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中主角的作用是什麼
主角死了可以賺眼淚,主角復活可以賺人氣,就這么簡單。
2. 好萊塢災難題材電影中是怎樣體現崇高美
不是吧?你是認真的?
老美的片子,很少出現團隊英雄,都是典型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在災難片中,表現崇高無非就是犧牲精神和懸崖勒馬。要不然就是一直捨己救人,要不然就是在罪惡的盡頭醒悟,為了大多數人犧牲自己。
《獨立日》:那個聲稱自己被外星人劫持過的人,最後一刻犧牲自己炸掉了母艦。
《絕世天劫》:小隊引爆核彈,炸掉了小行星。
《先知》:雖然是地球毀滅,但是凱奇仍然一個人在尋找希望直到最後一刻。
就這么幾個例子,哥們你稍微看一下你就明白了。一個戰爭中創造的國家,自然離不開英雄。那麼表現崇高美的方式,就是創造英雄。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隊,不管是官員還是平民,只要有英雄願意為了大眾犧牲,那就是崇高……
3. 編導中一個影片的主題是怎麼表現的
編導在一個影片中可以通過多種手法來表現,比如張藝謀的《英雄》作為我國第一部商業電影,他為了表現刺客和秦王所悟到的寬容為懷的包容天下的主題,從好幾種手法上進行表達。
從音樂上採用了中國傳統音樂的調式,運用了悲壯的大提琴做主奏樂器,主題音樂顯現出一種柔和寬廣的旋律線,以表現刺客為義赴死,為的是讓秦王意識到包容天下才是終極追求的主題。
從鏡頭上,講究中國的寫意畫風,從刺客論劍的場面從戈壁沙漠到湖水之上,從落葉滿地到皇城之內,鏡頭始終講究意境之美,而且鏡頭的調動也顯現出刺殺過程的驚險,通過這種鏡頭的場面調度來帶動情節的發展。
從細節上,編導運用了一些意向貫穿始終,比如刺客的字畫,「天下」二字,秦王和無名的頓悟都來源於這幅字畫,也呼應了主題,天下之懷,天下的胸襟。所以全篇設置了三次寫字畫的場景,和觀賞字畫的場景,突出了主題思想,構思相當巧妙。
給你列舉了一下,其實還有許多地方是編導可以發揮的,所以運用各種藝術手段來表達主題是編導需要掌握的。
4. 一部好的電影是怎樣推動觀影者釋放情感的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特別多的好電影吧。一部好的電影,大多都能夠掌握觀眾的情感變化,並且能夠推觀眾逐步釋放自己的情感。那麼一部好的電影是如何推動歡迎者釋放自己的感情的呢,接下來就由我來給大家總結一下吧。
在恐怖片中如果我們關了聲音,恐怖片的恐怖氛圍會降低非常非常多。這也是背景音樂應用的非常成功的一些例子。所以說如果你一個人在家不敢看恐怖片的話,不妨試著把聲音關掉,你會發現原本非常恐怖的情節會變得並不那麼恐怖,甚至有時候還會顯得有些搞笑哦。所以說一部好電影想要推動觀影者釋放感情,不單單要在劇情上下很多功夫,選對一段合適的背景音樂也是非常重要的。
5. 看電影的藝術——電影中包含的主題元素
確立主題元素即是對電影分析的開始,也是觀影結束後的工作。
電影的主題不是單一的呈現,它是對影片中人物,情節,結構,沖突,風格和氛圍所展現的整體效果的綜合評估。
主題可以幫助我們認識電影中各元素的獨特魅力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
電影中的主要元素包括情節,情感效果或情緒,角色,風格和質感。
1.情節也就是講述發生了什麼故事,影片中的人物,思想或劇情的發展都從屬於事件。
以情節為中心的電影《泰坦尼克號號》,窮畫家傑克和富家女露絲一見鍾情,靈魂的遇見讓他們彼此奔赴,處在甜蜜和幸福中的兩人遭受了海難,傑克為愛犧牲,永沉海底。
永恆的愛,在災難面前對人性的考驗詮釋了真正的高貴和卑賤,所以,讓人感動,懷念的人和事才會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2.情感效果或情緒,某種情感貫穿全篇,成為影片的主線。
它主導著情節的發展,推動著發展的進程,主導著整部影片的表達和控訴。
《沉默的羔羊》就是以情感或情緒為中心的影片,它以漢尼撥精神世界的扭曲,空洞和自以為是抽絲剝繭的揭開他成為食人魔的變態心理。
汗尼撥將自己置身於神的高位,懲罰著世間的邪惡,啃食著罪惡的軀體。這也為曾經吃過自己的妹妹找到了借口,自己不再是十惡不赦的道德的囚徒,妹妹也不是被人吃掉的卑賤物,是為自己的高貴精神獻祭的羔羊。
3.以角色或人物為中心,這類影片是以塑造人物,展現和挖掘人物的獨特個性為創造目的。
《朗讀者》為我們塑造了女主角漢娜這個充滿矛盾,偏執,極度自卑又固執倔強的人物形象。
她寧可被當作納粹分子判處終身監禁也不承認自己不認識字。讓她堅持己見的心理個性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殘酷的環境,社會偏見和她自身的高自尊影響和改變了她的一生。
