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不仅仅出的偶像剧很有看头,拍的部分电影也是很有深意。今天给大家推荐10部韩国最好看的系列电影,假如你没有看过,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了。
1、出租车司机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剧情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由于某些原因这部电影在某瓣上条目被删除。但是确确实实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
2、辩护人
一部电影,看完后,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越大、时间越长,电影的张力就越大,价值就越厚重,对人们的影响就会越加深而广。这辩护人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强烈推荐。
3、熔炉
这部电影我不想再看第二部,不是不好看,而是别的原因。里面的正义的力量,很让人沸腾。愿我们不被这个世界所改变。
4、爱 回家(外婆的家)
看这部电影前请准备好纸巾,它可能会让你流泪不止。这是一部温情电影,不温不火,平平淡淡的讲故事,但是传递出来的爱直指心灵。
5、孤独:倒回
这部电影改编于同名的网漫。对漫画的还原很到位,吴世勋演技真的可以,喜欢的帅哥里最会演戏的演员之一。
6、燃烧
这部电影改编于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一般来说电影作品一般很难超越文学作品,但是这部电影大概超过了。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
7、现在去见你
这部电影剧情来源于一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前半部分是错误追妹子的指南合集,笑到捶地!!后面就很催泪了。面面唯美感人,爱真的有天意。强烈推荐。
8、釜山行
这部电影就不多介绍了,很多人都看过了,佳片一部。
9、隧道
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了,她依然相信丈夫还活着;前半部分讲搜救,后半部分讲人性。第一时间想起了《活埋》,但与之不同的是,韩国电影十分擅长在绝望之中探索希望。
⑵ 如何评价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除了高圆圆和周迅很美外,其他的画面都很埋汰。像极了十七岁那年,我刚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时那张汗涔涔的脏脸。电影里阿坚自私又虚荣,敏感又脆弱。可是青春里的谁没有这样过呢。我也曾看到周围女同学买了新的衣服就央求妈妈也给我买。不买就作,就闹,就嚎,就耍小性子。所以那么惹人厌的阿坚我讨厌不起来,我只能给予共鸣般的理解。
⑶ 有一个韩国的电影,演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和一个老头,结尾 他们坐自行车飞走了 请问这是那个电影,很感人的
《我爱你》
剧情简介 · · · · · ·
飘雪的坡道上,送牛奶的老头子金万皙(李顺载 饰)邂逅了收废品的老太太宋怡芬(尹秀晶 饰)。他们的前半生各自背负着艰辛的人生:万皙年轻时我行我素,直到妻子病逝才深觉愧疚;怡芬被心爱的男人抛弃在城市角落,孩子夭折后至老未嫁。两位老人在每天凌晨寂静的街道上相遇,孤独而苦难的生活令他们渐渐靠近。在万皙孙女妍儿(宋智孝 饰)的穿针引线下,如初恋般的悸动萌发在了彼此心中。万皙的朋友、停车场管理员张军峰(宋在河 饰)一直耐心的看护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伴。直到有一天,军峰得知老伴已患绝症。目睹她一次次痛苦病发,心如刀绞的军峰做出了悲伤的决定……
⑷ 如何评价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本身看这部电影是冲女神高圆圆去看的,但是看完电影之后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十七岁的单车》这个名字听起来特别像一个文艺片,再看电影之前我以为讲的是青少年时期的懵懂爱恋,但是电影一开始却是几个农村来的小伙子的介绍,主人公小贵也是从农村来的。
坚子在买了那辆二手车后也收获了爱情,他送女孩子回家后自己特别高兴,春风得意的样子,手里拿着校服另一个手插兜看得出来他是真的高兴,后来发现自己喜欢的女人却是如此彩金,少年的意气风发就不再了。两个年纪相仿的少年都有自己不同的烦恼,都是这个社会所为他们带来的烦恼。
一个要在社会中生存,一个要在朋友中生存。都难。
⑸ 如何评价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看完影片才发现这部片子原来不是小文艺小清新的青春片,片子里的青春是苦涩而青黄不接的。高圆圆和周迅都只是符号。电影写实,便十分妙趣横生,几个年轻人的镜头,形象看起来充满乡土气息,面部表情比较滑稽,朴实而又可爱。
