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影片《壮志凌云》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故事
影片《壮志凌云》讲述了美国海军飞行员麦德林以自己老飞行员父亲为偶像,几经沉沦,终于奋起,驾驶银鹰,纵横蓝天,最终成为一名飞行精英的故事。
应该说, 该片的故事情节司空见惯, 无甚新意,但是影片创作者另辟蹊径,利用主人公飞行员的特殊身份,大量地表现了新科技航空器及其卓越的飞行特技,令平时只能在画刊海报上一睹其英姿的观众们叹为观止。影片近两个小时,其中飞行员们驾驶代表国际一流水准的战斗机F-14和相对老旧的A4、F5急驰在蓝天白云中的镜头却足足占了一个半小时。那些银光闪闪的战斗机相互追逐,相互编队,时而从头顶呼啸而过,时而平稳地浮游在万米高空,伴以崇高的山川和壮美的晨曦、余晖,各种情景,令人陶醉。何况,还有机舱中飞行员们那时而紧张时而俏皮的对话,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为了拍出真实可信的效果,该片的摄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不仅要采用多角度、多镜头的不同手法,还要上天入地,追逐着抢拍各种惊险刺激的场景。正是如此,该片不仅吸引了众多兵器迷们,对一般观众而言,它也是极具诱惑力的。
当然,在突出刺激、艰苦的飞行训练外,影片的主要任务还是表现主人公从沉沦到奋起的历程。此外,与紧张的演练生活相对比,该片也着意表现了一段士官生与女教官的恋情,它给影片撒上了柔柔的浪漫温情,使得天上人间张弛有度,颇具感染力。影星汤姆·克鲁斯在该片中因饰演飞行精英麦德林而走红影坛,其身着戎装的飒爽英姿令人过目难忘。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主题曲《带走我的呼吸》(《Take my breath away》,真情感人,对渲染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获得了第59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也成了风靡至今的情歌金曲。
Ⅱ 找一部电影 封面 主角拿了把大枪 然后有个人拿手枪 还有个机械人 改装以后的 好像是美国片
终结者2
剧情介绍
著名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在评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时,此片以最高票数位居第一。而这部电影居然是一部早在11年前就拍摄完毕的科幻片,这在电脑特效技术已经相当完善的2000年可谓一大新闻。但这部电影的冠军地位决非浪得虚名,这与它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风格和出色的电影平衡性和完美特效是分不开的。
20世纪末的1997年7月3日,人类研制的全球高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天网”全面失控,大批的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意志,将人类视为假想敌人,并发射核弹到地球的各个角落,杀死了几十亿人。余下来的人类在一个叫约翰·康纳(John Connor)的人领导下,团结在一起,用有限的资源和武器与强大精良的机器人周旋作战,并逐步扭转了战局。机器人为了挽回败局,于2029年派出了机器人杀手T-800回到1984年去杀死约翰·康纳的母亲康纳·莎拉(Connor Sarah),那时的约翰·康纳还没有出生。而约翰·康纳得知后亦派出人类战士同回1984年去保护自己的母亲。一番恶斗之后T-800被击败,不甘失败的机器人复又派出更为先进的液态金属人T-1000回到1997年核屠杀之前去直接杀死只有13岁的小约翰,而约翰本人也派出经过改良成为人类助手的T-800去保护童年的自己。在经历了与T-1000危险紧张的追杀之后,约翰与莎拉终于相信了T-800不再是13年前那个狠辣无情的机器杀手,为了改变人类的命运,约翰、莎拉和“终结者”找到了天网系统的研究者,塞伯公司的技术总监莫尔斯戴森,并销毁了一切有关天网的资料,并在随后的战斗中终于彻底销毁了T-1000。为了最终毁灭一切芯片,T-800做出了牺牲自己的选择,自沉钢水之中毁灭。本片在首映后的次年获1992年度第64届奥斯卡四项大奖:最佳音效、最佳视觉特效、最佳录音和最佳化装。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十分复杂和曲折,甚至仅用几句话也能说个大概,这种机器人消灭人类的题材也不算太新鲜了,但就是这简单的剧情,却呈现给了我们无比震撼的视听享受,本片的导演和编剧是好莱坞鬼才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的父亲是电气工程师而母亲是画家,这似乎造就了他生来具有的艺术天才和领导才能。在本片中,卡梅隆运用一种略带冷酷却不阴暗的画面风格来叙述故事,从一开头的T-800出场再到酒馆抢衣服的一段精彩镜头即向人们昭示了机器人的强大力量和完美,唯一与上一集不同的是这个T-800只伤人而不杀人,从另一个角度也为它曾被约翰·康纳改造过留下了伏笔。即是如此,T-800的出手动作亦酷到了极点,简单而又有效,能与最短的时间内让人失去反抗能力。而它抢得一身黑皮衣之后与酒馆老板的一番交涉也向人们预示着本片的风格中有冷幽默成分,这与第一集的恐怖冷酷风格也有了较大的区别。本片的画面略微带一种类似金属色的蓝色,可能要从感官联想上让人们不要忘了这是在说关于机器人的故事吧!
