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錢學森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錢學森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了這本錢學森,我覺得錢學森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
在美國留學時,別人都嘲笑他,嘲笑中國。但是他沒有服輸,他努力學習,最後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讓那些人啞口無言。
在回國的路上他被美國關進了監獄、移民局抄了他的家,整天沒完沒了的折磨他,但是他仍然沒有服輸,沒有向美國低頭,想盡辦法讓中國明白他此刻的狀況。最終,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美國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願望最後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回到祖國的旅途。
回到了祖國,再製造原子彈的時候,那是沒有計算機,怎麼辦?錢學森他們也沒有向困難服輸,他們用算盤一個一個的算。最後,中國的原子彈、衛星也造出來了。
他的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這天我們學校群眾組織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錢學森》,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他發明了導彈、原子彈……讓人民有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蔣英是錢學森的老婆,是一個歌唱家,唱的歌很好聽,錢學森就是在蔣英的歌廳認識的。他們結婚一後,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們的新家陳設很簡朴,錢學森的工作室與蔣英的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卻是必不可少的。這架鋼琴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給新家平添了幾分典雅、浪漫的氣氛。
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出於保密要求,錢學森出差從來不對家人講。有一次蔣英在家裡一個多月都得不到丈夫的音訊,她不得不找到國防部五院詢問錢學森。
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他們六歲的兒子永剛、五歲的女兒永真,最後沖破重重阻力,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
今天我們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錢學森的愛國精神,所以我寫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對錢學森的愛國精神,令我感動。當年年僅35歲的他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該是多麼優裕。更重要的是那兒有他的事業,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回國的訊息時,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為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
說回到中國能做什麼,當時的中國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個剛剛誕生不久的建立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的新中國,他沒有施展才華的舞台。「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相信勤於了解祖國新聞的錢學森不會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麼也做不了,願意種蘋果樹。」
這就是錢學森,一個對祖國不離不棄,愛國的一代英才!
有一個人,他放棄了在美國的一切金錢,地位,歷盡曲折回到中國,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傳奇;他一生貢獻巨大,卻拒絕了名流千古的機會……他是誰?對,他就是錢學森。
錢學森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早年留學於美國,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博士學位,成了專家。然而錢學森並沒有滿足,他的目標是為建設新中國貢獻一份力量。所以當他聽到新中國成立後便要全力回到祖國。而美國人卻想:不能讓他回去,不能讓中國的技術超過美國。所以便把錢學森以「中國間諜」的強加之罪而軟禁了起來,並且一關就是五年。後來歷盡波折,中國用12個被俘虜的美國飛行員換回了錢學森。錢學森也完成了他的目標,幫助中國發射了第一顆導彈。
我覺得大家要學習錢學森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像他一樣無論自己在國外是如何風光,都不能忘記祖國,祖國永遠都是你的家。
錢學森,你就像那燦爛的太陽,光芒四射,照亮了中國科學的道路。
群山在夕陽下,染上了一層薄薄的紅暈。
順手從窗旁拿起一杯水,清涼的水從喉間順下去,直至臟腑。腦中回想剛剛看完的電影我不禁感慨……
「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這是電影中錢學森先生所說的一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可見錢學森先生的報國情懷是多麼真摯,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當初的信念,誰也不能去阻擋。