十七岁的单车展开了两位少年因为单车相识的故事,揭示了一代年轻人在新时代生存的艰难和打拼,间接反映了80年代的矛盾问题和新旧热潮观念的冲击和碰撞,融入了导演对漂泊和人生的见解。
故事的开始电影善用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和大量无声的画面拍摄,总让人体会到剧中人物无尽的茫然。电影融入了导演王小帅北漂个人经历的见解,北漂的孤独和茫然人心的冷漠,现实的打击和成长,这种经历赋予了电影悲凉的现实色彩。影片的最后小贵打倒了施暴者,扛起破旧不堪的单车和梦走出巷子口。
电影将喧闹的人群虚化,显得小贵走出的步伐更加立体清晰和高大,小贵,扛着单车穿过人山人海和喧嚣,前方对他意味来说是无尽的经历,是未知的成人世界,他总要去学会蜕变反抗成长,去经历无数次心酸的眼泪。
大人物在城里逍遥自在,小人物却在狭隘的城市里夹缝生存,向往着细缝里的那道微弱的光。而青春终将在时代的洪流下被冲刷,小贵和小坚,这些平凡而心中满怀希望的人,只能含泪的勇敢的活下去。
⑹ 如何评价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反映了两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城里人和乡下人;可他们也是同一种人——“下层人”,简单的说这部戏就是一部“下层人”的悲歌。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叙述一个从外地到北京讨生活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快递工作,但他没有单车,只好由快递公司提供,每个月扣钱;等到最后一个月扣钱全部结束,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单车被偷了。
年轻人遍寻不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了单车,这辆单车被另一个年轻人从二手市场买得,快递小子决定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问题,将自己的单车偷回来;但另一个年轻人不甘心自己买的二手单车被偷走,找了大群朋友去讨回单车,最后的结局更是令观众意料不到,印象深刻。
电影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剧情发展引人入胜,赛前在柏林放映时,观众笑声连连,反应相当不错。有许多人会将义大利狄西嘉的新写实经典《单车失窃记》,与《十七岁的单车》做比较,导演王小帅则表示,两部电影同样关注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的命运,为了生存用尽全力奋斗,对当时的义大利或现在的中国都有其意义。
主演《十七岁的单车》的大陆青年演员李滨、崔林和高圆圆,年龄都不过从18岁到22岁。高圆圆人如其名,大眼睛、圆圆脸,微笑甜,活生生就像个洋娃娃,她现在已经是大陆的广告天后,目前就读於中国工运学院经济学系三年级,22岁,在拍电影前,已经有不少广告作品。她希望以后在摄影和广告方面发展,至於拍电影,一年一部就好,她要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长得帅帅、有点日剧男主角味道的崔林是日裔,他的祖父母战后在中国东北住了下来,父亲取了中国女子。从东北来的他,在片中饰演快递小子,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他是武术系的学生,对於电影十分有兴趣;听说他还有个舅公在台湾,目前正想办法寻人中;他希望以后仍能继续从事电影工作,如果台湾有人找他拍戏,崔林十分愿意到台湾。
李滨长得个头较小,但戏味十足,十分随和但有自己看法,他表示自己没有崇拜的偶像,也无所谓自己是否成为偶像,所以只要大家喜欢他的电影作品就心满意足了。(森 甄宝琳)
影片中繁华忙乱的北京城、快节奏的音乐,衬托着一个乡下的小伙子“阿贵”,他纯朴、善良、有点儿木讷,从农村来到北京打工,找到了一份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收费10元。等他挣够了600块钱,他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色山地自行车。从此阿贵就骑着自行车在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可是“城市”总与他格格不入。首先导演让他看见了一个不断换衣服的漂亮美眉,让他见识到什么是“城里人”;然后让他在都市四处受气,见识下什么是“城里人”的气派,再把他放到大酒店的门口,让他“感受生活”,不停转动的酒店大门代表着高速的都市生活,及先进的物质文明,跟着转门彷徨旋转的阿贵,却代表着外来者对生活的不知所措的茫然!阿贵好不容易进入了酒店却如同呆儿般被招呼去洗了个“文明澡”,谁不知这“澡”却洗错了,不但要找的“张先生”没找到,还要被迫交纳洗澡费,阿贵无助地喊着“我不是来洗澡的”“是你们让我洗的”——一个不清楚城市生活“金钱”法则的阿贵,再次显现出他与城市的不协调,他想逃可以说他是想逃离这一片令人窒息,与自己格格不入、梦魇般的土地,这里有太多的另人费解!
