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進行場面描寫
一、有點有面,點面結合。場面描寫必須首先寫出某一個特定場合的整個面上的情況。這如同電影中的「大全景」拍攝。場面描寫不是寫出面上的情況就行了,也就是說場面描寫既要寫出總的輪廓,又要寫出具體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動。
二、突出重點,寫出氣氛。既然是場面,必然會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詳寫主要人物的神情動作,略寫次要人物,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此外,還應注意把握場景,寫出氣氛。眾多人物活動的場面,無疑會營造出種種不同的氣氛。有熱鬧的,有冷清的,有歡樂的,有悲哀的。真實地再現某一特定場合下的特定氣氛,有助於表現所描繪的場面的特點。
三、層次清楚,有條不紊。場面描寫既要全面顧及特定場合下的各個方面,又要重視場面氣氛的渲染,常常出現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況。因此,先寫什麼,怎樣寫才能使人感到層次清楚,就成為值得注意的問題。常見的寫法有總分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等。某一場面的描寫究竟採取怎樣的順序,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B. 急求 關於動畫氛圍營造表現手法 方面的 論文 電影方面 鏡頭處理方面 色彩 場景 原話 等等 有關動畫的都好
鏡頭語言----我們通常看到攝影師的意圖通過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因為拍攝的主題和屏幕的變化,感覺的攝影師通過鏡??頭的表達,這就是所謂的「我的鏡頭會說話「,這是一般說」語言的攝像頭「。的大多數初學者或嬰兒學校演講階段'到'字'不能清楚地表達他想說的話,即使是顛三倒四語焉不詳,越來越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方式,甚至語無倫次。所以只要你知道「鏡頭語言」,你將能夠以「物質,說出自己的想法」,幾句話想表達的東西,你是正確的寒冷寒冷的圖圖,人們不再有不可理解的感覺。以上的「語言」作為一個比喻來說明是最重要的攝影就像是在演講中,措辭是美麗的觸摸其次,讓人們了解。表達事件通過鏡頭,讓其他人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你的電影到底在表達,例如,你拍的蔣介石紀念堂的門,看到這個屏幕,我們可以立刻就明白了,有些人就是怕你沒有印象,左側射門一次的權利,使一個又一個,這似乎是老的人患阿爾茨海默氏病,一直在你耳邊一直重復同樣的事情,你煩不煩?有許多人在拍攝靜物,如花卉,器皿,圖片等,的屏雖然美國,但不是很熱鬧的主題,鏡頭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停滯狀態,這似乎是清楚的幾句話表達的事情,但一個冗長的解釋,當然,你不會有耐心再聽下去。同樣,在世界的形象,雖然不同於一般的言語表達,但目的是一樣的,你拍攝它,想像一下你講一個故事,所以,它不是空的頭,不知道要拍什麼屏幕內容。
「亂」---顛覆的語言的攝像頭
看電影的黑澤明「亂」,我壓抑著長期呼吸困難,雖然被稱為莎士比亞的悲劇「李爾王」以來的這種改變已久,但是當結果的到來,我的心似乎仍然倒腳。
情緒如此強烈,鏡頭是那麼沉著,冷靜,我可買不起!
「混亂」的鏡頭,和顛覆的規則,我不得不學習這些語言。
電影鏡頭幾乎所有的視覺和全鏡面,像老人對智慧的眼睛,遠遠平靜,看故事的發生地。人性的醜陋的一面,欺騙,狹隘,自私等,都是赤身裸體和暴露的容忍的目光。
根據我們的經驗,人物情感迸發時使用特寫強調性能的同時表達不同的情緒特徵,含蓄地表達主觀感受的導演,觀眾也達到了一個情感的統一。
「亂」。
幾乎無法找到一個中景,,更不用說特寫。
看不到演員的面部表情,讓你感受到的悲劇正在上演前的攝像頭,灰暗的心隱藏的生命。
根據我們的經驗,故事的發展推向了高潮,必須通過鏡頭的剪接率和其他的國王跳等手段來創造一個緊張的節奏,實現了統一的內部節奏和外部節奏。
「亂」。
從來沒有平坦的長鏡頭,人物移動速度很慢,幾乎沒有外部運動的鏡頭,場景決定不景別的跳。
即使殘酷的英雄戰爭場面的表現,還是一個長鏡頭,固定鏡頭,視覺,全景。
如此緩慢,平靜的告訴。
這樣的鏡頭語言,觀眾的心理產生強烈的對比,所以我不能去發泄自己的情緒,通過鏡頭一再壓抑,然後反復積累。
最後,當勝利到來的時候三太子,他是冷拍死在法老的武器,倖存下來的法老放聲大哭。
悲劇達到了高潮,在鏡頭仍然遠遠看著從容應對。
沒有看到法老的臉,只聽見號啕大哭的悲傷。
在這一點上,積累了長期的情緒終於爆發了一個很酷的鏡頭,我不能哭,但因為呼吸困難,幾乎暈了過去。
