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條好看嗎 知乎
近日《信條》影評登上熱搜,好評如潮,有人說這是一部真正讓人享受的是壯觀大場面,非常值得一看,那麼,電影《信條》好看嗎?這個電影非常值得大家看一下,無論從演員還是故事情節方面,都會給人無限的遐想,對你的生活還是有幫助的。
諾蘭新片《信條》內地已經定檔9月4日上映,但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向媒體放映了該片,《信條》好評如潮。
目前爛番茄新鮮度82%(38評31鮮7爛),MTC是71分(18評13好5中)。普遍認為該片的電影技術、概念很棒,依然(更加)燒腦,差評認為沒有心和感情。
電影《信條》好看嗎 《信條》影評觀後感大全
該片講述了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時間逆轉」,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信條》劇情(盡量無劇透版):
一項任務出了錯,此後很快,約翰·大衛·華盛頓的角色——「主角」被帶進了一個國際間諜活動的世界,要去阻止一些「比核武器大屠殺更糟糕」的東西,他的武器只有一個詞:信條。
為了成功,「主角」必須很快去應對超越真實時間展開的一些事件……但這不是穿越時間的故事,是「逆轉時間」。這是個很迷幻的概念,但真的是以科學為基礎的,諾蘭再次跟理論物理學家Kip Thorne合作,後者也擔任過《星際穿越》的顧問。但是這不代表你需要讀個物理學位才能理解這部電影,幸運的是,電影里很好地用門外漢的語言傳達了科學信息,也拉開了舞台,讓《信條》能夠帶來那些讓你眼界大開、前所未見(甚至未想過)的時刻。
「主角」很早就被告知:「你不應該去試著理解它,而是應該去感受它(預告中就有)。」這也是對觀眾來說最好的切入方式。所有與時間相關的內容,你大可以花整部電影的時間試著去理解,然後頭疼,或者你乾脆就好好坐下,盡情享受觀影。
電影《信條》好看嗎 《信條》影評觀後感大全
信條影評觀後感大全
《Total Film》給出了滿分,表示《信條》對於時隔五個多月重回影院的觀眾從接受度來說更具有挑戰性,但也是一部罕見的大師級製作人把所有東西擺到檯面上來,你能直觀感受到,他的遠見想法沒有做出一絲妥協。這部影片的賭注之高前所未有,但影院還真就需要這樣的片子。
英國《時代》給出了滿分,稱贊這部影片真正讓人享受的還是壯觀的大場面!這部大片兒。無論從無論從世界還是從感悟方面對人都是。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B. 如何評價《信條》這部電影該部電影是否值得一看
《信條》這部電影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信條》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主角被要求從一個被恐怖分子佔領的歌劇院中,救出美國的重要人員。然而,在主角被人用槍指著的時候,有一個人拯救了他。之後,主角加入了拯救世界的信條活動,了解了很多東西,如逆向的子彈和未來的物品等等,為了查清此事,主角找到了軍火商,隨後打聽到可以查到未來物品的俄羅斯軍火巨鱷,之後在和俄羅斯巨鱷的交鋒中,主角經歷了一系列奇特的事情。
電影中引用的概念和執行依舊是非常驚艷的,同時音效和視覺上的觀感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引人入勝,美中不足的是,這部電影的前一段的敘事和節奏,第三幕的分線剪輯和結局的處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任務的塑造也是差了一點火候,劇本也不夠精緻,缺少打磨,所以完成度並不是很充足,但這並不影響觀看。
C. 《信條》是什麼樣的電影
看的《信條》凌晨場,再次感慨諾蘭導演的腦洞之大。本文將用圖解的形式來解析《信條》中的四個問題:
①歌劇院混戰一共有幾組勢力參與?
②高速飆車奪取鈈241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時間鉗形戰略奪取鈈241?
