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田縣電影院今晚電影
澳門風雲3、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美人魚、高跟鞋先生、卧虎藏龍青冥寶劍、 功夫熊貓3、 聖鬥士星矢、末日迷蹤、詭娃等,差不多在這些電影中
⑵ 古田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怎麼樣
古田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是1993-11-13在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注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古田縣城西建設路16號。
古田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922MA2XWH1K11,企業法人黃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古田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僅供清理本企業債權債務使用。(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福建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15896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433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古田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⑶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第一中學,到最近的電影院是哪兒古田都有哪幾個電影院和游樂場
- -。居然有人問這個問題。我完全被LZ雷到了。
哈哈哈,有個新豐電影院。晚上8.30分的時候你可以去看看。
⑷ 金雞獎提名名單公布,獲得最佳故事片提名的有哪些作品
金雞獎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一個獎項,10月22日,今年的金雞獎提名名單公布,其中不乏好的作品,有很多也是在網路上大家熱議的作品。其中獲得最佳故事片提名的就有:《古田軍號》、《後來的我們》、《地久天長》、《我不是葯神》、《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這其中《我不是葯神》、《紅海行動》和《流浪地球》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看過,他們的主旨內容不一樣,但都是能讓人感動到哭的好作品。
中國的好電影越來越多了,每年上映的影片都讓我們觀眾期待。很高興看到中國電影走到今天,相信未來的中國電影發展會更加的壯闊,被更多人喜愛。
⑸ 寧德市古田縣電影院哪裡有播小時代2
在網路地圖上搜到了古田縣有兩個電影院,「夢幻星際3D影院」在古田縣,另一個「大橋電影院」是在大橋鎮。古田的夢幻星際主題影院可以看《小時代2》。
⑹ 濟南戰役王耀武的扮演者是誰
電影版《濟南戰役》中扮演王耀武的是陳默。電視劇版本中扮演王耀武的是周藝華。
陳默,1925年出生,籍福建古田縣,生於寧德。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演員,歷任演員隊隊長、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顧問等職。
周藝華,著名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主演過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代表作品有《一門三司令》《東方第一刺客》《金戈鐵馬》。
劇照:圖一為電影版,圖二為劇版。
⑺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有沒有消防器材店
肯定有的呀,如果沒有的話問問消防隊裡面的人,說不定他們就有開!
⑻ 台江區的社會
明、清代,台江地區設戲台。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蒼霞洲開始出現營業性戲園——廣裕樓(也稱廣聚樓),演戲不定期,也不排座,場中擺有方桌,每方桌6人席位,邊飲酒邊看戲。隨後蒼霞洲又興建廣福樓戲園(不久改為電影院)。民國4年(1915年),在台江建有瀛洲大世界戲園、大舞台戲園、歌舞台戲園、廣聲車館兼戲園;在雙杭夏醴泉建有陶陶居茶室兼戲園。民國7年,福建督軍李厚基在南公園開慶祝會,把園中的桑拓館、望海樓均改為戲園,後亦成為營業性戲園。30~40年代,曾在台江地區內開業的有大羅天、台江、三山、天華、天聲、中心戲院和廣星、大光、啟明電影院、大世界戲園以及廣裕樓戲園、仰文樓群芳會(戲園)、歌舞台(戲園)、大聲舞台(戲園)等。蒼霞洲基督教青年會小禮堂,也於周末、星期天放映電影。
