊的日常生活鬧得烏煙瘴氣。卓別林剛開始忍氣吞聲,最後受不了就逃跑了。為了打這場離婚官司,卓別林頭發都白了,因為他不得不向麗泰格雷支付82萬5千美元的贍養費,以及 100 萬美元律師費用,這場離婚也因為這些費用成為了一個公眾的焦點。
54歲的卓別林遇到了他的第三段「老少戀」,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18 歲的女兒烏娜,並娶了她。這段關系並不受尤金·奧尼爾的祝福,甚至因此與女兒斷絕了關系直到其去世也未曾改變。在遇到卓別林前,18 歲的烏娜已經與《麥田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交往過。塞林格出於對卓別林和烏娜在一起的憤怒,還寫了一份充滿低俗內容的信給烏娜作為「新婚賀禮」。但是這段不被看好的愛情卻是卓別林最成功的的一段。他們一共擁有三兒五女,這一段愛情,也一直陪伴卓別林到 1977 年去世。
MUSIC:《走鋼索的人》
關於這一期的話題,Renee自己發表的看法不多,大部分都是已經有的信息和評論的整理,因為「老少戀」確實不是一個普遍現象,而基於「戀童癖」的這種病態心理,也不是像我這樣的非心理專業的人三言兩語講的清楚的。但是我覺得,選擇了這樣的關系和這樣對象去愛慕的人,跟「走鋼索的人」一樣,往前是冷漠往後是寂寞,隨時會墜落。最後我想用卓別林在70歲生日時寫的一首詩,《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來結束今天的節目。
我當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繼續沉溺於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現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今天,我活在此時此刻,如此日復一日。這就叫完美。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明白,我的思慮讓我變得貧乏和病態,但當我喚起了心靈的力量,理智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夥伴,這種組合我稱之為,心的智慧。
我們無須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問題,因為即使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這就是生命。
好了,感謝收聽這一期的《光影遇見愛》、再會!
E. 怎麼評價洛麗塔
《洛麗塔》中的故事也飽受道德爭議,但實際上,《洛麗塔》的側重點根本就不在於道德或是情色。確切點說,納博科夫用精湛的文筆,成功地將整部小說塑造成了一部審美價值極高的作品。
同時,納博科夫也將洛麗塔詩化,將亨伯特此前的悲痛經歷詩化,書中的各種場景如童話故事一般,讀者又何來憎恨。納博科夫對於故事的詩化,是使得亨伯特能夠博得人們同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這種詩化自然也是靠納博科夫登峰造極的文筆來實現的。
如小說《洛麗塔》的開頭: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小說的開篇就如此驚艷,給人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在驚艷之後,當我們看完整部小說再來細細品味這句話時,又會有無限的感觸。
(5)如何評價洛麗塔電影1997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電影《洛麗塔》的故事主線是講中年男子亨伯特·亨伯特,因少年時期的創傷成為戀童癖,迷戀9到14歲的小女孩,機緣巧合下,他盯上了房東太太早熟的女兒洛麗塔;
為了接近這個12歲的小姑娘,亨伯特娶女房東為妻,妻子死後在繼女的誘惑下和她發生了關系,之後,亨伯特利用零用錢、漂亮衣服等小女孩喜歡的東西控制住她,讓她成為滿足自己戀童癖好的對象。
F. 如何評價1997洛麗塔
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不倫之戀。在大學里靠教授法1997版 洛麗塔文為生的亨勃特年過中年 ,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渣搏消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如知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銀雹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和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G. 一樹梨花,就是一樹月光 ——解讀1997年《洛麗塔》
