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火炬女神被感染什么电影

火炬女神被感染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2025-09-01 14:59:04

1. 急求电影<<后天>>介绍 中文的

《后天》原本不叫《后天》,而是叫《明日之后》,也叫《末日浩劫》。这实在是个糟糕的变动,既没有“明日之后”的末日幽冥感,又失去了“末日浩劫”直取要害的生猛,但愿这个译名不会抑制观众买票进场的欲望,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在《魔戒》之后的北京,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样只靠视觉“杀人”的电影了。电影里也确实死了很多人,主要是美国人,大概死了小一半,其中还包括美国总统,就这点来说,本片比导演艾默里奇的前作《独立日》更疯魔了。

毁灭方式一:连天的海啸席卷城市,曼哈顿沉没。

毁灭方式二:巨大的龙卷风降临人间,洛杉矶成为地狱。

毁灭方式三:超低温气流冰冻城市,自由女神像。

剧情篇 头重脚轻的拯救

一般认为,灾难片的重点当属电脑特效,而剧情和人物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计。其实,灾难片要展现的往往是人类群体面对灭顶之灾时的反应,这就对剧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角色众多;二、层次明晰;三、主次得当。而想完好地达到如此要求,确实是对编导能力的极大考验。

《后天》的编剧兼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是拍摄灾难片的行家里手,他以前的《独立日》和《哥斯拉》虽然带有科幻或者怪兽电影的元素,其核心依然是正统的灾难片。所以,对艾默里奇来说,描写灾难下的群像还算是得心应手。在这部《后天》中,上有决策国民命运的美国总统,下有栖息纽约街头的乞丐,既有监守岗位的英国科研人员,也有被冰雹击倒在东京街头的日本职员,再加上身为气象学家的主人公与他的家人朋友,足以构成一派末日世界的微缩景观。从剧情展开来看,影片一直以主人公杰克·霍尔的活动为主线,前半段描写他说服政界高层,而后半段则是以他拯救受困纽约的儿子为重,而政界人士、霍尔的妻子、儿子的行动则成为辅线,始终都围绕着拯救与自救的主题。可以说,《后天》在层次处理上也是非常得当。

然而,这部影片的剧情也并非完美,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影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潮段落,显得叙事结构严重失调。《后天》最为精彩的段落就是开场不久后飓风席卷洛杉矶的场景,而等到影片的后半段,霍尔前往纽约寻找儿子的过程则显得颇为平淡,未受太多磨难便按部就班地到达了目的地。也许,导演原意想将冰冻纽约处理成影片的高潮段落,可惜营造力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使得影片整体都显得有些头重脚轻。

至于影片的理论基础,我想气象学属于非普及性的知识,多数观众也不至于太过较真儿,这毕竟只是部靠视觉冲击取胜的暑期大片,而并非“探索”频道的科学纪录片。而影片为制造大团圆结局,居然让主人公在完全断电的情况下向迁移到墨西哥的美国政府发送传真,这多少有些穿帮得叫人发笑。

特效篇 把地球装进冰箱

没有哪个导演像艾默里奇这样疯狂热衷于把地球毁灭一万遍,从《独立日》到《哥斯拉》再到《后天》,其电影中的“毁灭当量”成倍增长,单从特技角度说,已经足以让观众体验到摧枯拉朽的破坏乐趣。

《后天》与环保无关,与政治无关,甚至都算不上一部预言第二冰河纪的科幻电影。在我看来,它完完全全是一部“奇幻”电影———满足一些人心底里的破坏欲!

就像《终结者II》中“启示录”一般的核爆炸,当你看到“好莱坞”的招牌被龙卷风拧碎,日本街头被炮弹般的冰雹砸烂,整个纽约被连天的海啸吞没,帝国大厦迅速冰冻,摩天大楼只剩钢筋残骸,文明的巅峰瞬间变成昏黄的废墟,你怎能不感到巨大的冲击,就如同顽劣的小孩掀翻地上的玩偶,未知的力量把地球放进冰箱!

在灾难片中,大就是美。《魔戒》中的水淹双塔算什么?想像一下比那大一万倍的场面!而且你的视角不只停留在地面,还会被带到空中,带到云层,甚至太空!“人”变得越来越小,“环境”变得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片中只表现标志性建筑的毁灭,很少看到成千上万的“小人儿”抱头鼠窜,动不动就是直径几十公里的风暴眼,随便一个镜头都要用到摇臂,大量的全景俯拍、航拍,结合模型和电脑特效,把一场末世浩劫拍得穷奢极欲!