受尽凌辱的阿贵终于在经理的“施舍”下免费离开了酒店,可是厄运再次降临,他唯一的财产——单车,被盗了,他不知所措的四处寻找,影片中的阿贵象盲头苍蝇般奔跑于茫茫的车海中,配以彷徨失落的慢节奏的萨士风音乐,成分的表达出人在丢失“希望”(单车是阿贵在城里赖以生活的工具,也是唯一的财产、相依为命的“亲人”,单车是阿贵的唯一希望。)后的无助、焦虑与惊惶!——这就是城市的现实——残酷的生活再次使阿贵陷入悲哀!最后演员看着丢车现场那空余的车锁链,眼中溢满了旋而不滴的眼泪,无一不足以震人肺腑,这正是下层人民深度绝望、无奈的表现。
车丢了,工作没了阿贵唯一的期望是找回单车,也找回希望,在寻车的过程中他遇上了阿建。阿建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的中学生,与阿贵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城里人,他的爸爸总是宠着他继母带来的妹妹以至于从未兑现过给他买单车的承诺。义愤之下他偷了家里500块钱,去旧货市场买了一辆单车,对阿建说来,单车也不仅是单车,它是 “本来就该他的东西”,是他的尊严,不想单车却是阿贵丢失的那辆。阿贵发现后,他去偷回来,阿建抢回来;阿贵再要回去,阿健再追打着要抢回来,两人就为了在这循环往复中纠缠,一个要回“希望”,一个要回“尊严”,在最后一次的抢夺中,阿贵哭了, 他拼命的抓住他的车,撕心裂肺的呼号着。这一声又一声的喊叫,可以说是对不公世道的发泄,也可以说是绝望中自我保卫的发作,现实已经把这下层的打工仔,逼得兽性毕露了,阿贵的嘶喊震惊了阿建和他的朋友,制止了他们的继续抢夺,似乎从他们的灵魂深处唤醒了他们的良知。阿贵这样的喊叫,让人感觉他将要失去的不是一辆自行车,而是他的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17岁的阿建承受不住这样的喊叫,可是单车也是他身体里最重要的东西,他也不能放手,他们只得让步,“不给车可以,还钱吧!500没有,400也行,实在不行300也忍了呢!”可在阿贵看来单车“这本来就是我的,我已经付过钱了”,但在阿建看来“我也付过钱了”,他们终于达成协议:一个人用一天!这个在成人看来荒谬的事情,在他们之间却似乎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是身处下层社会两个17岁人执著,是对生活最无奈的抉择,但是也善良的。
单车把两个17岁联系到一起,阿建伸出手与阿贵主动的那一“握”,更是意味深长,两个下层的年轻人,在各自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屈服在世上最不合理的“约定”下,承受着最不公平的待遇,这一握手可以说是这两个深受命运迫害 17岁之间为同病相怜结成的友谊,悲惨的现实使“敌人”变成了“朋友”!
命运似乎把他们紧密栓连,最后阿健,用砖头拍倒那个抢走他女朋友的“金毛”。回来报仇的人们把他和阿贵毒打一顿,连单车也被无情的砸烂。在影片的结尾,阿桂扛着残破的单车,孤身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最后湮没在茫茫的车海中,孤独的身影、残破的单车象征着他——一个外来的下层打工仔,永远也无法融入这个城市中。来的时候他拥有了“希望”(单车),现在“希望”被打破了,自然人也无法生存——这就是下层人的悲哀,注定被压迫、被残害!
