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听风者”周迅的死因
首先,他们知道周迅是老鬼是因为那个男的告密,因为当时他看见周迅和梁朝伟一起走了。
然后,因为梁朝伟翻译错了,所以才没有救周迅。局长和周迅都以为是“重庆”被国名党内部的人发现了,所以要干掉。但其实他们要干掉的人是老鬼,但是梁朝伟翻译错了。
⑵ 电影激战影评3000字
从叙事技巧看,《激战》并不完美,但我愿意给它满分。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影院欣赏电影,也经常被逗乐到,煽情到,震撼到,但忘了已经有多久,我没有对着一部电影忘情的大笑,欢呼,于心不忍,满怀振奋,黯然神伤,热泪盈眶……《激战》甚至让我萌生出了影院就去旁边健身房办张卡的冲动。导演林超贤以枪战片闻名,这次他不用一颗子弹半点烟火,只用一记记朴实的拳头,就捶打遍我内心每一个柔软的角落。我像被MMA高手击中,通体震颤,瘫软在座位上,咬咬牙,挤出力气,向着银幕竖起一个大拇指。
故事围绕一对师徒拳手挑战综合格斗展开。张家辉的角色是个典型的香港市井老油子,昔日光辉拳王,如今悲催欠债王,其人刀子嘴豆腐心,人如外号的爱犯贱,甭管眼角的鱼尾纹里藏了多少辛酸苦楚喜怒哀乐,愣是死不外露,求人办事语带调侃,承认错误时不情不愿,安慰起人来也带着教训的口吻,放不下拳王的尊严,还差点和大妈对骂起来,那一声声的对不起,即使面对萌态可掬的小萝莉,即使在空无一人的屋顶,也要经过了多少心理挣扎才能出口啊。彭于晏《洛奇》和《百万美元宝贝》各占一半,上擂台只为证明人生价值,输赢并无所谓,因为有目标,无牵挂,所以能全力以赴,打歪鼻子,折断脖子在所不惜,甚至还想学脱臼那一手绝活,端的是肯受虐者事竟成。两人斗嘴的好看程度不亚于肉搏,基情澎湃,火花四射,争贫比贱精彩纷呈,每每在不经意间拂过我的笑穴。
师徒两人在片中大炫肌肉,货真价实毫无PS痕迹,戏里戏外都吃尽苦头。尤其张家辉,40好几的年纪硬磨出那一身钢筋铁骨,拼搏精神比片中角色更甚。影片对于格斗的描写最大程度贴近现实,例行公事的训练过程蒙太奇,全面细致的展示了多种力量、敏捷、体能的训练手段,那龇牙咧嘴、青筋暴突的画面,光是看看就足够叫人咂舌,惊呼拳手不是好当的。互联网上有人鄙视擂台搏击,认为街头格斗才是王道,无需搏击手出言纠正,单是《激战》中的训练强度,就足够让他们改变成见。张家辉以一敌众打流氓,充分呈现业余和专业实力的巨大差距,是现实再现。
几场擂台大战没有因追求视觉而偏离MMA搏击的本真面貌,外行看来带些戏耍意味的锁技过招,都得到完整细腻的呈现。综合擂台上的强弱并非一目了然,选手心态、经验、体型,力量,拳法,步法,腿法,锁技的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弥补,上下风也会发生戏剧性的起伏转换,令比赛充满意想不到的变数。两主持人的解说虽只寥寥数语,却总能点中关键,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悬念。虽然出一腿就要挨一拳的设定未免失之简单,但连场搏命的攻防战术,已足够叫人看的不亦乐乎。
影片很励志,但绝非老调重弹意志必胜、精神超越物质的热血鸡汤。彭于晏训练时间短,经验不够,与对手存在技术和力量的差距,果真没能爆发小宇宙。张家辉创造奇迹,靠的是经验充足,速战速决,若是持久战还能取胜,就不可思议了。扭转败局的关键一招,固然是戏剧惊奇,仍足够让人热血沸腾的握紧拳头,眼角含泪,然后,精心抖出的包袱又让人扑哧笑出了声。鉴于地面技动作观赏性不够,影片采用燃情音乐和选手痛苦表情填补张力,回合倒计时总藏在画面外,省去了老套的紧张,换来几个意外惊喜。
从片长来看,格斗场面并不多,张家辉和一个单亲家庭的感情联接占据了相当多篇幅,这部分并没有沦为打斗间歇的凑戏,否则影片大可不必拍两小时这么多。这个临时家庭演“话剧”,切月饼,修房子,其乐融融间,伴着女声版寂静之声的浅浅吟唱,令人心头升腾起温婉眷念。张家辉骑摩托车载着梅婷,在清风细雨里缓缓穿过街道,本来极可能流俗的闷场,因安插的恰到好处,也轻轻叩动了我的心扉。彭于晏与父亲的几场戏也是如此。这些温情脉脉与格斗无关,但它们让我们了解到,铮铮硬汉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奋斗。
《激战》不是大团圆的励志片,情绪不稳定的母亲终究要进精神病院,有犯罪记录的老好人终究无法得到监护权,从绝境中站起的前富二代也并没有和女孩确立恋情,但就像乌云散尽前露出的那抹金边,一切都折射着满满的希望。人生就像擂台,不打就不会输,但你会在老去时懊悔什么记忆都没留下,一旦上台,你总会跌倒,但只要重新站起,继续向着命运挥出一通又一通眼花缭乱的组合拳,你会证明留下的汗,洒出的血,歪掉的鼻子和脱臼的手臂,会是你此生最辉煌的奖赏。
⑶ 古天乐的电影,一开始的画面出现了好多个叫苏珊的女人,还有四个准备跳楼的
很老的片子了
跟郑秀文演的
叫百年好合
古天乐在剧中是个很有钱的老板,但是偏偏得了病,原因就是因为跟很多女的纠缠在一起
最后到了一个山上问医,就是郑秀文
郑秀文为了拯救她们门派必须练就什么功夫,总之是要伤心之后练就的
古天乐病好了后就报答她,先追她后来把她甩了,助她练成那个功夫
最后两个人相爱了。
⑷ 《狼牙》作为吴京首部执导的电影,都有哪些隐喻
《狼牙》是2008年难得的一部诚意之作,无论是影片的情节发展,拍摄技巧,还是吴京本人的精彩演出,都颇有看点。影片真功夫加浪漫情节,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打斗场面。有吴京挑大梁,加上经验十足的动作导演李忠志助阵,武打场面精彩好看。首次担任导演一职的吴京大胆的将各个派系的武术动作自由混搭到一起,融会贯通,动作设计的简洁流畅,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
《狼牙》除了精彩华丽的武打以外,还加入了一条温婉浪漫的爱情主线,淡中透着小小的幸福,悲壮时感人肺腑。
⑸ 请问在电影听风者里面梁朝伟把老鬼听成了重庆是什么意思
梁朝伟说听到了敌方发的电报,那句话大概就是说,“重庆“那个人已经暴露了,然后张学宁(周迅)等人就要去解决掉重庆。结果不是的,那句话电报是意思是告诉他们的人,老鬼暴露了。然后张学宁(周迅)就被杀害了。
《听风者》是美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谍战电影,该片改编自麦家的原著小说《暗算》,由麦兆辉、庄文强执导,梁朝伟、周迅、王学兵等主演。
(5)什么速战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神秘的701部队就是专门为监听敌台设立的——郭兴中是701的领导,而沈静则是其中的职员,但由于沈静家庭背景的关系,所以她永远都是独来独往。伍昌(董勇饰)则负责在监听组的人确定了敌人位置之后将其抓捕回来。
何兵是个街头小混混,是一位盲人,拥有超凡的听觉特能,并以此为生计。1951年的10月8日,701突然发现,所有的敌台全部消失了,唯一的解释就是敌特分子启用了新的发射频道,所以需要优秀的侦听人员,因此701派出张学宁到上海去找调琴师罗三耳。
张到达上海后发现真正的调琴师是盲人却拥有特殊技能的何兵,便将何兵“请”到701来,希望他能为新中国服务,可就在将他带入车中的时候,罗三耳见到了张学宁的面貌,也为后期张学宁之死埋下伏笔。
何兵帮助701找到了敌人的全部电台,也同时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并与她结婚,张学宁还请来了名医为何兵治好了眼睛。可是在一次侦听中,何兵的失误导致了张学宁牺牲。何兵悲痛万分,在一个雨夜又弄瞎了自己的双眼,但同时他的听力再一次变的灵敏,重新为701找回了敌人的电台。
⑹ 兵临城下这部电影的疑惑
