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邵氏电影为什么那么经典

邵氏电影为什么那么经典

发布时间:2024-04-10 04:41:36

Ⅰ 为什么在香港电影中,七八十年代的邵氏电影,要比九十年代的港片还要清晰呢

我们小时候看的是录像带,很模糊。90年代末邵氏和东南亚的一家数码公司合作,让他们修复以往的老片子。这就有了现在高清晰的邵氏老电影视频。

Ⅱ 邵氏的电影以什么而出名

邵氏最经典的电影是古装武侠片,比如《少林三十六房》《洪熙官》《血滴子》。
其次是艳情片,比如《爱奴》《应召名册》。

Ⅲ 《十三太保》为什么会是邵氏经典电影

史敬思的这场血战现在看来依然令人震撼。可以想见,对于三十年前的观众, 这样的场面真可以说是视觉盛宴了。不过,张彻还不满足,他还要策划另一场更惊心动魄的血的祭奠,那就是凡提到《十三太保》就不得不说的五马分尸。

无疑,这场“五马分尸”拍摄得是意味十足,唯美之极,其视觉冲击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张彻本人对这个场景十分满意,连姜大卫在多年后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这是一场浪漫的死亡。然而,这场“浪漫的死亡”之所以会具有如此强烈的悲剧力量,是因为被毁灭的是十三太保李存孝, 不是历史上的李存孝,也不是倪匡书中的李存孝,而是姜大卫演绎的李存孝,一个生命如夏花般灿烂, 虽然是勇冠三军,骨子里却单纯如斯的美丽少年。

李存孝这个角色,真是非姜大卫演不可。按倪匡书中形容, 李存孝“身形极小,看来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 张彻旗下这帮演员,除了姜大卫,也再没有别人符合这个条件。值得庆幸的是,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姜大卫塑造的这个李存孝,多了许多书中人物没有的特性,因而格外地惹人怜爱。书中描写的,是一个机勇沉着的少年将军,而姜大卫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勇猛善战,更是一个青春飞扬,意气风发的鲜活的生命。他懒洋洋倚枪而睡的姿态,被朱温辱骂“胡儿”后,委屈地撅着嘴向父王抱怨的样子,让人觉得他不过只是个恃宠而骄的孩子;他轻盈地从城楼上跃下和孟绝海一战时,在蓝天的映衬下那抹耀眼的笑容,真如一道突如其来的阳光,直直地射进观众的眼里;在雅观楼执意抢夺朱温的玉带,到手后却又满不在乎地丢掉的举动,又淘气又无赖;而他和哥哥们痛快地喝酒,肆意嬉戏打闹的样子,很难让人不为他全无掩饰的那份张扬的快乐而动容。影片一开始,张彻就以层层的铺垫,把这样一个意气张扬的阳光少年推到观众面前。他是个将军,勇猛非凡,而且沉着应变,因此不仅能生擒孟绝海,还能成功地组织夜袭长安。但他更是一个大孩子,单纯而快乐。世界在他眼中是灿烂而美丽的,他恣意地享受着这个世界给他的幸福,包括父王的宠爱, 同时他也以自己单纯的心去回报着这份幸福。所以,他在看到汴梁起火的时候不顾一切地领兵冲去。不是为了领功,只是担心,担心父王受到伤害;所以,他在被伤心过度的父王一脚踢翻后, 表情是如此的委屈, 仿佛一个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的孩子, 无端地遭到大人的责骂,想辩解却又怕惹大人生气;所以,在四哥和十二哥诱杀他的时候,他一点也没有怀疑。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哥哥们,在他单纯的心里,决计想不到哥哥居然会杀自己。张彻的确够狠。 他用尽全力塑造了一份美丽,却又用最残酷最血腥的方式将他毁灭。即使是死亡里的李存孝,依然如此美丽,像一个熟睡的孩子。然而这染血的美丽,却深深刺痛了荧屏前的我的心,只因我在看电影时已经爱上他,十三太保李存孝,张彻的“阿多尼斯”。

当然,李存孝死了,痛的不只是我这个观众,还有他的父王李克用和一干哥哥们。不知为何,看到李克用伤心欲绝的样子,我心里隐隐感到一丝报复的快乐。出于某种说不清的阴暗心理,我这个历史白痴居然一头栽进故纸堆,只是为了想知道李存孝死了以后,李克用究竟如何收场。在翻阅了《五代史》和网上五花八门的介绍之后,滤去和影片中故事矛盾的信息,勉强整理出以下结果:李存孝死后,李克用如失左右手,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原本实力远胜于朱温的李克用节节败退,失掉了河中,最后兵困晋阳。不过,在这最后关头,李克用和其他的太保拼死一战,总算打退朱温, 给自己保住了一块存身之地;

