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愛情片《如影隨心》中有哪些腦洞大開的劇情
《如影隨心》是一部由陳曉和杜鵑主演的愛情片。劇情講述了小提琴家陸松和室內設計師文罌在巴黎邂逅,不打不相識,彼此迷戀越陷越深。愛情之名慫恿著他們為愛再大膽一次,走出各自問題滿滿的情感關系。
這部電影的腦洞大開的劇情包括:兩個人因為同時看中同一張碟片在法國巴黎的塞納河畔相遇;兩個人在海邊度假時,陸松為了保護文罌而受傷;兩個人在巴黎的街頭跳舞。
㈡ 如影隨心,我們卻回不去了
小朋友睡覺,一個人偷偷溜去影院看了由霍建起導演的電影《如影隨心》。
故事很簡單,男主陸松(陳曉飾)是一位小提琴家,對音樂很是熱愛,女主文罌(杜鵑飾)是一位室內設計師,兩人在浪漫的藝術之都巴黎相遇,因為一張唱片而結緣,從此走進愛情也即將走進婚姻,可是生活並不是童話,總有一些意外會變成插曲.....
豆瓣打分只有4.4分,很多人評論說這就是一部毀三觀的渣遲山男小三出軌的狗血濫情片,除了文藝的格調,一無是處,但我並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它折射出了真正的人性,讓觀影的我對愛情和婚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我不鼓勵第三者插足塵腔,也不鼓勵喪失倫理道德去追求摯愛,只是一個人跟著自己的心走有錯嗎?
如果遇到對的人,放手恐怕也會遺憾一輩子吧。
我不鼓勵誰為了責任道義去維持一潭死水的生活,那不是愛自己,也不是愛對方。
當然也絕不能抱著玩世不恭地態度看誰都喜歡,誰都可以半路結伴走一程,那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可是人往往是矛盾的,兩個人因愛走到一起,卻又因為愛而傷得更深。
文罌是個對生活要求極高的人,她浪漫、精緻、優雅、文藝,認識陸松以後,無法在平淡的婚姻里苟延殘喘,於是她跟丈夫提出離婚。
丈夫很震驚,他說激情不過是體內的多巴胺作祟,而熱烈的愛情也不過維持一年到三年,最後日子終歸平淡,但文罌還是離開了他。
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人視愛如命,若沒有愛情續命,活著不過行屍走肉。
對於文罌來說愛情就是三餐,而陸松就是最好的美味。
女人的直覺是很靈敏的,陸松的妻子劉娟靠第六感的敏銳嗅覺發現了他的出軌,她開始尋找他外遇的蛛絲馬跡,最終她找到了文罌。
她對文罌說,你以為的愛情我們也有過。
電影和生活都是一樣的劇情,原配對小三的態度一定是譴責和諷刺還有不屑,文罌說我錯了,但我陷進去了。
文罌跟陸松說,你不要離婚,我會內疚的,陸松說以我妻子劉娟的強勢個性她不會放過我的,即使不離婚日子也不能回到從前。
劉娟答應了陸松的離婚訴求,因為陸松求她的,女人的心終究是柔軟的,因為愛他,所以決定放他走,可是離婚後劉娟發現自己依然深愛著陸松,不甘心的她在網上的情碼兄中感社區發表了棄婦日記。
劉娟在日記里說到,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是卻有小三來盜墓。
扎心的話很多,而這句簡直冷得不能再冷。
陸松為了保護文罌怕她受傷,刪除了那些日記,可是文罌卻偷偷恢復了文檔,發現日記的文罌覺得陸松在故意隱瞞她,這就成了不信任的開始。
或許因為我們都騙過人,所以總是害怕被騙。
愛情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經不起質疑,經不起一地雞毛,若總是疑神疑鬼,那麼在一起的日子還怎麼過下去。
文罌去探班陸松,去陸松下班的地方等他一起回家,在文罌那裡是因為愛,可是在陸松眼裡就像查崗,是不信任的表現。
陸松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激起她不安和脆弱的神經,就像陸松說的,我們就像兩個賊,我們太懂對方了,知道對方的招數,所以我們總是不能相互信任,還會附帶上各種猜忌。
文罌說,當一個人開始挑剔你的時候就說明他沒那麼愛你了,並且說明這是陸松前妻的日記里的話。
兩個深愛的人,卻總是因為一些不經意的語言刺痛著對方的神經,直戳對方的軟肋,這樣的愛情終究走不遠。
在一段感情里,信任是基礎,因為信任就不會試探,就不會懷疑對方的付出,面對情感一旦播下了不信任的種子,那麼愛情的天平就像傾斜的桌子,承載不了任何的物體,包括愛情本身。
陸松為了讓文罌放心,訂了戒指向她求婚,文罌問什麼時候結婚,陸松說等你學會燒茄子。
婚姻需要愛情,同時也需要柴米油鹽,文罌說我已經學會了。