而T-1000这个全新角色的出现则绝对可称本集的一大亮点,与早先的T-800一样,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血杀手,除了执行杀约翰这一个命令之外,其它的一切事情在它看来全都是障碍,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予以毁灭,而它随心所欲的变形能力与人类相比不啻于老鹰和小鸡的对比,它的手可以变成锋利的刚刀,尖刺,身体则能变成它接触过的任何一个人,而被它模仿的对象则必然被杀死。在它与T-800的数次交手中,后者从未占到过半点便宜,到了影片的最后更是被T-1000打得支离破碎,不得不靠仅有的一点备用电能才侥幸把T-1000打入钢水中,自己也投水自毁。
T2的成功,除了导演之外,还与施瓦辛格和帕特里克的精彩演绎是绝对分不开的。做为一个机器人,人们当然是努力将它们创造成最完美的形象,无论是长像,个头,还是身材等等,而施瓦辛格那完美的体魄和硬朗的外形当然是T-800的不二人选,他在电影中的表现并不只是一个光知道卖弄肌肉的大块头,正相反,施瓦辛格的表演准确到位,传神精彩,将一个不懂多少人类感情却又逐渐了解了人性的机器人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帕特里克饰演的T-1000液态金属人,绝对给每个看过T2的人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这个机器人和T-800迥然不同,他说话不多,但传神的肢体语言却令人望而生畏;他杀人如踩蚂蚁,却又和一般意义上的杀手还有根本性的区别,因为它杀人的时候经常都是一击致命,从不浪费无用的动作,也不会过多的卖弄身手,这个如橡皮泥一样能变形的机器人,实在是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扮演小约翰的爱德华·福隆的表演也不错,基本上把一个内心叛逆却又不失童心和善良的小男孩演活了。十几年后,在T3的策划当中,原本还是由他在扮演约翰,可惜现在的他又吸毒又不务正业,最终被剧组弃用。
琳达·汉密尔顿则将一个刚毅果断的女强人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后来她还与本片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结婚。
过多的讨论T2的剧情和人物似乎已无新意,T2吸引人的地方也决不仅是剧情和人物,而是它完美的平衡性和电影蒙太奇的运用。首先在镜头的剪切上没有大的跳跃,也就不会给人以明显的情节脱节之感,另外简洁的台词也会让观众将主要注意力转移到了画面上,增加了故事吸引力,当然,既然是一部科幻题材的动作片,那当然少不了电脑特技的介入,本片的电脑特技镜头只占全片的一小部分,和时下某些特技大片相比有些少的可怜,然而每个特技镜头的出现都会令观众眼前一亮,正所谓“惊艳”,从开头的金属骨架机器人,到T-1000中枪后伤口的自愈,穿越铁栏门和变形成他人,和头部中枪一分为二,再到T-800撕下右手皮肤露出金属骨架,到后来头部被打露出金属头骨和红外线电子眼睛,都做得十分到位,令人击节赞赏,即便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电脑特效镜头时,也不会觉得过时和落伍,这是她的魅力所在。总之,这是一部真正懂得如何经济实惠又有效地使用数字特效的电影,为那些单纯为特技而特技,滥用电脑特效的烧钱电影敲响了警钟。当然这与好莱坞特效大师斯坦温斯顿是离不开的,斯坦大师曾为众多的著名电影设计和制作特技道具,其中有《AI:人工智能》、《勇敢者游戏2》、《侏罗幻公园》、《拦截人魔岛》、《异形2》等等。有了这位四度奥斯卡最佳化妆大奖得主的加盟,也是本片获得巨大成功的砝码之一。
《终结者2:审判日》上映之后,好评如潮,曾被评为是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续集,结束了电影续集普遍不如第一集的历史。该片以不到一亿美元的电影预算,获得了五亿一千六百余万的票房收入,真正做到了“名利双收”。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电影的票房冠军也数易其主,《终结者2:审判日》的票房排行也从当年的第一名滑到了第四十三名,但值得一提的是,出品年代早于1991年(T2的出品年份)的电影排名在《终结者2:审判日》之前的也只有四部而已,分别是《星球大战》的2,3集和《人鬼情未了》,更要说上一句的是全球目前电影史的票房冠军《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导演也正是这位鬼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此片全球收入已达到十八亿三千五百万美元。后来的卡梅隆曾与T2中扮演约翰母亲的琳达·汉密尔顿结婚。