公元907 年,朱温杀死唐哀帝,建立后梁;李克用打着“复唐兴唐”的旗号和当时的其余割据军阀联合,与朱温对垒;公元908 年,李克用死于晋阳,是年53岁。那一肚子坏水儿的朱温,下场也不怎么样。 皇帝刚刚当了5年,就因为荒淫无度,在病重时被自己的儿子所杀。公元912 年,其子朱友贞继位,是为梁末帝。十一年后,即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 杀朱有贞, 灭梁,立后唐。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历史有时更像一个玩笑。在时间的长河里,那些曾经叱刹风云的历史人物,已化作故纸堆里的符号。而张彻镜头下那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在多年以后,依然会透过屏幕向我们露出阳光般炫目的笑容。

Ⅳ 以风月片而著称,香港邵氏系列电影,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李氏风月片对后世的港片影响深远,像后来邵氏的《唐朝豪放女》、《爱奴》都是延续了他的情色风格。这一类型也一度成为香港影坛的特色题材,要知道,很多影迷的性启蒙都是来自于邵氏的风月片。

Ⅳ 为什么说邵氏电影每部必属佳品

这是因为邵氏公司当时的最大合作都闹独立,拉了一帮人出去,成立了嘉禾公司,专抢他的生意。没办法,邵氏只好改向电视进军了。香港的TVB就是邵氏创立的。

Ⅵ 为什么在香港电影中,七八十年代的邵氏电影,甚至要比九十年代的港片还要清晰

邵氏这些老电影都是花大价钱把胶片进行数码修复翻新制成dvd的,90年代那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录像带,vcd版本的,自然效果差

Ⅶ 邵氏电影为什么这么好

在邵氏字典中“赚钱”永远是第一位的。于是如何赚钱就看邵逸夫的几个高招,首先是清水湾开山填土,大兴土木建造“邵氏影城”,有大型隔音摄影棚、置景场、办公大楼及彩色冲印厂,员工宿舍及各种技术室,是远东最大片厂。邵逸夫还打造了一套管治制度,保障片厂可流水作业。从1959年建厂到1979年的20年间是邵氏称霸天下的时代,尤其是前10年,也是邵氏王国的黄金时代,阵容强大,出片水准高,当时实施的计划就是———投大资、拍大片、赚大钱。而如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等大导演逐渐组建自己的制作队伍,演变出不同的派系阵营。邵逸夫自18岁开始就直接面对观众,哪些影片一定卖钱、哪些影片可能冷门,都很清楚,可以说他是在观众群中成长的,所以贯穿始终的就是“观众至上”的传统
作为一位资本家除了善于经商的精明头脑外,克勤、克俭表率作用也是关键所在。邵逸夫的勤奋和毅力非一般人能比,如张彻所说“每天工作16小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9时上班,上班前练两个小时气功,从不间断。上班时交待各主管工作,都写好纸条,每人一张,到厂后第一件工作先看导演前一天拍好的毛片,站着看,一边看一边做甩手运动。每个月开拍影片剧本、故事,他要亲自审阅,自己不看剧本时,由导演或看剧本人向他报告,由他最后裁决。”邵逸夫曾说,他没有娱乐,看电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娱乐,他自称自己是全世界看电影最多的人,80岁以前,每年看六七百部片。

邵逸夫的容人之量是令员工最佩服的地方,他自己每天9点一定到片厂,工作人员迟到可以容忍,开会、试片等,他一定先到,其他人员迟到也不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金牌导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并带走大批技工好手,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70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这或许只有邵逸夫能够做到。
邵氏的历史,其实是脉络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创业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黄梅派影片成为邵氏的主打类型;60年代中期往后,在张彻的极力倡导下,邵氏把武侠片带入了辉煌期,其中,又分成两个支派,一个是张彻力主的新武侠电影;另一个则是楚原,他擅长和古龙合作拍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武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张彻已经分别于1996年和2002年离我们而去了。

Ⅷ 邵氏电影当年为什么那么厉害只因下面四位大师级导演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对于港片影迷来说,曾经的邵氏电影经典跌出。邵氏电影能够在上世纪50到70年代占据重要地位,还要依靠旗下的四大导演,他们才是邵氏电影的中流砥柱。