劉娟不斷更新的棄婦日記總是能觸到文罌的痛點:真愛和真愛都是一樣的,她給他的我以前都給過他,大概是暗諷總有一天文罌也會成為下一個自己。
劉娟的棄婦日子就像扎在他們心上的刺,不拔是痛,拔了也是痛。
當陸松在吵架的時說文罌說話的口氣越來越像劉娟時,文罌崩潰了,她說現在感覺不到你愛我,只覺得是欺騙。
有些話一旦出口就是收不回的痛,因為傷人最深的往往是那句不經意的脫口而出。
如果當初理性能夠戰勝情感,就沒有故事了,也就不是我們了。
文罌得知自己懷孕的消息很開心,她第一時間告知父母,也告知了婚禮的時間,可是她卻在下一刻沒有打通陸松的電話。
陸松去找劉娟求她放棄更新棄婦日記,他想保護文罌,可是在途中卻遭遇車禍,他送受傷的劉娟回家,劉娟答應了放棄更新日記,可是文罌卻逼問為什麼在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卻不在我身邊。
矛盾加深,爭吵不斷。
陸濤說,咱們是偷晴,而且還有個光明正大的理由,那就是偉大的愛情,文罌絕望了。
一個是為了保護,一個覺得是欺騙,大概就是男女思維之間的差別吧。
文罌讓陸松去父母那住一陣,彼此冷靜一下。
陸松卻讓文罌多保重。
有些話一旦出口就覆水難收,有些路,一旦走了就沒有回頭路,有些感情一旦失去恐怕就再也回不去了。
想起張愛玲在《半生緣》里說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緣分依舊,而情已不再,文罌和陸松真的回不去了。
影片的最後文罌一個人去了巴黎,在他們約定的地方對著大海扔下本想送給陸松的舊樂譜,或許是因為那個人已經離去,有些東西留下也毫無意義。
很多時候離開不是不愛,而是我們不能承受那份愛之重,往後餘生里,你是回憶,你是美好,你如影隨心,只是我們再也不能守在各自的身邊了.....
總體來說,至少於我看來還是值得看的,不管是受道德的譴責也好,還是毀三觀,真愛並沒有錯,一輩子總有兩件事要去干,一次奮不顧身的旅行,和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唯美的文藝范是我喜歡的調調,尤其喜歡杜鵑那張性冷淡的臉,即使笑起來也是那麼的低調不張揚。
㈢ 該如何評價陳曉杜鵑主演的文藝片《如影隨心》
昨晚看的,演的不錯,就是故事有點散,有點像散文。
㈣ 如何評價陳曉在電影《如影隨心》中的表現他的轉型成功嗎
電影《如影隨心》是霍建起導演籌備八年的用心之作,改編自作家安頓早年未發表的情感實錄,講述都市男女在愛情面前的內心糾葛。陳曉在片中飾演一位對音樂充滿熱愛的小提琴藝術家陸松,與杜鵑飾演的女主文罌,在浪漫之都巴黎相遇,兩人因一張唱片結緣,而後相愛,步入婚姻的殿堂。陳曉飾演的陸松,在經歷過背叛、厭倦等現世婚姻所必須面臨的問題後,最終剖開了自己的內心,找到了最初的那份真心。這是陳曉首次飾演這種角色,相對於外形的改變來說,演技上的突破才是真正的難點,要把人物及其糾結的內心完全展現出來,需要很大的功底,但從目前曝光出的物料可以看出,陳曉的表現非常完美,這不僅歸功於陳曉嫻熟自如的演技,還有其對角色、鏡頭、電影的敏銳感知。
在造型上陳曉給人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感覺。以往白白凈凈文弱秀氣的陳晨,此次留起了胡須,蓄起了長發,給人一種藝術家頹廢憂郁的感覺。而這樣的造型形象,既契合了他藝術家的身份,又與他本身的性格相呼應。
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留言哦。
㈤ 霍建華的《如影隨心》,不帶粉絲濾鏡如何評價
我是在日本上學的時期,看了霍建起導演的那部《那山那人那狗》,才知道了這位了不起的導演。這部《那山那人那狗》因為人物弧光的塑造,以及細膩親情情感的表達,在日本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和追捧,甚至一度超過了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的日本票房記錄。而這部霍建起導演的新作《如影隨心》,我是不太敢恭維的。說實話,確實也是挺不盡人意的。
我認為霍建起導演還是比較適合拍溫情的親情劇情片,去緩慢地交代人物的變化以及成長。像《如影隨心》這種很復雜激烈的用三角戀、婚外戀、出軌來展現人物心理變化的作品,確實不太符合霍導的調性,也不是霍導擅長的那種作品類型。這種涉及愛情、婚姻、人性人心的作品,才是最難拍,也是最復雜的,中間的恩怨糾纏,則格外需要鏡頭的表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