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万物生长这部电影怎么样
《万物生长》三板斧:蹦极、旅游、干范冰冰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李玉导演的几部院线电影的话,会发现,《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和《万物生长》四部电影都有几个类似的元素。
第一个,便是蹦极。李玉导演过分追求这种所谓的刺激元素,却总是无法表现恰当,最终造成非常矫情。这种所谓的极限运动,不能运动跟上去了,而人物的思想情感跟不上去。李玉电影的问题就在于使劲拔高人物情感,揠苗助长,最终四不像。
第二个,便是旅游。李玉的片子,一到最后没法继续往下边编造了,就出去旅游。开个车啊什么的,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风景好的地方,不是沙漠,就是大水池的,使劲折腾一下,然后就仿佛看破人生了。这是李玉很大的一个矫情点,每部电影都这么矫情,一点不变花样。
第三个,干冰冰。这个跟干露露的干是两码事。干,在这,必须当动词讲。李玉其实一直是在糟蹋范冰冰。从《苹果》开始就是使劲糟蹋冰冰。这个糟蹋分两种。第一种,自然是戏烂糟蹋知名一线女星。第二种,糟蹋有祸害的意思,性侵犯比较恰当。李玉的每一部戏,都干范冰冰,倒是不干一顿小范,才是奇怪的。性元素,是李玉掌控不了,又喜欢瞎显摆的东西。
李玉的全部电影都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来概括:混乱、迷离加虚无。这是几个好词,说坏一点,其实就是她自个底气不足,掌握不了大的生命概念,又非得拿出文艺片的装逼脸庞来,故作深沉,做老先生的状,哼哈的就那么几句,懂行的一看就是扯犊子呢。
其实,女导演都喜欢把自己的电影最后往虚无上扯淡。彭三源的《失孤》也是这样的。这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哲学教育,同时又没什么文化内涵,同时非得装出有学问样子来的表现。李玉在《万物生长》中近乎说教的“虚无”,让本来便软弱无力的影片,显得更加苍白无神。
而李玉令人眩晕的晃动镜头,更是让这种虚无表现在拍摄技法上。有伪文艺女青年为了这种镜头而如痴如醉,实际上不过是肚子里边没墨水,又非得觉得自个读个饶雪漫就有文化了一样的装洋蒜。
李玉装洋蒜的《万物生长》最大毛病还是她以前的问题,片子不知道怎么结尾,往往又臭又长。整部电影的节奏感全无,越到后边,越虚无无力,给人洗一双臭袜子怎么也洗不干净的观影感觉。
当然,演员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大段心灵独白的范冰冰戏份,是编剧无能,也难为冰冰哭着演出来了。该戏最大演员败笔是韩庚,油面小生,抓不住原著小说的京痞子的味道。该戏其他几位男演员,纷纷抢戏,韩庚成为最没戏的人。
不过,《万物生长》原著小说本身便问题连连,我早前曾写文章批评过。冯唐有意致敬王朔的《动物凶猛》,却没有学来最重要的两点。第一点,独属于作家的时代。第二点,独属于作家的地域。《动物凶猛》,时代是文革前后,地域是北京大院,现实主义味道浓厚。小说《万物生长》,时代便较为模糊,代表性的事件更是全无,地域上虽然写着北京,但京味儿全没有,画虎不成反连个狗都不像。
李玉改编的《万物生长》更是模糊时代和地域,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她的时代呢?她的地域呢?没有这两个,现实主义何从谈起!没有现实主义,李玉胡扯一顿的人生俨然就是凭空扯淡,不痛不痒,又装逼舔蛋。李玉的毛病正在此处,她把握不住现实。
我敢确定,李玉若是还有下一部电影,若还是让范冰冰做主演,一定还是蹦个极,不开心了旅个游,然后推倒范冰冰干一顿。这是何其的弱智!这样的肚子里边没墨水的导演,尚且不如直接去日本助推它们的爱情动作片事业好。