世上最痛苦的事,是愛一個人到了極致。
——解讀1997年《洛麗塔》
2020.02.11
汽車像一個喝醉了的醉漢山數答,跌跌撞撞地駛在小路上,無意奔向牛羊成群的草地。
亨伯特手裡捻著當初從洛麗塔床頭櫃拾起的黑色逗慧發夾,就好像她還在一樣,盡管那上面不小心沾上了罪惡的鮮血,卻絲毫不影響洛在他心裡的美麗。
他下了車,緩緩走向那片草地,凝視著前方的山谷。他的眼神,憂傷而不絕望,像一個謎:時而清澈似湖水,時而詭譎如深淵。
唯一沒有變的,是他對這份愛情的執著。
但他愛得不對。他們之間的情感,就像一杯誘人卻罪惡的毒酒,灌溉在人性的土壤中,開出了一朵邪惡之花。
1962年的斯坦利·庫布里克和1997年的阿德里安·萊恩,時隔36年,同樣的經典之作,卻給人不一樣的感受。
但更愛1997年的洛麗塔與亨伯特,那部又名《 一樹梨花壓海棠 》的電影。
01.這是一場關乎愛情本身的原罪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軾曾經寫下這句詩,調侃了好友張先在八十高齡還迎娶了十八歲的小妾。
梨花,是白色的,就像雙鬢早已斑白的張先;而海棠,卻紅得妖艷,像十八歲少女的紅顏。
這種愛,在社會里,是不被認同的,無論是社會主義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無論是過去的社會,還是現在,都是那麼禁忌、刺眼。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人性、藝術的角度探尋這樣的一種情感,嘗試著理解它。
阿德里安·萊恩鏡頭下的亨伯特與洛麗塔。草地上洛麗塔被水淋濕,衣物接近於半透明地粘在那剛剛發育的身體上,修長光潔的腿在半空搖晃,還未褪去的孩童的天真與少女的嬌艷讓亨伯特想起了他14歲時的初戀女友,只因這一眼,亨伯特便沉淪了。
「 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 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
當那個女孩躁動不安地在床上打滾,他總是忍不住多看她一眼;
當她毫無顧忌地坐在他的大腿上,給他看自己微微顫動的下巴,然後對他微笑,純真又妖媚。他知道這個女孩就是他的天堂,是他這些年來苦苦追尋的14歲的影子,直到洛麗塔去寄宿學校臨走前飛奔上二樓,撲在他的懷里深情一吻,他的防線終於被擊破,從此便無可救葯。
14歲的多米尼克·萬斯清純的外表,帶有一點邪惡的特質。她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無疑是天使與惡魔的完美結合,更是將洛麗塔這個角色演繹到極致。
愛得執著,愛得病態,愛得如此不可救葯。這份愛,他們不敢承認,也不敢承認。
在洛麗塔的世界裡,亨伯特所扮演的角色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意外的發生不斷變化著。
他是她崇拜的父親。
在沒有父親的童年畢洞里,導致洛麗塔從未體驗過父愛的寬容。海茲夫人只會對洛麗塔大呼小叫,這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洛內心反抗的念頭。亨伯特的到來讓她感受到了這個男人對她的寬容之愛:偷偷吃了亨伯特的培根、隨意把口香糖粘在他的本子上、在亨伯特的車上肆無忌憚地吵鬧……
他是她的情人,是她的嫖客,是她的工具。
如此復雜而深刻的情感,僅僅是對於亨伯特來說,就像被卷進深沉卻又波濤暗涌的大海,任憑他如何掙扎如何喘息,卻無法上岸。他對洛霸道的佔有欲讓年輕的洛麗塔逐漸想要掙脫這段非正常戀情,最終逃離了這個以愛為名的囚籠。
02.邊緣人內心的掙扎
亨伯特與洛麗塔,他們的相同之處是:
他們都是邊緣人。
亨伯特因為14歲那段原本無限美好的愛情最終慘淡地收場而將最美的記憶停留在那個年齡。
他有戀童癖嗎?
有,當然有。
洛麗塔因為從小就沒有父親,她有戀父情結嗎?
有,肯定有。
但亨伯特之所以愛上洛麗塔,是因為她是洛麗塔,沒有在洛麗塔身上強加回憶的影子;
而對洛麗塔來說,我們無法確定她是否真正地愛過這個男人,但她之所以選擇亨伯特,則是因為她需要。
男主傑瑞米·艾恩斯的表演細膩、大膽。他的眼神總是充滿溫柔與憐憫,根本無法讓人將他和一個誘拐少女的中年大叔聯系起來。他沒有其他戀童癖者一樣喜歡施虐、拋棄,反而對他唯一的洛,給予關懷、寬容與專一。這無疑賦予了這個故事浪漫與柔情,甚至讓人最後有一絲絲的感動。