新中國成立後,大羅天戲院改為電影院。台江、三山、天華、中心戲院改為劇場,其中台江戲院改名為解放劇場。1951年元旦,在台江路新建福州閩南影院。1952年2月,大羅天電影院被福州市總工會接管,為福州市勞動人民文化宮(1954年遷八一七中路)。1953年,福州閩南影院改為福州市閩江電影院。1954年,福州市工人文化宮第一、第二禮堂陸續建成。1956年,閩江電影院改稱台江電影院。1959年,福州市文化局在台江路東段興建文藝影劇院,1963年又在南公園興建南公園影劇院。1990年,全區有台江電影院,天華、中心劇場,文藝、台江區文化館影劇院;福州市工人文化宮第一和第二、台江區教工、福州市公交公司、福建省交通廳禮堂,福州市交通、輪工、建工、運輸俱樂部;南公園聲雅廊中心共15家,各有1000人左右的座位。
「2013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開展,本次活動由福建省文化廳、省台辦、福州市有關方面聯合主辦。由長樂和台灣原風文化藝術團聯袂打造的原住民表演《祭典歌舞》,由鼓樓區和台灣花蓮原鄉舞蹈團傾情奉獻的原住民歌舞《歡樂滿山谷》。台灣部分民間舞蹈家共同演繹民俗舞蹈《里山外山新春樂》。 民國時期,台江地區私人診所有中醫、西醫、草葯醫3種。全區100多家中醫均是私人開業醫,多是祖傳。
1951年3月,大部分西醫私人診所、私人醫院組成19個聯合診所。1958年7月,全區所有私人開業的中醫、西醫、草葯醫都參加「大聯合」,組成集體所有制的醫療機構、制葯廠。私人診所暫不存在。1963年,國家政策允許,有233名醫務技術人員,其中中醫(含草葯醫)117人、西醫42人、牙醫3人、醫士15人、護士2人、助產士12人、牙技士30人、接生員12人,經批准退出集體醫療機構,開設私人診所。「文化大革命」中,私人診所被取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又恢復,至1990年,全區經審查批准開業的各類私人診所有136家。
截止2010年台江區省級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共有81家: 醫院類型 醫院名稱 綜合三甲醫院 福建省立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專科三甲醫院 福建省腫瘤醫院 福建省人民醫院 福建省婦幼保健院 福州市傳染病醫院 福州結核病防治院福州市第二醫院綜合三級乙等醫院 解放軍476醫院 武警福建省總隊醫院 福建省建新醫院 福州市第一醫院專科三乙醫院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福建省皮膚病性病防治院 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 福州市中醫院福州神經精神病防治院 綜合二甲醫院 福建省老年醫院 福建省級機關醫院 福州市第八醫院 綜合二乙醫院 福建省煤礦中心醫院 福建省金雞山工人溫泉療養院 福州市鼓樓區醫院 福州大學醫院 福州市晉安區醫院 福州市第六醫院 福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 福州市第七醫院福州市台江醫院綜合一甲醫院 福建師范大學醫院 福建農林大學醫院 廈門航空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航衛處 福建省中醫學院國醫堂 福建蜂療醫院 福建省軍區門診部 福州口岸門診部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衛生室 福建省中醫院研究院綜合門診部 福建省醫學會西洪門診部 倉山區中醫院 台江區中醫院 鼓樓區中醫院福州國際航空港有限公司醫療中心福建省軍區門診部福建省郵電管理局門診部其他 福州東南眼科醫院 福州福興醫院 福州華安醫院 福州市精神病療養院 西岸門診部 康凱診所 民鳳診所福州鼓樓榕樺醫院福建醫學科學研究所門診部福建汽車運輸總公司閩運診所 本表格資料均來源於台江區人民政府網 截至2008年2月25日,台江區先後與53個省內外城市(區)締結友好城區關系: 所屬省市 友好城區 所屬省市 友好城區 北京 崇文區 江西 東湖區 西湖區 上海 靜安區 寧夏 金鳳區 隆德縣 天津 和平區 河南西工區西工區湖北江漢區應城市沙市區黑龍江道里區永紅區重慶 江北區 湖南 張家界市永定區 北區 江蘇 金閶區 滄浪區 鍾樓區 北塘區 雲南 五華區 浙江 拱墅區 下城區 江東區 白下區遼寧 鐵西區 中山區 河北 海港區 路北區 橋東區 青海 城西區 陝西 新城區 碑林區 臨潼區 廣東 越秀區 山東 槐蔭區 菏澤市 內蒙古 玉泉區 山西 北城區 迎澤區 晉城市城區 四川 成華區 福建 思明區 鼓浪嶼管委會 三元區 尤溪縣 貴州雲岩區台江縣薌城區 鯉城區 古田縣 上杭縣 本表格資料均來源於福州台江政府網
⑼ 古田縣的社會
