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周星馳的《喜劇之王》
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電影中周星馳一句「我養你啊」在現實社會不知道多少人為這句話努力著,尹天仇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代表
❷ 《喜劇之王》觀後感
周星馳的電影影響了我們一代人,他以無厘頭搞怪加誇張的造型來在電影上給我們以一種搞笑的方式來呈現給觀眾。小時候看星爺的電影就是搞笑,成大後你會發現電影中包含了星爺對自己以及這個社會的表達。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喜劇之王》帶給我們怎麼樣的意義:
《喜劇之王》這部影片,數不清自己看了多少遍了,多是機緣巧合,電視上播放,自己是在無聊就跟著看了。但是現在仔細回想起來,這部影片前前後後給了我三層深刻的印象。
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觀看這部影片,自己被星爺那種無厘頭的幽默方式深深吸引。接 下來看過幾次後,都感覺沒有第一次那麼好笑,勉強笑了。今天,重新打開這部影片,從頭至尾,都沒笑出來。但是,我承認,這是星爺最好的喜劇。
因為看得多了,就感覺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周星馳最有內涵的一部影片。這部電影, 沒有了周星馳早期的瘋癲與後期缺少靈性與神韻。是真實生活的表現,雖然拍攝是在那個年代,但是在今天看來,依然不與生活脫離。影片依然延續了周星馳的特色,小人物的卑微,但是充滿善良和真誠。
影片吸引我的地方是這部影片展現的是小人物的奮斗歷程,也是周星馳具有自傳性的一部影片。喜歡周星馳的電影,不僅僅是因為影片的幽默搞笑,更多的是周星馳向人們傳達的一種生活情感。
影片中有許多經典台詞:實際要比想像,復雜的多地;其實我是一名演員;群眾演員就不是人嗎;你看前面是黑暗,但是只要你堅持,就可以看見黎明了;我只是想要個機會……
我最喜歡的一句就是“其實我是一個演員”。了解一些周星馳的背景資料,知道他在學生時代的刻苦鑽研,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他付出的努力。
這些都是影片中的伊天仇受他人的嘲笑與不給肯定的時候說出,他對理想的堅持不懈與單純直接通過這一句話足可說明,他的理想是當個演員,一個只為至少可以拿到一個便當的演員,他不是看重那個便當,他看重的是那個便當後面的意義,作為一個片場演員被肯定的“標志”。
在這里,更可以看出他的'高貴之處,他不是想當明星,明星與演技,藝術是沒有等號關系的。他身上沒有如今想當明星的那些人的浮躁,他是踏實與努力奮斗,他為他的理想奉獻的是他對理想的真誠與執著。
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在我今天成為一名藝術類學生的時候,給予我深刻的感觸,在再次觀看影片的時候,才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影片中的伊天仇很孤獨,沒有人去了解他豐富雋永的內心,雖然有夢想做伴,但卻找不到傾訴的共鳴。一個人的旅途是殘缺的,還好有飄飄的出現。
柳飄飄也是個曾經有夢的人,但現實刺痛的回憶讓她把這些深深的埋到了最心底。 她害怕回憶起來的那種焦灼,所以當第一次尹天讎問到她的初戀時她才會惱羞成怒,轉身離去。埋在心底的隱痛拿出來接受陽光的曝曬是需要勇氣的,還好飄飄並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放棄夢想,只是把它藏了起來。當她遇到天仇後,她的夢想開始復甦了。他們不是因為痛苦而在一起尋找慰藉,他們是因為緣分而在一起放飛自己的夢想。
當尹天仇大聲的對著飄飄喊:“我養你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雖然可以看出他下決定之前的那份猶豫,我想那不是他不愛她,而是太愛她了而不知道怎麼讓她過得更幸福,是不是真的可以養起她。這句看似簡單而幼稚的話語,裡麵包含著尹的簡單和直接的真情。柳飄飄說了句傻瓜還是走了,可車上的她,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哭得一塌糊塗。作為一個舞女,是很卑微的,有什麼理由去渴望別人的愛。風月場上的逢場作戲都已經麻木了,於是一個“傻瓜”說出這四個字的愛情宣言時,她無法抗拒眼中的淚水,更無法抗拒在內心深處的感動。
影片到了這里,讓人看的不再是無厘頭的搞笑,用一顆成熟的心再來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會笑,可是笑的時候多是心頭一種堵的感覺。因為它賦予的意義更多,它是一部值得回味和讓人有所收獲的影片。
❸ 如何評價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
關於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小周想用兩個字來概述自己的感受——共鳴。
這部電影對小周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小周學會了要有夢想並且要學會堅持。
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它能成為經典,並且有這么多觀眾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吧。你們認為呢?
❹ 如何評價《喜劇之王》呢
《喜劇之王》是我最喜歡的周星馳電影,每次重溫都會淚流滿面。
《喜劇之王》是一部充滿失敗者況味的電影,周星馳回顧自己跑龍套生涯,揭開生活最為殘酷的一面。電影開頭的一幕,尹天仇朝著海水大喊,努力,奮斗!這是尹天仇所堅持的信念,只要努力了、奮鬥了,就有可能出人頭地,脫離底層生活。
尹天仇很執著,身上有著一股令人感動的傻勁。在演屍體的時候,導演沒有喊停,就一直躺著不動,就是這種傻勁的體現。這股傻勁幾乎讓他成功,動作巨星願意給他機會。所以,在試戲的時候,尹天仇表現出緊張、局促,積累在內心的委屈情緒,一下爆發出來。他演的極為投入,生怕機會就此溜走。可他與柳飄飄的愛情,最終讓飾演主角的機會,離他而去。
《喜劇之王》打動人心之處,就在這里。認真地生活,每個人都是優秀的演員。
❺ 如何評價電影《喜劇之王》
前幾天在機場看到星爺有個男粉絲大喊「星爺,我養你啊」星爺抱拳感動。這就是一部好電影,20年了一直膾炙人口深入人心。我那時候還是上高中,當時沒看懂,只感覺星爺那場哭戲大鼻涕跟面條兒一樣十分搶鏡。後面每次重新看心境都不一樣,從「你沒資格吃這盒飯」到「不走行不行啊」那種對生活無奈,好像就底層小人物自己的寫照。
以前看了是傻笑尹天仇就是個死跑龍套的真糗,現在想想自己何嘗不是生活中那個跑龍套的人。星爺在劇中始終強調自己是一名演員,沒錯這就是他的信仰,和達叔的「卧底演技」一氣呵成,到最後眾多大腕都來捧場,一切侮辱和嘲笑最終都會變成激勵。蘇格拉底曾經說過,當你沉下心境低頭前行默默的趕路月亮就在你身後,沒錯星爺做到了,我們呢?
