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
韓劇對於感情的表達非常的細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釜山行》,雖然是2016年的電影,但我真的是百看不厭,但是只是沖著它是喪屍題材的電影看的,要說韓國拍的電影,他們的電影對於感情拍的都很細膩,開頭,一位少女將僵屍病毒帶到列車上,病毒不斷擴散,直至整個列車,不斷的考驗著人性和愛。很喜歡秀安德角色,雖然爸爸陪伴德時間不多,但是她充滿童真,心靈純凈,尊老愛幼,道德觀念清晰,也是這部劇表現愛的一個重要角色,
② 韓國電影錢結局什麼意思
我想他的意思是說除了錢什麼也沒有了。或者說他終於有錢了。
③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黑錢》
一部表現中規中矩的電影!
《黑錢》是由鄭智泳執導,趙震雄、李荷妮、李璟榮、姜信日等主演的韓國犯罪電影。於2019年11月23日在韓國上映。講述了檢察官因自己負責調查的嫌疑人自殺而陷入困境,為了洗清罪名而與巨大的金融腐敗實體相遇後發生的故事。
整體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
④ 戴錦華談韓國電影崛起,你對韓國電影有何印象
個人對韓國電影的印象就是敢拍,韓國電影各種題材類型層出不窮,想法創意都能實現。
韓國電影能夠給人敢拍的印象,最大的優勢還是其對於本國電影的全力支持。一個完全沒有限制的創作環境,各種靈感自然是隨便實施,導演的各種想法都可以在熒幕上進行實踐,而不用擔心太多後果,只要電影拍出來,檢驗成果的就是市場,不用害怕無法播出。
⑤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
上世紀80年代末,韓國電影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後,韓國電影開啟了輝煌。政策、人才、資本力量以及特有的民族性格,都是電影起飛的重要原因。特別是近十年,韓國電影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世界電影的重要力量,每年都會有較好又賣座的電影上映。韓國電影充分借鑒了好萊塢電影類型片的手法,同時注入了很強的民族性。愛情,動作,懸疑等類型玩的越來越純屬,尤其是犯罪類型的電影,等是我的最愛,審查制度的廢止,讓題材的禁區越來越少。
是國內電影人水平不夠嗎?我覺得不見得。辛苦拍的電影,結果不讓上映?你干嗎?很多電影之所以好看,很大程度上是人家的立意比咱們好,很多題材中國不敢拍!
我們的電影往往在處理人物性格變化上太生硬,拿最近的《盜墓筆記》來說,結尾那個十惡不赦的大boss,被鹿晗三言兩語就說服成乖乖小綿羊,簡直是令人發指的粗糙!
⑥ 如何評價國內與韓國拍的電影的差距
技術上,韓國電影應該是亞洲電影范疇內最接近好萊塢標準的——注意,這里的「好萊塢標准」是指商業類型片以及具體製作水準。所謂的技術,包括編劇技巧、視覺、聲音、特效、剪輯、製片流程,等等。雖然中國電影在最近幾年奮起直追,但之前欠的賬實在太多,短期內很難填完之前的虧空。技術環節的完善,不是靠錢多就能解決的。最重要的還是人本身。中國電影在這方面虧欠的實在太多,而人才的培養又是需要時間和實踐的。這一點,如果中國電影還按照目前的這種市場趨勢繼續涸澤而漁的話,韓國電影會把中國電影甩的更遠。韓國電影的整體技術進步,不僅僅是因為起步早,而且他們基於本土市場製造了大量需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我們把電影看成是一種製造業,它是需要多個高度專業化和細分化的子系統才能完成最後的高質量成品。這種細分化和專業化環節,必須要給本土市場足夠的市場空間和需求,才能培養出足夠多的本土化專業公司。因為韓國電影在這方面給本土電影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和嘗試,所以韓國電影有機會基於本土市場的需求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技術體系和標准,並最終完成了標准體系的建立。