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中國電影如何利用先進技術

中國電影如何利用先進技術

發布時間:2022-10-11 18:24:27

1. 中國電影如何能拍出像美國那樣的大片

不得不說,人家美國在電影方面,的確很厲害,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先進的技術及創意,並且把中國的優秀文化融合進去。不能只學習他們好的,而忽略中國電影的特長。就像上海快鹿投資集團董事長、長期投入美中文化交流的施建祥說的那樣,要融合雙方優點,把中國電影傳播出去。樓主,你說是不是呀。採納吧

2.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國慶檔電影實現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對中國電影製作的啟示

①樹立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②我們進行影視創作時,要立足實踐,順應時代,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貼近現實、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講好中國故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③影視作品要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④我們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運用先進技術與大眾傳媒,提高影視產品品質,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

3. 電影復工後總票房破10億,大多是依靠好萊塢影片,中國電影何去何從

中國電影要多加努力了,不要把太多的錢用在演員方面,應該花在電影的其他方面,這樣才能提高質量。

4. 電影從現在起之後的50年在技術手段上和藝術手段上將會有哪些發展

電影技術發展概況19世紀末電影傳到中國,20世紀初中國開始拍攝影片並逐步發展成具有相當規模的電影事業。由於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經濟技術落後,沒有自己的電影工業,因此攝制和放映電影的器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但是,這一時期中國電影技術界的先行者們也曾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研製成功了一些電影器材,為當時的電影事業做出了貢獻,為以後建立中國自己的電影工業提供了經驗。其中的主要成就有:1933年由司徒逸民、龔毓珂、馬德建和司徒慧敏研製成功三友式電影錄音機,抗日戰爭勝利前後鄭崇蘭、金堅等人研製並生產了維那斯牌和大來牌電影攝影機,中西牌電影放映機、大來牌印片機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電影事業跨入了嶄新的時代,電影技術也隨之走上了新的歷程。首先,在全國電影管理部門中設置了電影技術管理機構,統籌規劃和管理電影技術工作。在建國伊始,百廢待舉、資金困難的情況下,由於黨和政府的支持,電影製片廠購置了各種新式器材,開始改變了設備陳舊落後的局面。隨之制訂了必要的規章制度與合理的工藝流程,系統地改革了多年沿用下來的手工業作坊式製片生產工藝技術,使之逐步走上了科學管理的階段。
1950年建立的北京電影洗印廠,保證了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所需的16毫米拷貝的供應,1958年遷入新廠址後繼續得到發展,1985年改為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和上海電影技術廠都是業務內容充實、具有較高技術水平、亞洲較大的電影洗印單位。
中國從1951年開始正式建立電影機械製造工業,陸續創辦了南京、哈爾濱、上海、八一等電影機械廠。從50年代中期起,發展電影放映單位所需的各種設備已全部採用中國自製的產品,同時也陸續開始生產各種電影攝影機、磁性錄音機、電影印片機、電影洗片機、電影染印機、各種影片剪接和檢片設備、照明器材等主要電影設備。
1953年開始籌建電影膠片製造廠,先後生產了黑白正片、聲帶片、黑白負片、彩色正片、彩色負片、染印法用膠片、錄音磁帶和磁片等。80年代中國所需印製拷貝用的彩色正片,90%以上由化工部第一、第二及上海、無錫等膠片廠供應,處理這些膠片用的化學葯品也採用了國內產品。
中國自1953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後,彩色影片的數量逐年增加,80年代已基本上不再拍攝黑白影片。
1958年成立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主要科研成果有:偏光法立體電影、全景電影、電影染印法、球幕電影、環幕電影等。並為新建峨嵋電影製片廠、天山電影製片廠、內蒙古電影製片廠提供了全面的工藝設計。此外還編輯出版了《電影技術》、《電影放映技術》等期刊,進行了電影技術標准化、電影技術情報工作和電影部門環境保護的規劃、科研和檢測工作。
在充實與培養電影科技人員方面,繼解放初期金陵大學影音專修科和蘇南文教學院的大批師生參加電影工作之後,又吸收了可觀數量的理工科高等院校畢業生,從而使電影科技隊伍的組成和素質有了明顯的改觀。1950年南京電影放映訓練班的1800多名畢業生成為迅速發展的電影放映網的首批技術人材。北京電影學院洗印專修科、洗印中等技術科、放映師資班和電影工程系,為電影事業輸送了大批技術幹部,他們已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骨幹作用。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的電影技術隊伍在影片生產、電影工業、科學研究和專業教育等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經驗。影片生產的設備先進,建立了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電影工業基礎,在開發電影新技術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並在進一步探索新的研究領域。

