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吕克贝松监制的电影有那些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我刚查了一下 他参加制作而不是导演的电影有如下:
Procer:
Ombre des autres, L' (2007) (announced) (procer)
Arthur et la guerre des deux mondes (2010) (pre-proction) (procer)
Arthur et la vengeance de Maltazard (2009) (pre-proction)(procer)
Un monstre à Paris (2009) (pre-proction) (procer)
Come Like Shadows (2008) (pre-proction) (procer)
Ruby Tuesday (2008) (filming) (procer)
Taken (2008) (filming) (procer)
Hitman (2007) (filming) (procer)
Boomerang (2008) (filming) (procer)
Un château en Espagne (2007) (post-proction) (executive procer)
Invité, L' (2007) (completed) (executive procer)
The Secret (2007) (completed) (executive procer) (procer)
Frontières (2007) (completed) (co-procer)
Taxi 4 (2007) (procer)
Michou d'Auber (2007) (executive procer)
"Valérian et Laureline" (2007) TV Series (procer)
Arthur et les Minimoys (2006) (procer)
Ne le dis à personne (2006) (executive procer)
Love and Other Disasters (2006) (executive procer)
Nuovomondo (2006)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Jungle, La (2006)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Dikkenek (2006) (executive procer) (uncredited)
Avril (2006)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 aka April in Lov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Quand j'étais chanteur (2006) (executive procer)
... aka The Singer (Australia: festival title)
Meurtrières (2006)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Filles botaniste, Les (2006)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 aka The Chinese Botanist's Daughter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Bandidas (2006) (procer)
Angel-A (2005) (procer)
Boîte noire, La (2005) (executive procer) (uncredited)
Bunker paradise (2005)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Colour Me Kubrick: A True...ish Story (2005) (executive procer)
... aka Appelez-moi Kubrick (France)
... aka Color Me Kubrick (USA: new title)
Entre ses mains (2005)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 aka In His Hands (Australia: TV title)
Revolver (2005/I) (co-procer)
Transporteur II, Le (2005) (procer)
... aka Transporter 2 (USA)
Au suivant! (2005) (associate procer) (co-procer) (uncredited)
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2005) (procer)
... aka Three Burials: 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Australia: DVD box title) (UK: DVD box title)
... aka 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 aka Trois enterrements (France)
Imposture (2005) (procer)
Nordeste (2005)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Akoibon (2005)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Souffleur, Le (2005) (co-procer)
Ze film (2005) (co-procer)
Danny the Dog (2005) (procer)
... aka Unleashed (Australia) (Philippines: English title) (UK: DVD title) (USA)
... aka Danny the Dog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Banlieue 13 (2004) (procer)
... aka 13th District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Singapore: English title)
... aka District 13 (UK) (USA: literal English title)
... aka District B13 (Canada: English title) (USA)
... aka B13 - Banlieue 13 (France: poster title)
Taxi (2004/I) (procer)
... aka New York Taxi (France)
... aka Taxi 2004 (UK: promotional title)
Mensonges et trahisons et plus si affinités... (2004) (co-procer) (uncredited)
... aka Mensonges et trahisons (France: short title)