影片在揭露下层人悲哀的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年轻人的最明显的特征:冲动和迷茫,成长的挫折和错误,使人迷茫失去理智,进而产生冲动,影片所有的人物和矛盾都围绕这样一个单车两个17岁的年轻人展开。单车是他们共同的迷茫,使他们产生一致的冲动,最后同时表现出现代社会现实压迫下年轻一族的本质特征。因为单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可以帮助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而后人物的对话,行为也都非常的真实,影片中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都是通过真实的动作,最朴素的表情,朴素到连一点表演的雕饰都不存在,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影片好,不是胜在演技,而是胜在自然真实!
⑺ 破风电影里在韩国比赛用的自行车是什么牌子
1、主要的赞助商的话就是美利达了。还有赛沃洛(加拿大品牌)、仙杜娜(德国品牌).
2、主角们骑的都是美利达的自行车,开始时型号各不同,仇铭的像是美利达,郑知元的是cervelo R3(赛沃洛,多伦多品牌),邱田的是CENTURION Hyperdrive4000(仙度娜,美利达代工产品,德国知名品牌),黄诗瑶的像美利达RIDE904但绝对不是,官网上也没有大概是2016年的新车型。
3、最终赛时仇铭、邱田都是骑美利达的“破风”(就叫破风...问过车店了);
4、郑知元仍是cervelo R3(赛沃洛,多伦多品牌)。
⑻ 谁知道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为什么被禁我看了一遍,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意思,谁能解释一下
被禁原因:
1、该片因为没有送审就参展柏林电影节,不合规定;
2、导演王小帅透露,该片被禁止公映原因是“拍了太多胡同,没把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拍出来”,有关方面认为不利于申奥。
表达意思:
导演通过两人对单车这一意象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城里人和农村人生活的差异,哪怕是和最底层的城里人的差异。
剧情:
20世纪末,北京。小贵(崔林饰)从农村来到北京打工,他找到了一份快递公司的职业,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收费10元。
等他挣够了600块钱,他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色山地自行车。小贵承受着客户经常的抱怨,努力地工作着。
就在他快要攒够钱的时候,他的自行车丢了。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寻找他的自行车,然后在街上,他看见一个学生骑着它。
新的车主小坚(李滨饰)说这辆车是在旧货市场上买的,而小贵必须要回自行车,于是两人只好设法共用这辆自行车。
⑼ 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十七岁的单车》是由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用自己独特的目光对成长故事新的演绎的影片,此部片子经历很多波折,出品时间是2001年上映在德国,因为影片涉及政治问题等在中国大陆禁播,在2013年正式在大陆上映,此影片获得很多项奖励。
《十七岁的单车》讲述的是1999北京城里人和外地乡下人的差距和青春的故事,故事叙述一个从外地到北京讨生活的年轻人贵,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快递工作,但他没有单车,只好由快递公司提供,每个月扣钱等他挣够了600块钱,他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色山地自行车。贵承受着客户经常的抱怨,努力地工作着,等到最后一个月扣钱全部结束,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单车被偷了,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突出边县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几个特点,如记录性,实景拍摄和长镜头的运用,在《十七岁的单车》中,比较鲜明的特点是长镜头的运动。长镜头作为消闲空间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成与风格的独特作用,加上错落有致的剪接,更令影片显得相当顺畅。影片有两出长镜头给人深刻印象。一处是丢了单车的郭连贵骑着老乡的旧车去送信,另小坚骑着原属于郭连贵的车子在路上飞奔。郭的长镜头是他坚韧意志的直待,而小坚的则是畅快心情的宣泄。就此而言,《十七岁的单车》的长镜头已经超越了叙事功能,更有一种抒情在里面。
