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迪士尼拍《花木蘭》真人版,不尊重歷史,你如何看待
1:迪士尼電影中的花木蘭是個自我意識很強的女子,不像中國古代女子那樣遵守"三從四德"。
2:花木蘭是北魏的,長城是秦始皇修的,電影中花木蘭活在秦始皇的那個時代,這點與中國歷史不符。
3:電影花木蘭中所含美式文化跟思想,與中國古代歷史思想不符。
『貳』 論述動畫片《花木蘭》外在中國元素和內在美國元素各自是怎樣呈現的。
從電影《花木蘭》看中西文化
《木蘭詞》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部文學作品,長期以來它和女英雄的形象聯系在一起,近帶女革命家秋瑾還引用她的典故入詩,「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巾幗不讓須眉」成了中國家長激勵女兒最長用的話語,可見,中國人是非常推崇花木蘭的英雄實事跡的,有趣的是在中國花木蘭沒有延續自己抗擊匈奴的符號意義,卻成了最古典式的女性主義。
我們沒有必要去考究中國文本和這部最美國的好萊塢G級片究竟有什麼出入,不難看出,導演只是託了中國故事的衣缽向全世界的小朋友獻上他們一貫的大禮——享受愉快的電影過程,我想,再學究的老先生都不會和這部動畫片過意不去,它實在是太討巧了,小朋友門喜歡,還能怎麼樣呢?真的不是給上了年齡的人准備的。
所以,我所關心的是動畫片在轉述中國經典故事上的成功,雖然說只是市場的成功,不過從販賣中國魅力的角度來說,美國人確實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我們怎樣去表達我的的典藏並被人喜歡呢?是用一幅老中國的面孔去講花木蘭、楊家將和岳飛霍元甲嗎?不可能的,這是一個淺閱讀的時代,逗大家開心就好,所以我們看到,在電影《花木蘭》的結尾,美國人給我們來了一個更中國式的大團元結局。皇帝對李翔說「這么好的女孩不是到處都有的」,李翔也心領神繪,千里迢迢的來到花家送還帽子,最絕的是木蘭:你可以留下來是晚飯嗎?這里,你可以理解為好萊塢對小朋友門期待視野的又一次獻媚,當然也可以看做為美國人把中國的大團圓結局給徹底搞過頭了。在原文中,只是寫到木蘭以前的朋友來花家拜訪,更沒有寫到,有男人對木蘭暗生情素,在這里,我們有必要看看電影中對木蘭的特殊照顧,最敏感的就是安排了一場洗澡的情節,一方面,為將士門將信將疑的認為木蘭是女人打好了鋪墊,另一方面也迎和了小觀眾對兩性關系的初步認識與興趣。當然,該場景自然是很好的消融了,詼諧又不缺乏「有意思」。而反觀我們的文本根本找不出任何這方面的蛛絲馬跡,若沒有點噱頭怎會有人理解呢?所以,好萊塢的一大好處就是把花木蘭真正「女性化」了,無論是小朋友還是世界范圍內的大齡觀眾門都覺得親切可人,可見感情戲是美國好萊塢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個中反映出美國派對人性的態度:每個人都是充滿了感情的——無論她是不是英雄,而中國人一碰到英雄人物便嚴肅得不得了,總想把他往高、大、全上弄,最後在歷史的長河中風化成一個古老的符號,活潑不得,這便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會在美國人手中宣傳開去的原因。我想,有一位男子喜歡上木蘭是多麼正常的事,如果《木蘭詞》中稍有暗示也不見得就會掉價,或許,我們今天的中國觀眾們會在看完電影後還可以理直氣壯的批評動畫中的李翔確實沒有書中描寫的那樣帥。
另外,我們看到,電影對原著也有大膽的加入有趣的角色,這當然不是《木蘭詞》的錯了,但我們可以看出,小龍和小蟋蟀還是博得了滿堂彩,從電影《獅子王》開始,這種插科打諢的角色成了迪斯尼動畫中最有特色的元素,這次在中國經典上「動刀」, 迪斯尼當然是手到擒來,在推動故事情節和逗笑上有時簡直成了最重要的角色,看完電影,你仍然相信沒有這兩個傢伙,但你若是想起這部電影,你一定會首先想到那個陳佩斯陪音的小龍,這就是把經典交給迪斯尼的好處,他門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闡釋一古老的故事,他們建立起了一個和中國完全不同的木蘭世界,或許,這個版本比我們的更出名,或許,在我們的小朋友還沒有看過《木蘭詞》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木蘭有個男朋友,還有一個小龍和小蟋蟀是她的寵物,這就是迪斯尼,你是說它好呢還是討厭它呢?真的很難。
當然,我們看到,就算是小龍和小蟋蟀其實也是美國人對中國文化予以尊重和「理解」之後的產物,小龍是花家先靈們的使者,敬重先靈是中國給世界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龍是最中國的符號,所以就算是中國觀眾也可以買單照收的,更何況那個關在籠子里的小蟋蟀呢!他是用來祈福的,體現了中國人對天地的敬畏,雖然被美國人徹底解構了,可到底也不乏「中國味兒」,另外諸如木蘭相親,媒婆和木蘭父親對神靈的敬重等等,都是具有濃烈的中國特色的,而且,我可以說,其中的手法不比中國的真人古裝戲差,甚至還要好很多。