À ton image (2004)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Rivières pourpres II - Les anges de l'apocalypse, Les (2004) (co-procer)
... aka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 aka Fiumi di porpora II - Gli angeli dell'apocalisse, I (Italy)
Michel Vaillant (2003) (co-procer) (uncredited)
Cheeky (2003) (co-procer)
Haute tension (2003) (co-procer) (uncredited)
... aka Switchblade Romanc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UK: DVD box title)
... aka High Tension (USA)
Côtelettes, Les (2003) (procer)
Fanfan la tulipe (2003) (procer)
Tristan (2003) (co-procer)
Moi César, 10 ans 1/2, 1m39 (2003) (co-procer) (uncredited)
... aka I, Cesa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Felicità non costa niente, La (2003) (co-procer) (uncredited)
... aka Happiness Costs Nothi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 aka La felicità, le bonheur ne coûte rien (France)
Taxi 3 (2003) (procer)
Rire et châtiment (2003)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 aka Laughter and Punishment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Ong-bak (2003) (executive procer) (uncredited)
... aka Ong-Bak: The Thai Warrior (Philippines: English title) (USA: trailer title)
... aka Daredevil (USA: informal literal English title)
... aka Ong Bak: Muay Thai Warrior (Singapore: English title)
... aka Ong-Bak: Muay Thai Warrio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festival title)
... aka Thai Fist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The Transporter (2002) (procer)
... aka Transporteur, Le (France)
Blanche (2002) (co-procer) (uncredited)
Peau d'ange (2002)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 aka Once Upon an Angel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USA: review title)
Turbulence des fluides, La (2002) (procer)
... aka Chaos and Desire (Canada: English titl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USA: review title)
Wasabi (2001) (procer)
... aka Petite moutarde qui monte au nez, La (France: subtitle)
... aka Wasabi - The Japanese Dip That Kicks Like a Mule (France)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procer)
... aka Baiser mortel dragon, Le (France)
... aka KOD: Kiss of the Dragon (USA: promotional abbreviation)
15 août (2001) (procer)
... aka August 15th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Exit (2000)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The Dancer (2000) (procer)
Taxi 2 (2000) (procer)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9) (co-procer)
... aka Joan of Arc (Australia) (UK)
... aka Jeanne d'Arc (France)
Cour interdite (1999) (co-executive procer)
Taxi (1998) (procer)
Nil by Mouth (1997) (procer)
... aka Ne pas avaler (France)
Truffes, Les (1995)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Léon (1994) (co-procer) (uncredited)
... aka Leon (UK)
... aka The Cleaner
... aka The Professional (USA)
Enfant lion, L' (1993) (executive procer) (uncredited)
... aka Sirga
Mamies, Les (1992)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Chasse gardée (1992) (associate procer) (uncredited)
Atlantis (1991) (co-procer)
... aka Atlantis - Le creature del mare (Italy)
Lune froide (1991) (procer)
... aka Cold Moon
Nikita (1990) (co-procer) (uncredited)
... aka La Femme Nikita (USA)
... aka Nikita (UK)
Grand bleu, Le (1988) (co-procer) (uncredited)
... aka The Big Blue (Philippines: English title) (UK) (USA)
... aka Grand bleu, version intégrale, Le (France: director's cut)