T2的成功,也造就了一批相关电影产业的发展,从电脑游戏到文化衫,到旅游景点,使得T2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成为了一个有生命的奇迹。有关T2的音像制品也是年年出新,从剧场版到特别版,再到白金版,导演剪辑版……,无一例外地成了T2迷们的收藏佳品。T2的成功,代表了典型的美国式文化在全球的推广、渗透,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担忧:人类究竟会不会被自己创造出来的机器人所毁灭?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T2中约翰曾经教会T-800一句名言“Hasta la vista,baby”,这句话被影迷们广为传诵。它的意思是“until I see you,baby”,在电影中的翻译可以是“待会儿见,宝贝”。
·爱德华·弗朗是从几百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他是在排队等候进入一家俱乐部时被选角导演发现的。
·影片一共拍摄并洗印了超过一百万英尺的胶卷,而最后我们看到的版本还远远不到它的1%。
·非常令人惊异的是,“西泊汀系统”和“天网”确实真实存在。在网上搜寻,“西泊汀系统”可以找到8000的连接,它实际为一种多媒体电脑。而“天网”的连接则有14000个,有很多网络服务或者站点都名叫“天网”。
·影片拍摄时一位女士走进摩托骑士酒吧,以为这是真的酒吧,完全无视运载布景的卡车和摄像机、灯光。当她看见施瓦辛克站在酒吧中,只穿着拳击手穿的短裤,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施瓦辛格回答说这里正在举办“男士脱衣舞之夜”。
·导演卡梅隆的弟弟,客串了片头中的一名士兵。DVD制作人林凡,客串了西泊汀电脑公司的一名职员。阿诺的经济人客串了拜访莎拉的医生中的一个。在直升机上被T-1000勒令跳下的胖警察,名叫Chuck Tamburro,是T2的一名技术人员。扮演西泊汀公司守卫的Mike Muscat,是扮演约翰的爱德华·福隆的动作教练。而在莎拉梦中的幼儿园,那个微笑着抱着孩子的莎拉,其实是由莎拉扮演者琳达·汉密尔顿(Linda Hamilton)的双胞胎妹妹莱斯利·汉密尔顿(Leslie Hamilton)所扮演的。她们两人还在T2的结局中一起合作,琳达扮演T-1000变形为的假莎拉,而莱斯利则扮演真莎拉。在T2中,医院里的胖警察被T-1000所杀,画面中T-1000变成胖警察模样,这时两个人在同一画面并非电脑特技,因为他们也是双胞胎,他们曾经出演过越战片《早安越南》。
·在电影剧情设定中,“只可以传送人体”并没有“只可以传送人类”的意思。T-800的表皮由活体组织构成,整体而言T-800其实就是一个真人。所以它可以被传送。而T-1000,DVD制作人林凡的解释是1,既然T-1000是由活体分子组成并“装饰”过的,那么它可以产生足够的有机物来通过审查,并穿越时间隧道。2,这个液体金属杀手身体表层可以模拟肉体构造,制造一张“人皮”以通过审查。3,别问为什么。
·爱德华·弗朗在片中大部分的声音都是经过他本人重新配音的,因为拍摄时他正处于变声期,他的童音只在他跟终结者讨论“人为什么会哭”时保留,卡梅隆认为这段戏要戏剧化一些,所以还是保留的好。
·电影中使用了超过200种的武器。施瓦辛格手中的猎枪枪声实际上来自于加农炮。
·T-1000变型时的声音是把麦克风包好,然后蘸麦片粥的声音取样。T-1000死时的惨叫声是导演卡梅隆配音的。
·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
精彩对白
1.John Connor: We're not gonna make it, are we? People, I mean.
约翰:我们做不到,是么?我是说人类。
The Terminator: It's in your nature to destroy yourselves.
终结者:是你们的本性导致了自我毁灭。
2.The Terminator: Why do you cry?
终结者:你们为什么哭?
John Connor: You mean people?
约翰:你是说人类?
The Terminator: Yes.
终结者:是的。
John Connor: I dont' know. We just cry. You know, when it hurts.
约翰:我不太清楚。你知道,当我们感到难受时,就会哭。
The Terminator: Pain causes it?
终结者:疼痛导致的么?
John Connor: No, it's when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you, but you cry anyway. You get it?
约翰:不全是,当你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哭。你明白了么?
The Terminator: No.
终结者:不明白。
3.The Terminator: Stay here, I'll be back!