影片的最後錢學森先生躺在病床上,那時他98歲了,他斷斷續續地說「人不能只掌握科學,技術,……還要學文化,藝術……」這句話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讓我認識到不僅要搞好學習,還要注重培養自己各方面素質、才能。
我想,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錢學森的求實的科學精神,一生都注意收集和積累,他謙虛謹慎,不斷攀登,刻苦攻關,在我們眼中,他不僅是一位謙遜的長者,還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他為了中國人的尊嚴,不再踏入美國半步,這種堅定的愛國者風范成為我們思想發展指路明燈。
無論是從做學問本身,還是人格魅力,錢學森先生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從回想中醒來,抬頭看向窗處,剛剛堆霞的天空也漸漸平淡下來,沒有了色彩,錢學森先生刻在我心中,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不會忘記。
這個暑假,我讀了《錢學森傳》,說到錢學森,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一生國家做了許許多多的貢獻。
錢學森年輕時曾在美國留學,因為在美國的出色功績,在美國成為了世界世界著名的航天事業科學家,在美國很有聲譽,紅極一時,美國人曾經稱他為「科學家銀河中一顆明亮的星」雖然美國給了他非常豐厚的物質獎勵,也給了他極高的榮譽,但是他人不忘記祖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錢學森急切地希望回到祖國,但是事以願為,錢學森被美國人留了下來,但這並沒有讓他放棄回國,他再次准備回國,卻被美國政府所拘留,但是因為他忠心報國的熾熱之心,得到了四面八方的援助,這才被政府放了出來。幾年後,他終於回到了祖國,為我國的「兩彈一星」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
這就是錢學森,一個一心為國,不為自己的利益而活的偉大科學家。
一部普通的電影,往往能使人受益匪淺。前不久,我觀看了《錢學森》電影,主要講述了錢學森忠心報國的事跡。
當我看到第一次氫彈實驗,導彈突然開始泄漏氣體,在飛行途中從天而降時,我心裡「咯噔」一下,瞬間心灰意冷。可錢學森一點也悲傷,他認真地在爆炸點邊測量;分析。在經過無數次研究;討論後,他終於找到了失敗的根源,才使第二顆氫彈取得成功。「兩彈合一」工程進行了八年,錢學森受盡挫折,過度勞累使他過早蒼老。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錢學森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停留在失敗的陰影里,不能自拔。作為一名少年先鋒隊員,怎麼能知難而退呢?
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難解的數學題。我絞盡腦汁,沒有做出來。我選擇了放棄,當老師公布答案時,我其實只差一步。哪怕再看一眼題目,再思考一分鍾,結果就會對。這樣慘痛的教訓,我一直銘記在心。
學森學森,學問像森林。今後,我要錢學森學習,做一個不畏艱難、敢於攻堅,報效祖國的人。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做到,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月一日,學校組織看《錢學森》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感受頗深,讓我覺得錢學森是一位偉人,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位非常愛國的愛國人士。
新中國誕生了。當時任美國超音速實驗室主任的錢學森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深深的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當他正准備回國的時候,卻被美帝國主義用盡各種手段阻撓。
當我讀到「錢學森是中國人,我是中華人民」這句話時,我真的、真的深深地被他感動了。他這種強烈的愛國之心,實在是無人能比的。他放著高薪的美國實驗室主任不做,卻要回到剛剛成立的中國,當時讓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我繼續往下看,他要回到自己的`祖國,用自己的知識和發明來報效國家,用自己的努力和創造使中國不再落後,他要用科學不斷地造福祖國和人民。從這,可以看出錢學森對自己的祖國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
在現實生活中,我覺得自己對祖國的認識和感情不夠深厚,每當新中國的生日來臨,我總是不太關心和在意。看《錢學森》這部電影後,我發現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好。我下定決心,一定要以錢學森為榜樣,好好學習,把每一件事做完,做一名愛國的人。
影片《錢學森》帶給我的最直接的感觸是,家庭的和睦是事業的基礎!
錢學森和蔣英真摯相愛、至誠相待,一同去美國,又一同選擇回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5年在美的軟禁生活並沒有消磨掉錢學森和蔣英夫婦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在這段灰暗的日子裡,錢學森與蔣英共同演奏古典室內音樂,以排除寂寞與煩悶,走向錢學森夫婦情感的共鳴,它是一種力量,它代表了這對不屈的夫婦的一種意志,一種品格,他們從這音樂中領悟到的是一種發自心底的信心和動力。
40多年裡,每當蔣英登台演出,或指揮學生畢業演出時,她總喜歡請錢學森去聽、去看、去評論。錢學森也喜歡把所認識的科技人員請來欣賞,大家同樂。有時錢學森工作忙,蔣英就錄制下來,放給他聽。如果有好的交響樂隊演奏會,蔣英也總是拉錢學森一起去聽,把這位科學家、「火箭迷」帶到音樂藝術的海洋里。他們的結婚「信物」——黑色三角鋼琴,在蔣英的據理力爭下,最終與他們一起回到了祖國。這架三角鋼琴也因此成為錢學森和蔣英歷經風雨、沐浴幸福的見證。
每當聽到蔣英的歌聲,錢學森總能感到一種美好的賜予。於是,他呼籲:讓科學與藝術聯姻吧,那將會創造奇跡!