《后天》有着卓然视觉表现的原因,除了灾难规模大、数量多之外,还在于充满感染力的色调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灾难类型的变化,影片的色调呈现出富有层次的过渡,比如灾难来临前苍白黯淡的云层,暴雨降临时苍茫浑浊的街道,飓风席卷后满天尘土的昏黄都市,冰雪纷飞时惨白的世界,以及灾难过后耀眼的白色冰层、反射着阳光余辉的红色天际……一切都做到充分渲染情绪,让人完全感受到寒冷、潮湿、温暖等等气候变化带来的感官反应。

更有进步的是,艾默里奇学会了用“静”抒情———比如卫星划过时不再有“轰”的低响。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以下两个场面———纽约化作冰川之后一艘巨大的邮轮静静漂入纽约街头,以及暴风雪过后,丹尼斯·奎德和队友在半掩于雪地中的自由女神像下走过,仿佛来到了又一个时空中的《人猿星球》!

类型篇 发现无政府的快感

灾难片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的几类心理需要,下面就把《后天》放在灾难片的坐标系上,看一看它的成绩单。

视觉冲击:灾难片总是能给那些视觉效果狂人以巨大的发挥空间,给观众的眼睛以“地毯式”的轰炸。我感觉《后天》中的视觉效果良莠不齐,恐怕是因为片子的摊子铺得太大,场景太多,没有一个场景能够做得充分。相比起来,场景比较集中的《泰坦尼克号》、《龙卷风》等影片反而更有效果。

动作场面:很多灾难片虽然讲的是自然的愤怒,然而我们更多地是看到人在里面跑来跑去,灾难片是动作场面最好的载体。《后天》中的动作戏都不太过瘾,原因可能还是摊子铺得太大。其实,《后天》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比如说最后一场,完全可以搞个地板大塌陷,或者人狼大战什么的。相比起来,《泰坦尼克号》充分发掘了狭小的场景里动作戏的可能性。

末世幽冥:宏大的、混杂着伤感、恐惧和悲壮的幽冥感是只有灾难片才能带来的心理快感。《后天》的中段成功地达到了这种效果,然而在后半部这种感觉却泄了下去。虽然《后天》的投资达到1.2亿美元,然而它所达到的幽冥感只相当于投资7000万美元的《天地大冲撞》,这只能归咎于剧情安排的不合理。

无政府快感:灾难来了,大家可以各行其是,这种无政府主义的快感被很多灾难片所忽视,这主要是因为那些灾难片只发生在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后天》的灾难席卷全世界,当仁不让地表现出末日浩劫中的无政府快感,这也是本片最大的特色之一。在《后天》中,把图书当柴烧的情节肯定会成为很多观众的最爱,在别的灾难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例子。

角色篇 到后天就把他们都忘记

《后天》惟一值得看的就是视觉效果,演员的表演几乎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编剧导演将所有角色放在商业流水线上,打磨成统一尺寸的螺钉螺母,几乎放过了对任何可能出彩的剧情、对白、或对角色的琢磨。因此你不会看到那些面对浩劫灾难时本应变得复杂、叵测、意味深长的人性和人物关系,取而代之的是被处理得潦草苍白的爱情、亲情或者友情。它们在电脑特技造出的末世景象面前,虚假得如同一束塑料花儿。因此,当片中那两大团状如冰激凌的“风暴眼”在大气层上空缓慢移动,地球像一枚误放入冷冻室的柿子那样从外到里逐渐结满了冰碴儿的时候,我心想,这世界总算清净了……

扮演男主角山姆的帅哥杰克·吉伦哈尔本是演独立电影出身的,他显然还不适合这种直白、简单的角色,状态一直紧绷绷的,很多戏都处理得缺乏火候。而他女友的扮演者艾米·罗森就更像一个摆设、一个芭比娃娃,其僵硬空洞却十分标准的笑容让“未来数年内好莱坞最值得关注的新星”这样的称号大打折扣;而山姆爸爸的扮演者丹尼斯·奎德稍好一点,毕竟他是男主角、大英雄、慈父爱夫,戏份不轻。可他义无反顾搭救儿子的行动实在缺乏信服力:除非他带着《七龙珠》里面的百变胶囊或者机器猫的时空车,否则他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在冰天雪地中步行到曼哈顿,见到儿子之后要怎样呢?难道是要死在一起?

黑人流浪汉和他的狗倒是有些出彩的戏,伊恩·荷姆关于苏格兰威士忌的论调也很美妙,可惜这些短暂的亮点无法改变整体演技的粗糙和僵硬。在这点上,《后天》永远超不过《人猿星球》、《地心末日》等经典科幻灾难片的高度,甚至还不如《独立日》好看……最后,“冰激凌”像《卡桑德拉大桥》中的鼠疫一般神奇地退却,一切恢复正常,北半球上空的大气层纯洁得犹如回到造物之初。这个只冻了一半的地球给人们开了一个不那么科学的玩笑,于是我们心情轻松,嘻嘻哈哈走出电影院,到了后天———甚至不用等到后天,就会把电影里所有的角色忘得干干净净。