... aka Grand bleu, version longue, Le (France: director's cut)
Kamikaze (1986) (procer)
Subway (1985) (procer)
Ne quittez pas (1984) (procer)
Dernier combat, Le (1983) (procer)
... aka The Final Combat
... aka The Last Battle
... aka The Last Combat (UK)
Avant dernier, L' (1981) (procer)
Writer:
In Proction
2000s
1990s
1980s
Arthur et la guerre des deux mondes (2010) (pre-proction)
Arthur et la vengeance de Maltazard (2009) (pre-proction)
Taken (2008) (filming)
Taxi 4 (2007)
... aka T4xi (France: poster title)
Arthur et les Minimoys (2006) (also books)
... aka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 (Philippines: English title) (USA)
... aka Arthur and the Minimoys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 aka Arthur et les Minimoys (France)
Bandidas (2006) (written by)
Angel-A (2005)
Revolver (2005/I) (adapted by)
Transporteur II, Le (2005) (characters) (written by)
... aka Transporter 2 (USA)
Danny the Dog (2005) (written by)
... aka Unleashed (Australia) (Philippines: English title) (UK: DVD title) (USA)
... aka Danny the Dog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Banlieue 13 (2004)
... aka 13th District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Singapore: English title)
... aka District 13 (UK) (USA: literal English title)
... aka District B13 (Canada: English title) (USA)
... aka B13 - Banlieue 13 (France: poster title)
Taxi (2004/I) (earlier screenplay)
... aka New York Taxi (France)
... aka Taxi 2004 (UK: promotional title)
Rivières pourpres II - Les anges de l'apocalypse, Les (2004)
... aka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 aka Fiumi di porpora II - Gli angeli dell'apocalisse, I (Italy)
Michel Vaillant (2003) (scenario)
Fanfan la tulipe (2003)
Taxi 3 (2003)
The Transporter (2002) (written by)
... aka Transporteur, Le (France)
Wasabi (2001)
... aka Petite moutarde qui monte au nez, La (France: subtitle)
... aka Wasabi - The Japanese Dip That Kicks Like a Mule (France)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screenplay)
... aka Baiser mortel dragon, Le (France)
... aka KOD: Kiss of the Dragon (USA: promotional abbreviation)
Yamakasi - Les samouraïs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original idea) (scenario)
... aka Yamakasi (France: short title)
The Dancer (2000) (story)
Taxi 2 (2000)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9)
... aka Joan of Arc (Australia) (UK)
... aka Jeanne d'Arc (France)
The Fifth Element (1998) (VG) (screenplay) (story)
... aka Cinquième élément, Le (France)
Taxi (1998)
The Fifth Element (1997) (screenplay) (story)
... aka Cinquième élément, Le (France)
"La Femme Nikita" (1997) TV Series (unknown episodes)
... aka Nikita (Canada: English title)
Léon (1994)
... aka Leon (UK)
... aka The Cleaner
... aka The Professional (USA)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film La Femme Nikita)
... aka The Assassin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UK) (USA: video title)
... aka The Assassin - (Point of No Return) (UK: DVD box title)
Nikita (1990)
... aka La Femme Nikita (USA)
... aka Nikita (UK)
Grand bleu, Le (1988) (screenplay) (story)
... aka The Big Blue (Philippines: English title) (UK) (USA)
... aka Grand bleu, version intégrale, Le (France: director's cut)
... aka Grand bleu, version longue, Le (France: director's cut)
Kamikaze (1986)
Subway (1985) (dialogue) (scenario)
Dernier combat, Le (1983)
... aka The Final Combat
... aka The Last Battle
... aka The Last Combat (UK)
Avant dernier, L' (1981)