受到官場一些不良習氣的影響,當今中國一些原本做學問的人也向「裸官」們學習,將自己的親屬放在境外,這些人不可能有完滿的家庭生活體驗,也不可能有真誠的信仰,更不可能對國家和民族切實擔當責任,這些因素共同的影響是「裸學者」是難以做好學問的。
因此,每個真誠獻身人民幸福事業的人,先要保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昨晚看了電影《錢學森》,演員陳坤扮演青年、中年時的錢學森先生。
以前對錢學森先生的印象來自於中學時代,知道他是我國的原子彈和導彈之父,是偉大的科學家,僅此而已。
前段時間看了一些院士的故事,有的院士生平中提到了錢學森先生。閱讀過院士們的故事後,才深深的被他們的精神所折服。很多院士是拒絕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到中國從零開拓一個領域,在那個貧瘠的年代,不畏困難,為國奉獻。
錢學森先生在美國已經是著名的科學家,美國為了不讓他回國,想出了各種辦法,包括軟禁,最終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努力下,錢學森先生一家人才回到祖國。
回國後,錢學森先生被寄予厚望,毛主席希望研製出我國的導彈系統。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條件下,錢學森先生答應下來,駐扎在荒漠區,不能與家人相見,而且還要克服種種苦難,比如跟蘇聯專家學習時,專家到點就停,不允許延長時間學習和觀察,中蘇環境惡化後,蘇聯專家全被撤走,這無異於釜底抽薪。我國沒有工廠可以生產製作導彈所用的各種零部件;東風2號發射失敗;兩彈聯合發射時面臨惡劣條件等等,我想電影中呈現出來的片段只是整個研製過程中的很小一部分,實際的情況可能要比這更嚴峻和棘手。
影片最後,錢學森先生和夫人散步時,夫人說「中國可以沒有像我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沒有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正是一代一代的科學家們,將我國的科學力量逐漸發展壯大,國慶閱兵活動上各種武器的亮相,讓國人倍感振奮,覺得祖國強大了,心裡很自豪,愛國熱情高漲。
我們應該學習科學家們的偉大精神,堅持不懈,迎難直上,解決問題。
隨著第一朵「蘑菇雲」的升起,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世紀,迎來了一個航空科技鼎盛的時代。
今天中午,我們坐在教室里觀看了影片——《錢學森》。錢學森一個讓人敬佩的名字,他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為中國的導彈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影片《錢學森》講了:錢學森在美國留學,專門攻讀科技研究,想著將來能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出一點綿薄之力。在美國,他勤奮苦讀,學業成績非常優秀。當他得知,中國解放了,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之情,急切地想回中國。他怕自己潛心研究的科技資料被美國人盜取,便用一把火給燒了。在臨行前,美國人又將他逮捕了,幾經波折,錢學森才回到中國。回來後,他不顧辛勞,整日都沉浸在科技研究上。終於,他發明出了核導彈、火箭……不愧為「中國航天之父」。
影片放完了,我卻始終忘不了最後一個鏡頭:錢學森離開了人世,他為中國的強盛付出了自己的一輩子。回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有了質的飛躍,但缺少了前輩們那種強烈的愛國熱情。現在的我們,最主要的就是好好學習,心中永遠裝著祖國,長大後為中國的繁榮富強出一份力!這樣,我們以後才能昂首挺胸,自豪地告訴後人:「看,我們為中國作出了貢獻,我們無愧於自己,無愧於中國,無愧於自己是一個炎黃子孫!」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認准目標,努力去做,終有一天,你會開辟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錢學森,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令全中國驕傲的名字,一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更是一個令我們一輩子難忘的名字!
錢學森是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學生,他寫出了一本堪稱經典的《工程式控制制論》,他的老師稱錢學森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他。這本《工程式控制制論》迄今為止,依然享有盛名。不僅如此,錢學森還成就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和導彈事業,被光榮地稱為「導彈之父」。
錢學森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相反,經歷過許多磨難,其間,他曾被美國政府軟禁過五年,五年啊,多少個春秋?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分分秒秒?在這五年裡,錢學森不但沒有向美國政府投降,相反,在他的心裡,始終只有一句說:我要回祖國去!當時美國政府授予錢學森終身教授的稱號,還聲稱只要他留下,無論什麼都可以滿足他,這是一個多麼大的糖衣炮彈啊!但是錢學森毫不動搖。最後,在多方努力下,錢學森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錢學森的事跡讓我十分感動,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回到自己祖國的懷抱,一個人愛國竟到了如此地步。他回國以後,為我國的科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一枚原子彈研製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勝利升空……他還拒絕采訪,拒絕寫傳記,心中掛念的是祖國的科技以及祖國人民的水平。在他的身上,我終於明白什麼是「以國為重」!