5.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製作之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製作之中的應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於影視作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影視作品一方面是表演藝術的集成,另一方面也成為普通民眾了解世界,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當前,影視製作類型日益多元化,突破了電視劇、電影的表現形式,紀錄片、紀實性報道等多種影視新興方式受到人們的青睞。例如,在中國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大量先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中國食材本身的特色及菜品製作過程中精妙地展現出來,成為中國美食類紀錄片中的翹首。下面一起看看吧!

1 多媒體技術在現代影視製作中的重要性

1.1 多媒體技術與影視製作的有機結合

所謂多媒體技術,就是指能夠把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影視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集成的新興技術。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互動式控制,把圖、文、聲等多種元素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成為信息傳遞和表達的重要依託。當前,在影視製作中,多媒體技術應用主要有數據的壓縮、媒體技術同步、多媒體網路和超媒體技術等主要內容。

1.2 多媒體技術對影視製作的重要性

多媒體技術是影視製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離開多媒體技術,影視作品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今社會,影視作品涉及到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現實活動和影視活動結合起來,給人以深刻的影響和啟迪。例如,《舌尖上的中國》,通過對每一集主線採取碎片式這一特殊剪輯方式,進行了不同地域之間的組合和嫁接,在同一個文案內容中講述了同一食材在天南地北間的差距。讓觀眾首先能夠身臨其境,了解南北差異,更多的通過畫面、食品和解說的一種結合,感悟到這個作品背後對於美食與勞動的一種敬仰,展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凸顯了中國味道中特殊的國人氣質。窺一斑可見全豹,多媒體技術應用對影視製作的影響不言而喻。

2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應用介紹

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夠把文本、聲音、圖像、圖形等多種元素進行整合和處理,共同表現在一個影視作品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多媒體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具體應用進一步了解。

2.1 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特點

1)互動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影視作品能夠將作品和觀眾形成一個互動的形式,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能夠從同一個影視作品中尋找到自己喜愛的部分。通過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應用,將影視作品中的'元素進行處理,通過聲音和圖像以及在此之外的隱藏內容與觀眾生活形成對接。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國》中,南北菜品製作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像是展現我們生活中的細節。

2)融合性。一部影視作品是多種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既有計算機技術,也有現代網路技術,更存在動畫處理、聲音處理和圖像的動態化處理等多種內容。它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化的。

2.2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應用

1)數據壓縮、圖像處理的應用。在影視作品中,要想有好的畫面質感,必須將拍攝的數據進行壓縮或解壓,並進行一定的圖像處理。通過HCI與交互界面設計、多模態轉換、壓縮與編碼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達到數據、圖像處理的效果。

2)聲音信息處理的應用。影視作品的表達離不開聲音,如何根據情景要求進行聲音的處理,例如演員的配音,解說員聲音的插入等,都會應用到音頻信息處理結技術,通過這一技術的應用將音樂合成、特定人與非特定人的語音識別,文字識別等進行相互的轉換。

3)多媒體資料庫和基於內容檢索技術應用。有的影視作品離不開對於一些原有信息的回顧,例如史詩性影視作品、回顧片,就要對過去影視內容的一些引用,因此,通過多媒體資料庫和基於內容檢索,影視作品所需引用片段就會實現。

4)其他技術的應用。此外,多媒體技術還涉及到著作工具、通信與分布式多媒體、遠程監控、數字地球等多項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和表達在自然傳奇紀錄片中應用更加廣泛。例如海底生物影視作品,人類無法完成長期在海底的工作或是為了更好展現自然生態的面貌,就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和多媒體遠程監控等來實現這些訴求。

3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改善性應用

為了更好地實現影視製作的效果,我們正不斷將多媒體技術進行改革和應用。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們也必將從實踐出發,讓多媒體技術在互動式節目、電視播錄、影視作品後期製作等多個方面發揮功效。

