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期待已久的《姜子牙》為何沒能重現「哪吒」效應
電影《姜子牙》海報。
「誇不出口,罵不出聲。」一位網友對《姜子牙》的評論很具代表性。這部以當代視角重啟封神故事的作品,耗時四年,匯聚了上千名中國動畫人的心血,在人物設計、視覺呈現上精美考究,讓觀眾耳目一新;在故事的講述上,與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異曲同工的「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卻沒能找到合適的 情感 向、生活化「落點」,貌似宏大的主題最終沒能激發觀眾的內心共振。倒是正片結束後,一段哪吒全家出場給「姜叔叔」拜年的彩蛋成為了全場最佳,而這,也恰恰反映出接地氣的生活化敘事對觀眾的吸引力。
《姜子牙》沒能重現「哪吒」效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部作品在提高國產動畫美學標準的同時,也做了一項更有意義的 探索 ——到底怎樣的「故事新編」能走進當代觀眾的心靈。
四年+上千人,極致的畫面質感展現中國美學意境
雖是「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姜子牙》與《哪吒》其實幾乎同時起步,製作周期長達四年。在《姜子牙》上映前,一份製作全陣容名單海報便驗證了作品致敬匠心的情懷,讓觀眾倍感期待。名單中列出了參與製作的動畫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入行時長。上千人的名單,從28年到1年不等的入行時長,展現出《姜子牙》的雄厚投入,也致敬了國漫的代際傳承。極致的畫面創作匠心,也正是《姜子牙》的最大優勢。
《姜子牙》光是場景概念圖就累積了2317張,單個場景平均迭代70餘次,不少場景都運用了二維手繪與三維特效的相互疊加。影片開頭一段國風二維動畫,便先聲奪人。這段借鑒了敦煌壁畫風格的手繪二維片段,交代了九尾狐族與人類大戰的背景,分鏡靈動,場面恢宏。當年,《姜子牙》導演李煒將最初的概念分鏡拿給《大魚海棠》導演張春看時,對方脫口而出:「你這個片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內行看門道,令同行驚嘆的並非只有畫面美感,更是驚人的工作量。區別於一般二維動畫細節處的靜態處理,《姜子牙》中這段二維畫面中每個細節都在運動,無論是被九尾施法蠱惑的人類,還是戰馬、岩石、海浪等自然細節都倍顯生動;為了經得起銀幕「放大鏡」的審視,團隊還採用了超大畫布製作。在這樣的嚴苛標准下,片段中單場景圖層就高達600多個,甚至超越了硬體設備的極限,即便是業內的頂尖高手一天也只能畫一到兩幀,工作量呈幾何倍增長。
角色的設計更是精益求精。影片最終呈現的姜子牙造型,是團隊在最初設計的百餘個版本中精挑細選而出。姜子牙身上那件「羽毛披風」,仔細觀察,其實是由樹葉的經脈編織而成,這也印證了他不殺生的准則;備受觀眾喜愛的「神獸」四不相,則被賦予了當代萌寵的特質。為了打造四不相自然可愛的毛發質感,團隊放棄了自動生成的毛發繪制系統,而是選擇了最原始的手繪,光是一個幾秒的酣睡鏡頭,就要耗時三個月調整。隨處體現的傳統文化細節,也裝點著影片的中式美學意境。主創幾乎翻遍《山海經》等古典著作,描摹其中的首飾、紋樣,每一個重要角色的形象設計都有出處。就拿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為例,金仙們乍看造型統一,實則每位頭飾上的花朵都不一樣,而他們頭飾上花朵數量為三,則取自「三花聚頂」一說。不少觀眾還在金仙的面具上看出了文物青銅面具的影子。
少了點「抓地感」,宏大概念難以深入人心