❻ 怎麼評價喜劇之王1
《喜劇之王1》講述的就是周星馳所扮演的小人物尹天仇,是一個專門在片場跑龍套的小演員,但他卻始終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真正的演員,盡管周圍全是唏噓聲,尹天仇從未放棄過手中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
這是他活下去的信念,同時也是他一生的追求,故事的後半段,尹天仇還遇見了一生的摯愛,盡管對方的身份並不是很體面,但尹天仇堅信自己遇見的就是愛情,所以他才會在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的情況下,那麼篤定的說出那句「我養你啊」其實很多人說尹天仇就是周星馳當年的真實寫照。
他和劇中的人物一樣,都渴望能有一個機會,讓自己這塊金子能夠被有賞識之人所挖掘。但真正能支撐一個人走向成功的,絕對是那堅持不懈的信念以及不間斷的努力,很顯然,周星馳做到了,尹天仇也做到了。
(6)如何評價喜劇之王這部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片中很多靈感都取材於周星馳自己的真實經歷。在構思拍《喜劇之王》時,周星馳與田啟文談起拍一些小人物的角色,因此戲中加入了很多周星馳早年工作和生活的點滴故事。
片中尹天仇換上神父服裝後就被杜娟兒一槍打死,但直到杜娟兒解決完所有壞人,尹天仇卻還在後面演「內心戲」,急得導演直喊「cut」。
這個片段取材自周星馳在《射鵰英雄傳》里跑龍套的經歷。片中一隻蟑螂蹦到尹天仇扮演的死屍上,可他還是一動不動,這段戲源自於周星馳拍攝電影《九品芝麻官》時的真事。
❼ 如何評價《喜劇之王》這部作品
喜劇之王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也有相當多的高評價,其中無一例外,都是極盡褒獎贊美之詞,如周星馳最偉大的作品,喜劇的最高境界或最能觸動人心的自傳等等。但是,這真的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嗎?個人以為,這是一部相當失敗的電影,這樣說吧,這部影片從商業角度來說,它唯一值錢的就是周星馳三個字。從藝術角度來看,它只是周星馳一個不成功的嘗試,他試圖把喜劇的誇張和生活的真實結合在一起,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演繹方式。可惜,他失敗了,他沒有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而這樣的問題在他以前的作品中,幾乎都是不存在的。以前那些影片的基調,被確立為虛化和漫畫式的,所以就算它的細節再誇張,再無稽,再荒謬,我們也可以接受,因為它的規定情境完全是假設的和獨立的。可是喜劇之王的影片基調,是一種彌漫著傷感與浪漫的人生描摹,人物形象也和一般漫畫式的喜劇片截然不同,因此生活的合理性,真實性也就成了很重要的問題。
另外,作為一種虛化式的自傳體,他本想表達出來的,是一個小人物對現實的不屈和對理想的執著,並如何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這樣一些美好的東西。可是從影片中看到的,卻是一個極度自我,自卑且敏感的男人,對現實的失望,對他人的不屑和罔顧,如何的孤獨又如何渴望被認同,這樣一些比較負面的東西。
當然,這部電影也不是一無是處,起碼它讓人領會到了,周星馳未成功之前的心酸和落寞,並看到他如何的永不言敗,契而不舍的執著於自己的夢想。所以作為一部電影來說,這影片是失敗的。但對於周星馳個人來說,算得上成功,因為他用一部蹩腳的影片,讓人們扭轉了對他一貫的定位:他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喜劇演員,他也會用喜劇的手法演繹悲劇(註:別拿大話西遊舉例),他正在成為一位真正的大師!
至於最後,我想反駁下一個朋友的話,她說:周星馳從未取笑過愛情和普通人。可是如果你們真正看懂了他的作品,會發現:他或者渴望過,但卻從未相信過愛情。至於他人,只是會走路的道具,僅止而已!
❽ 你怎麼評價星爺的《新喜劇之王》
我覺得很不錯。
有的人說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只是在賣情懷,但其實這部電影中還是包含了人生的各種心酸,符合星爺的一貫作品風格,大概只有用心去觀看,懂星爺的人才能明白這部電影的寓意吧。
❾ 如何評價《喜劇之王》這部電影
《喜劇之王》上映於1999年2月13日,是當年的賀歲片,迎合香港年年賀歲片的習慣,結局當然必須是皆大歡喜大團圓,所以幾費周折弄了這樣一個大家開心甩薯片的結尾。這當然突兀,因為跟整部劇的基調根本不搭嘛,但關鍵在於星爺自己演成這樣了,導演和編劇也很難轉回來。《喜劇之王》在我心中是和李連傑的《精武英雄》並列的華語英雄主義電影。
其實,他是一個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