首先,多媒體技術在互動式節目中的進一步應用。當前,越來越多電視台和電視影視製作單位,將目光轉向了互動式節目,例如各類親子秀、旅遊節目等,互動式節目本身具有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和老少皆宜的優勢,但是這些節目要想實現好的效果,就必須要整合燈光、視頻、音頻、畫面等多種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應用的結合,將聲音、光線和音響進行自動控制,並能夠實現智能化。例如在旅遊節目中,航拍技術就是這些技術的一種結合。多媒體交互技術在模式識別、全息圖像、自然語言理解和新感測技術方面與計算機系統控制的有機結合,能夠大大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影視製作效果。

其次,擴大多媒體技術在電視播錄中的應用。在影視製作中,電視節目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形式。而在電視節目中,不僅要進行節目的直播和錄制,更重要的還要把節目和音樂伴奏結合起來。在影視播錄工作中,多媒體電腦通過音效卡的線路輸入進行數碼錄,把聲音記錄下來,然後再根據所錄音樂素材進行無縫連接、淡入淡出、特效處理甚至是變調變速,讓影視作品中的音質更高,音效更好。

最後,多媒體技術在影視作品後期製作中的應用。對於影視作品來說,大量工作都聚焦在後期製作。這一階段,不僅要把原有的素材,如聲音、錄像、畫面等收集起來,最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計算機進行處理和剪輯。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開始使用非線性編輯技術,就是以多媒體電腦為主體,通過非線性編輯系統集合圖像、聲音、特效、字幕等工作於一個環境中,實現傳統復雜系統的全部功能。通過各類軟體,如音頻設備、各類標准圖形格式軟體等的綜合應用,非線性編輯系統將匯總數據進行壓縮處理,並根據需要進行順序排列,最後篩選出最佳版本展現給觀眾,這也是多媒體技術的一大優勢。例如,《舌尖上的中國》在利用這種技術基礎上,創造性使用了碎片式剪輯方法,將同一題材的不同內容同時表現在一個事件中,效果更好。

4 結論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離不開前期演員或是群眾的演繹,更離不開後期多媒體技術的綜合應用。只有將這項技術用好用活,才能夠將影視作品的精神內涵更好地傳達給廣大觀眾。

;