古田於五代南唐(約955年)創辦藍田書院,為民間辦學之始。宋景德二年(1005年)首建官辦縣學。慶元三年(1197年)朱熹避難古田,先後在城鄉書院講學,尊儒尚學之風日盛。宋代考中進士者達161人。元、明、清三代有史籍可考的有私辦社學5所,書院20所,私塾開設更為普遍。清末廢科舉、興學校。光緒十三年(1887年)起,英美教會先後在古田創辦6所教會學校,光緒二十七年起,縣署及地方人士先後創辦4所兩等小學堂。至宣統三年(1911年),有兩等小學堂10所,學生600餘人。其間,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專業和職業技術教育相繼起步。民國初期,推行新學制,各鄉鎮普遍辦起小學,原6所教會學校發展為附設小學的初級中學。民國十五年(1926年)創辦縣立中學,民國十八年創辦聾啞特教班,為全省第一所聾啞學校。民國三十六年,華僑和地方人士集資創辦玉田高級中學。至解放前夕,全縣計有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學101所;中小學教師224人,中小學生5005人,平均270人/萬。有赴美、日等國留學獲得碩士以上學位者30多人。
解放初,縣人民政府接管原公辦私立及教會學校,予以整頓,重新命名。並興辦冬學和幹部職工業余文化學校。貫徹「向工農開門」的辦學方針,大批工農子女得以入學。1953年,擴大原有學校規模,興辦許多小學,成立小學輔導區,改變管理體制。1958年,古田遷城,對中學再度調整,重新布局。至1966年夏,全縣計有中學6所,小學664所;中小學教師1638人,中小學生47945人,平均1957人/萬。同時大力發展工農業余教育,掃盲工作成果顯著。古田秀峰鄉成為全省第一個基本無文盲鄉。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學一度停課,1969年復課後,學制縮短為4年;小學教學秩序被打亂。工人、貧下中農管理學校,推行「斗、批、改」,「開門辦學」,強調勞動,輕視文化知識。教育質量下降。1977年後,尤其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過撥亂反正,古田教育事業取得明顯進展。1985年3月,古田縣獲得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證書。1986年,國家教委授予瑞岩小學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1986年1月,經寧德地區行政公署派員檢查驗收,確認古田為掃除文盲縣。各中、小學致力教學改革,努力培養「四有」新人,教育質量明顯提高。至1990年,全縣計有完全中學6所,初級中學14所,完全小學280所,初級小學407所;中小學教師3649人,中小學生60965人,平均1519人/萬。全縣幼兒入園率達47.84%。1977~1990年,中學畢業生考入大專院校的2790人,考入中專的3766人,合計6556人。
2014年3所中等職業學校招生450人,在校生785人,畢業生402人,專任教師99人;2所特殊教育學校共招生18人,在校生197人,畢業生11人,專任教師60人;25所普通中學校共招生4324人,在校生13655人,畢業生4947人,專任教師1662人;38所(教學點35個)小學校共招生3641人,在校學生19077人,畢業生3011人,專任教師1434人;49所幼兒園共招生4053人,在校生10214人,畢業生3858人,專任教師50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6.02%;初中入學率97.9%。 殷周時代,先民已能制陶,使用石斧、石錛等工具。隋代即有香菇種植。唐宋時,酒麴釀造、煉鐵、造紙、建築等行業興盛,出現不少能工巧匠。元代開設惠民葯局、麻風院。明代紡織、制粉干、豆腐等行業興起,推廣植桑養蠶。清代始興印刷、刻印、制傘行業,設電報局,西醫傳入,中醫發展,且名醫輩出。民國時期,電力、衡器、竹編、製鞋、裁縫、糕餅等行業發展,印刷、鐵器行業較為發達。1990年,全縣有公辦科技機構5所,民營科技機構23個,自然科技專業人員1360人,群眾科技人員3308人,獲各級科技成果獎73項(次),其中獲省級以上獎勵的36項次。
2014年依託農林大學(古田)菌業研究院開展「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等20個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攻關,推廣「五新」技術5項,高壓滅菌、自動拌料裝袋等先進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組織申報國家創新基金項目3項;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4項;申報市級科技計劃項目5項。已成功立項國創項目1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項,市級計劃項目4項,共獲得上級科技部門項目扶持資金205萬元。徵集食用菌、茶葉、水果、節能環保新技術等各類縣級科技項目20多項。全年專利申請為91例,其中:發明25例,實用新型32例,外觀設計34例。授權為42件,其中:發明5例,實用新型23例,外觀設計14例。 自唐建縣時,民間文化就開始興起。五代至清末,文人著述頗豐,代有名家。宋林用中之理學,明張以寧之詩文,清曾光斗之書法,皆負盛名。民國時期,有詩社聯吟活動,並且成立縣民眾教育館。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現代文藝創作崛起。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九葉派詩人杜運燮曾飲譽中國詩壇。
