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编导,和编剧一样吗!
编导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影、电视剧、戏剧等称为导演。一种是比较综合的,比如新闻节目、记录片、文艺晚会、等等都习惯上称为编导。编导工作更倾向于指导电视节目,但是现在编导和导演,大多数都开始自己写剧本。制作节目。而编剧在大学开设的课程叫做“戏剧影视文学”。是负责写剧本的。比如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构思,都是由编剧写成剧本后,然后转交到导演那进行二度创作。戏剧影视文学又分为两大类专业,如理论类的(影视文化与传播)和创作类的(电影电视编剧)等。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编剧是自己进行故事创作和构思,限制性很小。而导演责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最终能使的电影和电视剧呈现给广大观众。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你想学的专业,如果你写作比较好,那么就学编剧吧,如果你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比较高的话,可以学习导演。
㈡ 拍电视剧一般开拍前,导演都会拿着那个黑白相间的夹子说什么来着,还有突然没拍好,好像还会说一个啥“卡
开拍是 Action!拍完喊 Cut!这个叫做“场记板”,上面写着场次、镜次、导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资料。
拍电影的时候画面和声音是分别记录在不同介质上的,后期剪辑需要把音画同步起来,如果没有一个参照,这个工作会非常困难。场记板合上的声音非常清脆,在音轨上可以看到清晰明显的波形,同时在画面上找出场记板刚好合上的一帧也不难。把两者对应起来,音画便可以完美同步了。
另外,拍电影时也不是按照剧本顺序拍摄的,拍摄的素材往往次序混乱。场记员在打板的时候还要同时说出相应的场次信息,摄影师和录音师同时记录下场次信息,也是为了后期的音画同步。
㈢ 电影需要哪些人员
电影需要以下人员:
1. 导演
导演是电影制作的核心人员,负责全面掌控电影的创作和制作过程。他们负责影片的整体风格和基调,并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演、制定拍摄计划以及解决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 编剧
编剧是电影创作的核心之一,负责撰写电影的剧本。他们需要创作出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并为电影的角色和情节设计台词和行为。编剧的工作常常与导演紧密合作,确保故事的表达和呈现与导演的想法一致。
3. 摄影师和灯光师
摄影师负责捕捉影片中的画面,他们需要掌握摄影技术和视觉语言,以创造出所需的影像效果。灯光师则负责为拍摄场景设置合适的光线,以突出拍摄主体和创造出特定的氛围或情绪。
4. 剪辑师和特效师
剪辑师负责将拍摄的镜头进行剪辑和组合,以形成连贯的叙事和节奏感。他们需要在大量素材中选择合适的片段,并进行后期处理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特效师则负责制作电影中的特效部分,如CG动画、音效设计等,以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听觉冲击力。
5. 演员和角色演员导演
演员是电影中角色的扮演者,他们需要通过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表现出来。角色演员导演则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演,帮助他们理解和塑造角色,以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制片人、道具师、化妆师、造型师等其他职业人员参与电影的制作过程,每个职位都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人员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电影的创作和制作。
㈣ 一部电影除了有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出品人,还有什么
顺序是这样排列的:出品人、(制片人)、监制、导演、编剧、策划、制片
大家看到,出品人和制片两头老大,出品人是投资方代表,并不一定是投资老板本人,有的是找同行业有影响力的人担任,出品人决定了用哪个导演或演员等,后交由制片人管理具体的事物,比如资金调度、日常事务等都归制片人管;其实除出品人外,监制才是剧组真正的老大,一方面他要监督运作整部片子的资金;另一方面还要监督导演的创作及拍摄进度;导演和编剧是在拍片前主要是沟通,如何表演、台词等,在现场导演说了算,用演员、场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决定权都在导演一句话,因为这都是创作里面的部分。策划主要是表演、场面、投资等,制片是剧组的财政部,主要是派钱,当然策划和制片是关系最近的,也许一个大的策划,制片就要超支了。总之一句话,幕后看监制,台前看导演。
