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編劇的酬勞是多少
編劇酬勞
美國好萊塢編劇的罷工事件近日鬧得沸沸揚揚,近日記者采訪了海岩、王海鴒等多位編劇,他們透露出國內大多數編劇同樣遭遇不公平待遇,「國內沒有編劇協會,沒有相關的法律去規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很薄弱,所以拖欠、抵賴稿酬,劇本遭剽竊的事情時有發生。」
編劇酬勞占投資不到10%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國編劇的報酬僅佔一部戲預算中的5%至10%。一般說來,北京的影視劇公司對劇本投資約占總投資的6%至8%,而上海比重更低。一般成熟編劇的費用,北京每集在2萬至4萬元間,上海每集則只有1萬至2萬元。
只有知名編劇能在稿費之外獲得播出利潤分成,比如海岩,他可以獲得總利潤的20%至30%。而許多電影編劇更是只掙名不掙錢。記者從某電影製作公司處獲悉,有一部投資千萬元的電影,編劇的酬金才幾萬元。另外,行業內潛伏著大量被稱為「槍手」的人群,他們大多是影視專業院校未畢業的學生,替一些知名編劇寫劇本。製作公司一般開出每集1000元的價碼給這些「槍手」,但作品不會署其名字。比起大明星動輒上百萬元的片酬,編劇智力投資的回報無論如何都顯得有些微薄。而對於不成熟的劇本或不夠「腕兒」的編劇,投資方還可能隨時撤資或者丟棄劇本。
B. 一個電影編劇按電影票房分成,一部電影大約能分百分之多少一般化。
無論什麼
電影故事
先行,一部電影故事不好,導演再牛也白搭。
所以我認為編劇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國編劇往往被忽視,得不到應有的地位。
所以在我國編劇大概只有那些大牌演員
片酬
的幾百分之一吧,高的也就幾百萬吧
C. 一部電影,編劇能分片酬的多少
導演
明星是賺錢的工具,你看他們一個二個品牌衣服大豪宅。其實他們再為經紀公司賺錢,打個比方吧,一個演員演一部電視劇,一集片酬按最少算500,但是其實經紀公司取走了40%到60%的抽成。剩下的才是演員的。
而導演本身在這個片子上有編導著作權,賺的是版權與放映的收益。演員的收益在其中只佔很小一部分,當然,也有例外,經紀公司在打算周轉資金時會投出一部分閑散資金請三流導演賺救場的錢,這樣,導演工資比演員還低
D. 編劇在影片製作及分紅中的地位
編劇這項工作說起來還真有點感嘆!
劇本——一部影片的根基,行話說:沒有劇本就沒有這部電影!
但是由於電影業在國內的疲軟,導致大量的劇作家紛紛改寫電視劇劇本。導致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電影體制、次要原因是電影劇本報酬太低。
西歐國家電影業相對發達,而總體上是以每部影片的總成本的十分之一為報酬支付作家。支付方式常為3、4、3。
美國電影這方面的作法就更為規范:如果是一部商業電影譬如:《駭客帝國》劇作家在早早下筆的同時,製片人就會在和約上寫明全球分紅他所佔的比例,並可以商量。
而這種作家參與分紅的情況相對來說極為少見,只有美國才會有如此待遇,當然,作家的文筆必須也要經過市場檢驗,沒有哪個製片人會傻到跟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家談分紅事宜!
國內到現在為止,電影作家的報酬我個人以為還處在被剝削的狀態,而導致這種狀態的原因卻是,懂寫一部商業電影的作家實在太少太少了......
《英雄》《十面埋伏》《無極》被罵的原因究竟在哪?根本就是劇本太爛嘛!
但不管怎樣。請支持中國電影!謝謝!
E. 十億票房,編劇能分多少
600萬。根據查詢電影薪資分配顯示:電影在分配票房賺取時需要根據0.6%的分紅來分配給編劇,其餘由導演和出版方和各方演員進行分配,十億的票房按照分配規則*0.6%也就是600萬人民幣。
F. 現在中國電影的票房到底怎麼分成 中國大製作電影的實際成本是多少
1994年,為改變電影市場的蕭條局面,時任中影公司總經理的吳孟辰向電影局提議以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最新的一流外國影片,以發行的收入扶持老、少、邊、窮地區電影事業。1994年底,廣電部電影局批准了這個建議,提出每年可以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於是有人將這10部影片稱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稱也因此而流傳開來。參照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為了迅速佔領中國市場,進口大片的製片方還承擔了宣傳的費用。盡管這樣的分賬比例似乎對製片方較為不利,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國外尤其是美國製片方依舊從中國的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雖然進口影片的數量有限,但在進口速度上絕不落後。據介紹,無論哪一國家生產的最新影片,我們的購片人員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選定後立刻以快件送回國內。據說,中影公司負責海外選片的6個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後從中精選100多部送審,最後確定進口10部分帳大片。
由於進口大片的巨額利潤,國內一直有打破大片壟斷的呼聲。對此,國家電影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中影獨家擁有進口外國影片的權利,這是國家賦予的,是體現國家利益的,這方面不會有松動的餘地。
中國大片成本:
一,大製作。處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謂「國產大片」,投資億元以上。如《神話》《七劍》《情癲大聖》《夜宴》均投資超過一億,而《無極》、《滿城盡待黃金甲》更是號稱投資3億以上。這些影片在特徵上與賈斯廷•懷亞特提出的好萊塢的「高概念」電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導演,大投入,大製作。這一陣營的影片數量雖少,但國產片的票房中卻可接近一半的份額。而它們也是中國電影海外銷售的主力。