终结者:呆在这儿,我会回来的。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第一集开始的时候,机器人军队用的是激光武器,第二集中,它们反而用了发射子弹的普通枪械。
·施瓦辛格第一次出场,导演用主观视角镜头展示T800观察各种东西时,眼前就自动给出相关信息。当他看到一辆80年代的福特LTD车时,显示的却是“普利茅斯轿车”。
·施瓦辛格出场,到酒吧“借”衣服,被一个打台球的人用烟头烫了胸部,下一个镜头,那伤痕不见了。T800不是T1000,没有修复功能,他在片尾被打得满头伤口,也没自己长好啊。
·约翰出场前,他的养母在门口草坪上拿起报纸,因为刚刚有洒水车经过,报纸已经湿了。随后,她把报纸拿回去放在桌上,报纸已经干了。
·警方给莎拉看阿诺当年屠杀警察局的照片,注意,照片中施瓦辛格的头型是他在《终结者2》中的样子,在上一集中,施瓦
辛格的头发比较长(也比较难看)。
·影片开始不久,镜头随着总工程师戴森穿过Cyberdyne电脑公司,所有人都穿着防尘服,戴着面具,只有戴森什么也不用戴,就可以在那里走来走去,还没人管他。
·第一场追逐,T1000把卡车开下桥,颠簸中挡风玻璃脱落了,下一个镜头,玻璃又回来了。
·还是刚才那场戏,卡车着陆时,我们看到至少有一个车轴断裂了,可是在随后的戏中,那辆车居然仍开得飞快。
·T1000开货车追约翰的摩托时,撞翻路上几辆小轿车,如果你留点心,可以看到轿车里一个人也没有。
·约翰和施瓦辛格偷了车去接莎拉的时候,注意莎拉开门上车的那个镜头,在车门玻璃上可以看到全体摄制组的影子。
·莎拉打断医生胳膊的时候说:“人体有二百一十五块骨头,这只是其中一块。”但是,作为地球人来说,我们只有二百零六块骨头。
导演的招供
1. 导演不无得意的抱怨了一把,第二集的片头壮观的场面拍摄耗资巨大,所用资金足够重新拍摄一部第一集。呵呵,就是那些裸奔的T800在未来世界横冲直撞的那段战争场面。还出现了长大以后的约翰。那位老兄在被剪辑掉的和平结局中也会出现,扮演成为了美国议员的约翰。
2. 记得阿诺出场的时候那个酒吧吗?它实际上就在当年黑人罗德尼.金被打的地点对面。如果年纪稍微大点的朋友应该会记得美国曾经因为这个事情爆发过一个席卷全国的大骚乱。
3. 阿诺和液体金属T1000相遇在大商场的走廊上交火,那个夹在中间被打死的亚裔是一个日本人扮演的。这个家伙是导演的一个好友,千里迢迢从东京飞来,就是为了能够在片中光荣的死去。
4. 阿诺从商场中打飞出来的时候,拿着照相机不断拍照的家伙,好像就是本片的制片人。
5. 阿诺那把很酷的枪(就是单手旋转一下就可以上子弹的)实际上是特制的,加大了扳机圈,让枪可以自如的在阿诺的手中转动。一次,阿诺拿错了,差点把手指转飞掉。
6. 在那场河渠中追杀的戏中,本来是没有把卡车顶棚削掉的镜头的。但是到了实地以后意外的发现有座桥太低了,干脆临时设计了这个场面。车子的顶棚在拍摄前就被削掉了。
7. 卡车从地面飞到河床上的镜头实际上已经报废了拍摄用的卡车,以后追杀的卡车是另外一辆。所以也就不奇怪会出现一些穿帮镜头了。
8. 琳达.汉密尔顿扮演的萨拉.康纳本来是不会成为疯子的,是这个女演员强烈要求的。
9. 还记不记得那个疯人院的院长,这位精神病医生的角色可是贯穿整个终结者三部曲的重要人物,在三部中全部有出场。第一集到警察局审问前来拯救萨拉的抵抗军战士(也就是约翰的老爸,好像叫里斯),并安慰萨拉,和阿诺在警察局门口擦肩而过,逃过一劫。第三集中还是警局专用的精神病医生,在墓地安慰女主角的时候被阿诺吓跑了。
10. 阿诺进入疯人院的时候打翻的那个门卫是本片的武器顾问。
11. 还记得那个被T1000变化成自己的模样,然后用手指变成的利器干掉的胖子守卫吗?那场戏实际上是找了一对双胞胎兄弟来完成的。很土的魔术手法吧!
12. 那个戴眼镜的疯人院守卫(就是那个拿舌头舔萨拉的咸湿佬),在萨拉出逃的时候被狂殴。那段戏很恐怖,因为演员琳达是在真打,那个倒霉的男演员的惨叫传到了四个街区外。这都是因为萨拉出场的时候也有一场殴打戏。是守卫殴打萨拉,但是那位老兄太仁慈,实在无法下手痛殴一个女人,效果出不来,该段场面被不断重拍,而琳达也不断重复摔倒,导致膝盖受伤。琳达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13. 萨拉用注射器顶在院长的脖子上,用来威胁守卫。注射器中的蓝色液体是从一个白色塑料桶中抽取得。上面标签是洗涤剂。在老美的概念里,蓝色的液体都是不能用于注射的。
14. 整个摄制组为了是否让少年的约翰向T1000开枪争论不休。最后的我们看到的镜头是让约翰给枪上子弹。因为导演认为,让一个儿童拿着枪指着另外一个人是无法容忍的。这倒让我想起了《小兵张嘎》,在美国上映不知道会被评成什么级别?