② 谁能推介一部关于日本忍者的电影必须要精彩的……
忍之国 (2017)
导演:中村义洋
编剧:和田龙
主演:大野智/石原里美/铃木亮平/知念侑李/槙田雄司/平祐奈/满岛真之介/绪方义博/古关安广/立川谈春/国村隼/伊势谷友介
类型:喜剧/动作/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上映日期:2017-06-21(上海电影节)/2017-07-01(日本)
片长:125分钟
又名:忍者之国
剧情简介
根据日本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田龙小说《忍者之国》改编,原著日本战国时期天正年间发生的两次伊贺之乱为线索,描写了伊贺忍者和伊势家族之间的武力和心理的攻防之战,反映了日本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你争我夺的混乱局面。
大野智饰演伊贺国第一忍者“无门”,石原里美则饰演无门的妻子阿国。伊势谷友介出演无门强有力的对手日置大膳。
③ 成龙电影
香港武侠电影《追影》由“神经刀”吴镇宇,“港片第一剪”麦子善联合导演,程小东高徒马玉成担任武术指导。《追影》讲述了在明朝末年的乱世下,黑白两道的各大高手为夺得“明朝藏宝图”在皇宫大打出手,但藏宝图却不翼而飞,于是高手们展开千里寻宝历程,最终在宝藏所在的小镇扎根寻宝的故事,因为此片向多部武侠经典致敬而被影评人誉为内地“磨坊电影”开山之作,该片主要有演员吴镇宇、吴佩慈、房祖名、谢娜等。
[编辑本段]概述
电影:《追影》
英文名:Tracing Shadow/Zhui Ying
出品公司:华谊兄弟
出品人:王中磊/王中军
影片类型:武侠/喜剧
导演:吴镇宇/麦子善
编剧:魏海军/邢鹤涛/邵庆明
武术指导:马玉成
音乐:刘乐
摄影:邝庭和
剪辑:林安儿
主演:吴镇宇 饰 叶赫长弓
吴佩慈 饰 明月心(明云心)
谢娜 饰 唐薇
房祖名 饰 许三官
贺刚 饰 洪佳良(大内高手)
党淏瀚 饰 古月金
上映日期:2009年7月30日
片长;90分钟
剧组宣传活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 中央电视台《爱秀电影》
主题曲《追影》
歌手:丛浩楠
插曲:《Freestyle》
歌手:吴镇宇 谢郡
片尾曲:《大英雄》
演唱者:吴镇宇
词:二水
曲:刘乐
票房成绩:500万
明末,天下大乱,黑白两道武林高手锦衣卫、镖头、贼头等为争夺太祖开国秘宝藏宝图齐聚京城,而关外第一高手叶赫长弓(吴镇宇饰)和来自琉球的忍者明月心(吴佩慈饰)各有目的来到京城。众高手为抢藏宝图一路从皇宫明争暗斗到边城小镇,藏宝图突然失踪。为了隐藏身份方便寻找藏宝图,叶赫长弓和明月心扮作夫妻做客栈老板,其他高手亦各自开店。但镇上地主少爷许三官(房祖名饰)不知天高地厚,经常欺负众高手催租逼债……
影片将以章回体展开叙事,融入五大名导经典公式,每一回题目都是一部电影片名:《第一回:残缺》——张彻盘肠大战、《第二回:迎春阁风波》——胡金铨客栈斗法、《第三回:鬼打鬼》——洪金宝僵尸斗鬼、《第四回:地狱无门》——徐克乱世笑骂、《第五回:明月刀雪夜歼仇》——楚原浪漫奇诡。主要角色则包括:叶赫长弓、古月金、徐侠客、洪佳良、楚千万、纳兰汉降,但凡熟悉港片的影迷,都应该能从主要角色中窥出玄机。
影片的类型将是武侠+夺宝,题材将是客栈+斗法,背景将是明史+乱世,风格将是喜剧+悬疑。影片将以章回体展开叙事,融入五大名导经典公式,每一回题目都是一部电影片名:《第一回:残缺》——张彻盘肠大战、《第二回:迎春阁风波》——胡金铨客栈斗法、《第三回:鬼打鬼》——洪金宝僵尸斗鬼、《第四回:地狱无门》——徐克乱世笑骂、《第五回:明月刀雪夜歼仇》——楚原浪漫奇诡。主要角色则包括:叶赫长弓、古月金、徐侠客、洪佳良、楚千万、纳兰汉降,但凡熟悉港片的影迷,都应该能从主要角色中窥出玄机。
演员方面,魏君子告诉记者,香港艺人房祖名将扮演一介书生许三官,是几大高手的房东,收房租之余,爱上女真族高手与女忍者的养女,为高手们的寻宝生活增加不少黑色幽默。除房祖名及可能客串一把的徐克、洪金宝等人之外,大侠们的扮演者“也会非常好玩,非常出人意料”,但魏君子拒绝现在就透露,“这是个很疯狂的想法,更大的噱头,不过现在得保密”。
除了硝烟四起的贺岁档,近段时间最令影迷关注的莫过于香港艺人吴镇宇即将联手华谊开拍新武侠片《追影》。早前宣传称,该片不仅要向华语影坛张彻等武侠片大师致敬,香港影坛一等一的好手洪金宝、刘家良、徐克等还将亲自出演。昨日,记者采访影片编剧魏君子,他将自己与吴镇宇并称为两大神经刀,期待能联手拍出满意作品。
魏君子:港片发烧第一人
对于一个热爱香港电影的粉丝来说,魏君子是一个绝对熟悉的名字,若将他称作内地的香港电影发烧第一人,绝不为过。昨日凌晨,通过博客,魏君子透露了由他两年前的作品《当年明月黑》改编而成,由吴镇宇和麦子善联合执导,华谊兄弟投资拍摄的电影《追影》故事梗概以及进展。
在博客中,魏君子透露影片的类型将是武侠+夺宝,题材将是客栈+斗法,背景将是明史+乱世,风格将是喜剧+悬疑,影片的意义则被他定义为:华语武侠电影致敬之作,五大名导经典桥段合而为一,以全新风格包装。
魏君子并介绍说,影片将以章回体展开叙事,融入五大名导经典公式,每一回题目都是一部电影片名:《第一回:残缺》——张彻盘肠大战、《第二回:迎春阁风波》——胡金铨客栈斗法、《第三回:鬼打鬼》——洪金宝僵尸斗鬼、《第四回:地狱无门》——徐克乱世笑骂、《第五回:明月刀雪夜歼仇》——楚原浪漫奇诡。主要角色则包括:叶赫长弓、古月金、徐侠客、洪佳良、楚千万、纳兰汉降,但凡熟悉港片的影迷,魏君子认为都应该能从主要角色中窥出玄机。
《追影》:向香港影片致敬
虽然魏君子在博客中透露一二,不过多数网友可能还是看不明白,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魏君子向记者详细解说,即将在横店开拍的《追影》,以明朝末年清军即将入关为时代背景,如此乱世气氛下,“党头”(锦衣卫)、“镖头”、“捕头”及“贼头”四大头,为夺得“明朝藏宝图”而进入皇宫,巧遇正在等爱人女忍者的女真族高手。之后,藏宝图不翼而飞,一场误会之下,高手们展开千里夺宝历程,最后在宝藏所在的小镇共同生活,但还是继续寻宝。几大高手白天做裁缝、理发师、开客栈,晚上就打斗不断各自寻宝。
魏君子并就主要角色的含义向记者解释说,一直以来都很想拍一部能向香港武侠片致敬的影片,所以主角们才会有着这样的名字:叶赫长弓(张彻)、古月金(胡金铨)、徐侠客(徐克)、洪佳良(洪金宝)、楚千万(楚原)、纳兰汉降(李翰祥),而这种种细节正体现出他与香港武侠片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熟悉香港武侠片的人应该会会心一笑。”不过,魏君子也向记者强调,这部影片的主旨不是恶搞这些名导,也不存在所谓的山寨,“《追影》是通过细节来传达香港武侠电影文化,也探讨人生。影片里寻宝到最后,宝物会让大家大吃一惊,其实也是想问一下观众,到底你心中的宝是什么,武侠是一种手段,想想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才是我想表达的”。
这个电影的目的不是向很多武侠片致敬,是向很多武侠片导演致敬。
据我所知,它要致敬的武侠片主要有《龙门客栈》(注意,并非《新龙门客栈》)
故事有的地方仿照《龙门客栈》,而场景是根据很多武侠片来设置的,比如《新蜀山剑侠》,《卧虎藏龙》等等,为的是向胡金铨、徐克、程小东、张彻、李安等人致敬。
至于电影方面,它模仿致意的不只有武侠片,还有去年大火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非诚勿扰》,还向奥运会的李宁空中走步致敬呢。
影片的意义则被定义为:华语武侠电影致敬之作,五大名导经典桥段合而为一,以全新风格包装。
这五大桥段和致意的作品为:
:《第一回:残缺》——张彻盘肠大战、
《第二回:迎春阁风波》——胡金铨客栈斗法、
《第三回:鬼打鬼》——洪金宝僵尸斗鬼、
《第四回:地狱无门》——徐克乱世笑骂、
《第五回:明月刀雪夜歼仇》——楚原浪漫奇诡。