雖心懷善良卻無能為力,雖渴望被愛卻更相信人性,雖選擇欺騙卻痛苦自責,雖想逃離自己的牢籠卻沒有勇氣面對。最後在釋懷過往,放下執念,懷著感恩的心選擇了她走的路。
4.以風格和質感為中心,影片以其獨特的風情,感覺,美感,外觀,節奏或韻律,為整部作品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或唯美,或田園,或江湖,或肆意灑脫,或曲折浪漫。
電影《純真年代》即是這一類的影片。如畫美景,舒緩的講述,上流社會的極盡奢華,人物的優雅舉止,刻在骨子裡的紳士風度和淑女氣質,對愛的不同領悟和追求,都在展示著各自心裡的純真年代。
美好,質朴,渴望,矛盾和抉擇,都在感染著觀眾的心靈和情緒,引起共鳴和思索。
還有一種以思想為中心的影片,讓人們感受和致敬生命;領悟人性的美與丑,善與惡;關注社會現狀,批判和譴責墮落和醜陋,弘揚真善美;收獲心靈的慰籍,意識的覺醒和對成長的感恩。
如果一部電影試圖作出一個有意義的表述,那麼這個表述不應該是乏味或不言自明的,而應該是有趣的或是需要我們思考的。
6.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恩..我覺得主題是突出中心思想的
然後你可以根據電影的內容、開頭、結尾。
人物的性情變化之類的情感變化
看下中心思想體現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7. 《魂斷藍橋》的立意所在主人公所遭遇的最主要矛盾沖突影片的結構特點 影片情節發展的節奏是怎樣的
影片的結構特點:
1.一見鍾情式的愛情開端
影片開端以倒敘的敘事手法講述故事。倒敘是電影敘事的一種藝術手法,即把結局放在前面,再依據時間順序敘述故事的開端與經過。影片以二十年後羅依站在橋上充滿思念與惆悵的回憶作為序幕,然後以正常的時間順序展開故事的原過程。這不僅沒有打亂正常的時間順序,反而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和羅依的過去與現在連在一起,收到了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故事的開端往往以一個目標為前提,並依此目標來設置人物,而愛情故事又需增添些浪漫的色調與情趣。故事開端,風流倜儻的年輕上尉軍官羅依與清純美麗的芭蕾舞女演員瑪拉在橋上邂逅,兩人一見鍾情,並很快墜入愛河。瑪拉天生聰穎美麗,又充滿天真浪漫和幻想,同時帶有幾分柔弱,這些天然的特點吸引了羅依。而具有男子漢氣質與紳士風度的羅依,在滑鐵盧橋上對瑪拉的不失禮節的保護和關愛,又贏得了瑪拉的好感。一個高雅溫柔美麗的演員與一個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年輕軍官相愛,這是一種「才子佳人式」的浪漫愛情敘事模式。影片通過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力,營造了一種酣暢淋漓而又超凡脫俗的藝術氛圍。接下來燭光俱樂部的約會用音樂和燭光極力渲染了浪漫的情調,緊接著雨下相擁一幕將兩人內心深處的情與愛點燃,他們便決定馬上結婚。這一環扣一環的情感渲染加速了這段熾熱奔放而又優雅脫俗的愛情的發展,而結婚即為事先設定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影片採用了這種柔情似水、閃電式的愛情模式,既解決了故事開端要表現的內容問題,又建立了依正常時序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敘事模式。
2.跌宕起伏的情節發展
戲劇電影要求情節有起、有中、有終和一個或一系列原因、一個個行動及其後果。在建立了常規敘事秩序後,秩序會遭受破壞,即由不受干擾的狀態轉為干擾介入狀態。干擾的產生由適時的懸念造成,這又導致了緊張、劇烈的戲劇性動作和戲劇性情境的產生,戲劇性動作往往通過一個內在推動力的作用在戲劇性情境中展開,這種內在推動力就是懸念。影片推出的懸念之一就是結婚問題。先是盡可能地安排一些巧合干擾破壞結婚。如瑪拉和羅依在繁瑣的結婚手續中四處奔波,但當他們興高采烈地去教堂舉行婚禮時,牧師卻說「三點以後不舉行婚禮,明天再來」,這是第一個巧合,同時這與情節的發展也形成了直接的因果關系。然後羅依突然接到命令,馬上要奔赴前線,並請瑪拉到車站會面後離別。這個突變使兩人的愛情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並因此導致瑪拉被芭蕾舞團開除,使劇情發生戲劇性變化。從此,敘事的單一線索由於兩人各奔一方而變成了兩條線索,一條是羅依在戰爭中經歷生死考驗,另一條是瑪拉的命運,兩條線索彼此交織,互相關聯,互為因果。為了不脫離愛情的主題,瑪拉的命運成為主線,羅依打仗的場面作為副線被隱藏。同時,浪漫的愛情敘事受到干擾暫時中斷。