二,中製作。中等製作的影片投資大約在1000萬~5000萬之間,每年在這個區間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製作。小製作還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製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萬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標為100~1000萬,數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層次的影片製作成本則在150萬~300萬左右,占電影總量的85%左右。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進入了院線放映,票房產出微薄,有的影片進入院線短暫排檔完全是為了獲得較高的音像版權銷售價格,還有的影片則是小規模,分區域上映。而相當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場是電視播映和音像產品。少數獲獎的藝術片通過出售海外部分地區版權,能夠獲得一定補償。其中相當部分影片則根本沒有進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種形勢之下,探討低成本電影對於了解和改善中國電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沒有理由忽視占總產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電影,以及背後的那些創作者。
G. 編劇究竟是一份怎樣的工作
當布魯諾的生命即將被燃盡時,人們都驚異於他的和平與正氣:緣何觸犯了神明而感到羞辱與慚愧。
當理性的科學崛起時,人們發現,那是布魯諾堅持的真理,地心說無疑是荒妙的。因為布魯諾相信,時間就是公正的法官。
時間是世界的一扇窗子,一扇演繹人真實冷暖的窗子。時間是上帝的眼睛,沒人能僥幸逃脫他的凝視,反而被他的故弄玄虛迷濛了視線,所以人們看到的景象是迷茫的。
武則天於貞觀年間被選入宮中,然而她的到來,使唐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女人竟然能夠當上皇帝,真是有違歷史,有違九五之尊,然而,思想超前明敏果斷的她,背負著千古罵名,欲與天公試比高,在位間廣攬人才發展生產。創造了唐朝的又一盛世。然而,人們又在他死後立下了無字碑,這千古的功過,讓後人評說去吧!
所以,時間是明智的,但是,時間又是捉弄人的。
在今天看來梵高無疑是一位天才畫家,其作品就是價值連城。可在那時,他的繪畫技術被人恥笑,而他的畫又被世人稱作垃圾。就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摺磨下,讓這個可憐的人去世了。他知道,這個世界上已經再沒了他的容身之所。就在他去世不久。他的才華被人肯定了。人們說這是一種全新的繪畫技術,其作品當然也價值連城。這可正是讓人意外。一位具有才華的人一生沒有什麼引人注意的地方,而就在他去世之後才將他的才華公認於世。所以,時間是捉弄人的。
就在上個禮拜,我班班主任公布了去年作文競賽的獲獎名單。班裡只有8個人獲了獎,其中也有我最好的朋友,可是沒有我。我開始質疑自己,質疑別人:難道是我的作文技不如人,還是批閱的老師沒有眼光,我為此感到意外與失望。但是更多的,我開始反省自己,我要在作文方面有所提高,就應該多讀書。理應如此,但,我覺得我的作文寫的的確不錯,難道是我的沒有被注意嗎?我堅信,我的作文總有一天會被人認可的!
走過一季又一季的輝煌與瘡痍,眼後一遭又一遭的喜怒與哀樂,我們只有把眼睛擦得雪亮,把心智煉得果斷,在心裡裝上「公正」,時間是公正的法官,將每一個擁有成就的人看得仔細。
當你為自己的才華沒有被公認的時候,不要氣餒,不要放棄,時間老人會鄭重的彎下腰,然後拾起落了—地的金子。
H. ,什麼叫劇本,編劇,作者,一般一部電影有多少個人編劇的
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
編劇是劇本的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叫劇本,是影視劇、話劇中的表演藍本,成就突出的職業編劇本稱為劇作家,最著名及具有代表性的是莎士比亞。編劇的藝術素養要求較高,一般具有較強的文學表達能力,熟悉影視、戲劇、廣告、專題片運作的相關流程、表現手法等。
一般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者,有時也指某種理論的創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組織者或策劃者。
另外,通常情況下一部電影由一人編劇,不過也不排除兩人或多人聯合編劇的情形。
如果劇本改編自其他著作,則一般會加上"原作:……"類似字樣,也有原作者直接參與劇本改編的情形出現。
"作者電影"則是指某些帶有導演強烈個人藝術特點的電影作品,如博伊爾"猜火車"等。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能幫到你^_^。
I. 請問電影編劇的收入占總投資的多少
也就是版權問題 占的不多 估計最多不超過10/%
編劇都比較默默無聞。導演名利雙收。
當然要是拿一個著名作家或編劇的一大片所得酬勞和一個獨立導演的一部小成本作品相比就不一定了。再比如說什麼小品導演什麼的,導演這個詞可以指代很多地方的,還有晚會導演什麼的。
編劇要是拽,可能可以收入不少錢,但這部戲的導演按說就該收入更多,大賺。但也可能這是導演自己投資的,做老闆,賠了就都賠了,編劇的工資一樣要開
J. 小說作者,編劇,電影導演,三者的利益分成是怎樣的比例
簡單說 編劇是寫故事的人 而是在考慮怎麼把這些文字變成影像表達
電影的形式上是2-3小時講完幾十集的情節 就需要濃縮和凝練
需要一個總管統籌的人物
技術上說 一個鏡頭 一句對白一個表情都需要精煉 需要把演員 音樂 特技 情節 這些全部融合最快速的釋放 這個時候 編劇的作用就會相對小了
因為時間長 展現人性和故事的機會多 那麼就需要很多對白小細節加進去 編劇的要求會更高些
其實 任何時候 我覺得都是比編劇要重要的
好比一個製造 就是總經理 而編劇就是研發主任 主管技術 技術是硬性條件 是根本 但是變成利潤需要總經理整合 銷售 渠道 管理各方面資源 管的東西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