《姜子牙》趨於中游的評分與口碑,與其故事的呈現有關。原本奉天命的姜子牙,因不認同 「舍一人而救蒼生」的理念,違抗師命,放棄封神,並說出了「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這一豪邁宣言。這場個體意識崛起,「靈魂深處爆發的革命」帶著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涉及的命題十分宏大。只是,《姜子牙》的故事始終沒能找到類似《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庭敘事」切口,導致深刻有餘,感動共鳴不足。
《姜子牙》起始於《封神演義》的結尾,封神大戰後,姜子牙因在斬殺狐妖時動了惻隱之念,讓其逃跑,故而被貶,遭世人唾棄。故事講述的,正是姜子牙探尋真相,尋回自我的故事。姜子牙的師傅元始天尊被設定為反派,當年封神大戰正是他與狐族暗中交易,想要通過削弱人、狐兩方勢力,達到一統三界的目的。這場陰謀讓姜子牙完成了從「封神」到「推翻神」的轉變。只是,這份堅守內心、替天行道的執念,內部 情感 推動機制較弱,讓觀眾缺乏代入感。反觀《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違抗天命」不僅僅來自於「魔丸」的宿命設定,更來自於他對親情與友情的極度珍視。哪吒是天降「魔丸」更是讓父母、師傅又愛又恨的「熊孩子」,生活敘事的強介入,讓大、小觀眾都能在片中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射,形成 情感 的共鳴,也使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更具 情感 厚度。而這份理解之共鳴,正是《姜子牙》中所缺乏的。
有意思的是,在《姜子牙》故事結束後,一出「合家歡」彩蛋卻被不少觀眾譽為最大亮點。片段中,姜子牙用親手製作的精美年夜飯款待前來拜年的哪吒一家,豈料「熊孩子」哪吒餐桌禮儀零分,將整齊的擺盤弄得一團糟,這可急壞了有強迫症的姜子牙。用餐結束後,姜子牙回憶起哪吒嘴角沒有擦乾凈的飯米粒久久不能入睡,竟還特地跑到哪吒家為他擦嘴……短片中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強迫症等人格化小細節,再度讓觀眾找到了對照自身生活的樂趣——動畫電影需要深刻的主題,更需要讓觀眾得以攬鏡自照的「心有戚戚焉」。
『貳』 姜子牙動畫電影幾個小時
你好,姜子牙動漫電影時間是110分鍾,也就是一個小時五十分鍾。
動畫電影《姜子牙》的故事發生於封神大戰後。姜子牙率領眾神伐紂,贏得封神大戰勝利,以為可以喚回世間安寧。然而,一切並未結束。一個偶然,姜子牙發現了原來「封神大戰」之下醞釀著更大的陰謀。姜子牙開始踏上探尋真相的旅途......
如滿意,麻煩採納哦,謝謝。
『叄』 姜子牙電影時常多少
嗯,這樣子呀的那個電影一般正常的話要兩個小時左右嗯,總體來說,時間還是蠻長的
『肆』 電影姜子牙時間多長
其實《姜子牙》這部動漫影片原本是200分鍾的時長,可是為了過審只能縮減110分鍾,相當於刪減了90分鍾,裡面的很多劇情都被刪除掉了,因此觀眾們才會覺得劇情生硬、故事節奏太慢。
根據導演程騰表示,他透露這部電影最開始的時長是200分鍾,而如今正式上映的版本只有110分鍾,也就是刪減了將近90分鍾,所導致劇情「隱、散、亂」,幾個配角的形象也不立體,十分可惜。
其實《姜子牙》是國漫的一次大膽革新,之前國漫的定位都是偏向孩子的,不僅要設置的通俗易懂,要得加入很多搞笑和活潑的元素,不然孩子們是很難看進去的。
可現在不管是國產動漫還是動畫都偏向於低齡化,這也是部分家長導致的,畢竟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過早的接觸不好的事物
包括之前很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實也是偏向於孩子的,裡面有很多搞笑好玩的元素,比如太乙真人,而《姜子牙》這次主要是偏向成人化的,因此他可以說是一次國漫革新了。
