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陳建斌導演的處女作《一個勺子》這部電影講了個怎樣的故事
我認為這是一部挺好的電影,就是如鯁在喉,看著心痛,好人沒有好報,被別人欺負是底層人民的常態,能有一部電影願意表現出來已經很難得了,必須好評,就是看著好難過啊!
而電影結局似乎做了一個隱喻,最後的好人發條子因為弄明白一個問題而精神失常,與其說是為了弄明白一個問題,不如說是發條子內心的矛盾,明明自己做了一件好事,為什麼到最後卻成為人人喊打的賊了呢?這是發條子想不明白的地方,其實,也不必明白,因為這是世界本身就很荒誕。這個世界本身就不僅僅只有好人而已!而電影的結尾發條子被孩子當做傻子在冰雪中被人喊打,留下了孤獨的背影,相信坐在影院的觀眾也會跟著他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嘆息。
怎麼樣?喜歡的給我留言點贊哦!
Ⅱ 電影《一個勺子》最後結局如何
電影《一個勺子》最後結局是拉條子帶上傻子帶過的殘破的遮陽帽,鏡頭模擬他的視點看到紅色的世界,遮陽帽像濾鏡般過濾了世界的表象,而呈現清晰社會的圖景,在這個真實世界中,迎面走來一群小孩子,拿雪球丟過來,一邊喊著「傻子」「傻子」。
勺子可以過得無憂慮,傻子卻不可以。故事中常有這樣「一命替一命」的橋段,然而也許沒人想到,在一部拷問社會道德淪喪的電影中,它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正應了德勒茲的那句名言:「精神分裂者才是瘋狂社會里的正常人。直戳直戳人心的內在力量。
Ⅲ 《一個勺子》大結局揭曉 善良是不是也是一種傻
個人觀感,勺子=傻子,傻子分兩種,一種是智力上的傻,一種是心靈上的傻,前者是醫學的傻,後者是被傻。
故事,一個真傻子引出了兩個善良的老實人,老實本分的生活、對弱者施以援手,通過正當的渠道尋求幫助(找村長、找警察、拖人脈、發啟示),結果就是有權的、有錢的不作為,騙子卻招來一批又一批,致使自己的生活陷入困頓、別人誤解,被旁觀者認為是傻,被圖利者認為是貪。
結局,誰都不承認自己是傻子,但誰都有可能被別人當成傻子,換個視角,傻也是一種活法。
總之,在雷峰時代之後,助人要量力而行,現實過於殘忍。
Ⅳ 電影一個勺子最後傻子怎麼樣
電影用了很多隱喻和混沌表達。
傻子最後被他的親哥給領走了。
農民拉條子在鎮上遇到一個討飯的傻子,傻子跟著他回了家。
拉條子貼了尋人啟示,不久有人認領了傻子。緊接著又有自稱傻子的家人陸續出現,說拉條子把傻子賣了。
麻煩接踵而至,拉條子自知上當受騙卻有口難言。他想不明白,好事怎麼就成了壞事。
他開始以一位農民最淳樸的辦法想自證清白。而為了尋找傻子,他成了另一個到處纏著別人的傻子。
結尾很震撼,當孩子們在打扮成「勺子」的拉條子的時候,被一幫孩子打。欺負傻子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拉條子也是這樣一個傻子,他不像「勺子」那樣。
有破衣服破帽子這樣的明顯傻子特徵,卻有著「善良淳樸」這一傻子特徵,於是他被那些「聰明人」欺騙、利用。
人「傻」就會受欺負,沒有為什麼,就像三哥說的那樣——生活就是這樣。
(5)電影一個勺子中傻子的結局究竟如何擴展閱讀:
一、片名由來
片名中的「勺子」,和甘肅方言「傻子」同音。在甘肅方言里,「傻子」就念成「勺子」。也和該片的英文名《AFool》(一個傻子)契合。陳建斌與妻子蔣勤勤飾演拉條子夫婦,衣衫襤褸的他們臉上泛著自然質朴的紅二團,操一口甘肅方言喃喃自語:「我就不相信我對付不了一個勺子。」
二、創作背景
談及創作緣起,陳建斌透露,他從1999年就開始嘗試寫劇本,但是一直不滿意,直到他在《人民文學》中看到了胡學文所著中篇小說《奔跑的月光》,發現這才是他多年一直在找的故事,「這個小說講的是我們在跟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觀和整個世界作斗爭,它就像一個瓶子,可以容納我這么多年想要表達的東西。
Ⅵ 一個勺子劇情解析是什麼
1、最重要的線索是角色的名字:
主要角色的名字都不是隨便起的,都是有寓意的。勺子(跟著陳建斌的傻子)天天跟著馬吉(陳建斌飾)暗指陳建斌就是勺子,並且影片中多次有人罵他勺子,意在告訴大家,他是真正的勺子。
