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叙事的角度
了解一部影片,我想先从宏观的方面谈起。首先我们来聊一下电影叙事。提到电影叙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影叙事的角度。写作分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角度,电影叙事也是如此,总共分为4个方面。
(1)第三人称视角
这种视角使叙述者处于一个纯粹旁观的状态去审视一切,讲述一切,仿佛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这种传统的第三人称视角也被人成为“全知全能”视角。此类影片数不胜数,例如金·凯瑞主演的电影《楚门的世界》就是这一视角的典型,况且真人秀缔造者在天上的演播室俯瞰整个世界的架势,用来举例这种“全知全能”视角再合适不过了。
(2)第一人称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以主人公为讲述者,有别于第三视角的全知全能,使观众更具有代入感。随着故事发展,观众跟随主人公的经历去经历,好像在听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一段故事一样。这类影片如《城南旧事》,这部电影开场就是自传式的童年回忆,以老年的我回忆童年的我,叙述自然也是以第一人称童年的我来进行的。
(3)第二人称视角
第二人称视角有别于第一人称那么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也不同于第三人称那样的纯粹旁观、知晓一切的全知全能。第二人称的叙述手法既能保持相对的客观性,又能增强故事剧情的亲近感,使得具有更强的真实性与代入感。如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采用这种第二人称叙事的手法,我们了解主人公是通过瑞德的视角从而进行了解的,剧中很多东西都是通过瑞德了解的,包括主人公监狱中的反思等都是通过瑞德这个视点去进行剖析解读的。这种表现形式就是第二人称叙事的代表。
(4)多视角叙事
电影叙事的视角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导演们大胆的创新使得电影这门有别于文学和戏剧的光影艺术多了无限可能。有些电影的视角是不固定的,视角的切换,从多种角度看待同一事件,通过不同的人进行不一样的陈述,往往达到单视角难以表现的艺术效果。《公民凯恩》就是这一类型的影片,通过记者的视角,不同采访对象的视角,不同第一视角的切换看待同一件事,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视角不固定、来回切换的表现形式就归为多视角叙事的范畴。
B. 电影有哪几种视角
1. 第一视角:这种观察方式以第一人称进行,观众仿佛亲身体验故事,将自己置于主人公的位置。这种视角在游戏和某些电影中很常见,让人感觉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
2. 第二视角:从第二人称的角度来观察,这种视角在文学和游戏中较为常见,仿佛观众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体验着事件,但并非主角。
3. 第三视角:作为旁观者,第三视角在叙述、报道和电影中普遍存在,让观众从外部审视故事的发展,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4. 第四视角:这个视角较为模糊,没有固定定义。有时它指的是从多个角度同时观察故事,比如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来展示事件。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代表一种超越第三视角的观察方式,能够洞察角色的内心世界。
5. 上帝视角:这种视角是虚构的,观察者仿佛站在宇宙之巅,俯瞰一切。上帝视角常用于描述能够看到所有角色和事件的全面视角,这种全面了解整个情景的视角在文学和电影中创造出一种全知的观看体验。
不同的观察视角为作品带来了多样化的叙事和情感传递方式,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
第一人称视角电影的独特魅力在于,观众仿佛置身于主角的内心世界,亲身体验他们的感受和决策。尽管这样的电影并不多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47年的《湖上艳尸》(Lady in the Lake)。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了观众,更因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视角赢得了赞誉。
在《湖上艳尸》中,观众随着女主角的视角一同体验她的疑惑、恐惧和决心。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情感深度,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对白,成功地将第一人称视角转化为一种引人入胜的观影体验。
虽然第一人称视角电影不多,但这种叙事方式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它不仅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还能通过独特的视角揭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这样的电影让观众不仅仅是在看电影,更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旅程。
《湖上艳尸》的成功证明了第一人称视角电影的魅力。尽管这种叙事方式不常见,但它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让观众能够更真实地体验角色的生活。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电影中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问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第一人称视角电影不多,但其中的佳作却常常能够突破传统叙事的局限,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湖上艳尸》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让观众沉浸在角色的内心世界中。
总之,第一人称视角电影虽然不多,但它们的独特性和魅力不容忽视。从《湖上艳尸》开始,这种叙事方式为电影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体验电影中的世界。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