可惜的是姜子牙這部影片刪減了很多內容,導致劇情銜接不太順暢,這也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伍』 《姜子牙》曝全陣容海報 官方透露:片尾有彩蛋
1905電影網訊 9月30日,國慶檔國漫電影《姜子牙》特別發布製作全陣容海報。上千名中國動畫人、歷時四年製作。從陣容名單可以看出,製作人員最久入行達28年,最短入行僅1年。值得注意的是,入行5年以下的人員近乎達70%。可見隨著國產動畫這幾年逐步向好,開始有新鮮血液的融入。
日前,影片想看人數突破340萬,位居影史動畫電影想看人數、及國慶檔想看人數雙第一;首日預售票房突破7700萬,同樣領跑國慶檔位列第一。影片將於10月1日上映,預售已全面開啟。
歷時四年打磨 三代動畫人「碰撞」不一樣的姜子牙
影片此番發布100%全國產製作陣容海報,首次透露幕後千名動畫人。其中,22人擁有二十年以上國產動畫製作經驗,最長入行長達28年。與此同時,影片入行5年以下人員比例有近70%,也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不斷加入動畫行業,共同助力國漫發展。千名動畫人中,有不少人參與過《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白蛇緣起》《霧山五行》等優質國產動畫創作,每個人對中國動畫都有著特別的情懷與熱愛。
電影《姜子牙》歷時四年多時間製作,可以說是三代動畫人的「全力以赴」之作。影片導演程騰,88年的年紀,二十齣頭便成為頂級動畫公司夢工廠聯合導演,回國為中國動畫而「戰」;導演李煒,入行國產動畫製作更是長達28年之久。
20多歲便參與上海美術製片廠經典動畫《寶蓮燈》原畫製作,之後製作有《魁拔十萬火急》《大魚海棠》等十多部優質國產動畫;聯合導演王昕,曾為頂級 游戲 公司暴雪前藝術總監,擁有超16年以上CG製作經驗,不惜舍棄國外優渥的生活,一人回國四年潛心創作姜子牙。
導演李煒曾走心表示,這是多代動畫人的碰撞,大家共同努力、相互汲取「希望在自己沒有老去的時候盡量集合所有的力量,可以讓中國動畫更 健康 地發展」。
匠心製作堪稱「細節控」 官方:片尾有彩蛋
作為彩條屋中國神話系列第二部,電影《姜子牙》在各方面都做到了精益求精,連一些觀眾難以注意到的部分都全部在運動,堪稱「細節控」。例如,影片三維動畫部分第一個鏡頭,前後耗時3個月時間反復修改。不僅巨斧上的積雪全部通過手繪製作完成,連巨斧上的紋樣、風化痕跡、地面積雪等都一一細致設計。
此外,片中小九進到北海酒館的一個鏡頭,為了突出壞境的天寒地凍,製作團隊特地為小九做了「寒冷的哈氣」。可以說,相比於物理上的寫實感,影片團隊更針對封神世界的可信度、觀眾的心裡真實進行打磨,力求讓觀眾真實地感知故事及角色「全身心投入到封神世界中」。超千名中國動畫人全力以赴死磕之作,將呈現怎樣的封神世界,亟待影片明日上映揭曉。
影片將於10月1日上映,官方同時發布溫馨提示觀影指南。首次透露影片片尾設有彩蛋一事,建議觀眾「不要早退」。此前,作為電影「哪吒」彩蛋的《姜子牙》給了數千萬觀眾滿滿驚喜,此番《姜子牙》彩蛋是否又會公布另一部影片?值得期待。此外,影片兼具大片爽度與內涵深度,建議八歲以上觀眾觀看。
『陸』 尷尬的姜子牙
昨天聊了《我和我的家鄉》,今兒 《姜子牙》 續上。
去年《哪吒:魔童降世》意外爆紅,《姜子牙》躺賺,熱度蹭蹭的,彩條屋雄心勃勃要搞 「封神宇宙三部曲」 ,接下來是見首不見尾的《鳳凰》。
「聯動」有好處,可以節省宣傳成本,但風險也大,觀眾預期變高,拍的不如前作會被噴成狗。《姜子牙》跟《哪吒》幾乎同時立項,我看很多同學以為是同個團隊,不是哈,一個動畫項目少則三、四載,怎麼可能一個團隊扛住。
導演程騰、李煒都算新人,頭回操刀院線級長片,再加上兩位聯合導演(李夏、王昕), 這個年輕團隊,立志做出不一樣的姜子牙。
你印象里姜子牙是不是下面這個白鬍子老頭?