⑵ 如何专业评价电影《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延续了原著风格,以韩庚出演的男主角秋水经历的三段混蛋爱情为主线,展现了20多岁医学院男生蓬勃成长的放肆青春。不过,如何通过影像对小说原著进行改造,李玉的独到之处,从此次曝光的“立春”版海报就可见一斑。暧昧斑斓的色调与医学实验室的光怪陆离相互交织,散发着春天荷尔蒙蓬勃滋长的青春味道。(时光网评)
《万物生长》中韩庚以宿舍的“头狼”自居,戏里先后爱上“羊”和“虎”,和宿舍里小狼崽们一起打架、醉酒、作弊、失恋,各种不靠谱,各种重口味,而 “我们彼此相爱,就是为民除害”的宣传语更令人对这一段“虎狼”之间的混蛋爱情充满遐想空间。(网易评)
⑶ 如何评价《万物生长》这部电影
青春一开始总是与爱情有关。但是单单讲爱情的青春片都不会太好看,能吸引男性观众的青春片更少。电影《万物生长》算是一部存有一些男性气质的青春片。成长对身体的影响,激素对思想的刺激、对行为的支配,男性对女性肉体的痴迷,还有对某些崇高事物的模糊追求,这些本质上都与爱情无关,却碍于道德律令又跟爱情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不清。《万物生长》里呈现了人性在这些纠缠中的贪婪、苦恼、挣扎和他们的选择。
⑷ 如何评价《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就让我想起了萨顶顶唱的那首歌。整个剧情是以悲伤为主调的,最后男主和女主也没有在一起。虽然我不太爱看悲剧,但是客观来说,我觉得这个片子还是挺好的。
⑸ 谈谈看完电影《万物生长》后的感受
《万物生长》据说是冯唐写最好的一本书,但《万物生长》肯定不是李玉最好的作品。 相比于电影,它也许更像一个话题。 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人们比以往更经常在讨论电影,结果不过是在重复一个又一个的无聊话题。 这部电影成功把韩庚从一块西瓜皮变成了半个西瓜,也让范冰冰拥有了本色魅力演出的释放机会,甚至于,齐溪这样的演技派也可以叫板任何一位中国女演员。可是,如果青春爱情只是一堆泡在福尔马林液里的人体标本,敲打几根棒骨当人生重音,这样的出发点和处理方式,还是值得商榷。 暂不提拍摄手法,《万物生长》继续踏进了《致青春》、《同桌的你》到《匆匆那年》的青春河流。看完电影,一个同样的问题又冒了出来:这到底是谁的青春……中国的校园青春片,就一定要爆酒瓶子,煞有介事地干上一架?男的怒,女的哭。一个人渣不够,再拉上几个来凑。爱情失败,青春已死,人生却一定要成功。明明可以有亮丽纯真,非要拍得暮气沉沉。明明可以光明正大,非要小打小闹玩过家家。这些电影往往把初高中该做的事情,放到了大学来拍。至于不该做的事,通通靠避孕怀孕打胎。再到三十好几的演员,还非要去演穿校服的学生,把无耻耍流氓当做脆弱纯情大肆宣扬,这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万物生长》说的还是怀旧青春事,但它硬生生地捏出了一条人造尾巴。 由于医学院的超长学龄,韩庚穿上一件格子衬衫,学生气有理。至于范冰冰,她就演一个风骚的社会女青年,也说得过去。人物设定,没问题。问题出在,这两个人怎么就相爱了。即便电影用了一通自白反省,反省自己是人渣,承认伤害女性、相爱不纯良,可是,他们怎么就爱了,还爱得痛彻心扉死去活来,我实在没看明白。 情圣大玩假动作,可以。 劈腿还不爽别人家的大奔屁股,行。 女的滥交还风情万种,OK。说这两个人有真爱,我也相信。 可是,都玩到了这份上,在那个勾人兮兮、光怪迷离的实验室夜晚,他们突然不干了,还掏心挖肺的,说了一通莫名所以的慷慨言语,我就真的不懂了。与其他中国式青春片不同,《万物生长》主动压低了爱情的身价。可到头来,它又要观众相信,这样的爱情其实也有矜持操守,谁信啊。别说还真情实意了,我看到的更多是戾气。连吃个肉串,想到的都是尿别人的车。 《万物生长》有一个机会可以说服我,那就是靠结尾。但很遗憾,电影结尾还是愁眉苦脸,奠基青春的老调重弹,尤其是祭拜一个值班室老大爷还引发深刻的人生感悟这回事,怎么想都不对。