他也有瘋狂的一面,在匆匆回到汽車旅館的時候,當他看見洛衣衫不整的樣子,還有嘴邊那團亂糟糟的口紅,他心中的怒火霎時宣洩了出來。這個女孩,究竟做了什麼對不起他的事?他不允許,因為他想要佔有她,他的洛絕不允許他人玷污。因此他想要限制洛的自由,偏執而極具壓迫感。怎知繩子縛得越緊,他的小妖精越是想盡一切辦法逃脫。
於是他慌了,怕了,瘋了, 像個奴隸般的,陷入這份錯誤的愛情里 。
他的無奈,痛苦。
他的祈禱,贖罪。
盡管海茲太太當初的死純屬意外,和洛麗塔第一次發生關系也並不是他主動,這一切並不在他的密謀之中。但他知道,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必然會有掙扎,必然會是悲劇。
03.這份痛值得,因為是你
整個故事的悲劇,是這份執著與深情。
「 我望著她,望了又望。 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樣肯定。 昔日如花妖女,現在只剩枯葉還鄉。 」
三年後的再次相遇,她已經懷上了別人的孩子。那個戴著眼鏡、憔悴的婦人住在破舊簡陋的小屋裡,讓他心痛不已。
明知道她再次找他,不為別的,就像從前一樣,只是為了自己口袋裡的錢,他也毫不猶豫,直接給了她十倍。然而問她願不願意再次跟他走的時候,卻遭到了洛的拒絕。
愛得義無反顧,愛得驚世駭俗,他親手殺了拐走洛麗塔的奎爾蒂(情色片編劇)。
都說,當一個人陷入一份不對稱的感情,愛得更多的那個人,就輸了。
於是亨伯特就輸的這樣徹徹底底、明明白白。
也正是因為對手是洛麗塔,他才覺得這份痛也是值得的。
世界上最痛苦的,莫過於愛一個人勝過愛自己,無法自拔。
H. 洛麗塔影評
影片的一開始充滿了懸念,一輛汽車歪歪斜斜的呈s路線行駛在公路上,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傾倒,而車中的中年男子神色恍惚,沾滿鮮血的手上緊緊攥著一隻小小的黑夾子。
影片的中年男主亨伯特接受了美國比爾茲利大學的教職,於是他遇到了他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寡婦房東的女兒—洛麗塔。
當亨伯特參觀房子的時候,發現房間里堆了許多雜物,衛生間中掛著女士濕淋淋的內衣,他心中並不滿意,於是想要借口回紐約開會離開這里。
可是命運的奇妙,向來是翻手覆雨將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怎容一人輕易逃脫。
此時,影片最經典的一幕出現了,14歲的洛麗塔身著白色紗裙,趴在碧綠的草地上看書,而身邊兩個澆灌草地的水管旋轉著在空氣中噴出水霧,早就將洛麗塔的薄裙打透貼在身上,隱隱勾勒出少女的身姿。
她就像一個天真又嫵媚的精靈,露出牙箍輕輕一笑,即映入了亨伯特的眼中,讓他不禁想起那似乎僅存於他的記憶中的14歲時喜歡卻死於傷寒的女孩
於是,羅伯特租住在這里,每日窺視著洛麗塔的一舉一動。他舉起報紙,眼睛卻不由自主的瞟向光著腳曬衣服的洛麗塔。
他伏在書桌寫字,卻一低頭就能透過窗戶看到洛麗塔生機勃勃的打網球。少女的活力,好奇與若有若無的引誘讓亨伯特迷戀。
她會在曬衣服的時候赤著腳跨過亨伯特,但卻會似有若無的踩過他的褲腳。她會嚼著口香糖猝不及防的坐在亨伯特的腿上,讓他看她下巴的抖動。
盪鞦韆的時候她會將手放在他的腿上,整個人幾乎縮在他在懷里。洛麗塔對這個男人充滿著好奇,同時她又充滿著一種叛逆的優越感。她知道母親對亨伯特的喜歡與刻意討好,但只需要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她就可以讓這個男人對她俯首稱臣。
劇中有一個片段,洛麗塔在母親的安排下參加了寄宿學校舉行的野營活動,在臨行前,亨伯特躲在閣樓的窗戶邊注視著洛麗塔的離開,洛麗塔卻忽然關上車門,沖上了樓。
亨伯特立刻匆匆離開窗戶,手足無措的整理自己的衣服,期待又彷徨的望著樓梯口。洛麗塔給了亨伯特一個離別的吻,當她脫離了亨伯特的懷抱後,亨伯特閉上了眼睛,手無力的垂落在身子邊,臉上的表情是彷彿他在這一刻死去也心甘情願,甚至他希望讓自己死在這一刻。
為了可以繼續租住在這個房子里,亨伯特接受了海茲女士的示愛,成為了洛麗塔名義上的繼父。但很快,海茲通過亨伯特的日記發現了他對自己的厭惡和對洛麗塔的迷戀,無法接受的她沖出家門被車撞死了。亨伯特成了洛麗塔名義上唯一的親人。
於是亨伯特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汽車旅行,在旅途中,他們發生了性關系。
然後,洛麗塔知道了母親去世的消息後,她在深夜中哭泣著又一次躺在了亨伯特懷里。
影片中的亨伯特有些雀躍的甚至得意的想;你看,她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是的,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洛麗塔只能像一隻孤苦無依的小獸以身體為籌碼依附著亨伯特生活。
