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到底是為誰而拍的呢
“綠皮書”的標題來自非洲裔美國郵遞員維克多·雨果·格林(Victor Hugo Green)專門為方便黑人旅行而寫的小冊子。 在影片中,托尼正是參考了這本綠皮指南,才知道把唐送去哪裡吃飯睡覺,不惹麻煩,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托尼和觀眾都發現,這本小冊子還不夠。 作為一個護身符,唐因膚色而受到的歧視和不公,來自他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② 《綠皮書》20年票房最佳,奧斯卡如何念好中國「生意經」
《綠皮書》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就獲得了很多的好評,它的劇情也不復雜。主要是發生在在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一白人為了尋找工作維持生活去給一個黑人開車,兩人一路上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但是每次的爭吵都是比較嚴肅的。等到最後白人和黑人的關系有所緩和,兩人也在一起過了聖誕節。
其中電影中有一個片段也是唐打給總統的弟弟來幫助自己解決麻煩的,由此可看出唐的地位。這部拿了奧斯卡大獎的電影也是在中國考慮了很長時間才引進的,隨著中國觀眾的審美和閱歷慢慢的提高,對這種類型的電影也可以接受了,也比較希望在以後的日子可以看到更多這種類型的好電影。
③ 第 91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在劇情上有哪些亮點
托尼說,我很清楚我是誰。我是一輩子都住在布朗克斯區的人,和我母親父親兄弟,現在還有我老婆孩子。就這樣,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才是那個急吼吼的人。每天要去賺飯錢。你,大人物先生,你住在城堡的頂部,周遊世界為富人演出音樂會,我住在街上,你坐在寶座上。所以,是的,我的世界比你的黑得多。
唐下車站在雨里說,是的,我住在城堡里。托尼,一個人。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彈鋼琴,因為這使他們感到有教養,但我一離開那個舞台,我不過又是一個黑鬼,這才是他們的文化所在。我獨自忍受這種煎熬,因為我不被自己的人所接受,因為我和他們不一樣。所以如果我不夠黑,如果我不夠白,如果我不夠男人,那就告訴我,托尼,我是誰。
④ 馬雲為何力薦《綠皮書》這部電影
在現如今電影市場紛繁換亂的局面下,拍出這樣有社會責任的影片並配以“綠皮書”這樣的電影名,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樣被電影中所傳遞的溫暖所感染。每年中國的電影出產率很高,商業片泛濫,又有多少人為了呼籲,為了理性,為了讓人們快速的思維放慢下來,靜靜考慮我們還是個人而努力著呢。拋開馬雲這個所有中國人都熟知的名字。單純的看待電影本身,我們找到些心裡的那些溫暖,懷揣的,努力著去實現,這就夠了。我想這就是“綠皮書”帶給我的意義。綠皮書爆冷勝出一舉獲得第91屆奧斯卡獎,可是飽受爭議啊。這部電影目前還沒有在中國上映,但是在美首映的時候獲得了94%的爛番茄觀眾好評度。
這部電影在國內還沒有上映,但是在去年11月已經在美國上映,講述的是白人司機為黑人鋼琴家駕車前往南方巡演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爭吵和笑料,最終放下偏見收獲了友誼。劇情有點像《觸不可及》不同之處在於這次黑人是僱主白人成了服務者,對於美國這個種族和膚色歧視的國家可是一次勇敢的挑戰和嘗試。這部電影雖然是簡單的公路電影,但是不少觀眾反應看後是笑中帶淚,在大笑之後,心裡會泛起一股暖意,好的作品最能觸動人的心靈,相信綠皮書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⑤ 美國賀歲音樂喜劇《綠皮書》,真的只有笑料嗎
最近上映的一部美國音樂喜劇電影《綠皮書》,一部種族歧視的電影,相比於其他種族題材,該片在敘事層面的確是高明許多,拿下今年的奧斯卡也並不意外。雖然反映的是種族和階層這種嚴肅的話題,但全片笑料不斷,溫情感人,一部很不錯的美國賀歲片。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整部影片辛酸與歡樂並存,黑人鋼琴家南部巡演一路。男主男配演技炸裂,情節起承轉合令人感慨。看完終於有一次例外,覺得——幸虧不是活在60年代。紐約義大利裔和牙買加裔黑人真是神搭配,配色漂亮、表演精湛、真人真事,警示世人。輕松、歡快的表象下是尖刻的種族矛盾。真實事件的人物關系,讓劇本天生就很工整,套路用的也很乾凈,音樂承擔了矛盾的釋放點,很中庸的局面控制,又是一部討評委歡心的作品。
⑥ 綠皮書電影簡介
托尼就職的夜總會關門裝修,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為了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當他到達豪華公寓後,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在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當然,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之中,但托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司機。給托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了他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是只限白人。
人物評價
該片有責任去提醒觀眾,關於美國這個國家的種族關系問題。影片真正想傳達的信息,則是如何忍受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維果·莫特森將口音模仿得非常像紐約那種拉長調子的說話方式,並且有種很好的時機感。
在這兩個像正反兩極的角色漸漸開始尊重彼此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笑料摻雜其中。《綠皮書》成功刻畫了有色人種所面對的那些困境,這不僅會發生在南部腹地,也會出現在像紐約市這種地方。維果·莫特森的撇嘴微笑似乎很適合這個角色。這讓人無法不去喜歡這個角色。
⑦ 綠皮書好看嗎
好看。
《綠皮書》這是一位黑人鋼琴家,他發現一位粗魯的白人是遭受帕特里克襲擊的南部之旅的司機。在向南行駛的過程中,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相互矛盾,引起了很多爭吵和笑話,但是當他們最需要彼此時,他們會一起度過難關。
更改「 U Un」。兩者之間高度默契的合作使好萊塢權威電影評論網站Deadline非常興奮。他們評論說:「這對是近年來最好的組合之一!
