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品牌液晶電視是多少赫茲的
不知道你在問什麼
目前能看有線肯定是支持50Hz和60Hz
如果帶倍頻技術的,會支持100Hz和120Hz,索尼的支持200Hz 240Hz
部分品牌除外,比如三星不支持120Hz,也就是說,在看藍光 游戲機這些的時候是沒有倍頻技術使用的
② 誰知道數字電視平時應該調到多少赫茲
65左右差不多了,赫茲數越高可以不閃爍
③ 一般電視的解析度是多少的
普通電視節目頻道的畫面解析度一般為720*576 像素。
1、在我國,電視節目的制式都是採用PAL制式的,一般解析度為 720*576 像素,大多數普通電視都是採用隔行掃描,幀頻為25幀/秒。
2、也有一些高清電視節目頻道,畫面的解析度可以達到720P,甚至超清的頻道畫面解析度達到1080P。
3、目前液晶電視常見的物理解析度有1366×768和1920×1080兩種,主要取決於液晶電視採用的面板,前者被大多數液晶電視所採用,如一般32英寸的液晶電視解析度通常為1366×768。
而後者又稱為「Full HD」產品,是目前高清視頻所達到的最高解析度規格,目前主要應用在37英寸以上尺寸的液晶電視中,目前市面上37英寸、42英寸和47英寸都有採用Full HD解析度的液晶電視,但是大部分還是1366×768的機種。
電視機選購注意事項
電視機尺寸是選購重點之一,如客廳面積適中,可選擇55英寸或以上的;面積比較大的,可選擇65英寸的;如客廳面積很小,那麼就可考慮50英寸以下的,這樣更不會有壓迫感。
電視機按功能分類有藍光機、2K智能機、4K智能機、投影電視,如客廳使用可選擇4K智能機;藍光機一般尺寸都比較小,也是最便宜的;如對觀影要求比較高的,可選擇激光電視,但這種價格比較高。
目前市場上電視機形態有兩種,分別是曲面、平板的,曲面的觀影效果會更好,臨場感覺要好一些,尺寸越大效果越好,而且其工藝和技術都比較復雜;平板電視機就是正常的電視觀影,價格比曲面更便宜。
④ 一般電視劇和電影的刷新率是多少,每秒多少幀
24是電影幀率,25是NTSC美日等國家的電視播放標准幀數,24的素材放到25的項目每秒會自動重復一幀,25的素材放到24的項目每秒會被秒掉一幀,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⑤ 電視聲大概是多少赫茲
120Hz是不是一個唬人的概念?採用120Hz技術有什麼好處? 當液晶電視以60Hz顯示圖像時,一幀圖像顯示1/60秒,兩幀圖像之間幾乎沒有轉換時間,而人眼是有視覺殘留的,感覺上就是兩幅圖像發生了重疊,表現在運動物體上就變得模糊了。這種現象稱為運動模糊(motion blur)。也有人把運動模糊籠統地稱之為拖尾,但是與液晶的響應時間造成的拖尾是不同的,不是一回事。 運動模糊是液晶電視獨有的現象,CRT電視是一條線一條線掃描的(這也造成CRT電視在刷新頻率地的時候出現大面積閃爍,看起來很不舒服,因此CRT電視也採用120Hz技術消除圖像的大面積閃爍),PDP的每一幀畫面是由n個子幀疊加的,都不會有這個問題。電影雖然是以24幅/秒來顯示畫面,但在播放時加上了遮擋時間,相當於插入黑屏,把人眼的視覺殘留給清除了,同時把刷新頻率提高到48Hz,使人眼感覺不到閃爍。 液晶顯示的特點與人眼的視覺殘留共同造成了motion blur的問題,因此很自然的就想到學習電影的方式,在兩幀圖像之間插入黑屏時間來解決,於是120Hz技術應運而生。插入黑屏會降低平均亮度,插入低亮度的重復幀稍有改善。更好地方法是採用ME/MC技術,就是在原有的兩幀之間插入一個經過運算合成之後的假幀。 ME/MC(運動估計/運動補償)技術,最早是Philips開發用來消除還原經過3:2pull-down的電影信號時產生的judder(抖動),能夠使物體的運動看起來更加連貫平滑,後來在各種圖像編解碼演算法中有廣泛應用。 ME/MC技術用在120Hz液晶上,不單使電影信號的還原更加流暢,沒有抖動,同時也更有效的消除了運動模糊的現象。不過這個技術也不是盡善盡美,因為對運動物體的估計不一定100%准確,特別是兩個物體擦身而過的時候,不知道應該把哪個物體放在前面;同時,由於是對圖像分成16×16、8×8之類的小塊進行運動估計,運動物體的周圍可能帶有淡淡的影子(falo),這也是美中不足吧。由於ME/MC是對整個圖像進行實時處理,要求的運算能力和數據讀寫速度比較高,而且隨著圖像的解析度增加,對運算速度的要求成倍數提高。 綜上所述,只有屏、圖像處理都具有120Hz技術,並且採用了ME/MC技術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市場上聲稱是120Hz的電視有很多,具體情況也比較復雜。有些圖像處理電路在HD下支持120Hz,FHD下只能上到60Hz;有些是採用了插黑幀技術;有些晶元的ME/MC只能在HD或者FHD格式下處理電影的3:2pull-down,不能做120Hz處理;國內真正能夠在FHD@120Hz狀態下進行ME/MC處理的液晶電視只有極少數的型號。 這是電路能夠達到120HZ,但是屏幕速度達不到120HZ (只能到60HZ). 這樣可以吧!