2014年末全縣文化系統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5個,電影院1個,公共圖書館1個,群眾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38個。舉辦「文體活動進社區,歡歡喜喜盛豐年」新春系列、「慶祝五一晚會」、盧捷油畫作品展、黃祖湖書畫篆刻展、清廉頌書畫攝影展等文藝演出與展覽22多次。縣閩劇藝術中心創排《仕女圖》、《相思曲》等3部新戲,組織各類演出近300場。青少年藝術中心全年辦培訓班25期,培訓人員1400多人次。組織縣文化館、圖書館、閩劇藝術中心到下洋、羅華等5所農村小學開展藝術扶貧,到鳳埔等鄉開展送書下鄉、到杉洋、水口等開展送戲下鄉等活動。全年借閱圖書71350多人次,76330冊次。
2014年末縣級廣播電台1座,廣播節目3套,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8%。縣級電視台1座,電視節目66套,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有線電視用戶5.1萬戶,其中有線數字電視用戶3.3萬戶。 古田縣中醫歷史悠久,元末創建惠民葯局,明初設醫學訓科員。醫療全賴中醫坐堂施診或流動行醫。歷代有名醫。民間重草葯治療常見病。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西醫傳入,創設醫館對外開診。民國時期,西醫逐漸發展,主要醫療保健單位有懷禮醫院、縣衛生院、麻風療養院等3家,私人診所36家。全縣醫務人員近70人,其中西醫士31人。平均每萬人僅有醫務人員4.1人。醫療設備簡陋,農村缺醫少葯。鼠疫、霍亂、天花、瘧疾等傳染病及絲蟲病、甲狀腺腫等地方病為害甚烈。解放後,發展西醫,發揚中醫傳統,倡導中西醫結合。50年代初,有醫務人員332人,床位145張。1958年,建立縣、公社、大隊三級醫療保健網,成立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通過數年持續開展除害滅病和傳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先後消滅鼠疫、天花、霍亂等傳染病。60年代,健全公社、大隊保健院、站,培養中醫葯人員,充實西醫隊伍,至1966年,全縣醫務人員577人,床位375張。70年代,興辦大隊合作醫療站202個,培養赤腳醫生415人;消滅絲蟲病。至1990年,縣內基本消滅麻風病。全縣共有縣級醫療衛生單位9家,鄉(鎮)衛生院14所,村衛生所315個,批准個體開業診所58個。各醫院備有大型醫療器械268種,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118人,床位616張,平均每萬人27.95人,15.4張。
2014年未全縣衛生系統共有衛生醫療機構26個,其中縣級9個,省屬企業職工醫院1個,民辦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年未共有衛生醫療機構人員數1448人,其中執業醫師302人,助理執業醫師65人,注冊護士532人。年未共有衛生醫療機構床位數1313張。 2012年福建省市涉及古田縣的58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和縣級1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轉移農村勞動力5588人,新增城鎮就業365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04%。農村低保標准從1200元提高到1800元,新農合參合率達99.9%,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參保率分別達91.6%和65%,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應發盡發。新建農村敬老院3所、「五保幸福園」12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6個。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428套。再次榮獲福建省省級衛生縣城稱號。
2012年初古田縣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福建省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古田縣實施第一批扶貧項目19類53項,總投資35.3億元。已完成或竣工4項,啟動建設33項,開展前期16項,爭取上級補助1.2億元。