兩位年輕導演打破刻板印象, 形象剛出來時觀眾眼前一亮,給把槍就是基努叔了。
說真的我是抱著高預期進的影院。
開場15分鍾的大戰果然驚艷,妖媚的九尾狐,勇武的姜子牙,鏡頭、色彩運用稱得上美輪美奐,足以媲美《哪吒》里那段「長卷漫遊」華彩,2D融合3D,在風格化上甚至還有突破。
您要是一直保持這水準,我是不會犯困的。
《封神演義》小說的主幹情節是商紂王無道,寵信妲己(九尾狐)致使民不聊生,元始天尊派姜子牙助周王伐紂,最終推翻暴政,列位封神。
誰能想到,電影只用十幾分鍾就把小說情節講完了,勝利後在昆侖山處刑妲己,師尊(元始天尊)命姜子牙操刀,剛要砍下去, 發現九尾狐體內有一個小女孩的元神。
姜子牙不行了,說女孩何罪,我不能濫殺無辜!師尊說除了陣前流血,這也是你考驗的一部分,殺了這個女孩,就可以忘情忘愛,成為鐵血領袖, 天下蒼生是大局,有些犧牲是必要的。
理想主義者姜子牙認為連一個女孩都保護不了,還談什麼天下蒼生!於是被貶到北海苦寒之地思過,就此退出政壇,釣了十年的魚。
這個開篇我是沒想到,因為電影宣傳語是 「一戰封神」 ,這一戰難道不是商周之戰么......果然,最燃的戰斗就是開篇這幾分鍾。
我覺得把姜子牙的自我探尋穿插在商周大戰里就挺好啊,如打一仗內心顛覆一層,視覺上也會好看,再加上他與楊戩的一段恩怨,情節管夠,電影本來就是濃縮果汁,為什麼非得在十年後呢?
一天北海來了位名叫小九的女孩,她似人似妖,姜子牙覺得跟十年前那個無辜死去的女孩元神有些像,就打破禁令跟著小九去那個「開著黑色花朵的地方」,尋找父親。(好像走出禁地也沒啥後果)
下面劇情概括就是 《這個神仙不太冷》 ,但這對蘿莉大叔配卻不怎麼來電,具體來說就是沒有生活細節支撐,總是在嘮「道理」,蒼生、天道、拯救這些詞兒太虛, 其實不適合當口白,生活化才能讓觀眾有共鳴。
導演可能也覺得主題拔的太高會丟掉可看性,於是加入了倆角色,一是申公豹,這哥們在《哪吒》里也出現過,那時他是個努力、卻不被班主任寵愛的倒霉孩子。
而《姜子牙》里的申公豹感覺像個不太會賣卡的逗比健身教練.....
申公豹的功能大約相當於哪吒里的太乙真人,但沒有那個四川籍的胖子出彩。
再就是萌寵四不相,據說創作團隊花了大力氣「考證」神獸的樣貌與姿態,目的達到了,確實很可愛。
不過它戰力就很飄忽,電影里交代它在商周大戰中立下大功,但隨姜子牙被貶出玉虛宮後功力全失變成五渣,但奇怪的是後來戰狐妖,又變成了滿級神獸,我猜它也許是賽亞人體質,憤怒會暴走?
