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98年洪水电影叫什么名字
1998年洪水的电影叫做《惊涛骇浪》。这是一部于2003年3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主旋律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翟俊杰执导,柳建伟编剧,巫刚、宁静、李幼斌、赵有亮等人主演。该电影主要以1998年大抗洪为背景,全景式再现1998那场百年难遇的严重水灾。
98年洪水电影叫什么名字
电影《惊涛骇浪》全景式地再现了在那场百年不遇的严重水灾面前,全国军民万众一心、英勇奋战,取得抗洪斗争胜利的的故事。1998年夏天,某集团军转战湖北,担负长江荆沙林水段的抗洪任务。长江洪水暴涨,龙嘴湾民垸突然溃堤。林为群和代理连长等上百名官兵被洪水冲走,一万多群众被洪水围困,情况万分危急,刚刚回家与妻子韩梅(宁静饰)团聚的团长周尚武奉命回队。
长江第四次洪峰来临,沙市水位高过54年分洪时的水位。韩盛元力主不分洪,数万军民艰苦奋战,使洪峰安全通过林水。张成文表现出色,红军团党委决定恢复他四连连长职务。九江大堤决口,周尚武奉命率红军团星夜驰援,连续奋战五天五夜,协助大部队堵住了决口。
电影中,巫刚饰演的周尚武是红军团团长,是农村长大的。他和妻子的情感比较真挚,特盼望和妻子生个孩子,但这个愿望始终没实现。在大堤即将决口千钧一发之际,周尚武飞车冲向决口,壮烈牺牲了。而张子明是一个毫无架子的军长,和战士、下级军官一起全心抗洪。在大堤即将决口的情况下,果断地指挥红军团用载重大卡车堵决口,并成功保住大堤。
② 中国现在有哪些电影公司,并且分别介绍一下!
1中影集团2上影集团3八一制片厂4上海制片厂5长春电影集团
中影全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简称“中影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是以影视产业为依托,多种产业综合发展的国内一流的大型电影集团。 中影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创造品牌、占领市场、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拥有50多年历史、拍摄了近千部影片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为中影集团奠定了影片制作品牌的基础。1999年组建以来,集团创作生产了《横空出世》、《张思德》、《花妖新娘》、《无极》、《云水谣》、《我们俩》、《六月男孩》、《看车人的七月》、《宝葫芦的秘密》等200多部影片,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制片人才和多家国内外著名公司加盟合作。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国家电影数字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也是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之一,被列为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工程项目,可满足各种影视制作需求,为全世界的影视制作人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服务。
中影集团拥有完善的市场发行体系和丰富的影片营销经验。《张思德》、《云水谣》等多部重点影片的成功发行,《无极》、《功夫》、《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夜宴》、《十面埋伏》等商业巨片超亿元的票房佳绩,进一步确立了中影集团在影片发行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中影集团通过参股的方式,组建了七条电影院线,签约加盟影院达400多家,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左右。目前,中影集团正在组建一条控股院线,目标是百家影院、规范化管理、规模化运作、优质化服务,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
中影集团是全国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电影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中影集团还致力于国产影片的对外输出,其每年举办的“北京放映”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产影片的国际展销市场,成为海外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影集团的成员单位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CCTV-6),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每天播出10部中外故事影片和各类动画片、纪录片、专题片。近年来,该频道承办了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电影庆典活动,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等国际重大电影颁奖典礼当天做全程转播。1999年,电影频道开始组织拍摄数字电影,用于电视播映,产量达每年110部左右。
中影集团的发展目标是,突出主业、做大做强、以影视制片、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发行放映、院线投资、电影进出口、电影频道等为支柱,全面带动洗印加工、电影器材营销、后电影开发、光盘生产、,媒体运营、广告、物业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等多种产业综合发展。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企业。以生产故事片为主 。1949年6月 ,中国共产党接管了国民党在上海的中央电影企业总管理处及其一厂、二厂,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影场和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等机构,由夏衍等负责在此基础上筹建电影厂。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 。1950~1952年 , 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昆仑影业公司 、文华影业公司 、国泰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 合组建 为国营 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1953年 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 ,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此后它成为中国影片生产基地 ,拍摄了许多优秀影片,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 》、《女篮五号》、《林则徐》、《聂耳》、《红色娘子军》 、《 枯木逢春 》、《 李双双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恼人的笑》、《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城南旧事》、《秋天里的春天》、《芙蓉镇》等。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曾一度改为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下设3个电影制片厂 :江南电影制片厂 、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不久,撤销江南厂,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改建为上海市电影局。1973年后,海燕厂(当时名为红旗电影制片厂)和天马厂(当时名为东方红电影制片厂)重新合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
补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成立于1957年4月。她是融美术片、儿童片的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及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儿童卡通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的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机构。
这里汇集了蜚声动画影坛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作曲家和技术专家,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片创作、制作和衍生产品研发实力。