所有的鏡頭,拼接技術來減少拒絕的外在表現,所有讓路的故事,情感,讓觀眾的心。
鏡頭組的一般規律和方法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什麼電影和電視節目,按照順序通過一系列的透鏡組回暖。這些鏡頭有可能向下延伸,見他們在一起作為一個完整的實體從電影的觀眾,這是因為的鏡頭遵守一定的規則,這些規則的發展和變化,我們會做詳細的內容,下面的敘述。
(1)鏡頭的組,然後必須符合
鏡頭,觀眾的思維方式,以及電影和電視表現法組的訪問許可權,以符合生活的邏輯,邏輯思維。不符合邏輯的觀眾無法讀取。要表達的主題與中心思想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必須明確地確定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選擇哪些鏡頭根據觀眾的心理需求,即邏輯思維,如何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2)查看其他變化「一步一步」的做法
一般情況下,當拍攝的場景,「王」的發展不應該是過於戲劇化,否則是不容易的連接。相比之下,變化不大,在「王者」,而拍攝角度變換拍攝的鏡頭組,接是不容易的。基於上述原因,我們在拍攝時,「王」的發展變化需要採取一步一步的方法。逐步轉變不同的視覺距離的鏡頭,可能會導致一個平滑的連接,形成了各種蒙太奇句子。
路前進一句:這樣的敘述句是指現場的遠景,全景過渡到近景,特寫。用於從低到高表達的情緒和劇情的發展。
路向後一句話:這敘述句是由近到遠,表現在電影中的細節將擴大到所有的前高後低,壓抑的情緒。
路環一句話:向前和向後的句子。全景圖 - 中間地帶 - 近景 - 特寫鏡頭,特寫 - 近景 - 中景 - 遠景,或者我們可以把使用。性能的情緒從低到高,由高向低。這樣的句子一般都比較常用在電影和電視專題片。
在鏡頭組,然後,如果你遇到同樣的座位,同樣的景別組,然後是不相同的主屏幕。所以拍攝出來的鏡頭是小的變化的風景,副屏看上去是一樣的,在一起,似乎不停地重復著相同的鏡頭。另一方面這個位子,場景變化不大,兩個鏡頭,畫面的場景稍微改變,它會產生在人的視覺跳動或關閉的時間,喜歡一個長鏡頭,「拉外國電影,」旋轉的感覺門「破壞連續性的畫面。
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這些鏡頭從頭開始重拍(鏡頭節目片可以解決問題),其他席位中,同樣的場景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電影,的翻拍,使用它的方法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最好的辦法是使用的過渡鏡頭。兩者從不同的角度和然後組,然後穿插字幕過渡,使表演者的運動變化的位置後,組,然後,這組圖片並不會產生跳動,間歇性的感覺和錯位。
(3)鏡頭組拍攝方向,軸的法律
主要問題,出屏幕上,我們拍攝的大方向,需要注意拍攝,拍攝從軸的一側,或兩個屏幕的主要材料,必要的「死機」。
所謂的「軸」的法律指的是「跳軸鏡頭。拍攝,拍攝機的位置一直一直一直的相同側的主軸線的運動,構成了方向運動的畫面,放置的方向是相同的,或者應該是「跳,軸,的跳軸的畫面中除特殊需要外,本集團不能拿起法律
(4)鏡頭組,然後要跟隨移動的追隨者,那麼靜態「靜態畫面的同一主題或不同的主要作用是一致的,行動,然後採取行動,以順利實現的簡單過渡的目的,我們簡稱為「行動然後移動。」兩個屏幕中的主要運動是不連貫的,或者中間有停頓,然後兩個鏡頭組的訪問必須首先是做一個完整的畫面的主要動作停止,連接到靜止狀態開始運動的鏡頭,是靜態的,靜態的。 「靜態靜態組,然後停了一槍結束前的時刻稱為」下降率「,還是之前的那一刻稱為」開動率「,啟動速度和下降的時間間隔大約12秒後,鏡頭的移動。移動鏡頭和固定鏡頭組收到同樣需要遵循這個規則。如果一個固定鏡頭的平移,平移開始有啟動速度;對面的鍋,然後固定鏡頭,然後平移「下降率」,或在屏幕會給視覺上跳動的。對於特殊的效果,仍然有連接到動態訪問靜態或動態的鏡頭。
(5)鏡片組那麼長的時間
當我們拍攝的電影和電視節目,每一個鏡頭的死區時間的長度,第一種是基於內容的難易程度表示觀眾的接受能力來決定第二畫面的組合物,以及其他因素也應考慮,例如,由於在不同的屏幕包括在屏幕上的內容的選擇的場景也不同。遠景中景鏡頭畫麵包含更多的內容,觀眾需要在屏幕上的內容,所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為小屏幕近景,特寫鏡頭,其中包含較少的內容,觀眾只需要一很短的時間,你可以看到,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可以更短。的