㈤ 电影在开拍的时候 一个人那个东西喊ACTION得那个东西叫什么
场记板。
上面写着场次、镜次、导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资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开合,可以拍出清楚响声,以便剪接时声画同步作业的进行。
黑色或白色板面,可以用白板笔或水性马克笔书以及粉笔写,简单实用,清晰可见。硬质木材,声音干脆响。
剧组通常在一个取景地会把所有戏份拍完,然后转战下一场地。这样不仅工作量繁重,而且一不小心容易造成剧情内容的混乱。
为了保证不把内容搞混乱,最后能按照剧本把剧情缕清楚,影视从业者们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好办法,以此为契机,创造出了场记板。
在某一个场景中,当场记喊下那声耳熟能详的“Action”并敲下场记板时,摄影机同一时间开始运转,这个动作叫作“打板”或“拍板”。
(5)拍电影写词的叫什么扩展阅读
场记板的作用:
1、作为每一段胶片的开头标记,便于剪辑时候识别。
2、相机的麦克风录音会有杂音,而话筒离演员比较近,所以话筒录声音会比较清楚,在后期的对版中,打场记板时会有一个很尖锐的声音,在音频里面是个竖线,在软件里面就很容易对上了。
3、服装化妆道具等其他职务人员区分特定镜头的依据,避免不同时候拍摄的镜头在细节上的瑕疵,从而避免细节上的硬伤。
㈥ 拍电影导演拿在手里的那个板子叫什么
拍电影导演拿在手里的那个板子叫场记板。
场记板,上面写着场次、镜次、导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资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开合,可以拍出清楚响声,以便剪接时声画同步作业的进行。每一个镜头的前面都要拍摄一段(几格--1英尺),后期编辑找镜头用。一部电影上千个镜头,不拍板,可就乱了,因为电影不是按演出顺序拍摄的 。
特点是黑色场记板或白色板面,可以用白板笔或水性马克笔书以及粉笔写,简单实用,清晰可见。硬质木材,声音干脆响。
㈦ 一般的拍电影、拍电视剧时,打板时拿的那玩意叫什么
叫“场记板”
场记板上面写着场次、镜次、导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资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开合,可以拍出清楚响声,以便剪接时声画同步作业的进行。
场记板的主要操作者即场记,隶属导演部门,虽然报酬少、工作量大,却是剧组中最能学到东西的职位,像田壮壮等许多知名导演都是场记出身。在某一个场景中,当场记喊下那声耳熟能详的“Action”并敲下场记板时,摄影机同一时间开始运转,这个动作叫作“打板”或“拍板”。
场记板上记录的摄影机机位、场次序号等具体信息是为了方便后期剪辑时寻找和对应,以免在场景顺序上出现错乱。至于为何要有“拍板”的动作,是因为电影在记录影像的同时,也需要标注声音。在每一个场景开始前,场记用场记板完成“拍”的动作,摄影机将场记板的镜头和敲击声同时拍摄下来,后期配音时,音效师据此可确定准确的声像定位。
(7)拍电影写词的叫什么扩展阅读:
由来——
电影史上第一块场记板的发明者有可能是弗兰克·斯林(Frank Thring),他在上个世纪20年代担任澳大利亚墨尔本Eftee电影工作室的主管。
电影是由许许多多镜头组成的,每部片子一般都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镜头,片中的场景、内容非常复杂。拍片时是不可能按照剧情的顺序进行,而是按场景拍摄,如先拍外景戏,再拍摄影棚里的戏,或者先是夏天的戏,再是冬天的戏,而即便同样是冬天的戏,有的情节是发生在故事前段,有的情节是发生在后面。为了保证质量,有些镜头还要拍好几次。
辛辛苦苦拍了几个月,带回一大堆胶片,怎么把它拼成一部完整的电影呢?如果胶片上没有明显的标记,将会给后期的剪辑工作带来极大麻烦。电影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好办法,他们用一块带有黑白相间条纹的小板,板上简要地写着下面将要拍摄这段胶片的有关内容,在拍摄每个镜头前先拍这块“板”,作为这个镜头的标记。
这个步骤用电影界的行话叫“拍板”或叫“打板”。这样,每段胶片的开头都有场记板的镜头,在后期制作时,工作人员只要一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段胶片是哪部电影、第几场戏、第几个镜头,很好识别。此外,服装、化妆、道具等其他工作人员也能以此来避免不同时候拍摄的镜头在细节上的瑕疵,从而避免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