④加州鷹山之戰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先簡單科普電影里的幾個設定:
1. 本片依舊是諾蘭導演最為擅長的操控時空的戲碼,從《盜夢空間》的嵌套,到《星際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條》的逆轉,時空的玩法,斧鑿的花樣越來越新奇,設定也愈發的具有深度。尤其是這次的正向時間線和逆向時間線兩者重疊,多線結合在一條線中敘事,真的可以說讓觀眾大開眼界。
2. 本片的逆轉時間,是來自於熵增熵減的設定,可以理解為熵減的(逆向)物體它的時間線是和我們正常正向世界的時間線相反的,熵減的子彈是從牆壁上往槍里射回,爆炸是從爆炸後的廢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築,人身處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體,車是逆行,語言是倒過來發出的。
3. 除了逆轉時間,這部電影還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轉時間的同時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個經典的祖父悖論: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父親沒有了也就沒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夠去殺死祖父呢。
這一個悖論其實也預示著反派安德烈對於人類存亡的看法其實是有偏執的,導演還是寄希望於另一個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發展的宿命,不可強求。
4. 因為逆轉時空的存在,那麼戰爭除了在場面讓奇幻得讓人震撼和驚艷,另一方面,在戰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時間鉗形戰略,普通的鉗形戰略是兵分兩路擊敗敵方,而在本片中,則是分為正向逆向兩個部隊,利用時間差來進行情報共享和戰略打擊,也就是一個正向的隊伍從白天走向黑夜,另一個逆向的隊伍從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隊伍將黑夜的結果不斷告訴正向的部隊,正向部隊則將白天正發生的事情告訴逆向,從而達到情報共享和一定的預知未來的上帝視角。
再來和大家解析一下四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烏克蘭歌劇院混戰的勢力劃分
在歌劇院混戰中,一共有三股勢力。
第一股勢力是中情局特工,麵包車里的烏克蘭人司機和包括男主角在內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處歌劇院包廂中的美國外交官,他們之間是用暗號交頭的,這股勢力參與混戰的目的:營救已經被烏克蘭軍方發現身份的外交官同夥,以及拿回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二股勢力是恐怖分子,他們一開始出現在歌劇院製造出極大的混亂,他們的背後應該就是俄羅斯寡頭安德烈,因為之後男主角在餐桌上僅僅提到歌劇兩個字,就讓安德烈回心轉意,說明安德烈參與其中,這股勢力的目的也很簡單:搶奪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三股勢力是烏克蘭官方勢力,包括軍方和特警,烏克蘭軍方實際上已經在包廂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烏克蘭特警前往歌劇院的目的:一個是對抗恐怖分子,另一個則是趁機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況下,設置炸葯炸毀烏克蘭歌劇院毀滅現場。
理清楚這三股勢力劃分,即可知道歌劇院混戰的整個過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劇院,烏克蘭軍方前往對抗,並要趁亂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隊偽裝特警進入包廂,除掉了烏克蘭軍人,營救出外交官並取得金屬盒子鈈241。
在撤退過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決定回去取走炸葯拯救歌劇院無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帶著金屬盒子離開歌劇院。
帶著金屬盒子的特工最後肯定是被烏克蘭官方給攔住了,金屬盒子在混戰中被烏克蘭官方所獲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烏克蘭軍方特警發現了偽裝,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彈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劇院,回到車里卻發現司機烏克蘭人反水,將他們帶到偏僻地方進行拷問,最後男主角服葯自盡,後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過考驗,正式邀請他加入組織「信條」。