此外,一個或一組圖片的其他因素,但也直到抑制效果的圖像的長度。由於部分的屏幕亮度比黑暗部分的亮度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如果畫面顯示的明亮部分,長度應短,黑暗的部分顯示的時間,長度要長一些。在相同的圖片,比靜態部分的運動部件的視覺注意力,第一個原因。因此,如果重點是要運動部件的性能,屏幕上應該是短的,高性能的靜態部分,持效期長的屏幕應稍長。
(6)色調彩色隱形眼鏡鏡片組統一
色調為黑色屏幕的關注。一個黑色的屏幕上的場景,不管原來是什麼顏色的許多深淺不同的黑色和白色表現的硬,軟的語調。對於彩色圖像,在除了一個音調和顏色問題。無論是黑白或彩色照片組應保持音色的一致性。如果一個對比強烈的光線和陰影或顏色的兩個透鏡組(除特殊需要外),人們會感到僵硬和不連貫影響內容通暢表達。
(7)鏡頭組的節奏
視頻節目的主題,風格,樣式和情節的氣氛,人物,情感,跌宕起伏的情節是根據電影的節奏和電視節目。這部電影的節奏,但通過演員的表演變換和運動的鏡頭,配合音樂,時間和空間的場景變化和其他因素的體現,但也需要使用本集團的接入手段,嚴格控制的鏡頭的大小和數量。整理調整鏡頭順序,刪除多餘的未成年人完成。可以說,該集團的節奏是最後的部分教學片的節奏。
處理視頻顯示的情節或一組圖片,內容應表示從電影出發來處理節奏問題。如果在一個安靜祥和的環境與快節奏的轉換鏡頭,讓觀眾覺得尷尬的跳躍,心理難以接受。然而,在節奏強勁的,鼓舞人心的場景,你應該考慮到的各種沖擊的鏡頭的變化速率與青年觀眾的心理要求符合提高的情緒,以吸引年輕的觀眾和模仿的目的。
(8)鏡頭組接鏡頭組
然後在除了光學原理的手段,但也通過的收斂的法律,所以鏡頭之間的直接切換,使情節更加自然流暢,以下我們介紹幾種有效的組訪問方法。
路連接:行動組,然後連接到兩個或兩個以上關於同一主題的系列鏡頭的性能。
路的隊列組,然後再連接到鏡頭,但不相同的主組,由於標的的變化,下一個鏡頭主體的出現,觀眾會覺得和下降屏幕上,起到呼應,對比,隱喻對比。創意往往能揭示了新的含義。
路黑和白組:是由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如閃電,爆炸,照片的閃光效果。本集團收到時,我們需要閃亮的部分用白色框,而不是幾個黑色框架,黑色和白色框橫在正確的時間,即時聯系組的各種車輛的性能,有助於加強電影的節奏,渲染氣氛,增強懸念。
路兩個透鏡組,然後另一個特寫鏡頭直接跳切到全景鏡頭直接切換的全景相機的特寫鏡頭組挑。這種方法使情節發展的移動中轉靜態或靜態的運動,給觀眾的直感強,節奏的突然變化,特殊的視覺和心理效果。
路倒敘組,然後閃回,如將鏡頭插入的數字回憶過去,這組訪問技術,可以用來揭示人物的內心變化。
路相同的鏡頭分析:在許多地方使用相同的鏡頭。回答的技巧,往往在這樣的考慮:或者是因為屏幕的材質是不足夠使用組的種類;打算到重復一個鏡頭是用來表示一個字元的黑頭發和記憶;,或為了強調一個「象徵性意義從而達到思想的觀眾,或圖片的具體原因,雙方相互勾結,發行的藝術結構提供了完整和嚴謹的感覺。
路拼接:有時候,我們在室外拍攝了好幾次,很長一段時間的拍攝,但鏡頭可以用,但它是很短的,並達到所需的長度和節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一個透鏡的相同或類似的內容,我們可以把它們可用組的一部分,然後,為了達到必要的長度的節目畫面。
路鏡片組,然後切換:在一個鏡頭中間,插入另一個表現的主要鏡頭。如果一個人走在路上,坐在車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個代表人物的主觀視覺鏡頭(主觀鏡頭),以顯示字元無意中看到直觀的感受和暗示性的鏡頭。
路行動組訪問:收斂和行動的人,動物,運輸和氣勢連貫性相似的變動,鏡頭轉換裝置。
路特寫鏡頭組,然後在年底的最後一個本地(頭或眼睛)的一個字元或一個物體的的鏡頭特寫圖片的,那麼從這個特寫圖片,領域的逐步擴大,查看顯示其他的陰謀環境的。觀眾的注意力集中體現了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轉換場景和敘述的內容,而不是突然不適合跳動產生的感覺。
路景觀透鏡組,然後:風景鏡頭過度,這主要是風景,是兩個鏡頭之間的陪襯鏡頭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景觀風格,同時表示,時間和季節的變化,這是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另一方面,根據基於對象的特大箔透鏡,此透鏡是往往作為透鏡的轉換的裝置。
路的聲音的轉變:解說轉換,這種技術一般多見於科普。交替使用語音和繪制內的聲音的轉換,類似的性能的一些電話場景。此外,還有唱的過渡要達到的效果,和使用各種內容為王。
路多屏轉換:這種技術是如何畫的畫面,多畫面,多幀和多屏的品種稱為現代電影的電影和電視藝術的新花樣。屏幕還是屏幕分為雙重或多重集可以齊頭並進,大大壓縮了時間。現場電話,撥打電話,兩岸人民一直打電話,沒有人開玩笑地打電話,接電話,播放開始。
鏡頭組訪問技術是多種多樣的皮瓣的內容和情節的需要的基礎上,根據創作者的意圖,沒有具體的規定和限制。具體的編輯後,我們可以根據情況盡量發揮,但不是從實際情況和需要。