6. 中國電影如何實現現代化轉型

中國電影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結構性矛盾沒有解決。過度娛樂化、過度商業化、過度產業化,導致「配方式生產」代替了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藝術創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底蘊與文化擔當,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國產電影的藝術品質、藝術質量,降低國產電影的認同度和美譽度眾所周知,2013年上半年中國電影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新的突破: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超過了62%,創下了近年來同期最高紀錄。同時,上半年票房過億的28部影片中,國產影片占據了其中的16席。從整體上看,中國電影至少從市場層面而言處在良性進步和發展之中,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的格局在逐步形成。毫無疑問,市場的繁榮、票房以及觀影人次的大幅度增長都是中國電影全面產業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實績的標志。但是,中國電影一些深層次結構和矛盾、深層次觀念及評價體系和標准等諸多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體制改革推進的難點與市場發展狀態的矛盾、製片產權與盜版泛濫的矛盾、進口片與國產片爭奪市場的矛盾、影片傳統模式與網路傳播的矛盾、院線與影院之間的矛盾、片商與導演的矛盾、製片方與編劇的矛盾等不時凸顯,並且呈現出了某種「亂象」。一方面,相當數量的電影人在國內電影市場火熱的背景下片面、盲目、過度追求高票房和商業利潤,用「逐利時代」來形容中國電影目前的狀態絕不是無的放矢。過度娛樂化、過度商業化、過度產業化,導致「配方式生產」代替了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藝術創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底蘊與文化擔當,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國產電影的藝術品質、藝術質量,降低了國產電影的認同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相當數量的電影人對於好萊塢電影給中國電影尤其是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的持續性的威脅缺乏清醒認識,對當下中國電影在工業、產業層面與好萊塢電影相比存在的多方面的「短板」缺乏理性反思。有的甚至盲目沉浸在市場層面取得的對好萊塢電影暫時性的「優勢」中,毫無理性地預言數年後中國將會超過好萊塢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但事實上,中國電影產業依然處於電影產業化初級階段,很多基礎性電影工業機制、電影產業機制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行業規范、產業規范也沒有有效形成並且被大家遵循,市場效應尤其是社會效應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如果我們不能全面、客觀、科學地分析和認識中國電影產業深層次的矛盾,中國電影、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可能會遭遇瓶頸,甚至出現混亂和危機。好萊塢不僅僅賣電影產品,而且賣電影產品的標准,它的奇觀化、游戲化、電子化趨勢深度地影響了中國的年輕觀眾群體。中國電影要在競爭中獲得地位,要依靠差異化策略,還必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影「概念」好萊塢藉助強大的電影工業基礎、迅猛發展的高科技優勢、強大的資本實力及完善的資本運作體系,大幅度提高了現代電影生產的門檻。經濟、科技相對落後的國家可能有電影藝術,甚至可以有藝術質量較高的作品在國際電影節獲獎,但是,卻很難形成獨立、完善的電影工業體系、電影產業體系,其民族電影也就無法有效、可持續地支撐自身的電影市場。更重要的是,好萊塢不僅僅賣電影產品,而且在賣電影產品的標准。在中國,有相當數量的年輕觀眾自覺不自覺地以美國電影為參照系,甚至乾脆以美國電影為標准來看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產業。從美國最近幾年電影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以《鋼鐵俠》、《變形金剛》等為代表的電影越來越奇觀化、游戲化、電子化。盡管這種奇觀化、游戲化、電子化降低了美國電影的敘事指標、人文表達,但如果單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其傳播影響力的折扣越來越小,傳播空間越來越大。馬克思這樣表述人與社會的關系:「正像社會本身生產作為人的人一樣,人也生產社會。」近期一些高票房的中國電影,也是由於年輕觀眾群體越來越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主體,他們的口味及其選擇無疑也反過來影響、制約中國電影。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我們必須從各方面提高國產電影的專業水準和標准,滿足年輕觀眾對電影視聽、電影消費的要求,最大化地爭取未來觀眾。我認為,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忽視故事的講述、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人性層面的挖掘和表達,其忽視的層面正是國產電影生長的空間和機會。事實上,當下中國電影在與好萊塢影片的較量中,主要依靠的還是差異化路線,憑借與好萊塢大工業規格、高科技水準不一樣「概念」的生活片、青春片,憑借「接地氣」的策略,在本土市場形成了自身的相對優勢。差異化無疑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但完全依靠這種策略恐怕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也不能成為戰略。我們必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影「概念」,同時體現文化創造力,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人文表達、獨特的美學氣質和精神。總之,中國電影要真正與好萊塢形成抗衡,必須實現全面的、深刻的現代化轉型,必須在創意系統、工業規格、產業標准及規模上有新的發展和突破。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的市場競爭將會是一場長期的經濟戰爭、文化戰爭,打不贏經濟戰爭,也就不可能贏得文化戰爭。面對著更加開放的國內電影市場,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各種相應的准備,否則將會陷入長久的被動。這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危言聳聽。「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利潤分配不合理、同質化競爭和無謂的內耗等,減緩了中國電影發展進程。中國電影要實現現代化轉型,需要推進現代電影生產體系、現代電影傳播體系和現代電影評價體系的建設中國電影要實現全面的、深刻的現代化轉型,就必須全面推進現代電影生產體系、現代電影傳播體系和現代電影評價體系建設。就電影生產體系而言,中國電影雖然「不差錢」,每年生產影片數量眾多,但國際化、高科技化尤其是專業化水平不能令人滿意。從生產主體而言,必須盡快擺脫「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形成具有行業標準的話語權、控制力,同時又有跨界影響力、傳播力的企業集團。在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高科技化的背景下,中國電影要借鑒「好萊塢」為代表的國際電影業的先進經驗和經營模式,如「製片人中心制」、「完片擔保制度」、電影「權益共享」融資模式等,促使中國電影逐步擺脫「作坊式」的運作模式,走向現代化大生產,從而促進規模擴大、結構優化,實現質量型、集約式增長。在美國,製片方分成53%,而在國內現行分賬比例中,製作方分成只有43%,利潤向院線和影院傾斜,呈現「一邊倒」現象,嚴重製約了電影製片方的積極性,不符合現代電影生產的基本規則。發行和影院完全可以通過現代電影傳播體系的建設擴大利潤空間和渠道,而不僅僅單純依靠分賬制度擠壓製片方的利潤空間,從而為中國電影的內容製造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最終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新局面。與國內市場主要靠票房盈利不同的是,在好萊塢,票房只佔整體收入的20%到25%,其餘收入均來自不同種類的版權和衍生品領域。中國電影要想創新盈利模式、完善電影產業鏈,必須推進電影傳播體系建設,其重點包括家庭娛樂市場、網路手機播映市場,要在衍生品領域發展授權業務等。隨著電影數量日益增加及競爭白熱化,建立科學有序的電影檔期協調機制,推進特色化、差異化的院線建設,已成為中國電影發行的當務之急。由於沒有建立科學有序的電影檔期協調機制,中國電影無謂的「內耗」令人痛心,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而由於沒有特色化、差異化的院線,使得一大批有特色、有思想、有情懷的中小成本電影得不到更大層面觀眾的接受,得不到媒體的更多關注和報道,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全社會整體上對中國電影的誤讀、誤判、誤評。壞口碑「成就」一部電影的高票房令人糾結、令人心痛,也令全社會質疑電影人的社會責任,質疑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的道德底線。對於一部電影的評價,有的人從導向角度入手,有的人從市場角度出發,有的人從技術質量方面考慮,有的人從社會娛樂角度衡量,應當說也是正常的。當務之急是要建立與電影產業化、電影全球化相適應的電影評價體系和標准,建立不同類型電影的科學評價體系和標准,對不同類型、不同品種的電影做出合理的、恰當的、有說服力的分析和闡釋,盡可能地避免誤讀、誤評乃至誤判。現代電影生產體系與現代電影傳播體系、現代電影評價體系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三個體系建設相互依存、相互推動、相互制約、相互交融。中國電影只有全面推進現代電影生產體系、現代電影傳播體系和現代電影評價體系建設,才能有效實現現代化轉型,實現產業整體上的升級換代,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電影、現代電影產業體系,也才能真正做大做強。(饒曙光)

