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院是不是穩賺不賠放一場電影才幾十塊的事,一塊電影2,3個人看就賺了!!
你太天真了。
建造電影院時要買地皮,要雇施工隊,建築材料也要買,造好了還要裝修(咱不是錄像廳啊,幾把椅子一個破電視就行)。這些東西都是要幾十萬可能還不止的啊。影院修好了還有各種設備的購置(電影院不是彩電加DVD配兩個低音炮就行了),以及營業期間的各種維護開支。
同樣,播放一部電影你要付錢購買播放權,一般來說都是相當貴。門票收入也不是全進電影院的腰包,一樣要按比例交給電影公司和納稅。
Ⅱ 電影戰狼是賺是虧投了1個億,怎麼才能純賺,怎麼算
應該能賺,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投了1個億,再加上宣傳及各種費用,還有給影院分成什麼的,今天差不多能有三億了,下線估計能少說有個4-5億吧,還有一兩億賺頭吧,之後還會有音像製品
Ⅲ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電影是通過購買電影版權來盈利的,具體就是通過購買一部電影的版權,成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人,等後期電影上映了再根據票房來計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後再加上其它網路版權收益如(愛奇藝、騰訊等)電視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版權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額給你進行分紅。
以下就是國內電影版權投資的票房分紅細則:
Ⅳ 電影院賺錢嗎
很負責的告訴你,如果是大城市,只要你在電影院的裝修和影片效果上下點工夫,那你是賺錢的。但在小城市或者比較落後的城市,即使你裝修再好也很難賺錢!
Ⅳ 一部電影到底要票房的多少倍才算收回成本
首先一部電影成本主要包括製作成本、演員片酬、導演片酬、宣發成本,以及電影拍攝和發行中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審核,出預告片、開展公映前的宣傳,各大網站發出新聞宣傳,首映式、公映等階段,也會需要一定的費用。
一般來說,片方最終能夠獲得總票房的30%,算上片方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收入,一般需要獲得3倍於製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夠收回成本。
也就是說如果一部電影成本是3000萬,票房達到9000萬左右就可以回本,就目前片方分賬高達39%左右,也就是不到9000萬就可以回本。這還僅僅只是票房收益,還有非票房收益,像網路版權,電視台版權,以及海外版權都是電影投資收益中非常重要的收益!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Ⅵ 電影院一場多少人不虧
肯定是全坐滿比較劃算,這個要看一張電影票的定價,還有開這一場電影的成本,都是需要考慮的,然後再決定掙夠多少的利潤,就知道多少人不虧了。
Ⅶ 看電視劇也不用買票,到底是怎麼盈利的呢不會賠錢嗎
電視劇電影都是需要盈利的,觀眾看電影要付錢,看電視並不需要付錢,電視劇怎麼盈利的呢?
影視公司
趕上熱播劇吸引大眾,那麼這個時間段的廣告費用都會高很多,如果電視劇沒人看,受眾少,那麼就沒人願意在這個時間段打廣告,相應的也就沒收入。
拍一個現代劇的話,那麼肯定涉及到衣食住行,那麼插入廣告的機會就多了,衣服品牌那麼多可以談贊助,明星的衣著打扮會吸引一個潮流,相應的如果電視劇內的衣服是您提供的,就有機會獲得大眾的喜愛。相應的吃飯、車、住房、都可以談一些贊助。
Ⅷ 《一秒鍾票房》多少才不虧
《一秒鍾》票房3億才不虧,一般來說,片方最終能夠獲得總票房的30%,算上片方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收入,一般需要獲得3倍於製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夠收回成本。 也就是說如果一部電影成本是3000萬,票房達到9000萬左右就可以回本。
自從該片上映以來,截至到電影下架,票房僅僅只有1.28億,片方按照分成來計算的話,也就收到那麼4300多萬的票房,也就意味著這個數字下,投資方恐怕連成本都沒有賺回來。
(8)電影賺多少不賠錢擴展閱讀:
《一秒鍾》簡單質朴,節奏緊湊流暢,張譯、范偉、劉浩存所飾演的三個人物的關系,各自背後各有一段傷痕往事,互動上都動機明朗、性格鮮明。同時,幾個人物層次豐富,不是單一的臉譜化工具人,尤其范偉一角,一方面有為保自己飯碗不惜舉報、為撇清兒子責任抵賴他人等極為市儈自私的面相,也有偷偷為張譯冒險「犯錯」剪下膠片大義凜然的弧光。
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時代荒誕性讓這部影片具有了寓言的特質,這跟《歸來》有異曲同工之妙。看懂《一秒鍾》並不難,但能理解這個故事,可能需要一些閱歷。《一秒鍾》在物質匱乏年代的那種窘迫和困頓,以及張九聲的冒險之旅,也終究成為了歷史的背景。但這也是這部影片的價值所在,也是張藝謀導演值得尊敬的地方。
Ⅸ 放一場電影賣多少張票才不賠本求大神幫助
分賬部分:2009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曾下發《關於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的指導性意見》,其中就明確規定:「製片方原則上不低於43%,影院一般不超過50%。」記者了解到,目前業內實際實行的票房分賬為: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剩餘影片票房由製片方(含發行方)與影院(含院線)按照43∶57的比例分成,即二者凈分賬收入分別占總票房的39.4%和52.2%。 影院成本舉例概述: 7廳影院參照1300座位,水電費按4萬/月計算(最低,考慮北方地區中央空調有春秋季節不開) (部分城市夏季晚上10:30後單獨支付物業額外電費) 水電費1300元/天,每個座位耗1元/天 每個座位0.17元/場(按每天6場) 總人工成本接近18萬/月,每天近6000元,每個座位耗4.5元/天, 每個座位0.76元/場(按每天6場) 註:每套放映機器包括放映機,銀幕與音響打包價格。國產品牌50萬,進口品牌70萬,其中放映機設備一律為進口設備.現在設備購置中的放映機一塊的產權方式分為租賃的、自購兩種,租賃的形式越來越普遍,以分期付款最終的成本基本一致,所以統一按購置算。 其中燈泡的價格不一樣,2KW\3KW\4KW\6KW\8KW的價格差很大,壽命也不一樣,二類票倉城市包括一類票倉的郊區影院很多採用2KW的最低價格,在這里統計按最低的3KW價格算。 最大的6.5KW小時成本為12元/時,常見的4KW小時成本為7元/時,IMAX廳6.5KW一隻燈成本17元/時。 租金占影院整體票房收入的15%-20% 賣品一般佔比是票房的10%-12%,賣品利潤為其65%, 映前廣告等其他收益占票房10%,利潤75% 發生的放映成本: 一、普通中型廳(100-250座位) 1、每套放映機器加音響等機器成本50萬,滿負荷運行一般8年更換,每年成本6.2萬,每天成本約171元,平均每場機器折舊30元(按每天6場); 2、3000瓦的燈泡,兩小時電費6度,大概8元; 3、燈泡成本8000,可放映1000小時,2小時放映燈泡折舊16元;4.人工114元/場(按150座);5.空調等水電費18元/場(按150座) 總成本每場186元。平均票價30元,每場至少12張票。 二、大廳/巨幕廳(雙機放映)(200-400座) 1、機器成本70萬,滿負荷運行8年更換,平均每天成本340元以上,平均每場機器折舊成本40元(按每天6場算); 2、4000瓦的燈泡2隻,兩小時電費16元; 3、一隻燈泡成本10000,可放映500小時,2小時2隻燈泡折舊80元;4.人工228元/場(按300座)5.;空調等水電費35元(按300座)。 總成本每場410元。平均票價40元,每場至少20張票。如果是0點後那一場,還要加上人員超時的加班費用。 三.小型廳(100座以內)1、每套放映機器成本最低可控35萬以內,滿8年,平均每場機器折舊成本20元(按每天6場); 2、2000瓦的燈泡,兩小時電費6度,大概5元;3、燈泡成本,2小時放映燈泡折舊5元;4.人工68元/場(按90座位);5.空調等水電費10元/場(按90座位) 總成本每場107元。平均票價30元,每場至少8張票。 所以一般最後一場都是比較尷尬的時段,如果開映前半小時售不出去票,可能會提前刪掉場次。 註:上述不含人工成本,因人工成本屬於固定成本,即便沒有這場,也是要付的,所以很難折算到單場里。(同樣的道理還有房租) 以上數據僅是發生性費用,放映了才產生的,這才是放映一場的發生成本。
Ⅹ 好萊塢電影的收入問題有哪些分成
北美票房與投資相持的話,保證是不賠錢的,只有票房與投資呈2:1的比例時,才開始盈利。片商,發行公司,院線,劇組都要對票房進行分成,具體多少就不知道了。電影周邊的附屬產品如海報,張貼畫,玩偶,主題類的下載,主題的商品,都可以賺錢。dvd發行在外國可以賺到不少錢的,很多小規模的電影,國外都是直接發行DVD,那樣比上院線來的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