还有,本应华彩,掷地金声一般的久别重逢,成功的知名书商路金波老师显然给抢戏了。 当然,电影也有好的地方。它节奏快,并不拖泥带水。受益于摄影等突出环节,《万物生长》遏抑了“戏不够歌来凑”的滥觞之患,同时强化了荷尔蒙过剩的浓烈效果。譬如韩庚被塑造成一个拉肚子也要啪啪啪的土著种马,剪辑就帮上了大忙。电影没有搞成时代元素大杂烩,也屏蔽了愚蠢的广告植入。有一个小细节悄悄泄露了背景时间,电影院在放《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那是1996年夏天。至于那些花哨的桃花片头,躁动不安的动画,恐怕也有人会受用。 我喜欢韩庚和范冰冰跳蹦极的段落,金光灿灿,满画面的迷乱。他们不断下坠,却以为拥抱的彼此是在飞翔。在那一刻,我相信他们是真爱的,就像《致青春》的水族馆结尾,因为整个世界只有他和她。他们一直在下坠,却不愿从青春的热梦中醒来。但这样的简单快乐,在电影里居然少之又少。 《万物生长》的爱情稍纵即逝,经不起挥霍。无论是肉身的吸引,还是纯粹的好奇心,这样的邂逅开始,并不影响一段完整的爱情。可是,一旦爱情成为了主体,那么,电影应该告诉观众,爱情在哪里,反正肯定不是一万块的资料翻译费。可是,我没看到主人公做出过努力,尽是走极端的对手戏。他假惺惺地追悼过去,自我怀疑。他不爱任何人,他只爱自己。 《万物生长》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虽然电影里没有了流产打胎,可是一个游走于男人堆的女人居然不知道事后紧急避孕,一个读了六七年书的医学院女大学生用土法避孕,这种不带脑的桥段,怎么看都是为了造戏,不惜作戏。 在许多中国电影人看来,有着围墙屏障的大学校园最适合成为犯错现场。恶言顶撞,撕扯哭鼻。翘课作弊,偷吃出轨。只要怀个旧,一切都可以被原谅。 青春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它。
⑹ 如何评价李玉的电影《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观后感
由冯唐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万物生长》已经上映一个多月了,基于和冯唐的亲情和友情,以及作为同时代的过来人,早应该去一观大作,但由于工作原因,我只能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直到在很多影院都已经撤场时,才第一次看到、感悟到,那早已流逝的、万物生长的青春岁月。
去看《万物生长》,对我而言,并不仅仅是去看电影,而是能去和冯唐在一起进行非面对面心的交流,作为同龄人,我对冯唐是比较熟悉的,我们一起爬过泰山,一起昼夜交流讨论工作,因缘际会在一起吃过无数次饭,首读过他还未成形的《不二》,交流过他的唐诗三百首。而冯唐也随着他人生的跌宕起伏、事业的辗转腾挪,由一个在《北京、北京》里戏耍的四中男孩,走过信阳学院,走到协和医学院,走到美国读MBA,从事咨询,涉身实业,到最后专门坐家,为的都是尝试和品位生活和多彩人生,当然也遇到了很多人不曾经遇到的属于酸甜苦辣的营养,而逐步开始进入禅定的状态了,影片也恰恰引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不知是他刻意留词,还是李玉导演也有人生的同感,这是一种经历沧桑的空灵,演绎了一场关于青春、成长、爱情、人性、人生和“佛性”的心灵对话,并和他一起向内求索,寻找真正的自己和他人,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云行雨施,万物生长。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自然造化,天地文章。看前、看中、看后,我思考了很多,也把影片和头脑中的小说进行了比对,小说《万物生长》影像风格强烈,情感细腻,隐喻颇多,是一部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欣赏、感受并思考的电影。