7. 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特點有哪些方面

一、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中國電影經歷了萌芽時期、成長成熟時期、新中國電影時期。
萌芽時期。1905年,譚鑫培先生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戲曲片電影《定軍山》。1913年,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之後,成為當時規模最大、出片最多、歷史最長的製片機構。
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的成長成熟時期。電影藝術從娛樂性轉變到反映生活、現實文化中。此時電影主要內容題材更多反映民族存亡,同時反映抗日戰爭、生活的黑暗、對封建文化的批判、社會人生的思考等,從而承擔起啟蒙教化、推動社會變革的使命。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東流》、《漁光曲》等。
新中國電影。這個時期的中國電影大致分為六代導演。第一代導演:鄭正秋、洪深等。中國第二代導演:費穆、鄭君里、史東山等。
第三代導演:成蔭、崔嵬、凌子鳳等。此時的經典作品有:《劉三姐》、《紅色娘子軍》、《甲午風雲》、《洪湖赤衛隊》、《小兵張嘎》、《英雄兒女》、《烈火中永生》等。
第四代導演:稱之為「學院派」。這個時期的導演有堅實的專業基礎。代表導演:吳貽弓、張暖忻等。經典作品:《城南舊事》、《小花》、《良家婦女》等。
第五代導演創作主體是北京電影學院1978級學生,八十年代初走上影壇,以飽滿的情緒力量、冷峻深刻的文化反思、高度個人化風格、富於挑戰性突破性的電影語言開創了「中國新電影」。代表人物: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等。
第六代導演也稱新生代,指60-70年代出生,80年代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學習,90年代嶄露頭角的電影人。更具先鋒性、前衛性、青春性的創作群體。主要導演有張元、王小帥、賈璋柯等。
二、發展中的中國電影
當代的中國觀眾的主體是年輕的一代,他們觀影更多的是尋求精神上的寬松和舒適,體驗一種無拘無束的感覺,而不想在看電影的時候背負著一種好似必須要承擔的責任感,只有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一種平民化的電影,一種蘊含的「壓力」很少的電影,才更易被今天年輕一代觀眾所接受。
近期,中國國產電影出現了收視上的春天,收視達到了13億,影片的奇跡就是徐錚的新作《人在囧途之泰囧》,這部影片符合了大眾的口味,更能反應百姓的需求,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切入現實,讓浮躁的人們在繁雜的生活中,不僅知道事業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更重要的是親情和友情,影片中戲劇成分沿襲了第一部《人在囧途》的風格,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囧事,影片讓人們看到在奮斗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並以喜劇的形式展現,讓人們既能產生笑感,又能激發深思。
中國電影需要科技的支撐。從技術角度上講,中國電影特技與好萊塢大片中的特技相差甚遠,當人們回味《阿凡達》影片中的虛擬技術時,人們或許會思考中國電影在技術上所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電影需要藉助先進的技術條件,並且融入中國電影優秀的元素,以便發揮自身的優勢。
中國電影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著,雖然我們與國外的電影還具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自李安的《卧虎藏龍》,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等優秀影片之後,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電影業一定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8. 電影特技的特技發明