錢學森爺爺雖然去世了,但我一定要向錢學森爺爺學習,繼承並發揚他的愛國精神!「錢學森」,這個名字我一輩子銘記在心,因為長大後,我也要像錢學森爺爺一樣,成為祖國的棟梁,為國爭光!
㈡ 美國滯留錢學森5年時間,最終為啥又同意讓他回國
因為我國外交一直在和美方交涉,所以才能夠在五年後將錢學森保送回國。
㈢ 錢學森回國是不是用美國11名戰俘換的
是的,錢學森回國是用了美國11名戰俘換的。
錢學森是在1935年8月作為一名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的,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奮斗,他成了當時世界一流的火箭專家。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放棄外國優越條件,毅然回國,但被美國當局扣留。
1955年 8月1日 中美大使級會談。中國大使王炳楠對約翰遜說:「大使先生,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國政府在 7月31日 按照中國的法律程序,決定提前釋放阿諾德等11名美國飛行員。他們已於 7月31日 離開北京,估計 8月4日 即可到達香港。我希望中國政府所採取的這個措施能對我們的會談起到積極的影響。」可約翰遜還是老調重彈——「沒有證據表明錢學森要回國,美國政府不能強迫命令」。王炳南於是亮出了錢學森給陳叔通的信件,理直氣壯地給約翰遜正面駁斥:「既然美國政府早在1955年4月間就公開發表公告,允許留美學者來去自由,為什麼中國科學 家錢學森 博士在6月間寫信給中國政府請求幫助呢?顯然,中國學者要求回國依然受到阻撓。」在事實面前,約翰遜啞口無言。美國政府不得不批准錢學森回國的要求。 1955年8月4日 ,錢學森接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㈣ 寧肯將他擊斃,也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錢學森當初回國有多不容易呢
在20世紀50年代麥卡錫主義盛行的美國,曾有過這樣一場審訊,受審人是在美國有著獨特地位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他雖沒有美國國籍,但卻可以身著美國軍服,自由進出五角大樓,以及可以參與美國一切軍事機密。外籍人員參與本國最高軍事機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這都是不可想像的殊榮,但美國為何卻願意為錢學森破例?原因只有一個:這個中國人實在是太優秀了。
1955年10月12日,錢學森從美國歸國到達上海,回到家中,父子倆激動萬分,但提及電報一事,父親錢均夫卻並不知情。50年後,經過「揭秘」才得知,錢學森當初收到的那封電報並未為錢父所寫,而是由中國外交部以錢父的口吻發出的,之所以如此,就是擔心錢學森的安危。
㈤ 錢學森回國經歷了多少曲折
錢學森回國經歷了非常大的曲折,從他想要回國,到他真正回到祖國的大地上,一共花了六年時間。在這六年裡,他遭到了美國政府的無端軟禁與脅迫,最後終於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沖破重重困難,回到了祖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的原子彈和導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由此,錢學森也被中國人民親切地稱為“中國航天之父”。
一、遭到美國軟禁1949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之後,錢學森和夫人便商量著早日回到祖國為國效力。可是當時錢學森被美國相關部門脅迫,在他准備踏上回國的船隻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軟禁了很久。後來,美國將他無端拘留了十幾天,又收沒收了他的行李,審查了他的很多材料之後才證明他是無辜的。
錢學森回國之後,一心撲在了對導彈和原子彈的研究上面,使中國航天技術實現了很大的突破。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是否敬佩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呢?