2. 片头logo是自由女神(好像就一女的拿着火把的那种)的,请问一下是欧美那个电影制片商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是美国的一家知名电影制片商,其标志为一个手持火炬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自1993年起被广泛使用。该公司原携山名为CBC电影行销公司,后于1924年1月10日更名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作为美国历史悠久的电影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影业与米高梅公司齐名,并在2005年,随着索尼影视娱乐公司对米高梅的收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好莱坞及全球电影娱乐行业的领先地位。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影片库中包含超过辩岩中5000部电影,其中包枣毁括12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作品。

3.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举着火炬的女神叫什么灌水和吐槽的免进

火炬女人,是1924年由工作室的设计师穿做的,当时有点仿造自由女神像.
1919年,哈里·考恩、杰克·考恩两兄弟与乔·布兰迪共同创建了考恩-布兰迪-考恩电影公司,也就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前身。"考恩-布兰迪-考恩"的很多早期作品都是低成本影片,被人形象地称之为"咸牛肉加卷心菜"。1924年,考恩兄弟买下了布兰迪的全部股份,将公司更名为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用以提高自身形象。
"手持火炬的女人"这个标识是1924年设计的,但这位女模特的真实身份从没有得到证实,虽然有10多名女性声称就是标识中的"火炬女郎"。在1962年的自传中,贝蒂·戴维斯称克劳迪娅·戴尔就是这位女模特;1987年,《人物》杂志又将哥伦比亚女演员阿米莉娅·巴切勒推向前台;2001年,《芝加哥太阳时报》则认为在哥伦比亚做群众演员的简·巴塞洛缪才是真正的"火炬女郎"。由于哥伦比亚的标识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所有3种说法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当前使用的"火炬女郎"标识是1993年由迈克尔·迪斯设计的,他受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的委托,让"火炬女郎"的形象回归经典。虽然有人指出女星安妮特·贝宁就是当时的模特,但女模的真正身份却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家庭主妇和壁画家詹妮·约瑟夫。迪斯并没有直接采用詹妮的面部,而是利用电脑生成的特征创造了一张"合成脸"。
本内容转载于:失落象牙塔(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论坛) http://www.nbnit.cn ,原文地址:http://www.nbnit.cn/read.php?tid-19086.html

4. 求电影logo,火炬女神视频的那种,多推荐一些

欧美好莱坞那边电影公司太多了

各电影公司都有片头视频以及标志性的logo,图片倒是很常见也有剪辑好的片头视频,这个平台虽然鼓励玩家视频回答,但是视频回答始终是提交不了无限审核然后回答被姗。只能带图回答,如图所示有图有真相。

5. 在哥伦比亚公司出品的电影开始之前总有一个举火炬,身穿古希腊服饰的女人,她是谁

除了这个女神,还有一匹飞马呢

高举火炬的女神数十年来在每一部哥伦比亚出品的电影之前亮相,但这个神态庄严的女神的真身——模特儿兼演员艾美丽·巴克勒(Amelia Bacheler)——已于日前在加州身故,享年九十四岁。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个深入民心的标志制作于一九三六年,当时艾美丽只获得二十五美元的报酬,却令她成为电影史上曝光率最高的演员。
哥伦比亚当年是由Harry Cohn, Joe Brandt 和 Jack Cohn三人共同创建的,脾气暴燥的哈利.柯恩实际负责操盘,1926年的夏天,哈利柯恩看上周薪只有75美元的小演员艾美莉亚,要她穿起黑丝绒连身长袍,模仿自由女神像的姿态,高擎火炬,接受一位义大利画家画肖像。连续工作三天后,画像完成,艾美莉亚此成为每部哥伦比亚出品电影的片头女郎,她亮相的影片数量之多可说居当时之冠,只是没有人知道她到底叫什麼名字。

不是她不想红,问题就在於她成为哥伦比亚商标的火焰女郎后,柯恩总裁不时就要她盛装出席於巨商富富之间,艾美莉亚不堪其扰,最后乾脆向柯恩回答说:「老板,我是公司的女演员,不是妓女!」天下的老板都不会忍受员工这样羞辱他的,合约一满,艾美莉亚就被开除,永不录用,公司的历史名册上也没有她的印记,这个仇有多深?由此可见。

阅读全文

与火炬女神被感染什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导出茄子视频的电影 浏览:632
推荐好看的动作美国电影 浏览:529
免费播放电影人肉叉烧包 浏览:574
炼血尸的是什么电影 浏览:864
b站电影什么时候免费下载 浏览:220
电影院椅子之间留多少过道 浏览:901
大鱼海棠电影全部免费观看 浏览:623
可以免费看vip电影的app有哪些 浏览:542
什么电影里面有戳肚脐的 浏览:30
好看的英语电影或纪录片 浏览:645
电影院营运助理怎么样 浏览:99
上海科技里哪个电影好看 浏览:450
电影的第一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候 浏览:978
盗墓有那些好看的电影 浏览:308
刘烨和倪妮拍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40
打真军好看的电影推荐 浏览:655
免费下载电影爱奇艺视频 浏览:268
大鱼电影中有哪些单词 浏览:616
华影影视现在在上影什么电影 浏览:917
陈思诚电影怎么样 浏览: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