C. 怎麼樣才能營造一個跟電影院一樣的氣氛
把你家的房間窗簾拉上 買個投影儀插上電腦進行投影 多叫幾個朋友過來一起看電影或家人 呵呵就OK了 這樣就是你要的結果
D. [轉載]電影表現手法都有哪些
電影表現手法
【電影景物描寫】劇作對人物生活環境中的風景和各種物象的描寫。它表現人物活動的時間狀態和空間特色,是創造典型環境的重要條件,是銀幕造型的一個重要方面。景物描寫,可用於轉換時空。通過描寫人物對景物的感受和反映,可以借景抒情,表現和點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緒色彩,有助於形成影片的風格特色。景物描寫要從生活出發,符合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發展的規定情境,有特定時代的和濃郁的生活氣氛。
【電影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表現對象的細微部分進行細膩描寫,是作品形象描繪的最小單位,但對其只有意義性要求而無統一的量的規定性。電影劇作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事件發展、典型環境、主題思想都是通過許多有機聯系的細節描寫來實現的。細節可以擔負一切劇作功能。電影中所有表現元素都可以通過精心構思成為細節,如聲音細節、人物細節、景物細節、物件細節、色彩細節等等。生活細節成為藝術細節,必須經過加工和提煉,成為有一定意義的細節。電影細節描寫要有獨創性、可視聽性和真實可信性。
【電影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即用墨線勾描人物和各種景象特徵,突出其神韻,不著顏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簡潔的特徵表露喚起讀者聯想,得以豐富形象。這種手法借用於電影劇本創作,指電影劇本寫作不可能對對象做長篇的詳盡描繪,運用白描手法,可以簡潔鮮明地突出所表現形象的特徵。以形傳神。
【電影象徵手法】電影編劇通過一定劇作形象的描寫,寄寓超越具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等抽象內涵的一種藝術手法。從影象構成角度看,那些屬於影片整體構思的或始終屬於劇情本身的藝術元素,除了他們的直接意義外,還寓意著更深廣的涵意(如概念、思想、感情、精神等),這就是電影的形象象徵。電影的影象象徵分為寫實性象徵和符號象徵兩大類。
從電影綜合藝術元素的構成看,象徵手法所描寫的象徵形象有四種基本范疇:1.視覺性象徵形象。影片《大決戰》中毛澤東和周恩來邊推碾子邊商量戰事,是推動歷史車輪的象徵;影片《神鞭》中傻二的辮子,作為某種傳統文化精神的象徵被刻意突出;影片《紅衣少女》中,安然身著醒目的紅衣的造型,是人物開放向上精神的象徵。2.聽覺象徵形象。影片《夜行貨車》中詹亦宏向摩根索逼近時,以列車轟鳴聲,象徵民族正氣。3.視聽結合象徵形象。影片《鄉音》末尾獨輪車的視覺形象與火車轟鳴聲的聽覺形象交叉,象徵新舊生活的沖突和歷史趨勢的必然性。4.敘事性象徵形象。主要指情節和細節的象徵。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的。影片《老井》以全部情節敘述構成影片的整體象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存意志。《老井》中,先後三次出現婚後的旺泉倒尿盆的細節,象徵著他終於融入傳統。
【電影怪誕手法】指在電影劇作中對所描繪的人、事、物、景,運用種種古怪離奇、悖於常規、異常變形、極度誇張等刻畫方式。怪誕手法給人以新奇、刺激的感受,能引起興趣和加深印象,但描寫怪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於通過怪誕揭示人物心理活動,反映和揭露社會生活的不同層面和實質,表現或深化主題等。怪誕雖然不符合生活的表面現象,但符合藝術的真實。怪誕手法的運用有全劇整體性的,有僅在劇作局部使用的,也有與寫實手法相交叉使用的。
【電影寫實手法】
電影劇作中追求逼真地、如實地描繪客觀現實的方法。客觀現實世界是多維的、縱深的、動態的,包括歷史和現實的各種人物、社會環境、自然風貌等等。寫實手法要求對重大的歷史事件、各類人物和社會生活風貌的描繪不作人為雕砌,要求環境和細節表現逼真、精細描繪的態度。寫實手法有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區別。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反對自然主義對生活的機械照相,而要求藝術的典型化。
【影片基調】基調原為音樂用語,指貫穿整部音樂作品的旋律變化或完整主題。影片基調是指影片的貫穿性意蘊與影片鮮明藝術傾向的融合。它反映導演的思想傾向、情感傾向、創作意圖和藝術追求。