㈥ 錢學森,五年歸國路的故事。
1949年10月6日,錢學森夫婦和十幾名中國留美學生在加州理工學院附近的一個街心公園共度中秋佳節,他們興奮地談起新中國成立的特大喜訊,商議著如何早日回國服務。第二年夏末,錢學森將行李以及800公斤重的書籍、筆記本裝上即將開往香港的美國「威爾遜總統號」海輪,隨即准備全家乘坐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飛機回國。
9月9日,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了錢學森,把他關押在特米那島上的拘留所進行殘酷地折磨。後來,由於錢學森的抗議和美國友人的幫助,移民局不得不將其釋放,但仍然對他進行監視。
美國當局的蠻橫阻擋並沒有鎖住錢學森的歸國之心,他和夫人蔣英繼續採取各種方式進行抗爭。
回到加州理工學院後,錢學森便潛心進行工程式控制制論的研究,1954年在美國公開出版了30餘萬字的英文《工程式控制制論》。錢學森之所以進行這項研究,一方面是以此顯示中國人在工程技術上的才華,另一方面則是要讓美國當局看到他已經改變了原來致力噴氣推進的研究方向,消除他們不讓回中國的借口。夫人蔣英是一位在中國出生、曾到德國留學的歌唱家,她十分理解丈夫的處境和心情。那時候,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員經常闖入錢學森的辦公室和住地。為了防止意外,她不惜荒廢了自己的專業,毅然留在家中操持家務,以便照料丈夫和孩子。在那艱難的歲月里,錢學森總是在家裡擺好3隻輕便的箱子,以便隨時可以動身回國。
1955年6月,錢學森擺脫特務的監視,在一封寫在小香煙紙上寄給比利時親戚的家書中夾帶了一封給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的信,懇切要求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幫助他回國。信件很快轉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手上。1955年8月1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會談,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商談。中國方面以釋放11名美國飛行員戰俘的條件並亮出錢學森來信要求協助回國這一鐵證,要求美國方面不再阻撓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回國。在中國政府的交涉下,美國移民當局最終不得不同意放行錢學森。
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錢學森也因此被西方人譽為中國的「導彈之父」。
㈦ 1995年中國用美國的戰俘換回了錢學森是怎麼回事
首先,錢學森回國時1955年,不是1995年。而且的確釋放了11名戰俘。
1949年中年時期的錢學森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誕生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便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此時的美國,以麥卡錫為首對共產黨人實行全面追查,並在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雇員效忠美國政府的狂熱。錢學森因被懷疑為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錢學森非常氣憤,以此作為要求回國的理由。
1950年,錢學森上港口准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Dan A. Kimball)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 個師的兵力。從此,錢學森在受到了美國政府迫害,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他一個月內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學院送去的1.5萬美金巨額保釋金後才釋放了他。後來,海關又沒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書籍和筆記本。美國檢察官再次審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後,才證明了他是無辜的。
5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美國受迫害的消息很快傳到中國,中國科技界的朋友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黨中央對錢學森在美國的處境極為關心,中國政府公開發表聲明,譴責美國政府在違背本人意願的情況下監禁了錢學森。
195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陳叔通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身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決定給這位父親的好朋友寫信求救。正當周恩來總理為此非常著急的時候,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收到了一封從大洋彼岸輾轉寄來的信。他拆開一看,署名「錢學森」,原來是請求祖國政府幫助他回國。
1954年4月,美英中蘇法五國在日內瓦召開討論和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聯想到中國有一批留學生和科學家被扣留在美國,於是就指示說,美國人既然請英國外交官與我們疏通關系,我們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開辟新的接觸渠道。