電影所具有的一大特點即是它的奇觀效應,使人能夠進入「夢境」般的情節與場景中,在其中體驗另一種人生。而如何造夢,如何使得夢境更加瑰麗輝煌,如何在銀幕上呈現出更加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來,這就是自電影誕生以來電影人一直追求的目標,從喬治·梅里埃到喬治·盧卡斯、詹姆斯·卡梅隆、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無不為此做著不懈的努力,這就是計算機技術大行其道的領域——電影特技。
計算機技術介入電影製作
電影特技指的是利用特殊的拍攝製作技巧完成特殊效果的電影畫面。在電影生產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難度大、成本費用驚人或危險性大以及難於在現實生活中拍攝到的一些鏡頭和景象。由於常規攝制技術難於完成,這就必須用特技方法來完成。按製作順序可以分為前期拍攝時的電影特技和後期製作時的電影特技。在傳統的電影特技中更多地依賴前者,如特技攝影、縮微模型攝影、電子模型特技、合成特技(包括合成攝影和洗印合成)、物理化學效果特技、特技化妝等。而對於後者——後期製作時完成的特技則手段不多,以前主要依賴光學洗印技術來實現。在計算機介入到電影特技領域後,電影特技的後期製作能力大大增強。數字電影特技所包含的內容也更加廣泛與深入。
前期拍攝時的電影特技即特技攝影,這是最早採用的特技手法。它的誕生純屬偶然,是早期電影大師法國人喬治·梅里愛在巴黎的德勒劇院拍攝一個場景時意外發現的。當他在轉動攝影機的搖把時,設備突然被卡住了。一分鍾之後恢復了正常繼續拍攝。而在放映時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 銀幕上公共汽車變成了靈車,男人瞬間變成了女人。這就是停格再拍(Stop Motion)技術。這樣,看似一次意外的拍攝事故卻催生了早期的電影特技。喬治·梅里愛也因此成為「電影特技之父」。隨後,梅里愛又使用了多次曝光、慢動作、快動作、疊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後來又在1902年拍攝《橡皮頭人》時嘗試了分屏技術。《星球大戰》電影特技
縮微模型攝影是以縮微模型為拍攝對象的特技攝影方法。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利用模型道具,將不可能實際拍攝到或沒有必要耗費巨資搭建的布景、建築物、城市景觀、宇宙飛船等做成微縮模型(Miniature)。利用透視原理由攝影機拍攝,取得以小見大的效果。
電影特技賦予了電影更具生命力的表現方式,使觀眾得以窺見過去及未來,成就導演的幻想與創作。但人類的好奇也許是電影特技大師們永遠無法滿足的,傳統的電影特技中的小把戲已無法逃脫人們挑剔的眼球。正在這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一個幽靈,數字化的幽靈,開始游盪在電影中。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電影人或被動、或自願地取悅於這個幽靈。
電腦硬碟中的比特取代了化學膠片中的原子,成為電影影像新的載體。而一旦影像是以數字的形式存在著,那麼,計算機就會施展其神奇的魅力用「0」和「1」的無窮變幻演繹出千變萬化的視覺魔幻,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當計算機介入電影製作之後電影的製作發生了巨變,它全面影響了電影的製作工藝與製作流程。從電影的前期准備(包括劇本寫作、故事版創作、拍攝時間表的建立等)到現場拍攝,乃至於剪輯和後期製作,其影響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而深入,而最具代表性的即是電影特技。
計算機與電影史的聯姻發端於美國,好萊塢引領了電影數字化的潮流。計算機技術對於電影藝術的革命性意義得到了全世界電影人的認同。同樣,中國電影也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努力。
電影的數字化進程及其挑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的一些具有敏銳眼光的電影導演就開始嘗試把計算機技術引入到電影製作中,如早期的《秦頌》就採用了CGI畫面。上影廠(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緊急迫降》採用了較多的CGI鏡頭。2002年上影廠投資2000萬元拍攝的《極地營救》中有三分之一的鏡頭是完全用數字攝像機拍攝的,也運用了大量數字電影特技,其中泥石流、沙塵暴、雪崩等60%的場面採用CGI合成鏡頭。這幾年的國產大片如《英雄》、《十面埋伏》、《無極》以及香港電影《少林足球》、《老夫子2001》、《衛斯理藍血人》、《蜀山傳》、《情癲大聖》等也大量採用了CGI鏡頭和數字合成技術。
