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好萊塢,一部低成本電影的編劇大概可以獲得多少收入如《賤女孩〉
低成本電影很多投資不到千萬,甚至只有一兩百萬美元,所以編劇賣劇本便宜的只有10~20萬。
賤女孩的投資是1千7百萬美圓,對於一部青春片應該算是很大的投資了,不屬於低成本電影。
Ⅱ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一部影視劇製作成本有多高!
一部影視劇的製作如同一個企業項目開展,投資角度的成本收益預算必不可少。
經濟學知識告訴我們,企業生產產品,消費者購買產品或服務,企業獲得收益,總營收減去成本費用就是利潤。製造一部小汽車,成本5萬元,投資500萬,生產出100輛汽車,而影視劇作為文化產品,與物質產品相比,更具有獨特商業特性。
先來討論製作成本,製片人、導演、演員、工作人員、作家成本,包括生產服務人員、拍攝地點、設備、各種材料、食品、雜項支出等。可以進一步細分:演員片酬包括了主演和配角、群演。工作人員包括導演、編劇、劇務、攝影師、化妝師、服裝師、燈光師等工作人員。製作成本還包括各種器材,場景道具、服裝飾品、攝影,以及後期編輯、特效、配音、剪輯等。外景交通生活成本,場地租用、交通工具租用、住宿費、餐飲費。宣傳發行等。票房可分配毛收入中,扣除國家規定的基金、稅收部門的稅款等。編劇原創的版權產業鏈角度,製作團隊包括劇本創作、編輯、運營、商務,以及跨界合作,影視作品,圖書,周邊產品等。
花費更多的錢用於銷售。預算可能不是絕對,預算人員可能計算最高和最低的預算,計算出一部影視劇的平均預算成本。近年來,隨著花費越來越高,三維效果、動畫效果、虛擬技術等,預算差距有所擴大,隨著拍攝和電影道具等成本下降,互聯網消費增長,預算可能少一些。然而,製作一部優秀好萊塢電影,成本大約在1億美元以上。
據investopedia,2007年全球電影收入達4500億美元,即便是這么大數字,並不等於每一部電影的製造成本,大多數大片都在高端預算,低端預算的電影也在增多。2007年,製作大型影視劇平均成本約6500萬美元,但生產成本不包括分銷和營銷費用,平均地,2007年影視劇製作成本約3500萬美元,銷售成本達1億美元。然而,1億美元僅僅是一個平均成本,有些影視劇成本預算達到3億美元,甚至更高。高投入得到高收益,一部影視劇收入有高達20多億美元。
影視劇製作成本費用可以大致分類,包括腳本和開發,許可證,主演收入,生產製作工作人員,導演、製作人等,成本預算不是絕對,取決於影視劇類型。影視劇平均成本增長,但觀眾人要排隊買票,吃爆米花觀看電影。然而,互聯網移動終端給觀眾帶來了更靈活更便捷的觀看方式。
一般地,投入成本越高,產品功能和質量越好。一輛小汽車投入成本5萬和20萬,投入成本高的小汽車產品可能功能更好,而影視劇是精神文化產品,價值是無形的,汽車製造成本和利潤很好計算,利潤=收入-成本。而影視劇由於商品特點,可能還要看成本投入後所產生效益,影視劇成本支出可從生產流程分為製作、發行、播出三個環節,還有行政審批、繳納稅金等。
細致化做好預算,演員、導演、場地、剪輯、宣發等各個環節,標准流程服務,運用雲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啟用優秀的團隊,運用互聯網協作,快速高效匹配人才、設備、道具、資源,從可行性、均衡性、可控性等方面做好成本預算。
一部影視劇可以從哪些方面獲得收益呢?
第一,發行權。可以是發行公司,也可以電視台或影視網,通過衛視網或者有線電視網銷售影視劇的播出權,出售版權獲得收入。
第二,廣告費收入,收視率越高,可以投放廣告。音像製品或網路製品的製作發行權,把製作發行權出售給音像出版社等。
第三,相關產品的收入,動畫產品的玩具等。
Ⅲ 你好李煥英製作成本多少
《你好,李煥英》的投資成本是8000萬,這在當下的電影製作中絕對算不上大製作。
除去這8000萬的成本,電影總票房的6.72%要交電影「增值稅」以及「附加」,另外5%的票房則要交給「電影專項基金」,這兩項合計在11.72%左右。
《你好,李煥英》,上交給國家的錢有6個億之多!
接下來的45.2億,才是可供電影各方分賬的總錢數。
這其中電影院首先分賬45.8%。電影是在電影院里和大家見面的,全國無數家電影院和無數的拍片,才鑄就了這52億的票房。所以,電影院分走:20.7億!
然後:院線公司分賬6.4%,也就是:2.89億;
中國影視數字(「中數放映系統」:走這個放映系統的電影都要收這個代理費,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網路)提留2.8%:1.26億;
發行方分賬3.7%:1.67億;
最後,除去以上的所有,《你好,李煥英》真正給出品方賺的錢,其實約合總票房的29.58%!