導演往往根據文學劇本提供的表現內容、影片題材和所選擇的樣式,憑借自身的生活經驗、藝術感覺,以及對社會的思辨和洞察力,感受、捕捉和設計影片的基調。各創作部門以導演確定的整部影片的基調為依據決定各自的創作基調,如表演基調、造型基調、攝影基調、色彩基調等等。影片基調最終以豐富的景象造型元素與聲音造型元素為媒介表現出來,顯現於影片的主要風格特色和藝術特色之中。
【銀幕效果】電影銀幕上的藝術形象作用於觀眾心理所引起的各種情感反應。銀幕形象是由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綜合構成,因此銀幕效果也稱為「視聽效果」。電影的畫面與聲音元素結合,相輔相成,以變化豐富的動作、聲音、色彩、情調、節奏、寓意性等刺激觀眾,產生豐富的銀幕效果。銀幕效果是一種特殊而復雜的視聽刺激效果。無論視覺效果、聽覺效果還是視聽結合效果,都可以有兩種基本情況:一是通過直觀的視聽造型刺激,產生直接性銀幕效果,包括引發觀眾的各種聯想;二是通過間接的視聽造型刺激,大量靠調動觀眾的想像力產生間接性銀幕效果。
【銀幕造型】電影藝術的綜合表現面貌元素。與靜止的空間造型藝術不同,銀幕造型是時空結合的運動的造型,也是一種聲畫結合的造型。在這種聲畫結合、時空運動的綜合造型面貌中包含著豐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
電影是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所有的創作成員都是銀幕造型的創作者。相對而言,每個部門只能對銀幕造型的某個方面起到作用,通過各部門創作的有機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銀幕造型。這種集團創作歸根到底仍是以導演的總體構思為依據的,因此,導演對銀幕造型的質量負有主要責任。電影導演工作的主要成果也表現在銀幕造型上。【節奏】是電影藝術至關重要的方面之一。電影節奏是電影藝術中所有要素的綜合構成並作用於觀眾生理心理所產生的效果。節奏在電影中既表現在時間的流程中,也表現在空間的運動形態上,以及時空綜合中。影片節奏不單純是藝術技巧的表現,而是根據劇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對影片總體把握、對電影手段綜合運用的結果,是節奏的局部構成與整體構成的辯證統一體。電影的節奏總體存在於劇作中、存在於導演的總體構思和分鏡頭本中,滲透在表演、造型、聲音、攝影、美工、剪輯等藝術創造中,形成情節節奏、造型節奏等節奏方面。而導演作為影片總設計師和指揮者,對影片節奏面貌的體現和創造影片的節奏風格起著決定作用。
節奏在根本上是藝術情感的顯現。節奏的物理形態是運動,其心理根源是藝術家通過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在作品中傳遞出一定強度的情緒情感的脈律,並引發觀眾情緒情感上的震盪或共鳴。人們常將速度作為節奏的唯一表達形式,以快、慢來衡量節奏,但速度並不等於節奏。速度節奏只是節奏的一種。節奏的衡量,也不單是鏡頭的長短,還有音響、線條、色彩、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有規律的運動變化(高、低、強、弱、緊張、鬆弛、疏緩等等方面),以及它們引起欣賞者的生理感受狀況。節奏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心理和生理的統一。電影表現內涵的無限豐富性、電影表現手段的無限可能性和觀眾接受心理的復雜性,決定影片節奏形式和節奏變化的無窮多樣性
【內部節奏】
緣於情節發展的內在矛盾沖突、人物的情感波瀾等內容要素而形成的節奏。在電影中,內部節奏顯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與場面調度和蒙太奇技巧等密切融合的演員的表演、演員飾演的角色情感的內在張力。
【外部節奏】
由畫面上一切主體的運動,各種長度鏡頭組接和鏡頭的各種轉換方式,以及速度和光影、色彩、各種畫面形式的變換而產生的節奏。外部節奏表現有時和內部節奏相一致,有時不一致,甚至可以做完全相反的表現。服從於統一的藝術構思。
【庫里肖夫效應】蘇聯電影導演列夫.庫里肖夫為了弄清蒙太奇的並列作用,做了一項有名的鏡頭剪接實驗。他給俄國名演員莫茲尤辛拍了一個毫無表情的特寫鏡頭,分別接在一盆湯、一個作游戲的孩子和一具老婦人的屍體鏡頭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發現觀眾看到了演員的「表演」,即:看到湯時表現出飢餓感,看到孩子時表現出喜悅,看到老婦人屍體時表現出悲傷。而實際上這都是由於鏡頭的組接使觀眾產生了聯想。從這個試驗中,庫里肖夫得出結論:造成電影情緒反應的,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畫面之間的並列,是鏡頭組接和剪輯的作用。這就是所謂庫里肖夫效應。