有人说《万物生长》是青春片,有人说《万物生长》是文艺片,有人说《万物生长》是爱情片,这些电影标签在我看来都不够准确,定义得也太过肤浅。观影之后我强烈地感觉到,《万物生长》是一部关注并探索人心、人性和人类情感的电影,真实而且真诚,影片向内求索,试图引领观众一起去探索我们人类广阔、丰富而又隐秘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并试图找到一些真理和答案。小满是谁,白露是谁,柳青是谁,秋水又是谁,我又是谁,每一个看过的人在眼界饱满之后,需要静静深思的问题。 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小满的死,带来的是无尽的怨悔,门卫大爷的死,是一种近似圆寂的满足,并用他的遗体捐赠创造了更多的生。每一个人都好比一颗流星,来到世上,有无光亮都无所谓,但更重要的是曾经爱过、恨过,每个人都曾经莽撞、迷茫,都会自以为是,都想要天上的星星,但最真实的和最大多数的是身边的幸福。
禅宗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看电影之前,我关注了大量影评和观众的评价,有不少人认为影片昏昏欲睡,这是可以理解的,或太为稚嫩,或过于老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不能强求。但最为重要的是观众没有深入作者和导演的内心,没有去深究死和生的意义,探寻平等而无差异的“不二”之道,这不靠言语传授,而需要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顿悟。我想,如果明了了这一点, 《万物生长》不用争一时票房的短长,或许象冯唐文章二十年后拍成影片一样,这部平凡的电影今天也许难以和大投入大场面的速7一较短长,但经年以后,此片也许会令人惊喜的成为一部留在人们记忆深处问心之作。
⑺ 对于电影《万物生长》大家有什么评价
记得在电影院看完万物生长之后,真的感觉到这部电影还可以吧!其中有好几个片段打动了我,很多的时候里面的内容和话语真的说到了我的心里,让自己的心狠狠地颤了一下。
接下来我讲讲我最喜欢的几个片段吧。
“一直以为自己是最痴情的但没想到一直都是自己在始乱终弃”一直都在自我以为,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却从未为别人考虑过另外,这部青春片确实很不一样在我看来,应该算是最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了自私,贪图享受却标榜成享受青春 。
⑻ 如何评价李玉的电影《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这部电影拍摄的比较大胆,并且也把那种青春懵懂时期的一些爱恋给表达出来了,但是有一些过于尺度比较大的是不太适合青少年看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应该得到改进。
⑼ 你认为《万物生长》这部电影怎么样呢
《万物生长》绝对不是一部烂片,甚至,还相当相当的不错。实际上,这些年,李玉+范冰冰,两个人的合作,所出的片都还不错。从《苹果》到《观音山》到《二次曝光》再到《万物生长》,都非泛泛的圈钱之作,而是有着自己的精神内核,有值得让人玩味之处。相对于市场上大批纯属蒙钱的商业影片,相对那些个或者华丽空洞或者炫技卖颜值的浮躁作品,李玉范冰冰的作品算得上是良心之作。《万物生长》被有些人骂的很惨,我看了些,有的说的还算有理,但总觉得没有挠到痒处,还是自己来写一写说说自己的看法为好。《万物生长》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青春》讲的事整个大学时期的爱恨情仇,带着人回顾了校园生活,而《万物生长》大部分也是在讲述大学校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