雖然有兩個類型片標配人物,但《姜子牙》的劇情就特擰巴,看得出導演不滿足於商業類型片,想拍得高級,嵌入了些類似普羅米修斯的悲劇英雄內核,但執行的實在是一般, 故事本身都不引人入勝,觀眾也就Get不到那些點。
《姜子牙》的內核還挺容易理解的: 世界再黑暗,我也要按自己良心辦事兒,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較勁,連後來的造型都有點往耶穌上靠了。
但導演卻把簡單的事情說復雜了,又是轉世、又是「結鎖」,我現在也沒搞明白那個「結鎖」到底是個啥?為什麼要加這道手續?我當時有點犯困,可能錯過了細節。
尊師(元始天尊)在小說里是個大家長角色,但影片中被黑化成反派,配音是個少年音, 我還挺喜歡這個設計的,有新意,誰說大反派必須是煙嗓。
不過這個人物也是立不太起來,筆墨很少,背後那個政治陰謀其實挺套路的, 不就是個事成後老大想借刀幹掉卧底的故事么?這就....深度了?
某些知識分子啊有個毛病,總覺得政治隱喻就等同於深度,他們腦子里大概認為政治就等同於「耍陰謀」,大哥哪有這么簡單,如果這樣,還用的著有政治學這個專業么?大家去讀厚黑學好啦。
政治是關於怎麼分配資源的學問,而且是非常深的學問,一點兒不亞於造原子彈 ,比造原子彈更難的是,政治經驗只能在 社會 實踐中獲得。
雖然現在流行講共贏,但還沒到共產主義 社會 ,很多領域就是零和博弈,工作崗位中國多了,那美國工人自然就不爽,和誰交朋友(資源共享),把誰當敵人(資源阻隔),在保存自我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 社會 協作成本,公平與效率如何權衡等。
現實的政治是以力量為後盾的復雜斡旋 ,哪裡是耍兩下陰謀能搞定的,尼加拉瓜就算出了個搞陰謀頂級大師,也不可能把國家運作進聯合國五常啊!
所以我總是說,電影創作者們不要自以為洞悉政治真相,關於政治你們真心什麼也不懂,給你個芝麻大的村子都搞不定。
某些觀眾朋友也是, 下次別看到點兒政治詭詐就以為撿到寶大喊著有深度,好不好?
《封神演義》小說里反復講一個道理: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這句話看著挺玄,翻譯過來就四個字: 造反有理。 掌權者只要讓國家不安生,到了一定限度,他就會失去「天」的庇佑,干翻你沒商量。
電影版的《姜子牙》弱化了這層含義,或者說把外化的矛盾封在人物內心中,格局無形中其實變小了。當然這一點見仁見智,如此處理姜子牙的內心無疑更加復雜,野心有,但導演沒處理好。
我們不妨反觀一下《哪吒:魔童降世》為什麼會大爆。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 是人與人感情渲染到位 ,什麼感情呢?不是那種天神間的理念碰撞,而是父子、母子、朋友、師徒間這些很常見的 情感 ,你回想一下是不是?
至於理念表達,餃子非常聰明的就濃縮成一句: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個生下來註定為魔的孩子,抗爭命運。
雖然談不上多麼高深,但清晰有力啊,這就夠了。
《姜子牙》提出的則是一道辨析題 :殺一人而救蒼生是不是合理?或者說誰有權決定人的生死?類似於一個電車難題。
這事兒真的很難說清楚,它根本就沒有答案,得看具體情況,我隨便舉個《大決戰》中的例子吧。
遼沈戰役里的塔山阻擊戰打得很艱苦,林彪發了狠,說:「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這句話是不是很沒人性?但如果塔山守不住,會死更多的人。
這事兒能講清楚么?沒有答案,短短的一部電影,更是不可能。
導演想講的太多,噎住了。
所以成片我給了兩個字評價: 尷尬 ,成年觀眾和孩子都不太容易喜歡。
我看的時候旁邊坐著一家人,孩子大約10歲吧,散場後她媽問:兒子喜歡這電影么?小夥子想都沒想斬釘截鐵的說:不喜歡.....