主要角色包括:叶赫长弓、古月金、徐侠客、洪佳良、楚千万、纳兰汉降
但凡熟悉港片的影迷,相信都能看出其中隐含的意思~-~
叶赫长弓(张彻)、古月金(胡金铨)、徐侠客(徐克)、洪佳良(洪金宝)、楚千万(楚原)、纳兰汉降(李翰祥)
主创人员说,这个故事的背景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搞笑吧,哈哈),竹林、皇宫、大漠等,则是香港武侠片中常出现的场景因素,如今统统被揉在了《追影》中。也模仿了周星驰的武侠——搞笑之余也有许多精致的打斗场面。
当然,徐克的笑傲江湖三部曲自然也被搞进去不少。
《追影》隐射了人们对物质的病态追求:财富,权力,追来追去都只是幻影。尤其在金融海啸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为之奋斗终身的银行账户里的数字,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吴镇宇:两把神经刀
在香港影坛有“神经刀”称号的吴镇宇,此次与麦子善共同担任《追影》的导演,魏君子说,“我想吴镇宇对我很有信心吧”。一向私交不错的两人,在拍电影这件事上有惊人默契,“吴镇宇是个主题很明确的人,要讲一件事,就要讲到极致,也很有想法,他需要一个剧本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看到我的剧本后就跟麦子善兴奋很久,数次跟我谈论怎么拍这部戏”。
据魏君子透露,他与吴镇宇两人都热爱北野武和昆汀,所以当准备拍一部具有醒目香港武侠风格的电影时,当然要以致敬为主调,“这样我们需要把很多场面做得精致,所以华谊的投资,我们都会用在精致的武戏上,有些经典场面我们会照搬,比如《东方不败》的一些场面”。
演员方面,魏君子告诉记者,香港艺人房祖名(动态、档案)将扮演一介书生许三官,是几大高手的房东,收房租之余,爱上女真族高手与女忍者的养女,为高手们的寻宝生活增加不少黑色幽默。除房祖名及可能客串一把的徐克、洪金宝等人之外,大侠们的扮演者“也会非常好玩,非常出人意料”,但魏君子拒绝现在就透露,“这是个很疯狂的想法,更大的噱头,不过现在得保密”。
总的来说,《追影》开拍在即让魏君子“梦想成真”,至于票房和观众,“就没法考虑了,只能尽力去做好”。
另据了解,眼下《追影》前期已准备就绪。除《追影》之外,魏君子还在加紧写另一个与香港电影人合作的剧本。
[编辑本段]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一 城外大漠,剑舞狂沙。影片一开始便迅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刀光剑影的江湖世界,叶赫长弓和纳兰汉降这两位武林高手在长城外的大漠上狂奔飞舞,横刀相向,将港式经典的武侠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也让观众看得透不过气来,直呼过瘾。
精彩片段二 紫禁之巅,花前月下。尽管这是一部古装武侠喜剧,但其中也不乏唯美感人的亲情与爱情。寒风凛冽的屋檐上,两个追梦的身影伫立在冰冷的月光下,谁也不知道是否能在摇摆不定的江湖岁月中寻找到自己的真爱。
精彩片段三 龙门客栈,卧虎藏龙。客栈中高手云集,杀机重重。徐克的《新龙门客栈》为武侠电影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追影》再次复制这一经典场景,不但是为了向前辈致敬,也是力图再攀武侠电影的新高峰。
精彩片段四 台词经典,疯癫搞笑。由房祖名饰演的许三官和由谢娜饰演的唐薇承担了影片大部分的搞笑片段,许多新奇古怪的台词都有可能在年轻观众中广为流传,成为2009年的流行用语。许多业内人士在看过这些片段后,都不禁感叹周星驰式的香港武侠喜剧终于重返影坛了。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曾经为《功夫之王》制作视觉特效的韩国HFR公司是亚洲最顶级的特效团队之一。它的代表作《老男孩》、《汉江怪物》、《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分别是2005年,2007年,2008年韩国电影的扛鼎之作。这三部作品同时也是吴镇宇最喜爱的韩国电影:在影像风格上浓郁的亚洲风明显区别于任何西方电影——既有80年代电影的复古色调,也有非常现代化的特效处理,正是《追影》希望达到的效果——全新的角度致敬经典。考虑到《追影》中有很多致敬的段落和喜剧的元素。吴镇宇一开始担忧因为语言不通,特效制作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谁知在观看没有任何字幕的粗剪片时,韩国团队非常容易就投入其中,不仅理解剧情无障碍,连笑点也在恰当时机。他们表示:尽管只是粗剪,我们也看的很有意思,剧情很出乎意料,幽默的段落非常具有智慧。
《追影》的两个重点段落“紫禁之巅决战”和“古墓寻宝”已经由韩国团队完成了初步的特效工作,吴镇宇看完之后非常满意:“紫禁之巅”出现过很多武侠电影中,我一直想打造一个另类的诗意的场景,这次通过摄影和特效的共同努力,把四季变化融入在飘逸的武打动作中,优美的甚至超越了我的想象。另一个“古墓寻宝”段落,不论是内部场景,还是各种新奇的机关,都可以媲美“古墓丽影”。香港武侠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可谓是让香港电影永远屹立在国际影坛上的定海神针。因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这部向香港武侠电影致敬的《追影》刚在国际舞台上初显端倪便获得了如此丰厚的优待。影片巧妙的结合了多部经典武侠电影的精彩桥段,并富有创意的加上了自己独特的构思,让观众在回顾经典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新奇视听感受。
复古色调+现代特效
曾经为《功夫之王》制作视觉特效的韩国HFR公司是亚洲最顶级的特效团队之一。它的代表作《老男孩》、《汉江怪物》、《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分别是2005年,2007年,2008年韩国电影的扛鼎之作。这三部作品同时也是吴镇宇最喜爱的韩国电影:在影像风格上浓郁的亚洲风明显区别于任何西方电影——既有80年代电影的复古色调,也有非常现代化的特效处理,正是《追影》希望达到的效果——全新的角度致敬经典。
中国版“古墓丽影”
考虑到《追影》中有很多致敬的段落和喜剧的元素。吴镇宇一开始担忧因为语言不通,特效制作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谁知在观看没有任何字幕的粗剪片时,韩国团队非常容易就投入其中,不仅理解剧情无障碍,连笑点也在恰当时机。他们表示:尽管只是粗剪,我们也看的很有意思,剧情很出乎意料,幽默的段落非常具有智慧。
《追影》的两个重点段落“紫禁之巅决战”和“古墓寻宝”已经由韩国团队完成了初步的特效工作,吴镇宇看完之后非常满意:“紫禁之巅”出现过很多武侠电影中,我一直想打造一个另类的诗意的场景,这次通过摄影和特效的共同努力,把四季变化融入在飘逸的武打动作中,优美的甚至超越了我的想象。另一个“古墓寻宝”段落,不论是内部场景,还是各种新奇的机关,都可以媲美“古墓丽影”,特技效果完全不输于好莱坞。
[编辑本段]电影看点
看点一:致敬香港经典武侠电影
影片的类型将是武侠+夺宝,题材将是客栈+斗法,背景将是明史+乱世,风格将是喜剧+悬疑。影片将以章回体展开叙事,融入五大名导经典公式,每一回题目都是一部电影片名。但凡熟悉港片的影迷,都能从主要角色中窥出玄机。
看点二:将恶搞进行到底 缔造“明星脸大聚会”
《追影》最大的看点除了向经典武侠致敬外,还缔造出了史上首个“明星脸大聚会”。预告片中先后出现的“成龙”、“李连杰”和“刘德华”是片中戏份相当重的配角,并称“三大高手”。据透露,片中所有明星脸演员都是目前国内最像的,一举一动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看点三:以荒山野岭为背景 枪战戏致敬《喋血双雄》