1、李翰祥

李翰祥是几位导演中最早加盟邵氏的,1956年加盟邵氏的时候,邵逸夫还不是当家掌门人,李翰祥当时力主拍摄古装彩色黄梅调歌唱片《貂蝉》,算是开创了黄梅调电影,并且获得了好的口碑和票房。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山美人》等片都是获奖无数。

李翰祥除了开创黄梅调电影之外,最擅长的就是宫闱片、历史片,代表作品是《倾国倾城》系列。

相信大家都看过张国荣和王祖贤的《倩女幽魂》,不过徐克和程小东翻拍的是李翰祥导演1960年的作品《倩女幽魂》。

中间有一段时间,李翰祥曾经出走邵氏,自组公司,成立国联电影公司,只可惜因为各种因素没有继续支撑下去,最终又于1972年重回邵氏,拍摄《大军阀》捧红了冷面笑匠许冠文。

八九十年代李翰祥和内地合作紧密,凭借《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让梁家辉成为香港金像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李翰祥被学者称作港台影坛风云第一人,他的电影在美学上面造诣非常高,而且也都取得了高票房,遗憾的是,这位大师与1996年辞世。

2、胡金铨

香港电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式武侠片就是胡金铨大师执导的《大醉侠》,开创了新式武侠时代。胡金铨于1958年加盟邵氏电影公司,刚开始从演员、编剧和助理导演做起,做过李翰祥的副导演,协助完成《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玉堂春》的拍摄。

1965年独立执导拍摄《大醉侠》后,离开了邵氏,远赴台湾省,加盟联邦影业公司。当年胡金铨和张彻并称武侠片的绝代双骄,假设他一直背靠邵氏这颗大树的话,势必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优秀作品。

1967年胡金铨拍摄了《龙门客栈》,无论是服装、场景、动作都非常考究,是一部难得的佳片。徐克翻拍的《新龙门客栈》就有许多胡大师的影子在里面。

1970年又拍摄了《侠女》,并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奖,第一次使得中国武侠片扬名海外,后来的李安也不过如此吧!胡金铨拍摄影片就两个字认真,许多金主和电影公司不能忍受他延期,不能忍受他消耗资金大。连张彻曾经都说:胡金铨如果晚生几十年,可以在大陆拍片,又或者有外国的资金支持,其成就应不止此。

后来又拍摄了《灵山剑影》《迎春阁之风波》《忠烈图》《空山灵雨》《山中传奇》《天下第一》等片,最后一部影片是《画皮之阴阳法王》,由王祖贤、郑少秋主演。值得一提的是,徐克执导的《笑傲江湖》原本胡金铨也有份参与的,无奈后来两人意见不合,最终没有完成就退出了,不过我们看到片子对于服饰的考究以及站位布景,就可以看出出自胡金铨。

1997年的胡金铨因病去世,去世前准备数年的《华工血泪史》也没有拍摄,不得不说成为了一大遗憾。

3、张彻

张彻出生一个军阀家庭,和蒋经国关系也比较好,曾经军阶达到上校,中国台湾省第一部国语片《阿里山风云》就是他执导的。张彻于1957年到香港,刚开始只是写写影评,编导一些影片,直到1962年才正式加盟邵氏。

真正使他扬名的还是1967年的《独臂刀》,这是首部过百万票房电影,遂江湖人称张百万。真正算起来的话,张彻才是暴力美学的始祖,后来的集大成者吴宇森就是学艺于他。张彻电影最注重男性阳刚之气,壮男裸胸露肉,动作硬桥硬马,这也成为了他的一大招牌。

张彻手底下弟子众多,前有王羽、罗烈,中有狄龙、姜大卫、陈观泰、傅声、李修贤,后又郭追、罗莽等人。再加上刘家良和唐佳两大武术指导,犹如如虎添翼,将暴力美学推向巅峰。

张彻被称为香港电影一代枭雄,创造过太多经典,前有《独臂刀》系列,后有《刺马》《十三太保》《报仇》《马永贞》《五虎将》等片,那个年代张彻的张家班就是一个活招牌,就是票房的保障。后来众位弟子为了纪念他从艺40周年,组织拍摄了《义胆群英》。星爷也得以参与,并且在恩师李修贤的引荐下得以和张彻见面。

2002年的时候,张彻因病去世,膝下无子,众弟子帮忙操办葬礼,以姜大卫和李修贤最为孝顺,最后由王羽、吴宇森、楚原、许冠文、马逢图、石琪、黄沾、蔡澜为其扶灵,送他最后一程。