2014年全縣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160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4740人。全年發放城市低保金611.83萬元;發放農村低保金1882.18萬元;發放城鄉低保電費補貼71.58萬元;發放重度殘疾人生活補助金139.81萬元,補助3161人。城鄉醫療救助6646人次578.79萬元;流浪乞討人員救助483人,救助金8.98萬元;臨時救助307戶,救助金12.61萬元。
年末全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12個,床位數534張,收養194人。 古田民間傳統體育主要有武術、龍舟、舞龍、舞獅、氣功、棋類等項目。唐天寶年間(742~755年),部分寺院武僧日夜習武。宋代習武之風日盛。明末清初,舊城、谷口、水口、平湖等地賽龍舟初具規模,每逢春節、元宵及喜慶等節日,舞龍、舞獅為重要活動項目。清末至民國初,尤尚南少林派龍樁拳,體操、田徑、球類等近代體育項目傳入古田,學校專設體育課程開展體育活動。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縣設體育科,舉辦首屆體育運動會。民國二十九年建縣體育場,組織開展各項體育活動。1952年舉辦縣首屆工人運動會。1954年全縣廣泛開展工間操(包括廣播操、生產操和練功十八法)活動。此後,農村民兵營、團支部利用農閑組織開展球類、田徑、射擊等活動,中學和部分農村還推行「勞衛制」。1956年成立縣體育運動委員會。1962年創辦縣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城鄉組織30多個業余籃球隊。1972年縣少體校開辦游泳、射擊、體操、乒乓球等培訓班。至1990年,全縣有體育協會組織8個,基層分會282個;舉辦縣體育運動會6屆,工人運動會7次,農民運動會5次,中小學運動會14次,聾啞人運動會2次,老年人運動會1次;為國家隊和省隊培養、輸送運動員18名,獲世界和亞洲地區比賽冠、亞軍計16人次,獲全國比賽金、銀、銅牌計21人次,獲省級比賽第一、二、三名計343人次。是年,古田縣獲「全國體育先進縣」稱號。
2014年向省體工隊輸送1名隊員,省體校輸送2名隊員,市體校5人。組織參加寧德市少年兒童舉重錦標賽,獲男子團體第二名,女子團體第四名;參加福建省少兒游泳冠軍賽暨十五屆省運會選拔賽,22名運動員全部入圍省運會決賽;參加第十五屆省運會體操比賽獲得2金6銀5銅的較好成績,謝宇聰獲得男子個人小鞍馬第一名、吊環第二名、自由體操第二名。古田籍運動員翁巧珊獲得亞運會、亞州沙灘運動會比賽帆板金牌。
⑽ 電影《古田會議》劉安恭是誰扮演的
電影《古田會議》劉安恭的飾演者:楊翔。
劉安恭,(1899—1929) 革命烈士。 字季良。四川永川(今重慶永川)人。其父曾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率領群眾推翻永川縣滿清政府,被推選任第一屆民選縣長。幼時隨父遷居成都,受過中等教育。
劉安恭,出生在一個官宦人家。少年時期,在家鄉由祖母延師教讀。1917年,在父親支持下去德國留學,進入柏林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專業。並在柏林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楊翔,男,福建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助理兼演員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福建戲劇家協會理事,福建省青聯委員。
(10)古田縣有多少電影院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29年12月下旬,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大會由陳毅主持。
會上,毛澤東根據中央來信的精神和紅四軍具體情況作政治報告,朱德作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中央批示信並作反對槍斃逃兵的報告。
會議認真總結了紅軍創建以來黨在同各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統一了思想認識,一致通過了多種決議案,其中最重要的是關於糾正黨內錯誤思想的決議。這些決議案系統地解決了建黨建軍的一系列根本問題。
古田會議決議案的中心思想是要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黨的建設。古田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批示,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