這種技術標准體系再反饋回產業,就呈現出韓國電影在整體製作技術水準上可以說是亞洲一流。藝術上,韓國電影在題材方面的解放,導致了他們的電影能夠有機會探索類型化敘事和本土文化的結合。從目前的韓國電影整體水準而言,他們基本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本土化敘事策略,以「漢江怪物」為代表,韓國電影做到了國際化的類型片模式內打通本土觀眾的內心情感。這一點,中國電影在未來十年內我都持悲觀態度。
⑦ 打破創意困境!你如何評價韓國電影
全世界各國都在急劇的發展,那麼全世界的電影行業也是發展得非常的不錯的。不論是我們中國還是外國的電影行業,都是有著很多優秀的作品。電影是一項非常好的娛樂的方式。我們在閑暇的時間可以用它來放鬆。打發一些空閑的時間,並且能給我們快樂,這是非常不錯的。每一個國家的電影行業中都會有一個自己獨特的方向的。比如我們的電影行業中,我們的動作片在世界上就是非常的優秀的。
第二,韓國電影善於打感情牌。韓國的電影情節中總是有著很多令人感動的場景,為的就是讓觀眾們感動,然後讓自己的電影口碑高一點等等。說白了就是「不讓你哭,算我輸!」這個是非常的形象的。
韓國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於揭露世界上最黑暗的一面,並且特別現實的顯示給觀眾。
⑧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親切的金子》
繼《我要復仇》和《老男孩》之後,韓國導演朴贊郁「復仇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親切的金子》再次讓我深深的震撼,他詭異的風格和嫻熟的鏡頭語言這次表達的行雲流水,游刃有餘。同時,這次的復仇不同於前兩部。前兩次都是單個個體的恩怨復仇。而《親切的金子》則刻畫了群體復仇的眾生像。如果單個人的復仇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震撼的話,群體的行動則更容易體現人性,更容易解讀規則,更容易引發思考。
「親切的金子」這個名字來自於獄中的姐妹對女主角「金子」的贊稱。金子在20歲時候因為綁架並殺害兒童被捕入獄,可被迫承認罪名的她其實背負著天大的委屈。真正的兇手是一個幼稚園的教師――白老師。他首先綁架了金子的小女兒,然後以她的安危逼迫金子誘騙另一個小男孩上門,在虐殺了小男孩之後以同樣的手段讓金子去替他服罪,承認一切都是她自己乾的。為了保全女兒的性命,柔弱的金子在警察的懷疑之下,仍然義無反顧的認了罪,她心裡唯一想到的只是保全女兒的性命,即使這個代價是,13年的牢獄之災。
剛開始,金子在獄中渡過了一段殘酷的時光。她無法找到自我救贖的方式,她找不到自己堅持活下去的理由。她無法把因為自己的誘騙而死去的小男孩從自己的腦中抹去,這種深深的愧疚讓她發狂,即便她當時是被逼迫的。這時候,她開始面帶和善的笑容,開始辛勤的勞動,開始熱情的幫助任何她可以幫到的人。她親切聖潔的像個天使,以至於得到她幫助的人甚至看得到籠罩在她身上的不屬於凡間的光環。當我們都開始以為金子想通過這些善行來替自己贖罪的時候,孰知她的復仇計劃才開始顯山露水,她所作的一切都是在為出獄之後的復仇做准備。
這是一個謀劃了十三年的復仇計劃的前奏。
在這里,朴贊郁其實表達了對公權力懲罰的第一個質疑。 本來就是一個無罪的人,卻因為證據不足而錯誤的入獄。十三年的牢獄生活不但無法使她從勞動中得到改造,相反,支持她行善的最大動力,卻是由此衍生的強烈的復仇目標。這種對現有規則的質疑在影片的後半段呼聲越來越強烈,而這種略帶諷刺意味的反差在後半段也被導演有意的擴大到了極致,增添了影片無限的張力。
這種反差對比在影片中幾乎無處不在。
如果在獄中帶著淺笑面靨和閃爍光環的她被稱為「親切的金子」的話,那麼出獄後眼底一抹殷紅,身著黑色皮衣,一臉冷漠的她就只能是「復仇的金子」了。這也象徵著,她的復仇計劃正式揭幕!
