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师傅讲的是什么意思
电影《师傅》讲了南派宗师陈识北上开武馆,由此触发一段武林传奇的故事。
南方小拳种“咏春”传人陈识想要在天津开馆授徒,但受限于一些不成文的规矩,陈识必须先隐姓埋名教出一个徒弟来替他踢馆。踢馆成功后,徒弟被赶出天津,师父留下开馆授徒。但随着剧情的演变,徒弟耿良辰意外被武行害死,于是一生受限于规矩的陈识愤而打破规矩,为徒弟报仇。
电影《师傅》表面讲的是中国武术,其实里子里讲的却全是传统的中国规矩。懂规矩、用规矩、守规矩,再直到打破规矩,这部影片反覆扣紧了“规矩”的概念,显得深邃而有意境,人生自有规矩。
《师傅》剧情详解和结局介绍
一、剧情详解
年间师父陈识(廖凡饰)为完成“咏春北上,弘扬武学”的使命,来到天津。初来乍到的师父在一次因缘际会下,于一家西餐厅邂逅了师娘(宋佳饰)并一见钟情,后经人说亲二人喜结连理。为了在天津开武馆立足,师父陈识收当地青年耿良辰(宋洋饰)为徒,徒弟需按照江湖规矩代替师父踢馆,二人由此被卷入一场江湖巨变。
最初二者各怀心事,却在经历了一番“生死劫难”后,生出难以割舍的情义。师父本以弘扬武学为终生寄托,徒弟只是他圆江湖之梦所借助的手段,却在不经意间为其命运所牵系。徒弟飞扬勇决,放荡不羁,却总在重要关头坚守使命。他们既初心仍在,却也难负真情。
二、结局介绍
《师傅》的结尾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陈识与赵国卉的结局。一个是陈识与耿良辰的结局。小说中其实陈识和赵国卉都并不互相了解对方,因为彼此的交流并不多,而陈识更是因要隐瞒自己装穷欲扬名的意图与她多有保留。知道接近尾声赵国卉才确定自己对陈识不是被迫而是喜欢,陈识和她其实是直觉上的相互吸引。
而作者也很有意思写到对于陈国卉最后一次“露面”时他这样写“赶了两条街,已看不到陈识和追他的人,脚腕累的如刚炸好的油条,一掰即断。起心动念,小狗“嗷嗷”的叫着,丢下她,飞速前奔,消失于人流中。”而当最后陈识杀出重围到达车站时:“站台上,没有她。想起郑山傲的话:“男人的钱不就是让女人骗的吗么?”她换了车票,乘更早一班火车而去,丢下了它。”
陈识与陈国卉的故事到此为止,陈识心中赵国卉如那个骗了男人钱的女人一去不返。而赵国卉,或许仍在某个地方等着一个等不到的人。
而第二部分的结局,陈识和耿良辰的故事:耿良辰毫无疑问是死了,有人说开头的对话其实是耿良辰假死的表现,而《师傅》中已明显表达那段对话是在耿良辰刚刚踢完第八家武馆正要去踢第九家武馆的时候发生的。而且林夕文心理活动是:“唉,他如活着,武行也能有趣些。”也表明了耿良辰确实是死了。
㈡ 电影《师傅》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师傅》电影的结局含义解读:
1. 结局的含义在于,那封信的送达,意味着陈识只要能够收到,就等于告诉他能够被追杀至死,因此陈识就必须隐姓埋名地度过一生,这便是邹馆长的目的。因此,是否真的被杀已经不重要,陈识已经等于死了。
2. 邹馆长是一个做事周到的人,即使得到了师娘也要南下的消息,也还是要用信告诫陈识,天津再也不能回去。信里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确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警告陈识:“信能到你手中,你的命依然在我手中。”
3. 邹馆长明眼看出二人情深意重,陈识断不会牺牲了赵国卉,独自回到天津。咏春拳,在天津绝了。
4. 邹馆长说咏春拳绝了是因为,林督军对外是陈识杀的,她必须要陈识死了才对军届有交代。现在她给陈识送信,是为了告诉陈识,她可以随时找到他和他的女人,他要是聪明就应该隐姓埋名,当自己死了才好,不然她随时能上门。
影片评价方面,《师父》中的武林故事,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家国大爱、快意恩仇的热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该片的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当徒弟因师父而死,师父却并未醒悟,依旧为了自己的大业知难而行,最终却落得仓皇而逃的结局。徐浩峰对人物塑造和故事构造都突出了写实,他写的是现实武人,并非臆想出来的武侠,着力点在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和近代武馆的揭秘。所谓的宗师也不过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驰骋的大侠们大相径庭,也使得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