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问问 有那些影视作品是在徽州拍摄的
徽州是现在的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
电影《小花》
电影《闪闪的红星》
电视剧《烟锁重楼》
电影《白发魔女传》(1979年)
老版《聊斋》
电影《菊豆》
电影《砚床》
电视剧《新安家族》
电影《芬妮的微笑》
电视剧《走出蓝水河》
电视剧《为奴隶的母亲》
电影《大转折》
电视剧《搭错车》(2016年)
电影《武林外传》
电影《暖》
电影《花海情缘》
电视剧《致青春》
电影《我叫李雪莲》
电视剧《左轮手枪》
电视剧《欢乐颂2》
电视剧《大祠堂》
电影《卧虎藏龙》
B.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有三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的电影即《大进军》《大转折》《大决战》!
大转折-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军首次开始大规模的外线作战。此前一直是国民党军队在推进,共产党的军队在后撤。
大决战-三大战役,使得国共的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和不可逆转的改变
大进军-属于收官阶段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解放整个中国大陆。实际上已经不能算转折了,因为大决战以后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军事力量的优势已经是压倒性,不可逆转的了。
C. 大转折中羊山集在哪里
宜家购物旁边就是
D. 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三个系列电影的历史时间顺序是什么
解放战争的历史时间顺序是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
大转折讲的是1947年7月为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故事;
大决战讲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国共的三大决战;
大进军讲的是在三大战役之后,1949年4月第二次国共和谈破裂,二野三野百万大军渡过长江。
(4)电影大转折在哪里拍摄的扩展阅读:
大转折共两部分别是《大转折之鏖战鲁西南》、《大转折之挺进大别山》。
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1947年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在艰难的作战环境中,实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的故事。
《大决战》三部,分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部。
1948年3月,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来到河北西柏坡村,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相会合,在这里共同指挥南北两线五大战场。开始了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战略大决战,同时也是震惊世界三大战役。
《大进军》是一部解放战争历史巨片,全景再现解放战争,它包括:
1、大进军《解放大西北》(上、下集)2碟;
2、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上、下集)2碟;
3、大进军《南线大追歼》(上、下集)2碟;
4、大进军《大战宁沪杭》1碟 。
在三大战役结束后,194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遂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全部、干净地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E. 电影,《大转折》里咋没朱德
《大转折》里没有朱德,是因为当时解放军战力已形成规模,只有善于战略指点的毛泽东就行,朱德则去华北解决急需解决的制约解放战争进程的华北军区的战力问题了,不在军委总部。
F. 民兵葛二蛋在哪拍摄的
拍摄地点:北京卧牛山影视基地
卧牛山影视基地位于河北怀来县卧牛山风景区,占地1000多亩。199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时修建的。此后多家影视机构在此拍摄了近百部影视剧,较著名的有:血战台儿庄、塔山阻击战、挺进大西南、中国兄弟连、八路军、新四军、大刀、内线、狼毒花、东方红、三国演义、水浒传、民兵葛二蛋等。随着剧情需要,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景物,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民兵葛二蛋》是由北京小马奔腾壹影视文化公司、西安小马腾飞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33集电视连续剧。
该剧的故事发生于1943年,黄渤饰演的葛二蛋与高虎饰演的麦子曾是患难兄弟,也曾同仇敌忾,可是不同的人生观使两个人踏上了愈行愈远的人生道路,他们转战相同的战场却遭遇了不同的命运。
剧情简介
1943—1945年,在小街镇和塔湾村城乡,葛二蛋和麦子,一个性格直爽,侠肝义胆、敢作敢为;另一个精于算计,极端利己、不择手段。他们曾是患难兄弟,也曾同仇敌忾,他们转战于相同的战场而遭遇了不同的命运。葛二蛋和麦子进城找鬼子报仇未果,葛二蛋来到塔湾村,受到八路军的启蒙,将自己的家仇转变为国恨,从农民成长为优秀的抗日民兵;麦子加入伪军,他在政党、生存、民族大义之中苦苦挣扎。麦子迫不得已利用葛二蛋来打击抗日力量以向鬼子邀功,葛二蛋在斗争中成长,最终与麦子还有国军的苗子各自带领自己的队伍干掉了吉田抢回了毒气弹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为葛家村的百姓报了仇。葛二蛋从民兵成长为合格的八路军战士,而麦子的朝三暮四立场不一还有苗子选错了政党最终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G. 哪位好心人能发一下大转折这部老电影啊包括鏖战鲁西南和挺进大别山!谢谢了先!好人一生平安!