此時的亨伯特對於洛麗塔來說,是唯一的依靠,她害怕他的離開,於是她像溺水的人緊緊地抓住了亨伯特。
漸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喪母悲傷的漸失,洛麗塔開始意識到這種關系的不正常與不對等。她的一切都受到了亨伯特的控制,亨伯特監視著她的生活,為她提供錢財。
而相應的,也向她索取著身體。她開始厭惡並且想要擺脫這種不正當的關系,亨伯特一次次失控後的打罵更讓她堅定了離開想法。但她無依無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支撐她逃離罵伯特身邊。
她聰明的策劃著,引誘著別的男人,企圖讓他們幫助她離開亨伯特。電影有一幕是這樣的,亨伯特去鎮上刮鬍子,當他回到屋子裡,發現洛麗塔的口紅被吻糊了,卻還在對他撒著沒人來過的謊。
亨伯特狠狠的將洛麗塔推在床上,胡亂的撕扯著她的衣服,絕望痛苦甚至卑微的乞求洛麗塔告訴他那個人是誰,洛麗塔卻望著他扭曲的面容,戲謔的笑了。她在他的痛苦中感到了快意,毫無疑問,這一刻的洛麗塔是恨亨伯特的。
影片的最終消失了三年的洛麗塔給亨伯特寫了信,期望著亨伯特的經濟上的幫助,當亨伯特看見站在他面前大著肚子,穿著破舊的衣服,戴著眼鏡的臃腫的洛麗塔時,他卻心說
我望著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可以肯定我最愛的就是她,就像自己必死一樣肯定。昔日如花妖女,現在只剩枯葉還鄉,蒼白,臃腫,混俗。腹中的骨肉是別人的,但我愛她,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謝,怎樣都可以,但我只要看她一眼,萬般柔情,湧上心頭。
他發現自己依然愛著她,哪怕她已經不再是他記憶中的天真嫵媚又嬌俏的少洛麗塔是亨伯特絕望時抓住的稻草,他曾經抓住,於是再也不想放手。
因為一旦放手,他就會行屍走肉一般活著。他愛洛麗塔,愛到他希望洛麗塔也是愛他的,但如果不是,他寧願囚禁她在自己身邊,也不能夠放手。
洛麗塔拒絕了亨伯特的挽留,那是她好不容易才逃出的牢籠,哪怕是現在的生活再貧窮,再痛苦,她也不想再回到那囚禁了她整個少女時期的牢籠了。她是聰明而堅決的。
而從一個爸爸的稱呼上,亨伯特便知道了,她從來都沒有愛過他。亨伯特失魂落魄的離開了並槍殺了那個當初從他身邊帶走了洛麗塔的男人,於是有了影片開頭的那一幕。
這一次,他知道,他已經永遠的失去了洛麗塔。那個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在牙齒上的洛,麗,塔。
也許此時,死亡對他來說,已是最好的結局。
毫無疑問,他是愛著洛麗塔的,但是對於她來說,他的愛是負擔,是枷鎖,是罪惡,唯獨不是美好。
I. 電影《洛麗塔》對比原著小說,有何不同怎麼評價
《洛麗塔》對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相比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前者對中年男子亨伯特與少女洛麗塔這段看似荒誕的的畸戀是帶有極強諷刺意味的,而在改編之後,電影所更為著重展現的就是「寧願看她一眼就死去」,如此近乎瘋狂痴迷般的愛意,從諷刺到對愛的展現,使電影雖有著原著的劇情架構,卻是完全不同的。
電影《洛麗塔》的出色不僅是在內核上的與時俱進,傑瑞米·艾恩斯精湛的演技,將其所飾演的中年繼父對洛麗塔那一腔痴愛,尤為矛盾的內心演變演繹的淋漓盡致,而飾演洛麗塔的多米尼克·斯萬,她演技與顏值的兼具,更為這場悲劇平添了一份唯美的基色。
J. 你怎麼評價洛麗塔
談到《洛麗塔》通常指的是一部或者多部電影,但其實這首先是一部小說。是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在955年出版的。已經出版就得到了廣泛爭議。
為什麼會有這么強烈的爭議呢?主要原因在於,這個故事本身是關於一個不倫戀。再具體點說,是繼父與繼女之間的戀情,而且這個繼父之所以和這個繼女的母親結婚,就是因為看到了這個漂亮的繼女而被其吸引。
所以這個故事有兩層禁忌,一是父女不倫之戀,二是老少之戀,這個老少戀差的不是三歲五歲,十歲八歲,差的是一個輩分,所以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爭議。
這樣一個好的題材,當然是電影製作者盯著不放的。
這部小說也因為拍成了數部電影而名聲更加響亮,最著名的兩部應該說是庫布里克拍攝,1962年上映的同名電影《洛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