幕后制作是亚洲最顶级的特效团队之一,曾经为《功夫之王》制作视觉特效。风格上浓郁的亚洲风明显区别于任何西方电影——既有80年代电影的复古色调,也有非常现代化的特效处理。
[编辑本段]演员介绍
吴镇宇 饰 叶赫长弓
叶赫长弓是一个背负国仇家恨的角色,在漫长的复仇过程中,渐渐放弃了以前认为要追求的东西。清廷高手纳兰汉降为了获得“天下第一”的名号,一直找叶赫长弓决斗。但在决斗中,已经占绝对上风的叶赫长弓选择认输,因为他认为所谓的天下第一都是虚幻。武林高手争夺不休的“明朝开国宝藏”,叶赫长弓更是觉得毫无意义。面对喜爱的女人明月心,虽然屡次被利用,心里虽痛苦但又心甘情愿,叶赫还会弹奏马头琴,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与明月心全心全意合奏一曲。
吴佩慈 饰 明月心
明月心是一位琉球女忍者。其任务是夺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宝物,借此威胁明朝,解除琉球作为明朝附庸国的地位。为了这个目的,不论接受多大的打击,明月心都要坚持下去,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把叶赫长弓对自己的爱当作护身符,利用古月金对自己的着迷寻找宝藏线索,利用义女唐薇的亲情,去换取许三官的藏宝图。直到最后,明月心才意识到所谓的财宝、任务,都是幻影,唯有爱情亲情才是真实的财富。
谢娜 饰 唐薇
唐薇从小被叶赫长弓和明月心收养,一方面耳濡目染两位侠客的豪气,另一方面叶赫长弓和明月心的面和心不和也影响了唐薇的性格:表面大大咧咧,动不动就发脾气,但内心深处敏感脆弱,渴望亲情。面对“富家子弟”许三官的疯狂追求,她本意拒绝,但为了帮明月心找到宝藏,被迫与许三官约会。没谈过恋爱的她,要和许三官虚与委蛇,总是掌握不好火候,闹出不少笑料。
房祖名 饰 许三官
许三官是一个很有钱的书生,拥有整个镇的地产,还经常在国外留学,因为父亲去世回到小镇,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到处收租,连镇长古月金也对他非常客气。许三官迷恋上了叶赫长弓与明月心收养的义女唐薇,每天除了收租就是想方设法让她开心。随着藏宝图初露端倪,许三官在百无聊赖中终于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帮助唐薇寻宝。
追影-关于主演
影帝吴镇宇这回自导自演,影片中会不时地透露出他的“宇式幽默桥段”。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允许演员随性现场发挥,几位主演更是投入其中,为影片增添了不少即兴的幽默。
吴镇宇和吴佩慈在电影中分别饰演女真族高手——叶赫长弓和日本女忍者——明月心,两人假戏真做成为小镇上一对“普通的夫妻”,并收养了义女——唐薇。几年后,唐薇成为“镇花”,被房祖名饰演的许三官少爷纠缠不休,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两个人最终成为“欢喜冤家”。关于剧中这个活泼伶俐,聪明中又带着单纯的唐薇,当初在选角时,吴镇宇费了一番脑筋,最后一眼挑中谢娜。吴镇宇表示抛开谢娜的古灵精怪,最欣赏的还是她骨子里的一种豪爽和真性情,“唐薇这个形象既有江湖女子的豪气,又有不被污染的天真,与当年郑佩佩在《大醉侠》中饰演的金燕子有一脉相承的品质,而谢娜的气质与之非常吻合。”另一位实力派青年演员党浩出演小镇镇长古月金。曾在《玉战士》中有精彩表现的党浩,本次饰演吴镇宇的“情敌”——和女真第一高手叶赫长弓争夺女忍者明月心青睐的古月金,同时他肩负 “统管”镇里所有武林高手的重任。而许三官追求唐薇和古月金追求明月心的部分将成为整部电影中最轻松幽默的部分。
《追影》赚尽口碑 票房曲线飙升院线追加场次
古装武侠喜剧片《追影》自从7月30日上映以来,一直以其众多喜感元素让场场充满爆笑,影片主创更是把“今年暑假不看《追影》你就OUT了”这句宣传语,带到了全国各地。面对暑期同档的多部电影的竞争,《追影》在喜感口碑上明显占了上风。“山寨明星”大荟萃,A版巨星一箩筐,“龙太子”房祖名冷不防的“这是为什么呢?”,谢娜张口闭口四川普通话以及吴佩慈令人腿软的回眸一笑,宝藏中多个致敬奥运的元素,结尾处模仿《贫民富翁》的歌曲秀……《追影》不出所料的用各种幽默逗笑了所有观众。吴镇宇导演携众主创到全国各地宣传,都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甚至还有热心网友专门为《追影》制作了一段搞笑视频,在各视频网站上点击率极高。
有多少人需要《追影》是关键
首先剧本时文字堆砌出来的,本身很抽象,许多形容词不是很直观,我作为导演自然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实现出来。我觉得夏天这么热,大家就可以当《追影》是汽水,用来舒服一下就好,需要舒服的人多了,票房也就好了。
吴镇宇自导自演《追影》玩转山寨武侠
成龙、李连杰、刘德华,全是山寨货。高度仿真的全明星阵容让影片《追影》(9月11日起华数互动电视可点播:家庭电影院-喜剧)独有一番风味。其中山寨版的成龙、李连杰、刘德华,这三个角色带来的笑料几乎占了整部影片的百分之九十。
影片抓住了成龙、李连杰、刘德华的特征进行调侃和恶搞:“刘德华”唱起二人转,“成龙”卖四个兜的唐装,而“李连杰”对每个人宣讲沙漠也会遇到海啸,推销起自己的羊皮救生圈,还有唱不清歌词的“周杰伦”轮番爆周董的口头禅……这些都让观众忍不住捧腹大笑。
④ 忍者无门是什么电影
忍者无门是《忍者之国》这部电影的角色。
《忍者之国》于2017年7月1日在日本公映,是中村义洋执导的古装动作电影,由大野智主演,石原里美共演。
《忍者之国》讲述了日本战国时代,“魔王”织田信长一步步剪灭诸国,势力不断扩张。信长的下一个目标是伊势的北畠家。他派次子信雄到北畠家做婿养子,从而成功收服了包括日置大膳、长野左京等重臣在内的北畠家。
然而,还有一个国,没有被织田征服。那就是伊势的邻国——伊贺。伊贺的居民是一群不可思议的忍者,他们被称为可怕的“虎狼之族”。那些忍者之中有一个技艺高超、名叫“无门”的人,再坚固的门在他面前也宛如无物。
不过平时无门只是个平庸的懒汉,每天被妻子阿国责骂。另一方面,技艺足以匹敌无门的伊贺忍者下山平兵卫,对于连家人的性命都视如草芥的伊贺忍者的生存方式产生了疑问,认为这样的忍者应该灭亡。
这一天,织田终于举兵讨伐伊贺。平兵卫则决定背叛祖国,引领织田军进攻伊贺。面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织田军,伊贺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人数都完全没有胜算。然而,无门率领的忍者军团准备以无法想象的秘计与织田军对抗到底。
《忍者之国》以轻快的节奏贯彻喜剧的格调,虽然文戏略显冗长,但是精彩纷呈的战斗场面却弥补了这一缺陷。不论是群斗混战的大场面调度,还是单挑决战时的拳拳到肉,韵律的把控与尺度的掌握都相当精准,而且在时代剧中融入了摇滚乐等现代元素,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
结尾,虽然观众始期待这群同生共死、并肩作战的忍者们会有一丝情感与立场的转变,但是那些根植于人心深处的冷漠与自私却未能被感化。这意料之外的“无反转”结局,充满了现实的残酷,也让整部影片的主题得以升华。
⑤ 剥削电影的子类型
剥削电影可采用电影类别的题材和电影风格,特别是恐怖电影和纪录片,剥削电影子类型以其运用的特征做分类。 主题方面,剥削电影也会受到其他所谓剥削媒体的影响,例如:纸浆杂志(Pulp magazine)。 剥削电影可能同时包含二种、或更多的电影类别,常常模糊类别的界线,例如:桃乐丝·维斯曼(Doris Wishman)的《我要死于女儿身》(Let Me Die A Woman)包含惊悚纪录片和性剥削的元素。