【主觀鏡頭】將電影攝影機的鏡頭,當做電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觀看(攝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動的情景,即為主觀鏡頭攝制。這種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視線的鏡頭,叫做主觀鏡頭(狹義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還包括明顯表示出導演主觀評論觀點和主觀情感與情緒的鏡頭(廣義的具有強烈主觀表現色彩的鏡頭)。沒有純粹的客觀鏡頭,也不會有純粹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總是在客觀鏡頭表現中產生的。例如這樣一種典型的希區柯克式的主觀鏡頭表現:人物頭部受傷,鮮血流下,逐漸遮蓋了視線,鮮血覆蓋了畫面,是主觀表現,但它不能離開人物受傷這個客觀過程。主觀鏡頭表現比客觀鏡頭表現更為復雜,有著變化多樣的運用模式。如反應式主觀鏡頭、想像式主觀鏡頭、多視角式主觀鏡頭、多層次式主觀鏡頭、近似式主觀鏡頭等。
【客觀鏡頭】
一般指攝影機採用大多數人在拍攝現場所共有的視點拍攝的鏡頭。這種鏡頭在銀幕直觀效果上可使觀眾產生共同臨場感,達到客觀表現的目的。客觀鏡頭客觀性包括兩個含義層:首先是指反映對象自身的客觀實在性,即藝術所再現的生活內容的真實性。這通常是導演在運用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時所要求和恪守的。如《人到中年》等影片中所表現的許多事件、環境、人物等生活畫面,都要求對生活真實性的再現,也就是藝術所反映生活的能見性;二是指對對象的客觀描述性。這種客觀描述性無論在現實生活片還是在童話片、神話片、荒誕片中都有其不可避免性。如影片《西遊記》中種種事件過程的表現,都是客觀鏡頭的用武之地。客觀鏡頭運用的目的是為了引導觀眾觀賞無論哪一層含義的畫面表現,都具有規定情境的客觀實在性,使影片達到敘述和描寫的目的。最終,它們都免不了滲透著編、導、攝的思想情感。【空鏡頭】即沒有人物出現的景物鏡頭。是導演闡述思想內容、敘述故事情節、抒發情感意境、轉換銀幕時空、調節節奏的重要手段。有主觀空鏡頭和客觀空鏡頭兩大類。主觀空鏡頭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覺,客觀空鏡頭是客觀表現的環境景物以及過場性景物等,它要求景物表現的真實實在性。
【時空轉換技巧】
影片中用以表現一定時間、空間鏡頭或段落的變換,以造成各種藝術效果的手段。常見的時空轉換技巧有:利用漸隱、漸顯、化、劃等傳統光學技法,在兩個鏡頭或段落之間插入能夠表現時間、季節、地點變換的景物鏡頭;利用字幕和繪畫說明時間、地點的變換;無技巧剪輯,即完全利用畫面內容本身的直接轉換、而不用附加的光學技巧來表明時空的轉換、劃分時空段落。
【漸顯、漸隱】亦稱「淡入、淡出」、「漸明、漸暗」。傳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間隔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場景的畫面逐漸暗談直至完全消失(漸隱),後一場景的畫面逐漸顯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漸顯)。這種手法表現某一個情節(段落)的終了和另一個情節(段落)的開端,留有一定間隔,使觀眾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暫的間歇,從容領會進展中的劇情。並可表現一定的情緒和節奏。【切】「切換」,即「切出、切入」的簡稱。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漸已成為電影最基本的鏡頭轉換方式之一。指不用任何光學技巧如化、劃、淡化之類作為過渡,而是直接由一個鏡頭轉換成另一個鏡頭或由一場戲轉換成另一場戲為保證鏡頭切換流暢,符合藝術邏輯性並適應一般觀賞心理,在剪輯創作中,必須把握影片節奏和准確地掌握鏡頭恰切的剪接點。【化】亦稱「化出、化入」、「溶出、溶入」。傳統剪輯技巧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轉換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畫面漸漸隱去(化入、溶出)之前,後一畫面即開始漸漸顯露(化出、溶入),兩個畫面同時重疊隱現,直到後一畫面完全清晰。「化」的作用很多,如:起到時空過渡作用;可簡捷地表現大幅度時空轉換;常常用來表現人物的想像、夢幻、回憶等,直接傳遞情緒;在時空距離較近情況下,連續使用「化」過渡鏡頭,可產生抒情、緩慢柔和的效果;在神話片中用來達到「變形」的特殊觀賞效果等等。