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1954年6月5日開始與美國代表、副國務卿約翰遜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初步商談。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國在華僑民和被中國拘禁的一些美國軍事人員名單,要求中國給他們以回國的機會。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周恩來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舉行的中美第三次會談中,大度地作出讓步,同時也要求美國停止扣留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
然而,中方的正當要求被美方無理拒絕。1954年7月21日,日內瓦會議閉幕。為不使溝通渠道中斷,周恩來指示王炳南與美方商定自1954年7月22日起,在日內瓦進行領事級會談。為了進一步表示中國對中美會談的誠意,中國釋放了4個扣押的美國飛行員。
中國作出的讓步,最終是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盡快回國,可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代表約翰遜還是以中國拿不出錢學森要回國的真實理由,一點不鬆口。
1955年,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1955年10月1日清晨,錢學森一家終於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
㈧ 關於錢學森的觀後感作文300字
《錢學森》該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錢學青年赴美、勵志求學、涉險回國、建功立業等一系列鮮為人知的曲折人生。那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錢學森電影觀後感300字,一起來看看吧。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300字
這是一部平鋪直敘的傳記式電影,你不可能指望有太多的驚喜,卻也不會想到平淡至此,開頭的2分鍾基本濃縮了整90分鍾的故事全部,可以直接跳到結尾反倒是結尾,用一部分真實的影像還原終點:Until death do us apart。蔣英被攙到錢老的遺體前,輕聲喚他,把臉貼在他的臉上,直接讓我掉下淚來。
給傳記性的電影打分是件尷尬的事情,不是說故事不好,而是這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圈點,背景又過於宏觀,無法濃縮在短短的電影里,處處是高潮,平鋪出來反倒失去了高潮。雖然鏡頭不斷在真實與戲劇的影像間穿插,想要盡可能給一個詳盡並真實的剖面,也醞釀了足夠豐沛的情緒,卻並不能叫人咀嚼出多少好味。
一直認為衡量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講好一個故事,二是成功地傳達出情感或價值觀。
從第一點上,有些貪多,試圖串講若干個好故事,於是每個故事只有幾句話,像流水賬一樣潦草。可是第二點卻做得很好,主旋律電影都這樣不是嗎?人們眼目所追尋之處,永遠也不缺乏精神與信念。
錢學森讀後感300字
讀了這本《錢學森》,我覺得錢學森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
在美國留學時,別人都嘲笑他,嘲笑中國。
但是他沒有服輸,他努力學習,最後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讓那些人啞口無言。
在回國的路上他被美國關進了監獄、移民局抄了他的家,整天沒完沒了的折磨他,可是他仍然沒有服輸,沒有向美國低頭,想盡辦法讓中國知道他現在的情況。
最終,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美國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
回到了祖國,再製造原子彈的時候,那是沒有計算機,怎麽辦?錢學森他們也沒有向困難服輸,他們用算盤一個一個的算。
最後,中國的原子彈、衛星也造出來了。
他的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這樣的故事,這樣的人物,本是可以作成史詩的。
加州理工,馮卡門,噴氣式飛機,隨便拎出一個,都是世界航空史濃墨重彩的一筆;勒令遣返,無端扣押審查,戰俘交換,隨便抽出一個頭緒,就可見二戰結束後冷戰的漫天陰霾;國家領導人前的軍令狀,近乎白手起家建立航空工業,大漠深處的兩彈一星工程,隨便一個,都是這個國家成立之初如履薄冰的步伐。
激盪的歷史風雲慢慢遠去,留下一個中國男子的內心坎坷掙扎。一個秀麗杭州的聰敏孩童,庚子賠款留學的青年才俊,加州理工,全美也就是全世界航空屆的佼佼者。在追尋夢想的旅途上一路狂飆突進,知道突然而至審查迫害讓一切戛然而止。
而後,現代都市裡貴族西裝換做大漠深處中灰暗中山裝,連手插褲兜也換做以手撐腰。以前加州理工校園里那個上課不屑言語,一黑板一黑板書寫公式的嚴厲冷酷錢教授換作了聽不懂還會重新來一遍的錢院長。
面對豎立著的東風二號導彈,在心底里默念對美國同行的告白:這就是我種的蘋果樹。回國多年後面對美國受獎邀請時,以美國欠他一個道歉作為拒絕理由時,依然可見他那一身的傲氣,正如年輕的他向夫人求婚時,只說跟我走這么一句話。
㈨ 如何評價電影《錢學森》中陳坤的表現
我覺得在影片中,扮演錢學森的演員陳坤,在塑造錢學森這一角色時,表演過於程式化,拖了這部影片的後腿,也只是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只有6.7。
1955年,周總理用11名戰俘和美國進行交換,錢學森一家才得以回國。回國前,美方一直誘惑錢學森留下來,希望他可以繼續在噴氣推進研究中心工作和參與空軍最高級的研究計劃。他們還嘲笑中國沒有航空科技,錢學森回中國簡直是回到農耕社會,認為只有在美國,錢學森的才華才有施展的空間和可能。不過,錢學森卻淡然的說,可以回到祖國去即使是種蘋果樹,他都願意。