共計約:15.38億。
02
賈玲到底能賺多少錢?
這15.38億就全部是賈玲的了嗎?
當然不是!別以為演員都是大碗娛樂的人、沈騰也是賈玲和大碗娛樂的好朋友、聯合編劇也是大碗娛樂的聯合創始人,而賈玲又是大碗娛樂的創始人和老大,這錢就讓賈玲的大碗娛樂全拿走了!
恰恰相反,《你好,李煥英》的出品方總共有7家公司,而參與聯合出品的有19家公司之多!
根據公開的投資比例,賈玲的大碗娛樂在其中佔了兩成,也就是20%左右。
那麼,大碗娛樂整個公司最終能賺到的錢是:3個億左右。如果以機構預測的52億收官來算的話,就是3億零720萬。
大家都知道,大碗娛樂是賈玲的公司。而在2016年大碗成立時,北京文化出資1000萬投資賈玲,占股20%。賈玲占股35%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她的御用編劇,著名喜劇製作人孫集斌占股25%。
當時賈玲和孫集斌都和北京文化簽訂了約束協議。協定必須在公司全職工作5年,中途不得離開。一旦離開,就要按照市場價回購北京文化手上的股份。
而在最新的天眼查股權架構顯示中,大股東賈玲的持股比例達到了65%,是這家公司當之無愧的「掌門人」。而北京文化20%持股比例保持不變,孫集斌則目前佔有15%。
根據目前媒體的公開報道,大都採用了賈玲持股收益35%的這個說法。
那這樣計算的話《你好,李煥英》52億票房,賈玲最終能賺:1.0752億,也就是:1億752萬!
但如果按天眼查顯示的持股與收益比例65%來計算的話。那賈玲能分:1.9968億,也就是不到兩億元!足足多了9216萬人民幣!
當然,到底賈玲實際的收益比例是多少,是按35%還是65%,還是其他因由的數字比例來分,我們吃瓜群眾就不得而知了。
Ⅳ 中國電影製作成本詳細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
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製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
(4)一部電影編劇的成本佔多少擴展閱讀:
剪輯技巧
1、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2、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3、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Ⅳ 一部電影,編劇能分片酬的多少
導演
明星是賺錢的工具,你看他們一個二個品牌衣服大豪宅。其實他們再為經紀公司賺錢,打個比方吧,一個演員演一部電視劇,一集片酬按最少算500,但是其實經紀公司取走了40%到60%的抽成。剩下的才是演員的。
而導演本身在這個片子上有編導著作權,賺的是版權與放映的收益。演員的收益在其中只佔很小一部分,當然,也有例外,經紀公司在打算周轉資金時會投出一部分閑散資金請三流導演賺救場的錢,這樣,導演工資比演員還低
Ⅵ 影視劇的成本曝光,你覺得有什麼出乎意料的地方嗎
最讓我感到出乎意料的就是導演的片酬以及明星的片酬,真的是高到讓人不敢想像。
一,影視劇的成本曝光。
現在電視劇的質量可以說是越來越差了,能夠收獲好口碑的電視劇更是少之又少。可是拍攝電視劇所需的費用卻越來越高,這是為什麼呢?電視劇的拍攝費用應該用到哪些方面呢?我認為演員的價格太高了,導演和編劇的價格也需要降低,真正把錢花到拍攝方面和藝術方面,請演員不在於名氣,而在於演技,這樣才能拍出好的電視劇。
Ⅶ 現在中國電影的票房到底怎麼分成 中國大製作電影的實際成本是多少
1994年,為改變電影市場的蕭條局面,時任中影公司總經理的吳孟辰向電影局提議以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最新的一流外國影片,以發行的收入扶持老、少、邊、窮地區電影事業。1994年底,廣電部電影局批准了這個建議,提出每年可以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於是有人將這10部影片稱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稱也因此而流傳開來。參照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為了迅速佔領中國市場,進口大片的製片方還承擔了宣傳的費用。盡管這樣的分賬比例似乎對製片方較為不利,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國外尤其是美國製片方依舊從中國的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雖然進口影片的數量有限,但在進口速度上絕不落後。據介紹,無論哪一國家生產的最新影片,我們的購片人員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選定後立刻以快件送回國內。據說,中影公司負責海外選片的6個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後從中精選100多部送審,最後確定進口10部分帳大片。
由於進口大片的巨額利潤,國內一直有打破大片壟斷的呼聲。對此,國家電影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中影獨家擁有進口外國影片的權利,這是國家賦予的,是體現國家利益的,這方面不會有松動的餘地。
中國大片成本:
一,大製作。處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謂「國產大片」,投資億元以上。如《神話》《七劍》《情癲大聖》《夜宴》均投資超過一億,而《無極》、《滿城盡待黃金甲》更是號稱投資3億以上。這些影片在特徵上與賈斯廷•懷亞特提出的好萊塢的「高概念」電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導演,大投入,大製作。這一陣營的影片數量雖少,但國產片的票房中卻可接近一半的份額。而它們也是中國電影海外銷售的主力。
二,中製作。中等製作的影片投資大約在1000萬~5000萬之間,每年在這個區間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製作。小製作還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製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萬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標為100~1000萬,數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層次的影片製作成本則在150萬~300萬左右,占電影總量的85%左右。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進入了院線放映,票房產出微薄,有的影片進入院線短暫排檔完全是為了獲得較高的音像版權銷售價格,還有的影片則是小規模,分區域上映。而相當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場是電視播映和音像產品。少數獲獎的藝術片通過出售海外部分地區版權,能夠獲得一定補償。其中相當部分影片則根本沒有進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種形勢之下,探討低成本電影對於了解和改善中國電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沒有理由忽視占總產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電影,以及背後的那些創作者。
Ⅷ 請問電影編劇的收入占總投資的多少
也就是版權問題 占的不多 估計最多不超過10/%
編劇都比較默默無聞。導演名利雙收。
當然要是拿一個著名作家或編劇的一大片所得酬勞和一個獨立導演的一部小成本作品相比就不一定了。再比如說什麼小品導演什麼的,導演這個詞可以指代很多地方的,還有晚會導演什麼的。
編劇要是拽,可能可以收入不少錢,但這部戲的導演按說就該收入更多,大賺。但也可能這是導演自己投資的,做老闆,賠了就都賠了,編劇的工資一樣要開
Ⅸ 演一部電視劇大約成本要多少
以《大長今》為例,該電視劇每集的製作成本在120萬-150萬元,主演李英愛每集的片酬則在12萬元左右。按照國內電視劇的製作規律,一部電視劇的製作成本包括諸多方面,首先是創作費用,即購買IP版權以及編劇創作等。
其次還有導演、主演的薪酬,其中導演涵蓋總導演、副導演或AB組導演,演員也包含主演、配角、群眾演員等;此外,攝錄、美服化道、後期製作等環節也有一定數量的工作人員,並存在相應的成本,整個項目下來能涉及近200位工作人員。
「每一位工作人員均需給予工資,每一個環節也均會出現成本,而一部電視劇的合理成本配置應是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佔40%、編劇和導演各自佔10%,剩餘的40%則用於攝錄、美服化道、電腦特效等環節的成本。
強監管與懲罰措施並舉
演員片酬不合理甚至能佔到影視劇製作成本80%的情況已被業內詬病許久,並不斷有影視從業者呼籲亟待加強規范,若此次《意見》能順利實施,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演員高片酬帶來的製作壓力。北京商報記者根據此前受到較大爭議的《如懿傳》算了一筆賬。
有數據顯示,該劇製作成本達到3億元,且據新麗傳媒的公告顯示,該劇男女主角的片酬分別為5071.7萬元和5350萬元,共計1.04億元。若按照《意見》規定的比例,主要演員的總片酬應為8400萬元,與實際片酬相比減少2000萬元。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揭秘影視"限酬令"制定始末演員片酬為什麼是40%
Ⅹ 拍一部電影要多少成本!
拍電影的投資是個不確定值,它大概分了以下幾種。
第一:劇本投資,這個多少錢呢?真的不好說,有些製片人一個腦洞,隨便弄弄就成劇本了,這樣的很多,比如微電影,抖音小視頻,小品,自編舞台劇………有些非常貴,並且形成了品牌,形成了潮流…比如金庸小說改編電影,古龍小說改編…魔界三部曲,三體……這類電影劇本花費普遍較高…
所以,這類花費(0∽∞)當然,所謂的無窮大也是個比喻,其實幾百萬美金就頂了天,只是說知識無價。
第二:道具,服裝,場地…投資
這類投資花費也是(0∽∞)同理,這個無窮大也是個比喻……比如你拍古裝,要求真實…真去弄一大堆真古董…什麼價值幾千萬的金縷衣,什麼價值幾千萬的古劍,什麼價值幾十個億的一推青花瓷……結果弄來的古董價值幾千億…租借一年的費用幾百億,不小心打碎的古董幾個億………這玩意兒真沒法計算…
第三:演員費
這類投資差距也超級大,找不出名的,人家倒貼都行,找明星…幾千萬花費都不奇怪…
第四類:宣傳費…
所以…有些大學生,扣扣搜搜幾百塊,拍了個極品微電影,有些大學生,大大方方花了幾萬,拍了個精品電影,有些大製作公司,花了幾個億,拍了個寂寞…
電影的水,很深,並不是一個只拼技術的地方,也不是只拼資金的地方。
作為電影的製作方,情商,智商,資金,渠道…是標配。(我不是搞電影的,瞎說的,別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