4、楚原

张彻号称张百万,楚原则号称楚千万。楚原出身电影世家,于1971年加盟邵氏,执导的《爱奴》是开启了奇情武侠片,1973年执导的《七十二家房客》成为票房冠军,打败了当时风头正盛的李小龙。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不过楚原最为人称道的是古龙武侠片,当时圈内还广为流传一句话:没演过楚原武侠电影的,不算电影演员。狄龙、尔冬升都是他电影中的常客,通常楚原执导的影片布景极其讲究,经常是金碧辉煌,力求打造一个如诗如画的艺术世界。

80年代后期邵氏电影江湖日下,重心转移到电视上面,楚原则急流勇退,由大导演成为一名配角演员,如此心胸有几人能够做到呢?在片场的生活,他只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演好自己的戏份,后来更是加盟TVB,出演了许多剧集,诸如《西游记》的如来佛祖、《寻秦记》第一集中古天乐的上司王sir、《陀枪师姐》中程峰的父亲等等。

楚原虽然不再执导,他却用另一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热爱。你可以说他是江郎才尽,你也可以说他是喜欢演戏,不管怎么说,他都值得我们尊敬!

当年邵氏四大导演,如今只剩下楚原一人,目前老爷子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记忆力也不断退化,祝愿他永远身体健康,同时也祝愿另外三位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Ⅸ 为什么邵氏的电影都那么好看精彩

在邵逸夫入主邵氏主持大政后,他拉拢了当年最红的林黛与李丽华,成为邵氏基本演员。小生阵容也加强,除了原本当家的皇帝小生赵雷外,也拉拢了陈厚跳槽加入,之后关山也由左派阵营投入邵氏,钟情与张仲文较后也加入邵氏。
单是有大明星还不够,邵氏此时更下大资本拍大片,影片改成综艺体阔银幕外,更投下重资拍彩色片,观众趋之若鹜。《江山美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成了那一年香港最卖座的中文电影。
迎合口味 带起黄梅调热潮
邵氏电影票房后来胜过电懋电影,是因为邵氏更会做生意,邵逸夫知道南洋观众的口味。以前的电影观众以妇女为主,她们喜欢的除了先苦后甜的“家庭伦理文艺大悲剧”外,更喜欢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欢迎。
在早期的《桃花江》、《曼波女郎》时期,邵氏在歌唱片输了脚步,但它更自傲的是,它带起了另一个更风靡观众,轰动期更长久的港式黄梅调电影热潮。在《江山美人》之后,《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王昭君》、《杨贵妃》等彩色阔银幕大制作,更令邵氏真正擦亮了金字招牌,熠熠生光,相形之下,它的主要对手电懋已黯然失色。
邵氏公司脑筋快,眼光准,在黄梅调、山歌片渐渐被观众厌倦时,它在张彻导演的领导下,及时开拓了“武侠电影世纪”,由《边城三侠》和《江湖奇侠》打头阵,掀起了历久不衰的阳刚电影热潮,更改变了香港电影素来以女主角为主的风气,此后的电影都是由打仔小生如王羽、罗烈、岳华、张翼、姜大卫、狄龙、陈观泰、傅声等挂头牌,他们才是牡丹,女主角则只是绿叶。
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过人,是邵氏成为香港电影王国主要原因;而李翰祥为邵氏拍摄的彩色古装巨片与黄梅调电影,除了令财源滚滚流入邵氏,也使当时的中文电影界展示了另一番新气象,如此回首,我们称之为:经典。

阅读全文

与邵氏电影为什么那么经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星际类似电影有哪些 浏览:58
pr电影结尾的滚屏怎么制作 浏览:444
oppo手机如何连接电脑传输电影 浏览:332
如何qq空间上传电影下载 浏览:454
苹果手机上如何存储电影 浏览:272
罗马尼亚译制电影大全免费 浏览:932
有什么好看的英文动漫电影推荐 浏览:107
化圣大电影有什么时候 浏览:2
如何用电脑3d电影 浏览:802
四屏幕电脑如何设置全屏看电影 浏览:127
带面具的人的动漫电影叫什么 浏览:992
熊袭击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免费看电影有什么助手 浏览:479
全国好看电影排行 浏览:581
电影免费观看唐人街探案3网站 浏览:758
吴子牛电影有哪些 浏览:464
herewithyou是什么电影的 浏览:596
有什么好看的电影你们懂的 浏览:673
我要好看的电影 浏览:707
32g平板能存多少电影 浏览: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