劝谕电影
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剥削电影,成功克服了当时严格的电影审查和监督,无论以多么惊悚的主题为特色,只要宣称具有教育性质即可。通常是关于所谓婚前性行为和毒品危险的警世故事(cautionary tale),例子包括:《大麻》Marihuana(1936)、《大麻狂热》Reefer Madness(1938)、《疯狂性爱》Sex Madness(1938)、《老爸老妈》Mom and Dad(1945)、和《野草》She Shoulda Said No!(1949)。 探讨同性恋的剥削电影《寂寞孩子》Children of Loneliness(1937),如今被认定为逸失电影(lost film)。
File:Coffy.jpg黑人剥削电影的海报
由马龙·白兰度领衔主演的《飞车党》The Wild One(1953),是首部关于摩托车黑帮的摩托飞车手电影(biker films)。 随后,在1950年代兴起一系列以改装车和摩托车为中心主题的低成本不良少年电影。 1966年美国国际电影(American International Pictures)《野帮伙》(The Wild Angels)的成功,引燃了风潮,并持续到1970年代初期。 其他的摩托飞车手电影包括:《疯狂车手》Motorpsycho(1965)、《地狱飙车天使》Hells Angels on Wheels(1967)、《天生失败者》The Born Losers(1967)、Satan's Sadists(1969)、Nam's Angels(1970)、和 C.C. and Company(1970)。(请参见摩托飞车手电影清册)
黑人剥削
黑人剥削电影(blaxploitation)以黑人演员为主,明显诉求于黑人观众,常常是刻板印象上城市背景的非裔美国人,并以非裔美国人透过狡猾和暴力战胜“大人物”(the Man)为重要的主题。 此子类型的先驱是梅尔文·范·皮布尔斯(Melvin Van Peebles)的《甜甜的坏屁眼之歌》Sweet Sweetback's Baadasssss Song(1971)。 其他例子包括: 《黑色凯撒》Black Caesar(1973)、Black Devil Doll、《黑古拉》Blacula(1972)、《黑色香波》Black Shampoo(1976)、《黑种治安官》Boss Nigger(1975)、《科菲》Coffy(1973)、《浣熊皮》Coonskin(1975)、《棉花闯哈林》Cotton Comes to Harlem(1970)、Dolemite(1975)、Foxy Brown(1974)、Hell Up in Harlem(1973)、《生死关头》Live and Let Die(1973)、The Mack(1973)、《曼丁哥家族》Mandingo(1975)、《黑豹》Shaft(1971)、《毒山》Sugar Hill(1974)、《超级苍蝇》Super Fly(1972)、 The Thing With Two Heads(1972)、和 Truck Turner(1974)。 昆汀·塔伦提诺的《黑色终结令》Jackie Brown (1997)则是针对此类型的近代致敬电影。
File:Cannibal Holocaust movie.jpg食人族电影 1970年代,在日本一个特别的修正主义类型、非传统武士电影提升到某个流行程度,此子类型成为知名的日
本武士电影(chambara films),英文名称‘chambara’取其剑击的拟声。 日本武士电影的起源,可追溯到黑泽明的作品,他的电影以道德灰暗和夸大暴力为特色,不过与此类型最直接连结的是1970年代小池一夫的武士连环漫画,他的多部作品陆续被改编成电影。日本武士电影只有少部分早期的时代剧以禁欲、正规的感性为特色,新日本武士电影则以复仇驱使的非正统派主角、裸露、性爱场面、击剑、和血腥为特色。 著名的日本武士电影包括:《御用牙三部曲》(Hanzo the Razor)、《修罗雪姫》(Lady Snowblood)、《带子狼》、《不良姐御传》(Sex and Fury)、和《暗杀大将军》(Shogun Assassin)。 现代的日本电影,例如:《百人斩少女》(Azumi)和电视动画《剑豪生死斗》持续日本武士电影的传统, 昆汀·塔伦提诺的《追杀比尔》系列电影,则是此类型杰出的美国版本致敬电影。其他电影,例如:《机关枪少女》The Machine Girl(2008)和《东京残酷警察》Tokyo Gore Police(2008)包含日本武士电影的元素,和肉体恐怖(body horror)结合.。
生态恐怖电影(Eco-terror films)聚焦于一只、或成群的超大型、具有非寻常攻击性的动物,造成一特定发生地点内的人类恐慌,同时也有另一群人企图猎捕。 此类型开始于1950年代,当时对于核武试爆的忧虑,导致巨型怪兽的电影大受欢迎。这些通常是被原子弹爆炸所唤醒的史前生物,或者是遭到辐射污染而突变的平凡动物。这些电影包括:《哥吉拉》、《巨蚂》Them!(1954)、和《异变》Tarantula(1955)。在1970年代对于污染增多的觉醒,此类题材再度复活,并且谴责企业贪婪和军队不负责任而恣意破坏环境。《午夜魔兔》Night of the Lepus(1972)、《金蛙王》Frogs(1972)、和《哥吉拉对黑多拉》是这些电影的范例。 当1975年史蒂芬·史匹柏的《大白鲨》上映后盛况空前,为数众多的高相似度电影(有时被视为彻底的仿制品)如雨后春笋般趁势窜出,无非想如法炮制其财源滚滚的成功模式。 这些电影包括:《大鳄鱼》Alligator(1980)、《狂犬惊魂》、《凶兽出笼》Day of the Animals(1977)、《巨浪白鲨》Great White(1980)、《大灰熊》Grizzly(1976)、《凶煞鱼怪》Humanoids from the Deep(1980)、《红海魔影》Monster Shark(1984)、《杀人鲸》Orca(1977)、The Pack(1977)、《食人鱼》Piranha(1978)、Prophecy(1979)、《边缘战士》Razorback(1984)、《凶群出洞》Tentacles(1977)、和《追捕虎鲨》Tintorera(1977)。在这20年期间,罗杰·柯曼(Roger Corman)是这些电影的主要制作人。 此类型电影又再次复苏,例如:《桑树街》Mulberry Street(2007)和赖瑞·费斯登(Larry Fessenden)的《最后的寒冬》The Last Winter(2006),反映出对全球暖化和人口过剩的关切。
意大利铅黄电影(Giallo films)是意大利制的变态杀人狂电影(slasher films),聚焦于杀手犯下残酷的死亡犯罪,以及后续的追凶侦查。 此类别以意大利字“铅黄”(Giallo)命名,取自纸浆杂志(pulp novels)的背景颜色,这些电影最初从杂志刊载内容改编、或者受到启发。 此类别的先驱是《知道太多的女孩》La ragazza che sapeva troppo(1963),其他例子包括:《四小块灰色碎片》4 mosche di velluto grigio(1971)、《九命怪猫》Il gatto a nove code(1971)、《摧花手》L'uccello dalle piume di cristallo(1970)、《蝎子凶手案》La coda dello scorpione(1971)、《塔兰图拉毒蛛》La tarantola dal ventre nero(1971)、《妻子的罪恶》Lo strano vizio della Signora Wardh(1971)、《血与黑蕾丝》Sei donne per l'assassino(1964)、和《黑影》Tenebrae(1982)。达里奥·阿基多(Dario Argento)、卢西奥·弗尔兹(Lucio Fulci)、和马力欧·巴瓦(Mario Bava)是最精通此类型的导演。