⑧ 如何評價《綠皮書》這部影片
如何評價《綠皮書》這部影片?
《綠皮書》是一部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
志同道合的人很容易成為朋友,而截然不同的人要結下不朽的友誼,非要靠一個難得的機緣,讓他們發現彼此身上的閃光點,互相付出和支持。 這部影片的溫暖,就在於它給我們展示了這種極其珍貴的友誼。人這種社會動物,其實無時無刻不需要他人的肯定和贊許,才能感覺自己存在的意義。 能有一盞溫暖的燈照亮和陪伴人生坎坷不平的路,也就足夠了。
⑨ 為什麼《綠皮書》獲得奧斯卡卻不被美國人待見
《綠皮書》獲得了奧斯卡獎,而《綠皮書》在中國的上映時間是2019年。《綠皮書》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講的是一位白人托尼受雇於著名的黑人鋼琴家唐,為他開車並充當保安這個工作。在美國一路向南中,托尼與唐由本來的互相看不順眼到最後成為了互相很協調的好朋友。《綠皮書》就這樣在音樂中講述了一個跨越種族,跨越階級的故事。但是,雖然《綠皮書》被很多人喜歡,很多人很受感動,但是《綠皮書》卻不被不少美國人待見,這是為什麼呢?
因此,雖然《綠皮書》獲得了奧斯卡獎,但是這部電影仍然不被美國人待見,美國人對於種族的偏見仍然不少。除此外,還有的原因便在於電影中的刻板映像問題,戲份多少的問題,這也是與種族歧視有關的問題。
⑩ 電影綠皮書怎麼樣
《綠皮書》是關於美國60年代為背景的生動社會風情寫照。影片雖然談論的是過去的事,但點題的內容:「改變人們觀念需要的不僅是才華更是勇氣」,在當下任何地方都依然實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每個變革,每個制度上、觀念上的改變都是很多人不斷挑戰世俗,用實際行動去感化,去說服,慢慢才發生的。本片雖然是兩個人的一場公路之旅,但到了影片結尾,我們就會看到兩個男主角都在彼此的相處中被對方改變,是一部很溫馨又有人情味兒的作品。
影片是真人真事改編,且與很多種族相關電影不同的是,這次黑人成為了老闆,白人作為下屬,調換位置後,讓兩個角色的互動更加有趣。Viggo Mortensen出演的義大利裔白人Tony Lip ,是生活在紐約的工薪階層,是個文化程度低的粗人。為了賺錢,他成為了當時美國最知名的鋼琴藝術家Don Shirley(Mahershala Ali出演)的司機。而後者雖然是黑人,但作為藝術家,對品味和禮儀有著很高的追求,行為舉止都與受過高等教育的上層社會人士一樣,卻在美國南方不能被白人所接受。他既無法不被同族裔人接納,也無法融入白人上流社會,成為了穿著晚禮服卻只能住爛旅館,連白人餐廳都不能用的人。這樣的人物在那個時代下非常罕見,也因此很有典型意義。
這兩位一路在美國南部的遭遇讓人深深感嘆當年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兩人之間因階級、文化、教育程度的差異,也產生了很多有趣的互動。在車里吃肯德基那段真的非常有典型性。
司機也從一開始對黑人存在偏見,慢慢被這位藝術家的才華與風度所折服。藝術家原本也看不上司機各種言行舉止,但最終也被對方的真誠和善良感動,開始向對方敞開心扉。從某種程度上,這很像傳統愛情故事裡,不同階層的男女,在相處後居然互相吸引十分類似。兩個彼此看不起的人,慢慢學會接納對方,這個過程溫馨且令人感動。
最難得的是,影片十分全面地展示了美國不同族裔、不同階級人中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成了生動又寫實的社會風情畫,展示出人們的地位與所受到的尊重不應該只按照膚色來分,也不應該因受教育程度或貧富來被區別對待,每個族群里都有好人、壞人。
與此同時,這位黑人鋼琴家這趟南下之旅並非偶然,也不是被強迫,而是他主動要求的,因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才華去說服別人,提高黑人的地位,就算這樣可能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
其實如今,很多人都在為了改變保守派的觀點而努力著,像《黑豹》、《摘金奇緣》都為提高少數族裔電影人在好萊塢地位做出了貢獻,不斷涌現的女性為主題的電影,也是在為提高女性地位而努力,還有今年頒獎季眾多與同性戀有關的影片,這些影片背後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注意到一直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和他們的才華,讓人們知道他們也應該有機會獲得平等的關注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