【疊印】電影語言中特有的一種形式。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時空、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畫面重疊起來,復印在一條膠片上,即疊印。同時,疊印的各個畫面的內容之間必須保持內在聯系,以形成疊印畫面的各種意義。有的影片片頭字幕或唱詞字幕也採用疊印方法與畫面合成。【劃】亦稱「劃出、劃入」、「劃過、劃變」。傳統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為實現畫面銜接所採用的一種技巧。表現形式是後一鏡頭從前一鏡頭畫面上做左右劃、右左劃、上下劃、斜向劃、棱形劃等。當代電影中,這種手法比較少用,但為了加強某種視覺效果或製造其他各種藝術效果,這種手法有時仍然使用,並且注意具有新穎性。【跳切】「切」的一種。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它打破常規狀態鏡頭切換時所遵循的時空和動作連續性要求,以較大幅度的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某些必要內容,省略時空過程。跳切既以情節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為依據,也以觀眾欣賞心理的能動性和連貫性為依據,排斥缺乏邏輯性的隨意組接。【閃回】通常指在一定的場景結構中插入另一場景或片斷。閃回可以是電影的一種片斷敘述手法,也可以形成全片結構形態,即閃回結構影片。從內容上看,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閃回前面鏡頭中某個人物的思維或回憶。它可以是情緒性的,也可以是敘事性的;可以是較長篇幅的,也可以是瞬間意識表現,目的是使觀眾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維、情緒和了解事情原委。
【工作樣片】每個攝制工作日都要將拍好的底片印出一條正片,即為工作樣片。供攝制組創作人員和廠負責人審查用。在工作樣片尚未經審查通過或需要重拍前,一切布景和拍攝現場的各項設置不得拆除。在後期製作中,工作樣片供導演和剪輯修剪、組接鏡頭用,也供配音、混合錄音用,還供最終審查影片用,最後作為完成片套底用的依據。工作樣片屬珍貴資料,要求精心保管。【雙片】即「完成雙片」、「混錄雙片」。由經剪輯完成的工作樣片和混合錄音後的磁性聲帶片兩部分組成。雙片的用途是為聽取審查意見後便於修改。與正式拷貝不同,它必須通過聲畫同步放映機放映才能達到聲畫合成的效果。審查通過和修改後,經過畫面套底,將混錄磁帶轉成光學聲帶,就可印製正式拷貝。
E. 影視劇的三大常用表現手法是什麼
慢放
在偶像愛情劇里最常見,男主角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輕輕地走到女主角旁邊,用手捧起女主角的臉,深情凝視。
在恐怖片里的鏡頭最慢,好像時間停止,周圍一片黑暗,只有主角一個人呆在角落裡,而這個時候門被緩緩打開。
在生離死別的關鍵時刻,就要失去對方,以後再也見不到,但不想失去彼此,互相看著對方做最後的挽回和掙扎。
回放
上來就出現一個結果,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出乎所有人意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突然就發生了,為什麼會這樣?讓觀眾跟劇情里的角色一樣都摸不著頭腦,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繼續看下去,然後通過回放交代事情發生的原因:原來是這樣,原來是因為這樣才這樣。回放開始之前往往還伴隨主角的喜笑顏開,回放結束之後所有人恍然大悟,知道了事情發展的來龍去脈,對主角五體投地。
特寫
是所有青春愛情偶像劇的標配,經常和慢放的表現手法結合使用,並伴隨著帥氣的男主角和漂亮的女主角,哪裡好看拍哪裡。
在恐怖片里,主角慌張害怕驚訝恐懼的表情是特寫鏡頭集中展示的地方,用來渲染環境,增加恐怖氣氛,感染熒幕外的觀眾。
在其它影片里特寫鏡頭常常出現在關鍵情節點和角色接收信息做出選擇上;在紀錄片里則主要針對被記錄的事物全方位特寫。
關於影視劇的三大常用表現手法是什麼,環球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F. 影片如何利用配音來襯托氣氛
影片是利用故事情節,或高亢或舒緩等配音來襯托氣氛。主要還是看導演對故事的理解。
G. 電影中的氛圍感是如何塑造的
以《美國往事》為例:
例如面條在火車站准備逃亡的畫面。面條被追殺之後,從唐人街皮影戲劇院逃到火車站,他隨便買了張單程票,出發之前,電影用中近景定格鏡頭,表現出其失魂落魄的情景。
躺在火車站沙發上睡著的流浪漢、黑人奴隸正在掃地、廉價的糕點,無一不顯示出面條此時的處境——他是一個前途無望、遭受背叛的人。隨後,導演用近景特寫伴隨著披頭士的名曲,展現面條的滄桑與疲態,在金屬欄桿框架結構中,老年面條重新回到了這個城市。