15. 以T800,少年领袖,刚从疯人院里出逃的领袖母亲组成的奇异家庭,在赶往边境的途中路过一个加油站时,有一段阿诺学习人类微笑的戏。在电影版里被剪掉了。如果不剪掉的话,估计会让观众投诉产生不适感。(从没见过这么恐怖的微笑)
16. 在荒漠中那场和萨拉战友相会的戏实际上是在影片开拍的第一天拍摄的,让演员找感觉来着。
17. 在萨拉那场关于审判日的梦中,出现的那个在游乐园中的母亲和小女孩就是演员琳达.汉密尔顿和她自己的女儿。而那些象纸一样被摧毁的房子汽车就是用纸做的。在影片上映后,导演还接到了一封来自一个核武器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的感谢信。信中感谢该片真实的再现了接近现实的核战场面,为反核作出了贡献。
18. 在制造天网的电脑公司中,演员们推来摧毁天网设施的黄色桶上面写的化学物质的名字实际上连导演自己也说不出来。它们来自导演朋友的另外一本电影。那些名字看上去很酷。
19. 阿诺拿着的加特林机枪实际上是一把真枪,用来装在直升飞机或者汽车上使用的。射速是每分钟6000发。实际拍摄的时候降到了2000发,因为这样火舌的效果更猛烈。
20. 阿诺扫射完毕,眼中出现了伤亡人数。注意到了吗?是0.0。好像会有死亡0.1的样子。原先想直接用伤亡人数:0 的。但是这样的效果逊毙了。第三集也出现了类似的镜头,出现的数字是很老土的’000’,所以说不同的导演真的相差很大。
21. 阿诺在公司楼底用手枪和催泪弹发射器打断了n个警察的戏看上去很爽,但是在制作英国版的时候出了大问题。因为英国有一个叫***(抱歉,名字实在不记得了)的帮会,专门用枪打断人的腿。制片公司担心会给英国观众造成不好的联想。
22. 电脑公司的戏是租用了一幢楼拍摄的。最后一场大爆炸的戏看起来很壮观,好像摧毁了整个建筑物。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损坏。唯一的额外支出是三百美元的水费。因为摄制组无法关闭因为火焰而打开的消防蓬头。
23. 还记得那个很酷的镜头吗?T1000变成粘稠的液体从直升飞机的玻璃窗破洞中渗入机舱。我们要说的是那个从飞机上跳下去的飞行员。他实际上就是本片的特技飞行员。那些镜头中出现的直升飞机都是他在驾驶。这是个伟大的特技飞行员。后面还有一场飞机从桥底下飞过的戏。当时争论很大,摄制组不愿意拍摄这么危险的镜头。最后导演自己和这位老兄谈了一下,他说:我考虑一下。最后完成的相当完美。这位老兄死在了一场直升飞机事故中,但是飞行员不是他。
24. 那辆最后用来追逐的槽罐车上的驾驶员是本片的一个摄影助理。是被T1000干掉的。最后这位老兄很出名。因为后来他座直升飞机掉进了火山口,过了一天才被救出来。
25. 从槽罐车里面泄漏出来的液氮是真的液氮,因为没有替代品可以达到真实的效果。
26. T1000从车上下来的镜头,身上闪闪发亮的冰晶是圣诞节用的亮片碎屑。
27. T1000在高温下慢慢凝结成整体的镜头,前面那部分融化的镜头是用固体水银放在热盘子上拍摄出来的。
28. 最后的拍摄地点不是一个真的钢铁厂,是废弃的钢铁厂改的。里面流动的钢水实际上是牛奶。
29. 阿诺被T1000用重锤撞击得破破烂烂的镜头是用假人拍摄的。导演说:如果真的让阿诺拍完戏,变得破破烂烂的回家,玛丽亚会生气的。
30. 阿诺被铁棍贯穿身体时,眼中慢慢暗淡的红光,是在向第一集致敬。
31. T1000威胁萨拉时,手指变成的铁针是真实的。为了不伤到演员,拍摄的时候用了错开距离拍摄,实际上演员和铁针不在一条直线上。
32. 好了,本片的第二对孪生子出场。当T1000变成萨拉的模样欺骗约翰的时候,真的萨拉从后面出现。此时,站在前面的假萨拉是由琳达.哈密尔顿扮演的,而后面的那个,则是琳达的妹妹莱斯利。
33. 最后干掉T1000和阿诺的那炉钢水就是普通的水,下面打了强烈的灯光。
34. 影片本来的结尾应该是核战没有爆发,萨拉老年时,在公园里看着成年的约翰和孙子玩耍。导演认为琳达的老年妆是在是太烂了,而且和片中年轻的萨拉不太相称。于是就去掉了。改成了现在的电影结局:一条漆黑的公路,不断闪现的黄线,加上琳达的旁白。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个结局的。不过制作这个结局的时候,离片子正式完工只有两天了,制作人员都四散各地了。于是导演从片子里面众人驱车去摧毁天网的那段戏里面截取了一段镜头,加上了旁白搞定。因为这段镜头只有几十秒钟可用,台词长度必须控制得非常精确。
Ⅲ 哪部美国影片里出现了一架英国鹞式战机。
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真实的谎言>>很经典
楼主对军事也很关注啊,我也喜欢
中文片名
真实的谎言
英文片名
True Lies
更多中文片名
魔鬼大帝:真实的谎言
真实谎言
影片类型
爱情 / 动作 / 惊悚 / 冒险 / 喜剧
剧情介绍