《木蘭詞》和電影《花木蘭》,我們可以看做對同一事件的兩種闡釋方式,中國人自有其婉轉徘徊的敘事方式,美國人也有cowboy直接與簡單的作風,任你喜歡哪樣,真正的花木蘭只在你自己的心中。
『叄』 如何看待老師認為迪士尼版花木蘭是外國對中國文化的入侵和侮辱
自從兩年前官宣迪士尼將拍電影花木蘭開始,在國內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劉亦菲當選女主角,這是迪士尼第一次啟用中國人當主角,瞬間引發了國內人驕傲與自豪。
時隔兩年,近日終於曝光了迪士尼版的《花木蘭》預告片,一分半的超強預告里,引發了一系列的討論。
首先是選角,除了劉亦菲外,國內大牌明星李連傑、鞏俐、鄭佩佩、甄子丹親情加盟,為這部迪士尼版的國際大片注入了強心劑。對此,不少人相信這絕對是一部超然的大製作1998年台灣版袁詠儀、趙文卓主演。2013年大陸版侯夢瑤,郭品超主演,還有電影版趙薇主演。
論這么多版本中,最受人喜歡的花木蘭形象的莫過於袁詠儀版本了。畢竟花木蘭代父從軍這一形象,既要有女子的柔情,又要有男人的剛強。這幾個主演中,唯獨袁詠儀最為接近。
不過也有人表示,之所以選擇劉亦菲,這是因為她精通外語,台詞功底不用愁,其次,劉亦菲形象瘦弱,也是很符合花木蘭動畫版形象,第三,劉亦菲在國際上也算是享有一定聲譽,這也是國外人對中國演員的一種審美觀。
『肆』 花木蘭這部電影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有什麼影響
華花木蘭這部電影對中國文化起到的作用我想應該從這幾個方面說:
『伍』 如何看待迪士尼《花木蘭》將面臨的文化壁壘這將對影片有怎樣的影響
《花木蘭》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講述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年,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宋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有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花木蘭》不僅因首次破天荒地取材中國民間故事而引起全球矚目,更因其在動畫製作技術上的突破性發展,堪稱所有迪斯尼動畫片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
『陸』 從跨文化交際的運用談電影《花木蘭》
1.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一個好故事,通過精良的團隊製作、包裝,就可以為大多數人所吸引,同理可印證《功夫熊貓》 3.也證明世界各族人民都對於勇敢、善良、堅強、奮斗到底的人,無限的贊美 4.高額的利潤必然來自成功的製作和企劃,也證明迪
『柒』 如何看待《花木蘭》在海外上映口碑持續走高這件事
《花木蘭》海外收視口碑在不斷的攀升中。那麼,為什麼這部電影如此備受期待並得到海外觀眾好評呢?我認為原因有三。首先,《花木蘭》是一部大片之作,製作形式與國際接軌。花木蘭籌備時間長達十年,無論是道具、武打動作戲的設計都是震撼人心的,堪稱好萊塢的大片製作。其次,選角成功,主角於千人之中挑一。《花木蘭》這部電影在籌備過程中,選角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之前曾有消息放出,前後共有1000多名演員參與其中。很多知名女演員都曾試鏡過花木蘭這一角色,最終才定下了劉亦菲出演這一角色,可以說花木蘭是個千人之中挑一的角色了。最後,故事內容深入人心,備受觀眾的期待和喜愛。眾所周知,花木蘭是我國古代少有的“巾幗不讓須眉”的典範,我們從小便知道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同時,《花木蘭》是一個我國流傳千年的故事,自然也更加受到觀眾的期待和喜愛,如今良好口碑也恰恰也證明了這部電影製作的成功。
三、故事內容深入人心,備受觀眾期待和喜愛。
在國人心中,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我們從小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同時也敬仰花木蘭“巾幗不讓須眉”的膽識與氣魄。《花木蘭》這個故事也更加能引起海外觀眾的好奇與關注,電影自然也受到了海外觀眾的期待和喜愛。
『捌』 斥巨資的大片《花木蘭》,到底該如何評價
這又是一個「公主」就像很多迪士尼傳統公主故事一樣,真人版《花木蘭》中,有個邪惡的女巫。
而那隻一直護佑著木蘭的鳳凰,則是魔法教母!