鏡頭隨著他轉身將站台的壁畫舊廣告、新摩天大樓慢慢地呈現給觀眾,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覺。作為這部電影第一次跨年代的轉場,沒有使用任何台詞,但是卻展現出極為震撼的敘事效果,非常清晰地展現了時光的流逝。這種跨時空的情景變化,呈現出導演敘事技巧的巧奪天工。
其次,緊張感也是本片中被強烈刻畫的具象氛圍感。
之後,影片中大幅度地展現了物是人非的范圍感。
使用手法
電影《美國往事》在氛圍營造中,主要使用這三種構造手法——落魄感、緊張感、物是人非之感,將人物間壓抑、剋制、隱忍、復雜淋漓地展現給觀眾。
人生經歷何其多,在面條的身上,我們能夠感知到的除了事件本身,最大的關注重點仍是人的情緒,在電影的呈現方式上,則將其具象成為氛圍的營造,這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
以上內容參考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電影中的氛圍營造
H. 如何渲染電影
渲染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電腦不升級的情況下你得精簡模型、確保貼圖不丟失,適當跳過場景分析。或者花錢配台高配電腦,或者去渲染農場比如藍海創意雲渲染電影。
I. 大鬧天空影片中如何運用名族音樂渲染主題
1.影視與音樂的關系:
音樂進入電影之後,本身原有的表現手段已失去其獨立的意義,成了視聽結合的電影音樂,使電影藝術家總體藝術構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表情達意具有抽象性和廣泛性。電影音樂有它自身的規律,他在電影中的作用是為表現主題、渲染和烘托環境氣氛、寫景抒情、揭示人物內心的奧秘、加強影片的藝術結構的連貫性、節奏感和完整性,使直觀的運動著的畫面增加韻味,為塑造音畫結合(或音畫分立)的藝術形象服務。在電影中,純音樂的游離作用,是破壞電影藝術有機體的,這即是說,它不能離開視覺形象(畫面)而單獨存在,必須與銀幕畫面結合,才能顯示出它獨特的價值,使他獲得了新的質,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元素。音樂直到二十年代末才為電影藝術家所重視,要一些作曲家為電影作曲配音,電影音樂才真正成為電影綜合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因為音樂表示情感的力度強烈,可以彌補畫面人物感情的深度與強度的不足,渲染悲歡離合的氣氛,可以與視覺畫面相互補充,形成獨特的聲畫造型,這是較之於無聲電影劃時代的一大進步。
2.民族音樂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的存在形式,是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的。同各種其他藝術相同,民族音樂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逐漸地融合了周邊民族音樂的精粹,演化出了本民族獨特的音樂藝術和音樂傳統。比如南方民族的山歌,就可用來捎信、傳情和娛樂等,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各民族的藝術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註定要吸收他民族的特色,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這樣,每個民族的藝術都會長存。只要是本民族音樂中的好的部分,就會被他民族所接受乃至傳唱。如此一來,民族音樂自然會生生不息、不斷發展。某些民族早已被歷史的漫漫長路所模糊,但他們留給後世的藝術精神財富卻沒有被抹殺。這些民族的存在就有了其意義。所以,民族音樂及藝術的存在是有極大價值的。
3.會的,他們是互補的,有時候一首歌曲的旋律很好聽,我會愛上這首歌,就好象一首好聽的輕音樂一樣,
有的時候,有些歌曲歌詞很有內涵很喜歡,覺得說到自己心坎里的時候,就會喜歡這首歌,並深深的記得這個歌詞
歌曲,是由旋律和歌片語成的 ,兩者缺一不可。我對兩者同樣注重,但還是旋律本身比重大
4.欣賞音樂時,萬事放下,只是靜靜的讓音樂包圍著你。
用心去聽,讓心隨著旋律和節拍起伏。漸漸你會融入音樂中,成為音樂的一部份。然後你開始聽懂樂曲想要告訴你的東西。每一個音符開始觸動你的喜怒哀樂。你開始為之流淚,為之激動,甚至喘息不已,琴弦和心弦開始產生共鳴
J. 恐怖片的背景音樂是如何渲染氣氛的
首先,恐怖源於未知,通常是圍繞這點聲音和畫面進行創作,所以通常來說,經典的手法特點分為這幾類,無節奏無旋律的低音線條、突強、連續的不和諧的和聲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