與此類似的就是對反角白老師的刻畫。前一個畫面是他一臉真誠和善的教一幫小朋友們唱歌,緊接著就切換到了他粗暴地對趴在飯桌上的妻子發泄獸欲。前後的變化簡直讓人瞠目。更不可饒恕的是,這個人面獸心的男人,綁架殺害一個個小孩的原因,竟然是為了給自己買一架帆船!扭曲的心理在如此沉重的對比中讓人怒不可遏。他挑戰了任何人的倫理道德觀念的極限,這也為最後的集體復仇埋下了心理伏筆。
金子在出獄後,一個個找到了她在獄中幫助過的好友們。在她們不惜一切代價的幫助下,她終於逮到了她夢中都想一槍了結的復仇對象,這個讓她付出了十三年青春的十惡不赦的男人。
不得不提導演對這個過程精準的表達。朴贊郁對鏡頭語言的完美運用在《老男孩》里我就已經見識過了,那個長廊中「過關斬將」的長鏡頭現在仍然記憶猶新。在《親切的金子》里,你時常會看到這樣的的情形,戛然而止的鏡頭定格。比如聽到盤子掉在地上的「哐當」一聲後,緊接著你看到的會是一群人或詫異或眼含淚水的種種表情的靜止狀態。這樣的表達時不時的出現,張弛有度,使一種cult影片特有的黑色幽默始終貫徹其中。特殊而華麗的巴洛克式音樂使影片增色不少,金子到死去的小男孩家贖罪的那段血腥情節在這樣的音樂背景襯托下竟然給人一種略微詭異的別樣震驚。這也是導演安排的鏡頭和音樂的反差效應吧。
金子抓到白老師之後把他綁在了郊外的一座小屋中。她發狂的廝打,用槍打穿他的腳趾,可當她把槍對准白老師的腦門時,含著淚水的她明白不能用這種方式作為復仇的終結。她明白單純的「砰」的一槍根本無法使她自己得到救贖。她的復仇最重要的不是殺戮,而是能使自己從那種愧疚悔恨中得到救贖,對女兒的愧疚,對死亡小男孩的悔恨。
金子接下來的舉動讓我措手不及,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也正是升華全片的高潮部分――群體的「同態復仇」。
她找到了之前逮捕自己的警察,給他看了白老師殘害兒童的錄像帶。警察除了震驚外,更多的是對自己錯誤的無地自容。在這樣的感情作用下,他幫助金子把所有被綁架殘害的孩子的家長都召集到了一起,讓他們一一觀看了自己孩子被殘害的錄像。慟哭,昏厥,歇斯底里,最後,全部轉化成了憤怒。警察說,兇手就在隔壁的屋子,你們可以自己決定怎麼處置他。
這是影片最出彩的諷喻之處。警察代表著公權力,可卻由他來放任這場私刑的執行。導演對於公力救濟的嘲諷和對合法規則的質疑在此刻達到頂點。 他借金子的行為一直在引發我們的疑惑:僅僅用合法的手段讓他伏法就可以減輕眾人的痛苦嗎?僅僅讓他單純的死去就可以抽離眾人的憤怒了嗎?如果十惡不赦的罪人不得到最大的懲罰的話,任何人都無法得到解脫。在這一刻,我相信復仇的原始本能籠罩在了絕大多數人的心頭。
在這樣一個現代的 社會 ,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古羅馬的復仇方式懲罰這個罪人。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工具,分成了四次執行自己的私刑,最後一位老婦,用一把剪刀,結束了這場私刑的執行。然後,他們有條不紊的,收集血液,清掃現場,埋葬屍體,最後還拍了一張合影。金子在所有一切都安排完畢之後,拿出槍又在屍體的臉上上開了兩槍。在替眾人安排完復仇儀式後她終於可以肆無忌憚地來發泄自己的憤怒,可那聲震徹山林的槍響代表著終結嗎?
我以為這場讓人無法喘息的復仇儀式已經極限的挑戰了我的神經,可是,是這樣嗎?