2、主人公馬吉的轉變。
影片中後部分馬吉懷疑這件事跟大頭哥他們有關,而後找大頭哥印證,進而確定這件事就是大頭哥一手安排;平時都是大頭哥讓拉條子下車的,而這次是拉條子主動要求下車,意在說明此時拉條子已經轉被動為主動了。
這部影片的明喻是羊代表善良與正義,馬吉宰了小羊羔去找三哥喝酒開始,他就准備放下正義與善良的包袱。
(6)電影一個勺子中傻子的結局究竟如何擴展閱讀:
《一個勺子》這部電影的尖刻之處,在於它進一步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好人是不是就等於傻子?是不是只有傻瓜才是善良的?比如,主人公拉條子收留傻子並非自願,他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收留了這個傻子。所以,一開始,拉條子的善良是他不得不善良。
在電影《一個勺子》里,從台詞到劇情,喜劇荒誕的意味都十分濃厚。首先是西北方言自帶喜感,再加上陳建斌等主演戲中台詞惹眼十足,比如「人生就是這樣」「把牙給你敲下來」等好玩有趣的話層出不窮,很多被奉為「金句」廣為傳播。
Ⅶ 一個勺子結局什麼意思 電影一個勺子結局
1、電影《一個勺子》是由陳建斌自編自導的電影,影片的最後,拉條子看到眼前的景色全部變成紅色,一群孩子拿著雪球一邊砸他一邊說打勺子。
2、在西北方言里,勺子是傻子的意思,所以結局就是想諷刺,人善被人欺,現在善良的老實人,在別人眼中被看為是傻子的現象。
Ⅷ 電影《一個勺子》演的是什麼意思,沒看懂啊幫我解釋解釋這個電影
演員比較少,拍的非常不錯,也很深淵;
我個人大致的理解:首先這個流浪傻子就可能是他兒子,因為最後女警員說他兒子坐牢已經減行,所以他兒子就可能被提前放出來了;
傻子就開始不停跟著他老爸,但是由於傻子像乞丐一樣長發黑臉就沒有認出來,回家後還經常叫他『媽』,而且金枝子(她媽)還說長的很像她兒子,說明導演已經在暗示就是他們的『兒子』,之後男主一直想拋棄傻子(他兒子),
然後就去發廣告,警匪(大頭與女警察)發現他不認識自己兒子的情況下,就開始這場欺騙的游戲,大頭安排這三批人,第一次說是他弟弟的騙子,強行給了一點錢帶走了傻子(他兒子),車開走的時候還在叫過他媽,第二次一對男女一看就是騙錢的,第三次兩個騎摩托車的人都不敢以面見人,說明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男主經過幾天的折磨無奈之下去警局,與那個女警溝通中就發現這個女警察說話有問題,男主用詞好象懷疑她時,那女警就立即給水他喝,還說一堆放心的話,其實與女警第一次見面的態度就已經很失職,她無所謂的打發了男主,之後大頭給男主錢是因為男方太固執,無奈的把錢給他了。最後男主發現自己做好人,結果被別人欺騙,所以他才裝成傻子。
Ⅸ 勺子講的什麼啊 傻子到底去哪了
《一個勺子》電影前半段將真的傻子寫了出來,讓觀眾一看就懂,這是肉體上的真傻子,但是細想一個全身都器官能拿去賣錢的真傻子走在這個裝傻的人堆里,傻子是弱勢群體,是社會身無分文的最底層。而當真傻子被帶走後在村長、商店老闆、大頭哥、騙子等裝傻、假傻人的眼睛裡陳建斌飾演的男主角成了名副其實的「傻子」,一部作品中不需要兩個傻子,所以前半部分是肉體上的傻子,後半部分是食物鏈頂端看食物鏈低端時所不屑一顧的傻子,而當更高層次裝傻的人出現時,食物鏈的下端於是又被視為傻子,裝傻的人最終被別人當做傻子一樣看待,到底誰傻呢。
傻子到底去哪了,電影中給了兩種解讀:有的人認為被買去挖礦,被賣掉器官死了。而憨厚的男主角擇假設傻子最終被親人找到回家了。這其實基於兩種人的心態,和對當前社會的理解不同,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在生活中是裝傻的人還是別人眼中的「勺子」呢,這也是作者留給人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混社會這么多年,誰還能持有那份憨厚呢,連男主角最終都有所變化,他在夢里把那個內心深處的傻子殺了,但是可笑的是在食物鏈的上一層眼裡,他依然是個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