㈩ 錢學森葬禮:病逝次日降大雪,三軍儀仗隊為他抬棺,數十萬人送行
1955年錢學森回國,那麼國家究竟有多重視他呢?從葬禮規格就知道了。
2009年10月31日8時零6分,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當天,官方媒體向全 社會 發布了錢學森逝世的消息: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 科技 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為尖端武器研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被譽為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王」和「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這些頭銜是舉世公認的,其中任何一個都是無數科學家終其一生都難以企及的。
然而,錢學森卻反對被冠以「之父」的頭銜。早在1992年10月的一封信中,錢學森就寫道:
「稱我為『導彈之父』,是不科學的。因為導彈衛星工作是『大科學』,是千百萬人大力協同才搞得出來,光算 科技 負責人就有幾百,哪有什麼『之父』?我只不過是黨所領導的、有千萬 科技 工作者參加的偉大科研工程中的一粒小芝麻,算不上什麼。一切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
錢學森逝世當天,位於北京阜成路8號航天大院的家中便布置了簡單的靈堂。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錢學森一家就住在這里,除了門口有警衛外,他家跟普通老百姓家中沒有任何區別,室內陳設樸素大方,傢具、地板因為年代久遠顯得有些陳舊。
正如錢永剛所說的那樣,即便是從沒有到過錢學森家中的人,也很容易在航空大院這個很大的院子里,找到他們想去的地方。那幾天,錢學森家所在的那棟老舊的紅磚樓被花圈包圍。很多外地人與錢學森沒有任何交往,可聽到消息後,自發前來弔唁。
根據葬禮流程,錢學森遺體告別儀式於11月6日舉行,地點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那天禮堂庄嚴肅穆、哀樂低回,禮堂正上方懸掛橫幅,上書「沉痛悼念錢學森同志」。橫幅下面是錢學森的遺像,遺像正下方擺著兩個花圈,一個錢學森兒女敬獻,輓聯上寫著「爸爸,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另一個花圈是錢學森孫輩們敬獻,上面寫著「爺爺我們永遠想念您」。
錢學森遺體安卧在鮮花翠柏中,身上蓋著一面中國共產黨黨旗。遺體正前方則擺放著錢學森夫人蔣英送的花圈,輓聯上寫著「學森安心走好」。告別儀式開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全部到場,他們先是朝錢學森遺體深深三鞠躬,然後向其家屬一一握手錶示慰問。
在追悼會現場,蔣英看著錢學森的遺容,一度哭成了淚人。 大約上午10點,民眾進入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向錢學森作最後的告別。據不完全統計,錢學森葬禮期間數十萬人來到現場送別。遺體告別儀式結束後,錢學森遺體入殮准備送去火化時,三軍儀仗隊為錢學森抬棺扶靈,而棺木上則覆蓋著一面黨旗。
毫無疑問,錢學森葬禮的規格極高,卻又是實至名歸。關於錢學森的貢獻,可以長篇大論,不過在筆者看來有一段話評價最為到位。錢學森是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評選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
對於父親取得的豐功偉績,錢永剛說:「他有中國知識分子的 歷史 擔當,他認為作為一個讀書人,要用自己的本事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去服務,他這個意識非常強。更重要的是要低調做人,對名對利永遠保持低調。」
然而,錢學森當年為了回國效力歷經艱辛,甚至冒著犧牲的准備。長久以來,很多人了解錢學森都源自美國人的一句評價:「 我寧願槍斃他,也不願讓他離開美國回到紅色的中國去,他無論走到哪裡,都要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 」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錢學森也來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巔峰時刻。錢學森當時在美國科學界享有盛譽,38歲的他是麻省理工學院正教授、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成員之一、美國海軍炮火研究所顧問。
更讓人羨慕的是,錢學森的老師更是如雷貫耳,他就是世界級科學家馮·卡門。這樣的身份,讓錢學森能自由出入美國五角大樓,還能接觸大量涉及軍方尖端科研項目。馮·卡門就高度評價:「他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進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科學的發展。人們都這樣說,似乎是我發現了錢學森,其實,是錢學森發現了我。」
不僅如此,錢學森當時新婚不久,夫人蔣英也是出身名門,父親蔣百里是近代著名軍事家。想像一下,錢學森婚姻美滿,兒女雙全,職業待遇讓無數人羨慕,可他卻渴望回到祖國效力,未曾想這給他帶來了一場災難。
隨著新中國成立、蘇聯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美國對中國在美留學生的態度開始轉變。1949年11月,美國高級外交官艾爾傑·希斯爆出一個驚天消息,稱自己在美國國務院工作期間,曾是蘇聯共產黨的一名間諜。
這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受到美國軍方的調查。在調查前期,美國軍方沒有質疑錢學森對美國的「忠誠」,可錢學森不是美國國籍,最終他還是被吊銷密研究許可證。