哈里·塔斯克尔是代号为“欧米茄”的一个间谍组织的特工,他精通6种语言并能操纵多种高技能的间谍手段,此时他正受命调查着一宗某阿拉伯恐怖主义组织策划的偷窃并运输4枚核弹的案件。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长久以来,哈里一直没有向妻子海伦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是伪装成一个普通商人,他们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儿。时间一长,海伦对自己的丈夫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处于叛逆期的女儿黛娜也对“过时”的父亲阳奉阴违。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哈里不得不与一名女子假装相好,这使不明就里的海伦醋意大发,她开始与一汽车商西蒙厮混,而自称是“间谍”的西蒙浪漫刺激的故事让她心旌摇荡。敏感的哈里察觉到了妻子的变化后开始跟踪西蒙,发现他不过是一个旧车的推销商,只是利用某些女性渴望刺激的心理而勾引她们。弄清了西蒙的底细后,哈里就要求自己的搭档吉普帮忙,并利用自己的间谍手段侦察着海伦的行踪。
在海伦和西蒙的一次约会时,哈里扮做假特警捕获了他们,拆穿了西蒙的面目。为了给妻子一个惊喜,他佯称海伦已经卷入了恐怖分子的活动,要想赎罪就必须为他的间谍组织工作,否则她的丈夫和女儿将会有生命危险,她的代号被称为“桃丽丝”,将接受“波利斯”的指示。海伦只好同意了。
有一次,哈里化装成“波利斯”指使海伦“行动”,正当哈里对她进行“威胁”时,一伙恐怖分子冲进来并把他们作为人质绑架到加勒比海的一个热带小岛上。这个小岛是恐怖组织“赤色圣战”的基地,正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阿兹一伙窃取了核弹。哈里的特工身份暴露了,阿兹用尖刀抵住了海伦,威逼哈里说出核弹的秘密,哈里无奈之下告诉了阿兹:“核弹含有14.5公斤的精炼铀,引爆后爆炸力可达3万吨。”阿兹对着摄像机发表议论,叫嚣说除非美军从波斯湾撤军,否则每周将毁灭美国的一座大城市,并称进攻的第一目标将是迈阿密。
海伦这时才发现丈夫竟是个了不起的特工,由于她的手提包里一直被哈里安放了一个监控装置,所以国防部的特工汤姆等人根据监控乘飞机火速赶来营救。同时阿兹也发现了这个装置,并发现了他们夫妇和女儿黛娜的照片。恐怖分子于是开始拷问哈里,而受过专门训练的哈里先发制人,带着海伦逃了出来。阿兹和恐怖分子打算将核弹外运,并启动了其中一枚核弹的定时器,为了国家的安全,哈里奋不顾身地阻止了阿兹的阴谋,并炸掉了“赤色圣战”组织的基地。而在枪战中,海伦重新落入了魔掌。
阿兹命令将3枚核弹装上货车运往佛罗里达州,另一枚则由他自己乘直升飞机运往迈阿密。这时国防部的特警赶到,美国空军动用“鹞式”战斗机用导弹炸断了小岛通往佛罗里达的大桥,货车和核弹一起坠入大海。海伦和女恐怖分子珍娜在汽车里也展开了搏斗,在千钧一发之际,哈里救出了海伦。但狡猾的恐怖分子又绑架了他们的女儿黛娜,并威胁要在迈阿密引爆另一枚核弹头。哈里驾驶着“鹞式”战斗机赶到迈阿密,用一枚歪打正着的导弹消灭了恐怖分子阿兹和他的属下,同时救出了女儿黛娜,保住了城市……一年以后,哈里再次接受“欧米茄”的任务,然而,这一次他身边的搭档却换成了海伦。
相关评论
这部影片是90年代动作片经典之中的经典,是阿诺·史瓦辛格主演作品中的极品之一,也是詹姆斯·卡麦隆导演作品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中国普通观众来说,这部影片也是中国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曾经在大陆电影市场掀起观影狂潮。
在这部经典娱乐片中,几乎每个场景、每个段落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甚至连很多个过场戏也神完气足,丝毫不见松懈,称之为经典绝不算过分。在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中,大型的动作场面有四个。虽然不能算太多,但每个都份量十足,令人叫绝。
第一个打斗场面是影片开头的序幕,2年以后的《碟中谍》和这个段落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这是一次成功的行动,而且枪战场面占了较多比重。史瓦辛格在雪地杀出重围的镜头不多,但力量、速度、枪法、判断、镇定都有所显示,是展示人物能力的绝佳序幕。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史瓦辛格奔跑之中回头制服恶犬的镜头,轻松镇定,乾净利索。
在观众从容地看过几段节奏稍缓,幽默风趣的过场戏之后,影片在前三分之一处准时开始了场面更大的第二场动作戏。史瓦辛格没费什么力气就处理了两个小喽罗,开始与“赤色部队”的恐怖分子头目阿齐兹正式交手。情节很快转为史瓦辛格追捕阿齐兹,这次追逐并没有采用最为俗套的追汽车,而是异想天开地上演了一出马追摩托的异趣场面。阿齐兹驾驶摩托在前,史瓦辛格纵马在后,两人从街头追到酒店大厅,又从地面追到天台。其中紧张惊险之处自不待言,而几个幽默镜头更令人难忘,酒店大厅的乐队看到摩托车时已经演奏走调,看到马匹时发出的声音简直令人喷饭;史瓦辛格乘马入电梯时,一对夫妇的尴尬反应也让人捧腹。而最后阿齐兹冲下天台,史瓦辛格竟然也要放马一追,但吊足观众胃口之后的结果却是个小花招,编导高明之处可见一斑。
