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问题:日军攻打四行仓库时为什么不用迫击炮
迫击炮和掷弹筒都是曲射火力,在打击基本处于同一平面的目标时很有效,打击海拔高度低于自己的目标时更有优势,尤其适合于反斜面部署,参见冲绳战役的日军守里防御战。用曲射武器打击高处目标效果就会很差,因为落点很难计算,而且以大发射角的曲射武器打击窗户之类目标几乎不可能命中,所以攻坚战时打击坚固楼房基本还是用直瞄武器为好,比如火箭筒、轻重机枪和无坐力炮,配合烟雾弹更好。
不用掷弹筒是因为掷弹筒射程很近,基本属于近距离支援武器,而四行仓库附近几十米内缺乏掩护,掷弹筒又不能仰射,所以毫无用处。日军攻击时其实使用的方式还是梯子、铁板、棉被加机枪掩护,后来还断水外加使用了战防炮一类的小口径火炮。
“从南面使用重炮”——苏州河一带是否适合架设重炮?架设重炮需要布置炮兵阵地,炮兵阵地不能选在地质松软的河沼地带,炮兵阵地也不可能在重机枪的火力覆盖下构筑展开,四行仓库到苏州河和租借围墙都很近,日本人不傻,他们不会漏这个空子的。
B.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
电影《八佰》正在热映,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电影也让很多人了解了那一段不为人知历史。电影上映之后便引起了强烈的方向,很多家长也将自己的孩子带去观看,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虽然这部电影的制作非常精良,但是因为很多观众不了解那一段历史,所以对于一些情节就会感到非常奇怪,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那么为什么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当时中国士兵的装备,当时德械师全面学习德国军队,就连手榴弹也是与德军同种型号的,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德国M24手榴弹。最为一款性能优异的手榴弹,M24的使用时间贯穿了整个二战时期,也在抗日战争时期给了日军沉痛打击。M24手榴弹又被称为木柄手榴弹,这是因为除了圆柱形的攻击部,手榴弹还有一个长长的木柄,为的是便于投掷并且让投掷距离更加远。当时M24手榴弹大多由中国兵工厂仿制,因为中国工业的落后,所以国产M24的装药量要小得多,这也使得威力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直接将手榴弹投掷下去,一来自重过小不能击穿日军的钢板阵,而且还会被日军的钢板弹开,其次单枚手榴弹的威力过小,就算击中钢板也不会产生多大的伤害,所以英雄陈树生才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
C. 八百电影里的仓库还在吗
资料显示,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一个营大约420多号人退守四行仓库,选择此地的原因也是极为特殊的,除了四行仓库本身易守难攻外,就是为了让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国军人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园的牺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
D. 电影《八佰》中关于四行仓库一战的描述,是否符合历史
大家最近去看八佰了吗,一边是尸横遍野,一边是金碧辉煌,大家是否也被震撼到,但是真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由于被分到不同地方很多人都没了联系
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偷袭珍珠港,日本也就接管了公共租界,自然也俘虏了孤军营,日军派他们做苦力,各种折磨,为了不让他们团结在一起,把他们分到不同地方做苦力。
直到1946年,八百壮士才回到上海,此时仅仅只剩一百余人了。
他们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血性,他们值得我们流泪,更值得我们敬佩。
E.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吗
我写过四行仓库相关历史,还被人骂过,说是国粉来的。我就在想,咱们中国的军队,为何国军英雄咱就能只字不提呢?他们不也是为中国付出了生命吗?谢晋元,我唯一写过的一位国军英雄。而最近热榜电视剧《八佰》,就是根据谢晋元的英雄事迹改编的。
另外一个原因,陈树生这么做,实际上也是“涨我军之士气,挫败日军锐气”的一种战术考量。战士们见陈树生勇敢牺牲,人人都更加斗志昂扬。日军见守军均以自杀式的方式退敌,英勇果敢,不怕牺牲,胆都被吓破了。
因此,陈树生果敢跃出6楼,对镇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此之后,日军再也不敢试图靠近偷袭四行仓库的围墙。
F. 电影《八佰》为何有争议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看过电影《八佰》了,也深深的被电影中这些战士所感动,因为在这些战士面前,生命和国家尊严相比不值一提,为了保护国家尊严,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相信看过这场电影的人都知道《八佰》是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原型就是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在“闸北四行仓库”抵御日军的400余战士,但是有很多对这段历史有了解的人都对电影《八佰》有争议,因为他们认为《八佰》在细节问题处理上和历史真实内容不同。
其实不管《八佰》存在什么争议,这部电影还是非常成功的,那么你认为《八佰》为何有争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G. 《八佰》的情节与史实不符,电影为什么要这样拍
《八佰》的情节虽然与史实不符,电影这样拍另有深意。
先从《八佰》真实的历史背景说起。
一、电影《八佰》的历史背景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
影片开头,我们看到的是一脸仓皇与疲惫的士兵在荒野中行进,远方是可见的硝烟和满目疮痍的大上海,配上几声鸦叫,基本奠定了本片悲凉凄惨的格调。
事实上故事确实很悲凉。
老蒋消极抗日,国军节节败退。
所以电影后来请愿的刀子、不知战争残酷要参军的中二学生、独自游过河送旗的杨惠敏(唐艺昕饰)、募捐的百姓,都是被唤醒家国意识的国人。
H. 电影八佰最后为什么过桥时日本人开枪
在看《八佰》的时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比如当时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冲桥?日本人为何要在那个时候开枪?
(一)撤离四行仓库
和之前在四行仓库的战斗相比,在最后离开仓库过桥的过程中,四行仓库守军遭到日军机枪扫射,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其中就包括实际的战场指挥官杨瑞符营长,确实是比较憋屈的,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在四行仓库坚持战斗,像死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一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死一个够本儿,打死两个赚一个。
所以说,和在四行仓库的坚决战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实并不是日本人给予他们的,而是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进入租界才开始的,而且是当时中国的所谓的友邦给予他们的。这也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国人不怕死,尤其是为了抵抗侵略,都愿意捐躯报国,但列强却不允许中国抵抗,要制止中国人抵抗。这才是更大的屈辱。
I. 《八佰》中四行仓库保卫战到底在保卫什么
《八佰》中四行仓库保卫战保卫的是上海不沦陷,不向日军低头的态度。在政治上的策略,四行仓库保卫战其实是一场向西方国家争取同情与支持的秀,因为在四行仓库隔着苏州河的对面就是租界,说白了就是打给租界里面人看的。其实当时上海整体的情况,再苦守四行仓库,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但是却是当时战场中博弈的一个节点。
在电影里,最让人觉得惊心动魄的,是一个个战士身上绑着炸药包,直接跳入敌人的阵营。这个场景是相当惊人的, 也是看出了战士们的英勇。
牺牲是必然的,但是能够在对抗日军这件事上,我们从电影看到的,远比现实要残酷。在这场战役中,里面的战士其实更多的是像小湖北这样稚嫩的孩子,不过十七八岁。放在现在,那还都是个孩子,却要肩负起了国家重任,是相当了不起的。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在这场毫无胜算的守卫战背后,这些士兵也是知道最终结果的,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服从,选择了留下。甚至在这场守卫战中最高指挥者谢晋元,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