錢學森原本就准備回國效力,如今又受到不公正待遇,這讓決定盡快回國。1950年6月16日,錢學森向加州理工學院提交了辭職信,開始收拾行李乘坐輪船回國。6月19日,錢學森和美國聯邦調查局再次會面。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錢學森的行李被洛杉磯海關扣押,錢學森本人則於當年9月6日晚在家中被洛杉磯移民局帶走。錢學森先是被關押在洛杉磯監獄,不久又轉移到洛杉磯南邊特米諾島關押。
錢學森被關押後,蔣英向錢學森好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求助,還聘請了律師。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繳納1.5萬美元保釋金後,錢學森被關押15天後釋放出獄。在這短短半個月時間里,錢學森受盡折磨,身體暴瘦30多斤,一度失聲。
錢學森暫時獲得自由,但他每月必須向洛杉磯移民局匯報行蹤,隨時還要參加軍方聽證會。不久,錢學森發現家中周圍出現了聯邦調查人員,電話也被24小時監聽,這意味著回國遙遙無期。
錢學森在美國受到不公正待遇傳回國內,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多次向美方表達抗議,而周總理更是多次指示相關人員,一定要想盡辦法盡快爭取錢學森回國。事情的轉機是日內瓦會議的召開。
1954年4月,周總理率領龐大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期間,中美雙方代表就僑民問題展開談判。因為當時中美沒有建交,雙方多次唇槍舌劍,最終以中國釋放11名美軍飛行員俘虜為條件,美國同意釋放錢學森回國。
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接到洛杉磯移民局通知,允許他回國。9月17日,錢學森全家在洛杉磯港口登上了開往香港的「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遭到非法扣押5年後終於能回國,錢學森無比激動。
10月8日錢學森一家從深圳羅湖橋進入大陸,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錢學森回國後不久,在周總理的鼓勵下向中央軍委提交了《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中國接下來的火箭、導彈以及相關工業發展提出自己的意見。
錢學森的報告受到中央高度重視,1956年4月中央軍委批示由航空工業委員會負責組建導彈管理機構—國防部五局和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聶榮臻元帥宣布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當即被任命為院長。
這一天非常有意義,是錢學森回國一周年的日子,也說明了中央軍委對錢學森的重視。在錢學森的率領下,科研隊伍攻破了數千個重大技術難關,直接參與組織指揮了多個型號導彈的研製發射工作:
1960年,中國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6年,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等等。
關於錢學森對中國國防的貢獻,可用官方的一段評價,「因為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僅用10多年時間,我國國防尖端技術就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達到了世界上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所具備的實力和水平。」
在那段時間里,錢學森工作太忙了,根本難以兼顧兩個孩子的教育。錢學森回國時,兒子錢永剛7歲,女兒錢永真5歲。事實上,錢學森對孩子教育沒有想像中嚴格,有一次,錢永剛考試沒有達到預期,有兩門課只有4分(滿分5分)老師留下他談話。
錢永剛回到家後悶悶不樂,錢學森下班回來時發現兒子不高興,便詢問原因。錢永剛將自己最近一次考試成績和老師找他談話和盤托出,錢學森卻沒有一點不高興,他告訴兒子只要有進步就很好了。
不久的一次考試中,錢永剛每門功課都是滿分5分,他把這個消息立即告訴父親。錢學森卻只說了一句話,「我看你上次考了兩個4分也非常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錢學森對孩子很寬容,不要求他們考試成績很優異。
1982年,錢永剛從國防 科技 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錢永剛後來也去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深造,獲得了碩士學位。錢永剛學成歸國後進入解放軍總裝部工作多年,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體系統的研製工作。
錢學森逝世時,錢永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退休後先後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錢永剛還是上海交大錢學森圖書館館長,並經常以首席志願者的身份給來此參觀者講述錢學森的生平事跡。
相比錢永剛如今還能在一些場合能見到,錢永真就鮮為人知了。錢永真跟母親蔣英一樣,也頗有音樂天賦,80年代時她跟哥哥一樣也出國留學。錢永真學成回國後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工作直至退休,曾擔任教研室主任、歌劇系副主任。
錢永真如今也已經退休。錢學森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科學家,盡管他已經逝世多年,可依舊被國人所銘記。正如網友口口相傳的那樣: 祖國,終將選擇那些選擇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報效祖國的人!
謹以此文致敬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