最後提一句,通過發射逆向子彈的特警隊友背包的掛飾可以推測,這個時候救走男主角的應該是逆向的尼爾。
最後,還是准備二刷《信條》的,這部電影的信息量和細節太豐富了,不光是主創斧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們多去挖掘。
D. 如何評價電影《信條》(TENET)
《信條》劇情介紹講的什麼 信條評價怎麼樣好看嗎
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將在9月4日在中國上映了,很多人都表示終於等到這部大片了,早前就有很多人在期待著它的上映了,這部電影被描述成「一部圍繞著國際間諜活動的動作史詩電影」。那麼諾蘭信條劇情講的是什麼?信條影評怎麼樣?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諾蘭信條劇情講的是什麼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約翰·大衛·華盛頓和羅伯特·帕丁森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
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電影由羅伯特·帕丁森和約翰·大衛·華盛頓將出演影片的兩位男主角。而伊麗莎白·德比齊則將出演女主角。目前,尚不知曉帕丁森和華盛頓之間的關系,是朋友還是敵人,三人之間是不是有三角戀。
電影講述了兩個故事的時間線,一個是正向的時間,另一個是逆時針旋轉的時間。兩個敵對的科學家試圖跨越過去,但陷入了紅顏災難陰謀。其實,從去年年底,《信條》釋出第一版超前預告片開始,觀眾的期待值就被這部神秘的大片,吊到了嗓子眼兒。
在2019年12月20日,發布的第一支中文版預告片中,出現了精彩的追車戲。
其中男主開著的SUV明顯是在倒行,並且提前預知了前車的緊急剎車,在前車還未做出剎車動作前,就已經提前變道,避免了車禍的發生。還有預告片中出現了這樣的一幕,男主來到一所房間,面對著玻璃上的還在冒煙的彈孔,輕輕地說這一切還沒發生,緊接著地上的槍才開始射擊。
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男主已經處在未來時空,現在來到了現行時空,那麼未來時空就會自然凌駕於現行時空之上。
信條影評怎麼樣
《信條》的核心概念就在於主人公能夠跳過一切事情的開端和發展而直奔結局,並選擇從結局往前倒推「逆轉」。
很多細節都表明,男主已經處在未來時空,現在來到了現行時空,那麼未來時空就會自然凌駕於現行時空之上。主角既存在於過去,也存在於未來,網友直呼看不懂。這是時間上的逆轉,也是諾蘭的特色,他的電影總在尋找每一次逆轉中能夠改變事件結局的時空縫隙點。
E. 為什麼說諾蘭新作《信條》觀賞性強,但「形式大於內容」
被譽為「最傷腦筋的導演」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已經在中國上映。很多來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觀眾都說「節奏太快」,「燒腦子」,甚至說「聽不懂」。作為一部集懸疑、犯罪、動作等元素於一體的大片,《信條》的票房並沒有給國內電影市場帶來很大的刺激,但似乎得到了普遍的反響。
但只要從頭到尾都專注一些,理解了男主的核心任務是什麼,基本就不會存在太大的難度。實在是想「搞懂」的,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劇情分析和細節解讀類的內容,大可以去看看。只是在我看來,《信條》作為一部電影,它在故事、人物、視聽語言方面的表現,確實很值票價,不愧於「諾蘭作品」。但要是像部分觀眾說的那樣「神作」的贊譽,我會持保留意見。
F. 諾蘭的《信條》,為何在豆瓣評分不足8分
《信條》從上映最初的8.4分,到如今的7.8分,《信條》成為了諾蘭導演的所有作品中,評分倒數第二的作品。思考了很久,出於對諾蘭導演的喜愛,縱然離首映已經過了許多時間,還是打算說一說它。
7.8分不至於說是爛片級,然而對於觀眾的期待來說,這遠遠不夠。 片子里明明有大量時空變化、視覺語言等經典諾(xuan)蘭(ji)元素,觀眾卻依然不買賬,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我認為懸念的缺失和情感的寡淡是最重要的原因。
之所以影片在情感與敘事上會崩成這樣,究其根本,還在於這一次諾蘭導演炫技太過嚴重。由於「時間逆行」的概念設置的相當復雜,影片無法留出更多餘地去詮釋人物行為的內心動機,也無法找到一個更合適的鋪開懸念的方式。
同時,觀眾也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精力留在了研究影片的邏輯原理上,自然也沒有餘力去感受人物和故事。諾蘭卻沉迷於他創造出來的時間概念,無論是情緒還是敘事都鋪陳的太過空白,也難怪《信條》此次的評價不盡如人意。
G. 看完諾蘭的新電影《信條》,你有哪些感受
《信條》總的來說這是一部標準的諾蘭風格的電影,包含了時間,空間各種穿插的元素,在裡面你可以看到其他幾部電影的影子。但這部影片的觀影門檻大幅提高,對路人影迷極度不友好。
