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饥饿游戏影评 电影是一个什么故事
电影《饥饿游戏》讲述了一个北美洲大战后被摧毁,人们在新的家园中被迫参与残酷生存竞赛的故事。具体来说:
B. 如何评价电影《饥饿游戏》
评价如下:
影片《饥饿游戏》的故事并不稀奇,但放在整个三部曲的背景下,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便徐徐展开,战争、奴役、反抗,已然有了史诗的意味。对于年龄大点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显得沉闷、夸张、老套,某些细节展现也很雷人,但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说,《饥饿游戏》就是他们的青春史诗,由新一代的偶像出演,堪称代际文化的弄潮儿。
影片中呈现出残酷血腥的一面,由于影片中不乏杀戮和流血受伤的画面,影片被定级为PG-13(13岁以下观众需由成年人陪同观影)。该片中充满了血腥情节,非常残暴,并且还有其他少儿不宜的画面,非常不适合青少年观看。影片在改编中丢掉了小说中最重要内容,原著小说的目标读者群是年轻女性,但很明显导演为了吸引更多的目标观众群而将影片改得太过血腥。
剧情简介:
在北美洲这块废墟大陆上,有个新兴国家‘施惠国’。国内有十二个行政区,以及一座被行政区围绕的富饶都城。至高无上且专制残酷的都城,每年逼迫十二行政区交出12岁至18岁的少男少女各一名,投入一年一度的“饥饿游戏”,并以电视实况转播,藉此恐怖手段来维持威权统治以及国家秩序。
与寡母跟妹妹同住的十六岁少女凯妮丝,自愿代替在“抽签日”被抽中的妹妹参加猎杀游戏。她曾经走过死亡边缘,此刻已决心赴死。但残酷的生存游戏却激发凯妮丝强韧的求生意志,她成为了游戏的强力竞争者。在通往生存的苦战之路上,她面临重重艰难的抉择:生存、人性以及爱之间。
这些要参加游戏的贡品,并不是普通的青少年。他们从出生伊始,就接受了饥饿游戏的生存训练。来自12区的卡特尼丝就是其中一员。在一位获胜的贡品老师的训练中,她掌握了格斗的技巧和生存的必要技能。更重要的是,她有着敏锐的直觉。
这些本能将让她在饥饿游戏中站得先机。但如果她要想从饥饿游戏中活下来,那还要经历一系列生与死、情感与罪恶的考量。
C. 如何评价电影《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
电影《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是一部反派做主角的作品,这种出人意料的设定让我对电影有了新的认识。起初,我仅凭对“饥饿游戏”系列的回忆,以为这又是一部主打“爱与和平”的反乌托邦作品,忽略了主角的真实身份——传统意义上的反派,即正传作品中的斯诺总统。这种创作上的“反骨”让我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并不认为《鸣鸟与蛇之歌》是一部极其优秀的作品,女主角的分值并不高,但影片的核心主线是主角科里奥兰纳斯·斯诺的成长经历。电影讲述了18岁的落魄贵族科里奥被选为第十届饥饿游戏的导师,与来自第十二区的贫困女孩露西·格蕾成为了命运共同体。尽管影片在叙事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承上启下的第二幕略显薄弱,但整体来说,影片在技术与设定上展现出了一场初涉媒介的饥饿游戏直播,表现出了既科幻又古典的视听风格。
在电影中,科里奥对露西及其他“贡品”存在的理解、善意和同情心是影片的核心问题。电影中充斥着自相矛盾的描写,一方面,科里奥是落魄贵族出身,懂得人间疾苦,能够与贫困者共情;另一方面,科里奥又是一个千方百计想恢复家族荣光的贵公子,成绩优异和游戏作弊都是为了实现他的目标。在电影中,科里奥同时拥有良善和野心,这种复杂性格的描绘使得电影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电影最后,大获全胜的科里奥与高尔博士的对话最为典型。他阐述了自己对饥饿游戏的理解:过去曾以为是惩罚战败者或提醒胜利者居安思危,但已经下过基层的他明白,世界就是个巨大的竞技场,饥饿游戏能让上位者明白谁是赢家。科里奥兰纳斯·斯诺在此开始蜕变为真正的政治动物,这种从反派视角出发的描述,使电影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总的来说,《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是一部从反派视角出发,探讨权力、野心与同情心的电影。虽然在叙事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电影在角色塑造、视听风格以及主题探讨上都具有独到之处,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