眾人來到了金子工作的蛋糕店裡,略帶忐忑略顯不安的圍坐一起,店裡是昏黃的暖色調。金子端出了一個鮮紅的蛋糕,放在了桌子中間,大家開始分食這個蛋糕,血紅色。沒錯,這是用白老師的血作成的蛋糕,原來「同態復仇」要到這一刻才是終結,「以血還血」才算達到了極致。這一刻,我甚至想到了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和圍觀的那幫群眾。不過此時的氛圍是不是麻木和悲涼,而是吊詭的幽默和溫暖。
窗外開始飄起了雪花,這場長達十三年的復仇帶給金子的是什麼呢?她得到了她所要最終追尋的解脫和救贖嗎?朴贊郁給了我們一個還算慈悲的結局,在這場腥風血雨之後,宛若天使的小女兒和金子緊緊的抱在一起,滿天飄舞的雪花,彷彿是她已經被漂白的靈魂。
而那場過去的復仇,也因為那些人在臨走前,紛紛索要被勒索的錢財,讓我覺得不那麼純粹了。
其實,現代 社會 的同態復仇,不過是滿足了一下我們內心的瘋狂臆想罷了,我們之所以感到驚世駭俗,甚至有時候感到隱隱的贊同。大抵亞洲國家 歷史 中「有仇必報」的觀念和還不健全的法制息息相關吧。在我們的印象中,快意恩仇的俠客復仇每每帶來的是熱血沸騰而不是對他的做法正確與否的質疑。
這也是朴贊郁復仇三部曲第一部《我要復仇》在美國公映時被主流媒體評為爛片的一個原因吧。奉行「程序公平」原則的美國對這種「復辟」的復仇手法包裝的文化,更多的,可能是一種不屑吧。
即便如此,每每想到復仇作為人的原始本能在身體里涌動的時候,還是不自覺得感到一絲絲寒意從身後透出。
朴贊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導演,他的很多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詳。這位導演不同於很多韓國片導演,他所拍攝的電影大多有很深的個人烙印在裡面。往常的韓國電影片大多都有一個輕松明快的節奏,但他的電影卻異常的沉悶,甚至在對復仇的那一刻也沒有絲毫的爽快可言。 美麗脫俗的金子(李英愛 飾)擁有美麗的外貌,卻在 20 歲花樣年華的時候因被人控告綁架和殺害幼童而入獄監獄里,在獄中的13年多,金子盡心盡力的幫助獄中的每一個人,在這里她被人稱作善良的金子,是這里所有人的楷模。因熱心幫助獄友,還得到了「親切的金子小姐」的昵稱。終於度過了 13 年的牢獄生活,當年的美麗少女,已變成了現在性感的成熟女人。出獄後,金子立即展開一連串精密的報復計劃,而她要報復的人是當年讓她成為罪犯的白老師
那些在獄中,曾受到金子幫助的人們,也一一的協助金子展開她的各項報復行動,她們成了一股龐大的復仇大軍。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這個親切的金子,內心到底是燃燒著多麼強烈的復仇之火的。在金子出獄時,當初那位牧師過來接她,這時候的金子冷漠的像變了個人一樣,她去找之前那些在獄中認識的姐妹,說出了她的復仇計劃,大家都非常的驚訝於她的變化。冷漠的表情,這跟在獄中的她呢,完全是不一樣的,但是在獄中大家都受到金子的幫助,所以依舊選擇幫助她。接著金子去到說是被她殺害的幼童父母家,在那裡她把自己的小指頭給切了下來,在獄中所掙的錢全部用來接駁手指了,金子從小就很聰明和漂亮,她很快找到了一份在麵包店上班的工作。在金子入獄前,她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兒,現在的她不僅要復仇,更是極力尋找自己的女兒在哪裡,當她來到澳洲看到女兒生活的很幸福的時候,她感到非常的開心,同時又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么美好的女兒,女兒想跟她一起回首爾,金子還要進行復仇,所以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是金子的女兒年紀雖然小,但也不是吃素的,她選擇自殺來威脅金子,回到首爾後,金子帶著女兒和男孩一起出去遊玩,或許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了吧,金子與白老師的妻子見面,商量著她的復仇計劃,其實之前的殺害幼童的兇手並不是金子,而是白老師,只是當初白老師用女兒來威脅金子,金子才迫不得已為他頂罪的,這一切當初負責這個案件的王警官也是知道的,白老師的妻子也是在獄中跟金子相識的,她就是金子派出去的卧底。她們決定對白老師動手,但是怎知這一切卻是被牧師看到並且拍了下來,還告訴了白老師,白老師派出兩名殺手,准備殺了金子和女兒,聰明的金子一直在奮力的反抗,她掏出了特製的手槍把兩名殺手都殺死了,隨後她背著女兒來到白老師的住處,看到白老師吃了飯菜後已經暈倒了,她們便合力把白老師綁到郊區的房子,送走女兒後,就在金子憤怒的想了結白老師時,她發現了白老師手機上的兒童掛件。