⑥ 買液晶電視需要看多少赫茲嗎
買液晶電視需要看多少赫茲。刷新頻率是購買液晶電視的重要參數之一,其單位是赫茲(HZ)
液晶電視上普遍的拖影現象的嚴重程度,一般都是由響應時間來衡量的。如果液晶電視的響應時間為25ms,也就是0.025秒屏幕才能變化一幀,一秒就僅能夠顯示40幀,比電視的50Hz的刷新率還低,造成拖影現象是必然的。現在液晶電視的響應時間多在8ms以內,也就是每秒至少能夠顯示125幀畫面,在高速畫面的表現上已經有了不錯的表現。當然喜愛體育,和游戲經常觀看高速運動畫面的朋友,可以選擇購買4ms甚至更高響應時間的電視。
對於液晶電視來說響應速度快,畫面就一定沒有拖影么?其實不是。由於視頻本身的場頻以及液晶屏幕的刷新率都是固定的50Hz,導致高速運動的畫面依舊會出現閃爍和拖影的現象。為了改善液晶電視拖影的現象,倍速驅動技術誕生了。這種技術通過運動評估及插幀補償的方法來優化液晶電視動態效果。所謂的「倍速」就是把驅動刷新頻率從50Hz提升為100Hz或者200Hz,在原有的幀之間插入運算得出的「中間畫面」,從而提升了電視對運動畫面的表現。
⑦ 液晶電視赫茲問題
在寫本文之前,我們先來提兩個問題:120Hz是不是一個唬人的概念?採用120Hz技術有什麼好處?
當液晶電視以60Hz顯示圖像時,一幀圖像顯示1/60秒,兩幀圖像之間幾乎沒有轉換時間,而人眼是有視覺殘留的,感覺上就是兩幅圖像發生了重疊,表現在運動物體上就變得模糊了。這種現象稱為運動模糊(motion blur)。也有人把運動模糊籠統地稱之為拖尾,但是與液晶的響應時間造成的拖尾是不同的,不是一回事。
運動模糊是液晶電視獨有的現象,CRT電視是一條線一條線掃描的(這也造成CRT電視在刷新頻率地的時候出現大面積閃爍,看起來很不舒服,因此CRT電視也採用120Hz技術消除圖像的大面積閃爍),PDP的每一幀畫面是由n個子幀疊加的,都不會有這個問題。電影雖然是以24幅/秒來顯示畫面,但在播放時加上了遮擋時間,相當於插入黑屏,把人眼的視覺殘留給清除了,同時把刷新頻率提高到48Hz,使人眼感覺不到閃爍。
液晶顯示的特點與人眼的視覺殘留共同造成了motion blur的問題,因此很自然的就想到學習電影的方式,在兩幀圖像之間插入黑屏時間來解決,於是120Hz技術應運而生。插入黑屏會降低平均亮度,插入低亮度的重復幀稍有改善。更好地方法是採用ME/MC技術,就是在原有的兩幀之間插入一個經過運算合成之後的假幀。
ME/MC(運動估計/運動補償)技術,最早是Philips開發用來消除還原經過3:2pull-down的電影信號時產生的judder(抖動),能夠使物體的運動看起來更加連貫平滑,後來在各種圖像編解碼演算法中有廣泛應用。
ME/MC技術用在120Hz液晶上,不單使電影信號的還原更加流暢,沒有抖動,同時也更有效的消除了運動模糊的現象。不過這個技術也不是盡善盡美,因為對運動物體的估計不一定100%准確,特別是兩個物體擦身而過的時候,不知道應該把哪個物體放在前面;同時,由於是對圖像分成16×16、8×8之類的小塊進行運動估計,運動物體的周圍可能帶有淡淡的影子(falo),這也是美中不足吧。由於ME/MC是對整個圖像進行實時處理,要求的運算能力和數據讀寫速度比較高,而且隨著圖像的解析度增加,對運算速度的要求成倍數提高。
綜上所述,只有屏、圖像處理都具有120Hz技術,並且採用了ME/MC技術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市場上聲稱是120Hz的電視有很多,具體情況也比較復雜。有些圖像處理電路在HD下支持120Hz,FHD下只能上到60Hz;有些是採用了插黑幀技術;有些晶元的ME/MC只能在HD或者FHD格式下處理電影的3:2pull-down,不能做120Hz處理;國內真正能夠在FHD@120Hz狀態下進行ME/MC處理的液晶電視只有極少數的型號。
這是電路能夠達到120HZ,但是屏幕速度達不到120HZ (只能到60HZ). 這樣可以吧!
⑧ 分屏器如何選擇聽說分多少赫茲之類的,我要看電影,選擇多少赫茲的,大概多少錢
是分頻器,五金建材店都有的賣的,只要不是分很多頭,一般買來都可用,不講究的話直接並兩根線接兩根插座都可以
⑨ 電視解析度是1920x1080 選多少赫茲比較好啊
你電視機的最大分辨出廠就已經定了,你說的1920X1080應該是電視的最大解析度,刷新率在CRT中當然是越大越好,這樣你看出來的電視機才不會閃爍,要是能達到100HZ的刷新率(應該是隔行)畫面質量不下降的話,推薦100HZ,人眼最低感覺不閃爍也要25P,就是50HZ,所以最低選60HZ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