中國電影的數字化進程正在加快,其表現是電影數字化製作平台已初具規模。1999年10月,國家計委批准了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申報的《電影數字製作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為此,總公司決定成立電影數字製作公司作為此項目的具體承擔單位,從事電影數字化製作,包括電影膠片的數字化掃描、記錄,電影特效和動畫創意,電影特技合成,三維動畫,非線性編輯,數字音頻,特效拍攝等各個方面。2000年4月,國家為了適應數字化發展的浪潮,投資9000萬元人民幣建立了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實施「電影數字製作產業化示範工程」。隨著工程的深入實施,我國電影的數字化製作水平正進一步提高。
在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之際,一個世界一流技術水準的國家級數字電影工程基地在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破土動工。這是一個投資9億元、佔地35公頃的數字電影基地,涉及電影攝制的各個環節。基地建成後將具備年製作80部故事片電影、100部數字電影、200部電視電影、500集電視劇和動漫片的生產能力。該基地的建成將大大提高我國電影的技術水平和銀幕表現力,增強中國電影的國際競爭力。
大力推廣數字中間片技術是一項重要舉措。數字中間片是國際上近兩年興起的一種數字化後期製片工藝,是電影後期製作數字化發展的方向。
客觀地說,國內電影界在數字技術的巨大潮流沖擊中,首先想到的是設備,因此陸續引進了先進的製作設備,包括與國外合作培養一批技術人員,也在電影製作中採用了數字技術。但與國外相比,尤其是與好萊塢相比,差距還甚遠。電影數字化不只是簡單引入一些設備就可以解決的。就具體層面來說,國內電影特技製作水平還不夠成熟,其原因從硬體上說我們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製作體系,須知,單靠一種手段(即使是計算機技術也是如此)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要有多種特技手段的配合; 另外,有經驗的製作人員的缺乏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再從宏觀的角度上說是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個有規模的電影市場。顯然,在既沒有充分的電影產量也沒有成熟的電影市場的情況下,中國電影的數字化道路就比較艱難。因此,中國電影數字化的道路一方面要進行技術上的更新,同時,培育中國的電影產業和市場才能為其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應付數字技術的挑戰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數字電影給中國電影帶來的發展機遇。數字電影是指以數字技術和設備攝制、存儲,並通過衛星、光纖以數據流的形式或以磁碟、光碟等載體形式傳送,將數字信號還原成符合電影技術標準的影像與聲音,放映在銀幕上的電影作品。及早進入數字電影領域,建立起一定規模的國內數字電影影院,首先是可以有效抵制盜版,改善我國知識版權保護環境,同時增加國內發行和放映的收入。其次,及早進入數字電影領域,盡快組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數位元組目管理和交換中心,使用我們自己的數字傳輸和管理技術,將有效維護我國在整個數字電影技術環節中的增值比重,加大我們在與國外製片商談判中的分賬比例。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如何利用先進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化危機4電影太不好看 瀏覽:345
編劇電影多少錢 瀏覽:29
產後多少天看電影 瀏覽:194
12穿越時空電影有哪些 瀏覽:312
不死軍團電影叫什麼 瀏覽:153
電影雨果到底好不好看 瀏覽:59
電影如何變高清 瀏覽:999
南瓜電影怎麼扣費的 瀏覽:363
ps如何去掉電影的字幕 瀏覽:340
大開殺戒免費電影 瀏覽:384
如何看待寄生蟲拿下戛納最佳電影 瀏覽:812
玩具總動員1免費觀看完整版電影中文 瀏覽:51
拍電影投資是如何偷納稅人的錢 瀏覽:240
電影人嚇鬼免費觀看 瀏覽:421
警察好看的電影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26
電影小說能買多少錢 瀏覽:653
小伙穿越愛上丑君主什麼電影 瀏覽:304
看電影用什麼雲盤好 瀏覽:506
中國鄉下農村電影有哪些 瀏覽:622
日本胸大動漫電影有哪些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