接下来影片用了一大段时间,以幽默的手法玩味影片片名所指出的“真实的谎言”。这个扣题的段落惊险倒没有,出色之处在于精彩的情节设计和演员幽默的表演。史瓦辛格在这个“文戏”段落里,演技上显然落了下乘,风头都被扮演他妻子的科蒂斯和扮演那个可笑的二手车推销员的比利·派克斯顿抢了。派克斯顿两年后主演了《龙卷风》,而本片的角色展示了他喜剧表演方面的天才。
在科蒂斯跳完一段著名的“艳舞”之后,影片进入后半部分。史瓦辛格夫妇联手,大破恐怖分子基地。幽默的细节始终穿插于紧张惊险的枪战动作场面之中,使观众既得到感官的刺激又保持精神的轻松。这后半部影片就是两个紧密连接的大型动作场面,精彩之处比比皆是,难以尽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在跨海大桥上战斗机攻击货车和史瓦辛格直升机上救爱妻以及垂直升降的战斗机横行都市的段落。这些大场面的打斗是整部影片的精华,充分展示了卡麦隆导演豪华场面的能力。
严格的说,这部由克劳德·奇蒂(法国著名编剧、导演,最近执导过法国超级大片《对抗凯撒》)编剧的影片,并不代表卡梅隆的真正风格。剧作更加突出影片的喜剧感觉,而不是工业时代的强悍暴力,有不少法国味道的处理。而从画面上看,卡麦隆已经放弃了强调肌肉和力量,并富有粗糙质感的影像风格,而发展成为一种以银灰色新材料金属为代表的后工业影像风格。不能不说,如果卡梅隆没有这样一部影片在影像上试验另一种风格,那么他恐怕也难以一时适应下一部重要作品《泰坦尼克号》中几乎完全不同于自己早期影片的视觉效果。在适合的时代,选择适合的影像风格,是卡梅隆成功的一大关键。
这是一部豪华的动作巨片,导演是豪华巨片的高手,演员也是豪华巨片的行家,再加上足够的财力支持,想不成为经典也难。不过影片最为难得的是对喜剧元素的运用,正是这些幽默的情节和细节才使影片没有沦为枯燥的豪华大场面集锦。这才是豪华影片成功的秘诀,高下之分正在于此。
精彩影评
▲《真实的谎言》中的电影艺术
《真实的谎言》是电影公司投入了1.2亿美元巨资的一部动作大片,高投入与高科技的结合使影片特技镜头含量极高,惊险的动作不时冲击着观众的视觉,诙谐的喜剧性又不断引起观众的会心之笑。
可以说,该片是20世纪美国特技电影的典范,为了造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影片创作者不惜血本,调动了大量的车辆、军火设备,甚至动用了“鹞式”飞机和导弹,并在高科技电脑技术的运用下,把各种特技镜头天衣无缝地组合起来,俨然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枪林弹雨再配以气势宏大的背影音乐,着实让观众们热血沸腾,冲进大屏玻璃墙的飞机,悬在跨海大桥上的货车,种种惊险场面更是扣人心弦,令人惊叹。
除了浓度极高的特技镜头给人造成的强烈感官刺激外,影片也处处洋溢着不温不火的调侃及妙趣横生的幽默。特工哈里的职业特性使他一直隐瞒着自己的身份,而一直以为他只是个本分的商人的海伦因此对他的碌碌无为觉得厌烦,可转眼间,危急关头的哈里终于显露出了他那超人的魔力,而海伦也出人意料地成了他身边的黄金搭档。种种表面与实质的反差,欲言又止的情境同内心的情感冲动间的矛盾注定了该片情节的进展必然伴随着诸多喜剧内容。
大明星施瓦辛格在片中饰演特工哈里,在表现自己“硬汉”性格的同时,他也着意突出了男子汉的大度、机智。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满身肌肉的世界健美先生身上已似乎闪现了詹姆斯·邦德的影子,他已成了力量与智慧的化身,同时,他在影片里洒脱大方的表演和文质彬彬的气质也为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精彩花絮
·美国政府为本片提供了3架海鹞式战斗机,剧组要支付给飞行员的报酬高达10万多美元,他们的工资标准是每小时2410美元。
·施瓦辛格从直升机上抓住杰米·李·柯蒂斯脱离险境并飞行在水面上空的镜头并非由替身完成,挂在直升机下面的确实是柯蒂斯本人,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允许她这样做。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柯蒂斯说这最初是卡梅隆的主意,她问卡梅隆:“我悬在半空中,那你在干什么?”卡梅隆答道:“探出机舱,用手持摄影机拍摄你的画面。”为了这句话,柯蒂斯坚持言出必行,而且那天恰好是她的生日。
·片中角色有71人死亡。
·片中海伦跳脱衣舞时穿的内衣是杰米·李·柯蒂斯本人的。
·在脱衣舞的桥段中,杰米·李·柯蒂斯抓住床柱跌倒,这并非是剧本设计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的意外。在拍摄这段镜头时,柯蒂斯非常紧张,手心出汗,于是发生滑脱,意外的摔倒在地,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施瓦辛格准备起身相助。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特别喜欢这段镜头,于是保留了下来。