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动画片的同时,还和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合作拍摄了《狐狸列那》、《诺亚方舟》、《不射之射》、《环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酱》、《鸭子侦探》、《天才发明家》等影视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较完善的影视发行网络。所创作的影视动画片发行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电视播放栏目《卡通王》在全国近30家电视台播出。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拥有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和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等实体,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和动画片创作人才培养等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该厂于1952年摄制完成的第一部电影为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1952年完成第一部纪录片《荆江分洪》,1952年译制完成第一部汉语教学片《神经系统和条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产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立体纪录片《漓江游记》,1982年起摄制第一部电视剧《考场》,1988年起开始摄制美术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52年8月1日,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个具有摄制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片和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半个多世纪以来,八一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方向,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2400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余部: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火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的诞生——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异彩纷呈的电影画面,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一页。
进入新世纪,八一厂又摄制完成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情暖万家》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来,在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庆典纪念活动中屡有建树: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等一系列屡获大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用光影写史,为军旗增辉”,是八一电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曾经缔造了无数辉煌与荣耀的八一厂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八一厂一定会奋发努力,始终不渝的坚守主流文化阵地,坚持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讴歌英雄,展示崇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谱写新的篇章。
③ 八一电影制片厂是真的吗
是真滴。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该厂于1952年摄制完成的第一部电影为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1952年完成第一部纪录片《荆江分洪》,1952年译制完成第一部汉语教学片《神经系统和条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产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立体纪录片《漓江游记》,1982年起摄制第一部电视剧《考场》,1988年起开始摄制美术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52年8月1日,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个具有摄制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片和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半个多世纪以来,八一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方向,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2400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余部: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的诞生——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异彩纷呈的电影画面,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一页。 进入新世纪,八一厂又摄制完成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情暖万家》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来,在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庆典纪念活动中屡有建树: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歼十出击》等一系列屡获大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用光影写史,为军旗增辉”,是八一电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曾经缔造了无数辉煌与荣耀的八一厂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八一厂一定会奋发努力,始终不渝的坚守主流文化阵地,坚持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讴歌英雄,展示崇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谱写新的篇章。
④ 李幼斌主演的一部抗洪电影叫啥
惊涛骇浪。
李幼斌饰演的是张子明,抗洪荆江总指挥、红军军长,毫无架子的军长,和战士及下级军官一起全心抗洪、在大堤即将决口的情况下,果断地指挥红军团用载重大卡车堵决口,并成功保住大堤。
惊涛骇浪主角为周尚武,演员巫刚,红军团团长,身先士卒,他和妻子的情感比较真挚,农村孩子长大,特盼望和妻子生个孩子,但这个愿望始终没实现,在大堤即将决口千钧一发之际,周尚武飞车冲向决口,牺牲了。
(4)惊涛骇浪电影为什么不分洪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98年夏天,某集团军转战湖北,担负长江荆沙林水段的抗洪任务。军长张子明(李幼斌饰)与儿子张成文(潘粤明饰)产生矛盾,批评儿子不该提出转业,找个人前途。
红军团长周尚武(巫刚饰)准备到国防大学报到。亿万富翁林同生(冯恩鹤饰)的独生子林为群(高天饰)这时从军部机关下到红军团四连当兵,随部队开赴荆江。
长江洪水暴涨,龙嘴湾民垸突然溃堤。林为群和代理连长等上百名官兵被洪水冲走,一万多群众被洪水围困,情况万分危急,刚刚回家与妻子韩梅(宁静饰)团聚的团长周尚武奉命回队。
常委会总工程师韩盛元(赵有亮饰)院士向周副省长汇报,长江上游已形成特大洪峰。 军区李司令和许政委赶赴灾区,向抗洪部队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指出抗洪已成为全党全军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军长张子明得知四连代理连长赵建平等6名官兵牺牲的消息,深感内疚,因其所代理的正是儿子张成文的岗位。他赶到四连驻地,看到张成文正率大学生后援队来支援抗洪,当即命令儿子:以列兵身份归队参战。
江岸村群众欢迎子弟兵到来,魏老兵(黄海波饰)见到盲奶奶,她用数玉米粒的方法鼓励开车的孙子多拉快跑。韩总工程师教训儿子韩松(祝新运饰),担心他承包的江堤工程有问题。
长江第四次洪峰来临,沙市水位高过54年分洪时的水位。韩盛元力主不分洪,数万军民艰苦奋战,使洪峰安全通过林水。张成文表现出色,红军团党委决定恢复他四连连长职务。九江大堤决口,周尚武奉命率红军团星夜驰援,连续奋战五天五夜,协助大部队堵住了决口。
面对第五次特大洪峰的到来,韩盛元提出用水库泄洪蓄水的办法错过洪峰。同时要求集团军必须在48小时内把林水段子堤加高加厚30公分。
在加高子堤的奋战中,林为群劳累过度,牺牲在大堤上。林同生夫妇悲痛欲绝深明大义的他们却将抚恤伞转给孤儿小虎子。 魏老兵在分洪区意外发现管涌,他奋力抱起一麻袋玉米,纵身跳入江中壮烈牺牲。魏老兵的遗体返回江岸村时,他的战友们不约而同的摁响汽车喇叭,向魏婆婆致敬。
在抗洪斗争最关键的时刻,江泽民同志亲临大堤视察,慰问抗洪部队,发表重要讲话。林同生在电视里看到江主席上了长江大堤,深受感动,毅然穿上儿子的军装来到抗洪前线“父承子业”,在生死牌上庄重地写下了一个老兵的名字。
特大洪峰到来之前的深夜,军长张子明接到中央领导同志询问险情的电话,张子明坚定信心表示:“能守住。”在大堤即将决口的情况下,张子明果断地指挥红军团用载重大卡车堵决口,千钧一发之时,周尚武飞车冲向决口,最终成功保住了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