而對於成人觀眾,也不友好,情緒曲線是個大下坡,開始那麼好,後來已經搞不清故事,就無暇顧及什麼深度不深度了。
全片中觀眾反響最熱烈的,竟然片尾的拜年彩蛋,哪吒一家都來了,處女座的姜子牙被哪吒嘴上的飯粒兒逼得睡不著覺。
但它只是個彩蛋啊, 等於一桌宴席上榨菜比酸湯魚做的好吃,尷尬+1。
《姜子牙》的畫面效果做的很不錯,雖然到不了《冰雪奇緣》那種纖毫畢現的程度,但已經沒問題,對刻畫人物足夠用。
我認為不必較真於「人物頭發有多少根」這種標准, 「匠心」也有個限度,這叫邊際效應遞減 ,與其花許多錢把效果從95分提升到99分,還不如好好的把故事打磨的更流暢,這才劃算嘛!光死摳那些細節管蛋用。
批評歸批評, 我依然覺得《姜子牙》是一部有野心也有誠意的作品 ,只是導演能力限制,沒有找到一個清晰的人物心理成長路徑,流暢與深度並不矛盾,只不過雅俗共賞太難。
我不是很喜歡《姜子牙》的表達, 但我覺得這張票也不虧,那些畫面真是好看啊!
買不買票,您定。
收工。
『柒』 《姜子牙》電影真相是什麼
《姜子牙》電影真相是電影《姜子牙》歷時四年多時間打磨,非常注重影片細節的處理。從此番發布的「那些細思極恐的設定」組圖可以看出,片中最大的「騙局」實則是宿命鎖一方面,天尊利用想成仙的狐族擾亂人間。
用宿命鎖將狐族與人類士兵相連,兩者同生同死。不知情的天界弟子(包括姜子牙)誅殺狐妖的同時也在殺人。從影片結尾冤魂場景可以看出,冤魂中不僅有狐子狐孫,還有人類士兵的魂魄。
姜子牙彩蛋介紹
爆發熱烈掌聲,甚至有觀眾已經是三刷影片。可以說,觀眾對影片的認可離不開幕後製作人員的誠意付出。現場,聯合導演李夏感慨表示:「跑路演的過程其實百感交集,片尾的每個名字都歷歷在目。一次兩位同事下班後卻返回公司,一問緣由是覺得一個鏡頭沒做好。
回來繼續打磨到自己滿意,零點過後才打車回家」。與此同時,影片導演也在用現在的成長嚴厲要求著曾經的自己,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此外,影片聯合導演王昕同步於蘇州進行路演,蘇州也是影片其中一家製作公司的所在城市。
現場,許多曾參與到項目中的製作人員,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了最終的成片,激動表示1600+工作人員工作了四年之久以前的加班、過不去的坎、遇到的挫折,各種辛苦都沒有白費。
『捌』 《姜子牙》電影時長到底是90分鍾還是108分鍾
110分鍾
《姜子牙》是由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有限公司、中傳合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的神話動作動畫電影,由程騰、李煒執導,鄭希、楊凝、圖特哈蒙、閻么么等擔任主要配音演員。
該片講述了封神大戰之後,姜子牙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間,失去神力,被世人唾棄。為重回昆侖,姜子牙踏上旅途尋回自我的故事。
(8)電影姜子牙一個鏡頭要多久擴展閱讀:
《姜子牙》是一部沒有絕對反派的片子。劇中每個重要人物,製作團隊都在試圖刻畫出性格中復雜立體的一面。
這種人物性格的設定,在英劇和美劇中也許司空見慣,而在臉譜化普遍的國產動畫片里,還真不多見。電影特技的確很炫,而故事如果以「無腦爽片」的標准去衡量,「平淡」沒錯,但如果靜下心來,其實是部很耐看的劇情片。
『玖』 姜子牙電影時長多久
動畫電影姜子牙時長110分鍾。是2020年10月1日上映的。又是一部國產動漫的高質量作品。
『拾』 電影姜子牙時間多長
《姜子牙》片 長:110 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