兵临城下 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瓦西利也是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瓦西利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他缴获德军狙击手的步枪瞄准镜至今还在俄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
这电影是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背景的。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
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
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希特勒的阴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人人都投身到反击
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这
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
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
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
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为了打败法西斯,俄罗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
神赞歌。
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热化的城市。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他们死
伤残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斗。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
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
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终于把高地夺回。
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敌人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
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敌人一次又
一次的还击。
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
的部队赶到。
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
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城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一
边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在激战的九月份里,他们生产了1200
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
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希特勒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
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
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
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
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
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
惧之中。德军司令鲍罗斯在笔记中写道:
“士气低落了,解围的希望破灭了。越来越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
己寻找避难所,越来越经常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
鲍罗斯向希特勒发出冲围撤退的请求。
刚从阿尔卑斯山赏雪归来的希特勒发来一份急电:不许投降,第六军团必须死守阵地,
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鲍罗斯陷入万分绝望的情绪中,垂头丧气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
行军床上,向希特勒发出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最后崩溃。”
万般无奈的希特勒急忙发出一份电令,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
一级。希特勒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强德军将士“光荣殉职”的决心。
接到电令的鲍罗斯彻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2月2日,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9万1千多德国官兵,其中
包括鲍罗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
下24摄氏度的严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
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
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从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坚定了彻底
打败德国的信心。
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斯大林格勒之战的残酷性在世界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如此评述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狂轰滥炸:“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平民,摧毁苏军士气,散布恐慌气氛。”一名德军军官在日记里写道:“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苏军指挥官崔可夫回忆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到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
德军在会战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