因為是男權至上,男人認為這樣打扮才是女人應有的樣子,於是,女人們迎合著照做了。
這就像是中國古代曾經流行的女人裹腳一樣,三寸金蓮為美。
解開裹腳布,裡面骨折、扭曲甚至破爛的醜陋雙足,有哪個正常人會認為那是美?
可當時,男人們還是以此來評判女人的質量,因為這樣代表著男人對女人有絕對的領導權。
更殘忍點說,就是能讓女人們甘願自殘,來取悅自己。
『玖』 對花木蘭電影的看法
總體而言算是圍繞主旋律(忠勇真)完整的講完了一個故事,6.5分有的吧,分數低是因為戰爭劇情太離譜(兩軍對峙撥了一半軍隊去偷襲皇宮,你都不管那些打到一半的人嗎?話說邊塞到皇宮只有一站路嗎?)。
除去沒有祖宗祠堂(土樓和那個破鳳凰有點一言難盡,不太明白經費都用到哪了)、木須龍和小蟋蟀,另加全程讓我出戲的鷹女,基本算是終於98年的動畫原著(如果用特效加上這些小不點互動倒不一定適合真人片)。最還原的算是單於,長得和動畫里幾乎一樣。
感覺導演是想拍的嚴肅些,相對於其他忠於原動畫的寶萊塢式唱跳片,這種改編我倒是更能接受。
鞏俐那個角色都已經這么厲害了竟然只是希望得到世人認可(龍媽都沒你這么拽好嗎,人家不也當女王了),如果單於部落力量至上,你甚至只要變換個男型(本來就一會兒附身小兵一會兒附身大臣)上去把人都揍趴下就是單於了?最後為了走劇情帶個路太突兀了(前面鞏皇留木蘭活口,以及想說服她站自己一邊都是情有可原,畢竟這是她唯一的同類),這么強實力靠爪子就能懟劍的莫名擋箭就死了?你倒是用爪子湯一下啊,這片里這么多人徒手接箭呢,這是故意想死嗎?
木蘭的刻畫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人家本來就天罡正氣附體(雖說氣這概念挺玄乎,想起滅霸為了世界和平想無差別消滅全宇宙一半生物,按迪士尼的編劇水準也是挺正常),只是一直壓著不用,一旦想通了願意用了,分分鍾是個開掛選手。
撲克臉也不只是劉亦菲(其實撲克臉挺適合要女扮男裝的木蘭),但拍一部撲一部的也就她了,好不容易千里挑一選上迪士尼公主,以為這次背靠迪士尼爸爸好乘涼吧?照樣撲,照樣因為亞米利加趕上新冠、國內一片仇美情緒(其實這部片和阿拉丁、美女野獸、灰姑娘真人片相比真的水平差很多嗎?我倒是覺得美女野獸更沒邏輯),兩邊不討好又撲了(之前真人改編的阿拉丁之流其實票房評價都混的過),感覺她該去燒香轉轉運什麼的
『拾』 求通過迪士尼動畫《花木蘭》評論中美文化差異 詳細 急!!!