剧情简介: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空前规模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毛泽东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以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相互配合,形成“品”字形战略格局,经略中原,彻底改变敌我战略态势,为夺取全国胜利迈出了坚定而关键的一步。为实现这一战略思想,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在鲁西南与敌人鏖战,先后取得郓城、定陶、六营集战役的胜利。接着,又攻克敌重兵把守的羊山集。此时,颇感不妙的国民党当局紧急调集35万大军日夜兼程扑向羊山集9406并企图利用当地连降暴雨洪水猛涨之机,袭击我军。面对严重的敌情、水情和党中央发来的“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电报,刘邓彻夜未眠,毅然决定立即南下。部队在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未及休整的情况下,冒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过黄泛区,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别山英勇挺进,并胜利到达目的地。在大别山区,我军不仅与国民党军队周旋战斗,还要与革命队伍内部的错误思想进行不懈斗争。在极为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刘伯承与邓小平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让给对方,表现了极为真诚与珍贵的战友情谊。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坚持战斗,经历了极其艰苦和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最后以伤亡近半的代价,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提前进入了战略进攻。该片分为上、下集《鏖战鲁西南》和《挺进大别山》,是继《大决战》之后又一弘篇巨制。这部纪实性的故事片,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多角度、多层面,战争场面激烈、紧张。毛泽东、刘伯承、邓小平等领袖人物扮演者都是为观众熟悉的演员g在拍摄羊山集战役时oswa撇开对战争场面的描绘,选择指挥部中刘邓饮咖啡时的谈笑风生,战场的状况则通过无线电传达给观众,这种表现手法可谓匠心独具,创造了独特的情境和氛围,凸现了刘邓成竹在胸、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影片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和精神风貌,昭示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略行动的历史意义。
H. 大转折系列电影有哪些
《挺进大别山》、《鏖战鲁西南》。
I. 大转折这部电影出于那一年
大转折(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于上世纪末的《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系列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战争题材电影,可以与苏联的《解放》、《莫斯科保卫战》,美国的《最长的一日》等同类型电影媲美。影片全景式地展现了解放战争中后期,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至全国大部分解放的那一段历史。其中,《大转折》讲述的就是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艰苦历程。
【语言】:国语对白
【片长】:230分钟
【上映时间】:1997年9月27日
J. 电影《挺进大别山》内容简介
剧情简介:
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空前规模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毛泽东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以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相互配合,形成“品”字形战略格局,经略中原,彻底改变敌我战略态势,为夺取全国胜利迈出了坚定而关键的一步。
为实现这一战略思想,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在鲁西南与敌人鏖战,先后取得郓城、定陶、六营集战役的胜利。接着,又攻克敌重兵把守的羊山集。此时,颇感不妙的国民党当局紧急调集35万大军日夜兼程扑向羊山集,并企图利用当地连降暴雨洪水猛涨之机,袭击我军。面对严重的敌情、水情和党中央发来的“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电报,刘邓彻夜未眠,毅然决定立即南下。部队在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未及休整的情况下,冒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过黄泛区,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别山英勇挺进,并胜利到达目的地。在大别山区,我军不仅与国民党军队周旋战斗,还要与革命队伍内部的错误思想进行不懈斗争。在极为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刘伯承与邓小平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让给对方,表现了极为真诚与珍贵的战友情谊。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坚持战斗,经历了极其艰苦和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最后以伤亡近半的代价,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提前进入了战略进攻。
该片分为上、下集《鏖战鲁西南》和《挺进大别山》,是继《大决战》之后又一弘篇巨制。这部纪实性的故事片,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多角度、多层面,战争场面激烈、紧张。毛泽东、刘伯承、邓小平等领袖人物扮演者都是为观众熟悉的演员。在拍摄羊山集战役时,撇开对战争场面的描绘,选择指挥部中刘邓饮咖啡时的谈笑风生,战场的状况则通过无线电传达给观众,这种表现手法可谓匠心独具,创造了独特的情境和氛围,凸现了刘邓成竹在胸、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影片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和精神风貌,昭示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略行动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