·海伦在片中曾说道:“我嫁给了兰博。”本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曾参与1985年《兰博:第一滴血第二集》的剧本创作。
·詹姆斯·卡梅隆曾打算拍摄蜘蛛侠电影,但因存在技术问题而被本片取代。
·直升机驾驶员说的“Yeah she's got her head in his lap, Yahoo”是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道出的。
·施瓦辛格骑马在楼内穿梭的画面是在洛衫矶的Westin Bonaventure Hotel拍摄的。
·施瓦辛格在卫生间吹的口哨是1965年《音乐之声》中的《Edelweiss》。
·埃尔塔·马里克(Art Malik)在1992年《欢乐城》中的表演给詹姆斯·卡梅隆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马里克未经试镜就得到了萨利姆的角色。
·片中施瓦辛格驾驶的垂直起降战机是麦道AV-8B鹞式战机,属于美国海军VMA-223中队,绰号“牛头犬”。
·片中哈里是“欧米加”间谍组织的特工,该组织头目是查尔登·海斯顿扮演的斯宾塞,海斯顿曾经出演1971年的《The Omega Man》(最后一个人)。
·影片公映之后,包括阿拉伯裔美国人反歧视委员会(American-Arab Anti-Discrimination Committee)在内的多个社团在华盛顿的一家影院门口发起了抗议活动,他们因影片将中东人描写为杀人狂和宗教狂而极度愤恨。后来本片在54个阿拉伯及穆斯林国家遭禁。
·最初,施瓦辛格骑马追逐的一幕曾希望途径林肯纪念碑的reflecting pool,但国家公园管理处不允许剧组拍摄。
·施瓦辛格在影片拍摄期间学会了如何起降海鹞战机。
·片中炸桥的场景是在80年代风格的“7哩桥”上拍摄的,当时“7哩桥”已经被炸开,目的是为了让超过其高度的船只通过而不必改建吊桥,剧组重新复原了该桥。
·官邸中的场景在极低温度下拍摄,虽然灯火通明,但室内并没有取暖设施,而且所有女演员都穿着单薄的衣服,更衣室设在室外,帐篷中以煤油灯取暖,甚至还有衣服被引燃。为了补偿严寒之苦,临时演员被额外支付了50美元。
·施瓦辛格驾驶鹞式战机的近景镜头都是在全尺寸飞机模型上拍摄,由大楼附近的起重机操控,飞机起降时吹起的尘土是由CGI技术生成的。
·拍摄模型飞机时,剧组在摄影棚中使用了最大的180度绿屏背景。
·扮演达娜的艾丽莎·杜什库在拍摄飞机上的镜头时曾摔断多根肋骨。
·詹姆斯·卡梅隆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是施瓦辛格拿着剧本兴冲冲的来找他,说对哈里的角色非常感兴趣,当时卡梅伦非常惊讶,因为他从未见过施瓦辛格对一部剧本中的角色如此着迷,于是看过剧本后,卡梅隆决定拍摄。
·恐怖份子在卧室中使用的微型冲锋枪是奥地利产9mm Steyr TMP。
精彩对白
Gib: Do you think she's still a virgin?
基博:你认为她还是一个处女吗?
Harry: Dont be ridiculous, she's only - -what is she now?
哈里:别开玩笑了,她只是——她现在多大了?
Gib: She's fourteen!
基博:她十四岁!
Harry: She's fourteen years old!
哈里:她十四岁的年纪!
Gib: Yeah, and her little hormones are going off like a car alarm.
基博:是的,而且她的小小荷尔蒙已经像汽车上的报警器一样运转着。
穿帮镜头
·连贯性:在骑车穿过一个喷泉后,哈里的衣服还是干燥的。
·显示错误:很明显可以看出是替身演员代替哈里完成了穿过雪地飞行的拍摄,背部镜头的。
·哈里在雪上滑行并弹起的镜头明显是由替身完成的。
·哈里骑马穿过喷泉而上衣却依然干爽。
·其实,AK-47的子弹根本无法击碎施瓦辛格驾驶的鹞式战机座舱盖,尽管摄制人员知道这点,但为了避免座舱盖映出摄影机,只好让它消失。
·当哈里向迈阿密飞去时,飞机推进器喷口朝下,说明飞机应该垂直上升,而并非向前飞行。
·片中哈里被两只恶犬紧追不舍,他转身挥手将恶犬击倒,当时跳起的两只狗是用橡胶做成的。
·海伦在接近影片结尾的半小时中始终赤脚,却没有丝毫污迹。
·达娜在起重机上滑倒时曾喊道“Someone help me”,但她的嘴根本没动。
·当哈里和西蒙在车中时,挡风玻璃映出了摄影机。
获奖记录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提名
·第五十二届金球奖最佳喜剧片女主角奖
·一九九四年度美国十大卖座影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