中國畫、古建築、古京劇,花木蘭本身也屬於中國文化元素~,長城、太極,……
迪斯尼在選擇影片題材時,希望每一部影片都能與眾不同。《花木蘭》一片,是迪斯尼首次嘗試古裝動畫片的製作,同時也是迪斯尼第一次真正走進亞洲世界。這對於迪斯尼的創作人員來說無疑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挑戰。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將故事改編成動畫片的過程中,迪斯尼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有人說這是一個外包裝是中國化的,內部結構被完全西化的故事,也有人說,這樣的故事已經不具備中國的傳統文化色彩,但究竟如何,要讓觀眾評判。
盡管這是個東西合璧的電影,但很多人認為影片中全新的木蘭形象非常吸引人,這主要是因為她身上有一些小缺點,她不是一個完美的神。她有時做事也會出錯,這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很普通的人,很真實。木蘭生活在中國傳統禮教束縛的封建社會,但她沒有被這個社會吞食,而是通過她的身體力行改變了這個社會的傳統,改變了人們對她的看法。
由於花木蘭是中國故事,與過去的美國動畫片截然不同,它的鮮明的東方風格吸引了許多西方觀眾的注意。畫面上的花木蘭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長著地地道道的中國面孔,黑色的頭發,黑色的眼睛,黃色的皮膚,與美國過去製作的動畫片中的人物完全不一樣。跟隨在花木蘭身邊的一個小動物——一條紅色的小龍,也與過去迪斯尼動畫片里的各種小動物完全不同,這條小龍也是地道中國式的。還有片中展現出來的中國古代戰爭的宏偉場面,也與西方的戰爭場面不同。中國人重視家庭榮譽,認為個人應該報效國家的固有價值觀念,在此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樣嚴肅的主題與迪斯尼過去熱衷於逗趣的風格很不一樣。總而言之,別具一格的花木蘭故事,讓美國人看著十分新鮮。�
不過這部動畫片的創作畢竟是出自美國人之手,它也給花木蘭的故事添加了若干美國式的細節。比如上面提起過的那條跟隨在花木蘭身邊的小紅龍,就是美國人喜愛的表演方式,不過這個小動物不同於米老鼠唐老鴨大灰狗,而是只有中國才有的小龍罷了。還有就是它在全劇的結尾處,給花木蘭加上了一場愛情戲,愛情戲也是美國人所熱衷於表演的,彷彿沒有愛情就構不成戲劇一樣。�
在美國上演花木蘭,當然要說英語,他們特地找了一位出生在美國的華裔女演員為花木蘭配音。不過,做為一名中國人,我看著屏幕上的中國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那感覺是既驚奇又滑稽的。試想,假如有一名美國觀眾坐在北京的某家電影院里看《泰坦尼克號》,聽著劇中的男女主人公用標准中國普通話談情說愛,那感覺大概也會與我今日的感覺十分相近。�
迪斯尼真是搞噱頭的大師。它為了配合動畫片的上映,還在樂園里推出了全新的花木蘭遊行。這個遊行隊伍由一百多人組成,大部分參加者是華裔演員。迪斯尼樂園還挑選了一位剛剛中學畢業的華裔女學生,在遊行隊伍中扮演花木蘭,而由她的哥哥扮演花木蘭的父親,這父女二人將坐在遊行花車的頂端,而花車則由四匹高大的駿馬拉著緩緩行進。�
除此之外,迪斯尼樂園還特地從我國的河北省請來了一個雜技團,參加花木蘭遊行。中國雜技團帶來了頭頂大缸,踩高蹺,扯鈴,轉盤子等節目,雜技團演員們表演的真功夫,令參觀的老美們看得目瞪口呆。�
這一切迪斯尼樂園認為還不夠。今年春天它又從四百多位報名應征者中甄選出一位華裔女大學生,請她扮演動畫片花木蘭中女主角的「化身」,在樂園舉辦的有關宣傳活動里露面,接受大眾媒體的采訪,在樂園里為花木蘭迷們簽名。�
好不熱鬧。這就是美國式的藝術操作。而它這一次操作的主題,卻是一個古老的傳統中國故事。
《花木蘭》不僅因首次破天荒地取材中國民間故事而引起全球矚目,更因其在動畫製作技術上的突破性發展,堪稱所有迪斯尼動畫片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
當然是商業片~對中國文化傳播有作用,但這也是中國文化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