她知道,這是白老師的習慣,證明了他之前並不只是殺害了一名幼童,肯定還有其他的幼童,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金子把白老師家翻了個底朝天,終於發現了錄有白老師殺害4名幼童的錄像帶,她把此事告訴了王警官,並把四名幼童的家人召集起來,給他們看了自家孩子在死前錄制的錄影帶,每位家長看到這些場景,心裡猶如刀割一樣痛苦萬分,金子讓大家審判是要交給警察處理此事還是自行了斷。大家都認為要自行了斷,交給警察時間太久了,他們等不起金子提前把這里的談話讓白老師聽到,讓他感受死亡的恐懼,4位家庭的家長呢,分別走向房間內,每人都在白老師身上留下自己復仇的那一刀,之後大家合力把屍體處理好,並且拍照承諾此事誰都永遠不會說出去,其實每個人在得知自己要殺人的時候,心裡都是非常的害怕和難以下手的,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就是被眼前的禽獸給殺死的。那一瞬間,他們忘記了什麼害怕,只想殺了眼前的人好釋放和宣洩自己內心的仇恨,影片的最後金子拿著蛋糕來看自己的女兒,她把自己的頭給埋進了蛋糕里,整部影片給人的感覺都是比較猶豫和黑暗的,特別是後面的鏡頭直接採用黑白色,還有就是審判白老師的那一段,把人性的刻畫非常的細膩和深入。
⑨ 如何評價韓國演員張赫演的《金錢之花》
張赫真的是行走的荷爾蒙!雖然赫叔的確上年齡了,眼袋略大(笑)。但是不妨礙我磕他的魅力啊。赫叔一直以來演的劇,角色都太苦了。很少看他開心過啊。真的是自帶悲情苦澀的男人。劇情嘛。坦白說。的確夠狗血。夠老套。親手把自己最愛的女人推入地獄火坑。看她被折磨,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折磨的過程。最後還要互相原諒互相救贖。
⑩ 如何評價韓國金融電影《作戰 / 金錢作戰 / 股神戰場/The Scam》
如果把《金錢作戰》這部影片放置在當今全球金融危機,尤其是韓國經濟慘淡的背景中加以解讀,那麼,這則窮大學生翻身的故事,與當下許多人的現實體驗,便能輕而易舉地形成很多對話關系。
永遠不要相信看不見的股票。
這是電影從頭到尾一直在強調的。老百姓是螞蟻,資本家是大象,這場游戲從頭到尾就是不公平的。在某種程度上,電影中的黑幫老大似乎影射了靠殖民靠戰爭發家的美利堅老大哥,而窮大學生則象徵著「天賦異稟」的韓國小弟弟。雖然夠聰明,但是在全球資本市場中,韓國依然是一隻螞蟻,老大哥們握有大量的國庫儲備金條,隨時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最後留下的只有是自己充當替死鬼。
所以說張賢洙媽媽才是智者,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把現金換成房產實物才是聰明的投資選擇。美國人踩著地下國庫的金條頂著金融風暴依然可以安然入睡,中國人一向安分守己現金充裕,保守摧殘的韓國人終於在這場殘酷的游戲中明白了真理,只能在電影中拚命意淫。
我覺得你們不夠善良……
按照這類題材故事的敘事模式,通常是小人物憑借善良的心打動了高人,贏得美人歸。但是本片似乎存在著偏差。因為張賢洙與柳書廷的合作,並不是良心發現,而更像是狗咬狗之後被迫抱著取暖生存。
去年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同樣也講述了一曲窮小子翻身解放的神話,但他鋪墊了很長的戲來證明賈馬爾的誠實善良、以及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所以最後的咸魚大翻身也就成為了一碗可口的心靈雞湯,告訴我們只有像賈馬爾一樣,踏踏實實,學習好知識,就一定能走出貧困。
但是,在《金錢作戰》中我們領悟了什麼?除了「股市有風險入市請謹慎」之外,彷彿就沒什麼心得了。
什麼才是王道?
歷史記載,公元1600左右,世界最富有的三個國家:明朝中國藏銀1250萬兩、印度國庫藏金6200萬塊、土耳其帝國藏金1600萬塊。但是2009年的今天,這三個昔日的福布斯富豪榜名人卻都淪為了發展中國家。電影中的黑幫老大夠狠夠有錢,但最後依然鋃鐺入獄,那什麼才是王道?
神秘的柳書廷用事實告訴我們,關系網才是最重要的。她不夠聰明不夠善良不夠美貌,但是她認識一大群富翁、政要,這些人在關鍵時刻給了她和張賢洙最大的幫助。
不幸的是,這個不同於尋常「心靈雞湯」電影的情節安排,不但沒有出奇制勝,反而將雞湯烹成了麻醉劑,被擊中的觀眾沉迷在柳書廷閃閃發光的大眼睛裡,或者是最後片尾的豪華轎車上。
或許是我的要求過高了,原本期望著電影能帶來一絲慰藉。但全片終結後,卻只覺得男主角很幸運,認識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女人,於是什麼夢想都實現了。他的執著和善良,在這場命運與人性的拯救中,並沒有占據主導地位。
在金融危機的漫漫長夜裡艱難跋涉,何處才是黑暗的盡頭,何時才見希望的彼岸?希望不止是幸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