諾蘭身上有一種高級感,這種自我特質很容易吸粉,再加上幾乎每一部作品都稱得上匠心獨具。商業片、藝術片,單拎出來任何一個諾蘭都不是翹楚,但他卻很好地將兩者結合到了一起。同樣是燒腦電影,諾蘭電影和一般燒腦電影有很大不同。他的影片讓他徹底和路人粉劃清了界限,將自己的燒腦電影打造成了必須三刷起步才能看懂的電影。
H. 電影《信條》如何深度解析
從大的概念上來講,諾蘭在《信條》中講的就是非常濫俗的改變時空→回到過去→影響未來→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寶拿出月光寶盒或者復聯超英們回到過去是一樣的。
但諾蘭並不是簡單地「我們來拍一個時間穿越」,而是仔仔細細為穿越這件事設計了具體的每一個步驟和深度邏輯,第一次給了回到過去這件事一個「解釋」。
影片中實現「穿越」的關鍵道具正是旋轉閘門,根據片中的解釋,這種黑科技是未來人教給反派的,通過這個裝置,可以將人或者物體「逆向化」。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時間線是從「現在」指向「未來」,人也是從「現在」指向「未來」。經過旋轉閘門,人變成從「現在」指向「過去」,在時間流中變成逆流而上的動作(所以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過去)之後,再次經過閘門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來的狀態,完成整個「穿越」的動作。
在諾蘭的設計中,「回到過去」這個概念被拆解成了三個具體的動作:轉向,逆時間前進,再次轉向。
而整部影片在最後高潮戲之前的大部分劇情,都是基於這三個步驟在進行展示和說明。
花絮
影片開拍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已經在腦海里用20年的時間思考了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情節。為電影的細節和劇本也籌劃了大約6年。
《信條》中視覺特效鏡頭有280個。對於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影片來說,這個數字最低。《黑暗騎士》有650個視覺特效鏡頭,《黑暗騎士崛起》有450個,《盜夢空間》大約有500個,《敦刻爾克》有429個 。
該片劇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隨影片飛往全球多國拍攝,在每個國家都有大場面戲份 。
影片中一架波音747飛機橫穿一棟大樓,最終炸毀。那場戲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 X1實拍的。原本導演打算用縮微模型加布景,輔以視覺特效來拍攝,不過劇組在美國加州勘景時,發現了一大批波音舊飛機,導演和工作人員在一番權衡之下決定用真飛機實拍。
I. 如何評價諾蘭導演的《信條》
很棒。無論是電影的情節,還是拍攝的技巧都是一流的。
J. 如何評價電影《信條》(TENET)
如何評價電影《信條》(TENET)?
圓桌收錄 · 逆轉時空,重識諾蘭 · 進行中
信條
信條
知乎評分 8.3
船夫筆記
船夫筆記
垂釣屬於我的視差之見 公主號: 船夫筆記
嗯,這很諾蘭。
熵增熵減我不懂,時間線的截斷或者扭轉什麼我也不懂。
以前諾蘭電影里的主角至少還會充當解說,把知識點揉碎再通過稍微淺顯一點的台詞作為觀看輔助,這次沒了解說,就是純純粹粹的一次新世界體驗。作為一個門外漢,光是震撼於眼花繚亂的場景切換都來不及,完完全全沒細品知識點,也不能像大佬們開始頭頭是道的分析。
雖然見識比較短淺,但依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應該是真的找不到同類型的電影,歸到任何類別中好像都有些變扭,只能作為諾蘭思維中創立的多個新世界中的其中的一個來存在比較合理。
諾蘭導演在接受采訪時有表示,他想找回多年前第一次接觸這部類型影片時那種孩童般的驚奇感。他的確是做到了。
這也是我一直從諾蘭電影里收獲的;不是來自於電影本身,而是來自於觀影體驗——他帶給了我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不僅是面對電影還是面對其它什麼,對於超越理解范疇的事物,都可以像孩子一樣,讓觸碰和感受先於或不落後於思考。
所以自從6年前看完星際穿越的那一天開始,我就決定以後看電影之前不再惡補知識點甚至連預告片都不看。而當我在對這部電影的背景,梗概,甚至分類都全然不知的情況下,買了票,從第一秒就全情投入進劇情里,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不去在意細節,情緒全然順從著熒幕里的世界而沒有半點反抗之力,這種感覺是很爽的。
不要試圖理解它,而是感受它
這是《信條》里的一句台詞。
它現在不僅是我看諾蘭電影的原則,還是我看所有電影的原則,茲以為遇到任何一個宏大的新體驗就要享受在先嘛。
說著說著又說遠了。反正但凡是諾蘭的電影我打一開始就沒抱著把它看懂的心態去,主要還是奔著體驗。反正諾蘭的電影看不就完事兒了,一遍看不明白,就多看幾遍,第一次看觀影體驗還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