根據情節的安排,敘事中插入一次重大厄運,產生沖突,以表現人物不斷與命運的對抗,形成情節高潮來推動劇情,並採取「強化」的方法,使沖突更尖銳激烈,情節跌宕起伏以便用濃郁的戲劇性感染觀眾。同時伴著偶然的巧合、誤會,與情節發展邏輯相抵觸,構成了故事的曲折性。
瑪拉與羅依母親的會面製造了一場誤會,在會面前的等待中,瑪拉在「陣亡」名單上看到了羅依的名字,天塌地陷般的沉重打擊,將瑪拉的玫瑰夢擊得粉碎。因此,當羅依母親來到的時候,瑪拉顯得很不自在,當羅依母親提及自己的兒子並想告知其子的情況時,瑪拉表現出十分的失態和神經質。因為羅依「陣亡」的消息已經打破了她編織好的美夢,她再也經受不住這樣的刺激,以至於羅依母親掃興而去。禍不單行,厄運一個接著一個,她從愛情的高空中跌落到低谷,立即被拋回戰時冷酷的現實中:被解僱而失業——戀人「陣亡」——病篤卧榻形成了一條層層遞進的情節發展的因果鏈,被解僱和戀人「陣亡」都是病篤卧榻的直接原因,病篤卧榻又導致瑪拉被拋向絕望的悲境,最後在貧困與絕望中淪落風塵。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被推到冷酷悲哀的現實人生中,沒有前面的原因也就不會產生相應的結果。瑪拉的沉淪既意味著兩人愛情的結束又為最終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同時,瑪拉不斷地與自身命運抗爭所產生的沖突使劇情一波三折。影片把前面的熱烈而痴迷的浪漫愛情和後面的悲哀絕望的現實人生相對照,使情節更加曲折動人,扣人心弦。
3.悲憫凄美的愛情結局
在故事進展中,沖突越激烈,矛盾的張力就越大,到高潮時,雙方斗爭達到白熱化程度,最後實現一方消滅另一方的結果,二元對立歸於一元獨存。當瑪拉被逼到窮途末路之際,正是主人公與命運斗爭的極致,也是解決沖突的恰當時機。編導再次運用巧合實現沖突的消亡,利用細節烘託人物的情感,使敘事秩序又一次恢復到常規狀態。
幾年之後,瑪拉在滑鐵盧車站接客時意外地接到凱旋的羅依,這是一場意外的驚喜,也是巧合的安排。至此,兩條線索又合並成一條,那種愛的沖動又重新萌芽,羅依的愛,使瑪拉又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已熄滅的愛情之火燃燒起來。兩人的愛情似乎復活了,沖突的對立暫且歸於平靜,而深層的沖突仍然潛在,並會在關鍵時刻爆發。
為使情節更為戲劇化,結局絕不會平平淡淡。傳統的敘事模式強調一個「好結局」,但並不一定是皆大歡喜。相反為了再次激發觀眾的情趣,更多會用悲劇性的結局。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按常理,好人應該給他一個美好的結局,但是影片中表現的愛情早已埋下了死亡的陰影,永恆的愛情其實是情與愛在瞬間的凝固,從這個意義上,死亡可能是達成永恆的最好方式。正如一個寓言所述:遇見愛情即遇見災難。
8. 主角和配角的定義
詞目:主角 拼音:zhǔ jué 即主要角色。指影片中的主人公。一部影片中一般只有一個主角。如有男女兩個主人公,習慣上稱男主角、女主角。 主人公是影片主題思想的重要體現者,始終處於矛盾沖突的主體地位,所以主角的戲往往最為吃重。 有時也有同時出現多個主角的情況,這樣情況下通常按照出場順序或以戲份的微弱差距依次為第一主角,第二主角以此類推。也有的影片沒有主角。
詞目:配角 拼音:pèijué 詞義: 1、(配角兒)合演一出戲,都扮主要角色 例子:他們倆常在一起配角兒,合演過《將相和》、《群英會》等。 2、戲劇、電影等藝術表演中的次要角色。 3、比喻做輔助工作或次要工作的人。
領銜主演一般用於電視劇 和電影。領銜主演就是全劇的第一主角,主演中的主演。主演可能有好幾個,領銜主演只有一個。不過現在一些電視劇也會有兩個領銜主演。這個問題主要是香港那邊傳來的 。香港拍一個電影和大陸的區別在於那邊只用大約10個可以叫上名字的演員,全為主演,然後其中的主角就叫領銜主演。其實還是主演和配角的關系,不過換了個好聽的名詞 ,以前叫主演和參加演出 。
9. 如何明確主角性格從而突出電影主旨
通常是在劇中加入與之相反的角色,反襯。也可以做些細節描寫,讓電影更生活化、真實化。
10. 如何確定一部電影的主題元素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種什麼樣地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地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地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地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地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地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