《十七岁的单车》电影中的镜头表现非常充实,比如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当高职女生向小坚表示好感,他把她送回家之后,他骑着单车,双手拖把,手挥着外套,面露兴奋的笑容,疯狂穿梭在街道的情节,运用了跟镜头全景拍摄动作和拉镜头拉近特写当时小坚的形态,就充分表达了他拥有单车又拥有女朋友的兴奋和快乐的心情,可以看出他的“心愿”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整部电影色彩暗淡,在电影前部分,总是配以轻快的音乐,来衬托阿贵骑着单车穿梭于闹市街头,送一份份快递的情景,这正表现了阿贵充满青春活力,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快乐而又迫不及待的心情和状态,电影的配乐都是舒缓的,当阿贵的单车被偷时,他的周围有许多悠闲的老年人在观摩文艺表演,敲锣打鼓,热闹非凡,这正好与阿贵丢失单车的悲痛、彷徨失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也反映出,弱势群体与社会的不协调。
此部影片中主人公农村的郭连贵是一个很典型的农村年轻人在城市的形象,郭连贵轴得可爱、单纯、诚恳、老实、惹人心疼。轴和倔贯穿整部电影,他坚持要在北京里找回成千上万的自行车中找回自己的车,被带去洗澡后打死不给钱,誓死拿回自己的车等,但是贵的倔和轴不是不讲理,而是老实,有自己的尊严,在他说话的口吻和憨实的整个人物造型中就能突出这点,他只是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有种强烈的坚持,决不放弃同时又用一种很直接的方法表现出来——打死不从,例如“那是我的车”“那车是我的”,而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家里穷,影片中还说了他对城市人的不理解,如说他说城市女人买那么多衣服简直是浪费,酒店厕所里放音乐他会拉不出。“早知道她也是农村出来的,我就......”这是一句很有趣的对白,同时也看出他对城市人有种高不可攀不能融入的看法。另外,阿贵那种沉默和容忍也刻画得非常深刻,当他被人抢回单车时抱着车那声似哭私似喊的吼叫,简直从耳朵直穿到心里,把心都震碎了,那是压抑已久的释放,小贵那样兢兢业业地工作,而且勤快卖力,吃得了苦,默默在纷扰的城市耕耘着.其实,使得突出城市让人不得不变得凶狠和野蛮。导演从保姆那个人物,侧面表现了外来打工人员,想要融入社会,成为城里人,却永远被看不起,不被接纳的悲惨命运。
此部影片的反响非常的大,《十七岁的单车》影片中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都是通过真实的动作,最朴素的表情,朴素到连一点表演的雕饰都不存在,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影片的妙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以及青春年代最平凡的场面以及人物最纯真的表现。
⑽ 如何评价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反映了两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城里人和乡下人;可他们也是同一种人——“下层人”,简单的说这部戏就是一部“下层人”的悲歌。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叙述一个从外地到北京讨生活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快递工作,但他没有单车,只好由快递公司提供,每个月扣钱;等到最后一个月扣钱全部结束,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单车被偷了。
年轻人遍寻不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了单车,这辆单车被另一个年轻人从二手市场买得,快递小子决定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问题,将自己的单车偷回来;但另一个年轻人不甘心自己买的二手单车被偷走,找了大群朋友去讨回单车,最后的结局更是令观众意料不到,印象深刻。
电影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剧情发展引人入胜,赛前在柏林放映时,观众笑声连连,反应相当不错。有许多人会将义大利狄西嘉的新写实经典《单车失窃记》,与《十七岁的单车》做比较,导演王小帅则表示,两部电影同样关注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的命运,为了生存用尽全力奋斗,对当时的义大利或现在的中国都有其意义。
主演《十七岁的单车》的大陆青年演员李滨、崔林和高圆圆,年龄都不过从18岁到22岁。高圆圆人如其名,大眼睛、圆圆脸,微笑甜,活生生就像个洋娃娃,她现在已经是大陆的广告天后,目前就读於中国工运学院经济学系三年级,22岁,在拍电影前,已经有不少广告作品。她希望以后在摄影和广告方面发展,至於拍电影,一年一部就好,她要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长得帅帅、有点日剧男主角味道的崔林是日裔,他的祖父母战后在中国东北住了下来,父亲取了中国女子。从东北来的他,在片中饰演快递小子,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他是武术系的学生,对於电影十分有兴趣;听说他还有个舅公在台湾,目前正想办法寻人中;他希望以后仍能继续从事电影工作,如果台湾有人找他拍戏,崔林十分愿意到台湾。
李滨长得个头较小,但戏味十足,十分随和但有自己看法,他表示自己没有崇拜的偶像,也无所谓自己是否成为偶像,所以只要大家喜欢他的电影作品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