在意大利,当你提供电影剧本给制片人,他问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你的电影像什么?’,而是‘你的电影像什么“电影”?’,正因为如此,我们只能作出《生人回避》Zombie 2(1979),绝非 Zombie 1 -路奇·酷吉(Luigi Cozzi)。
恶搞电影(Mockbusters)有时称为“重制剥削电影”(remakesploitation films),是企图从强力推销的主流电影广告上从中牟利的抄袭电影。 著名山寨制片公司:庇护所(The Asylum)喜欢称之为“相关产品”(tie-ins),是这些电影最知名的制片商。从历史的角度,这些电影都与意大利电影业息息相关,而且很快理解出皆为西部片、007电影、和僵尸电影的趋势。长期以来,这些电影都是如吉姆·怀诺斯基(Jim Wynorski)这类导演的主要产品,他的作品包括:《厄夜丛林2:危机四伏》The Bare Wench Project(2000)、和《巅峰战士》Cliffhanger(1993)的仿制品《极地毁灭》Sub Zero(2005),大都直接以影像储存媒体方式发行。此举也开始吸引好莱坞主要制片厂的关注,甚至在《当地球停止转动》上映时,企图事先制止“庇护所”电影公司发行《当地球不再转动》The Day The Earth Stopped(2008)的影像储存媒体上市贩售。
虽然这个名词早在1950年代就已出现,例如:《污秽的怪兽》The Monster of Piedras Blancas(1959)明显仿效《黑湖妖潭》,直到1970年代才开始普及,此时出现了仿制品《星战计划》Starcrash(1979)、Dünyayı Kurtaran Adam(1982)、和《超人们归来》Süpermen dönüyor(1979),其中后二者未经授权盗用了约翰·威廉士为星际大战谱写的电影配乐、以及电影场景。
伪纪录片(Mondo films)时常被称为惊吓纪录片(shockumentaries),采取类似纪录片的形式,集中在耸人听闻的题材,例如:来自全球各地的奇风异俗、或可怕的死亡素材。 和惊吓剥削电影(shock exploitation)类似,伪纪录片的目的是为了惊吓观众,而非只是处理禁忌的主题。 首部、也是最著名的伪纪录片是《世界残酷奇谭》Mondo Cane(1962),其他的例子包括:《古灵精怪东南亚》Shocking Asia(1974)、和《死亡真面目》Faces of Death 系列。
File:Shewolf.jpg纳粹剥削电影
纳粹剥削电影(Nazi exploitation;Nazisploitation;Il Sadiconazista)聚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死亡集中营和妓院内以纳粹方式折磨囚犯,所施加的经常是性折磨,囚犯则通常是女性,而且裸体。 此子类型的先驱是《第七爱露营》Love Camp 7(1969),此类型的典范则是《纳粹女魔头:残酷疯淫所》Ilsa, She Wolf of the SS(1974),启动了类型电影的普及,并开创独特的比喻手法,以体态丰满、性欲亢进的女施虐者(Dominatrix)伊尔莎(Ilsa)的人物形象,折磨德国俘虏营(Stalag)的囚犯。 其他例子包括:《纳粹疯淫史2:间谍军妓》Elsa: Fraulein SS(1977)、《纳粹军妓之魔域逃生》SS Hell Camp(1977)、《第三帝国最后狂欢》L'ultima orgia del III Reich(1977)、《纳粹荒淫史》Salon Kitty(1976)、和《纳粹军妓血泪史》SS Experiment Camp(1976)。 许多纳粹剥削电影受到艺术电影的影响,例如:皮耶·保罗·帕索里尼声名狼藉的《索多玛一百二十天》、和莉莉安娜·卡瓦尼(Liliana Cavani)的《魂断多瑙河》Il portiere di notte(1974)。
裸体主义者电影(Nudist films)起源于1930年代,当时电影意有所指地描绘裸体主义者的生活型态,回避了海斯法典(Hays Code)针对裸体的限制,此情况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后期,当纽约州上诉法院在“Excelsior Pictures 电影公司 对 纽约评议委员会(New York Board of Regents)”一案,裁定银幕上的裸体并非猥亵,此举等于为更多公开描绘裸体的电影开了大门。从鲁斯·梅耶(Russ Meyer)的《不道德的提斯先生》The Immoral Mr. Teas(1959)开启新页,被认定是首部将剥削元素置于主要地位的电影,不带一丝一毫的歉意,也不必假装背负著道德与教育的包袱。 当《伊甸园》Garden of Eden(1954)沦为法院案例的主角时,这个情势的发展,为1960年代和1970年代更直接露骨的剥削电影铺了坦途,也导致裸体主义者类型显得过时,令人玩味。 此后,裸体主义者类型分裂为二个子类型,例如:“裸体美人儿”(nudie-cutie)以裸体为特色,但是不包含肢体接触;“性暴力女”(roughie)则包括裸体、暴力、和反社会行为。
裸体主义者电影被贴上了品质自相矛盾的标签,一方面标榜著教育性的电影,另一方面却剥削他们的主题,将主要焦点摆在天体营中最美丽的女性房客,尽管当时否认有此剥削的存在。 他们描绘以限制衣着而解脱束缚的生活型态,然而此描写受到不得露出外生殖器的规定限制。对此还是有一个颠覆性的元素,就如裸体主义者天性地拒绝现代社会,以及关于人体的基本价值。这些电影也常常牵涉到阶级体系的批判,认为身体羞耻等同于上流阶层,裸体主义等同于社会平等。《问心无愧》Unashamed (1938)的一个场景立论关于矫揉造作的衣着,以及透过仿效描写一群裸体艺术家漆上整套衣服,所显现的相关价值。
澳洲剥削电影(Ozploitation)或称为澳洲子类型电影(Australian sub-genre films),广泛地涵盖恐怖、情色、或犯罪题材的1970年代和1980年代电影。 1971年针对澳洲电影分类系统的改革,导致许多相对低成本、私人集资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税负减免和目标外销市场,也有推波助燃的效果。 经常聘用气势渐渐下滑的国际知名演员担任主角,许多澳洲剥削电影以话语简洁的角色和沙漠场景为特色,此一名词被应用在当时依赖惊吓观众、或煽动观众情欲的各式各样澳洲电影。 一些较为知名的澳洲剥削电影包括:《冲锋飞车队》Mad Max(1979)、Alvin Purple(1973)、Patrick(1978)、和《土耳其射击》Turkey Shoot(1982),也有一部纪录片《澳洲B片真牛B》Not Quite Hollywood: The Wild, Untold Story of Ozploitation!(2008)专门探讨此电影类型。 这些电影探讨关切澳洲社会的主题,特别是关于男子气概(尤指粗鲁的澳洲男生)、男生对待女生的态度、对待澳洲原住民的态度、暴力、酗酒、和对环境的剥削破坏,这些电影也代表性地以乡村或内地的设定,来强调澳洲景色和环境为最具精神象征的邪恶力量,因而离间了澳洲的白人,使得他们的个人野心活力、以及他们压制这一切的企图心遭受挫折。
File:ISpitOnYourGraveposter.jpg强暴/复仇电影 变态杀人狂电影(Slasher films)聚焦于一位精神变态的杀手,以写实暴力方式,跟踪和追杀一系列的受害者,受害者经常是青少年、或年轻的成人。亚佛烈德·希区考克的《惊魂记》常常被归功为创建了此类型的基本前提框架,也确实在1970年代期间浮现出此类型,并于1980年代达到高峰。 知名的变态杀人狂电影,包括:《半夜鬼上床》系列电影、《食尸人》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1980)、《女生惊魂记》Black Christmas(1974)、《灵异入侵》Child's Play(1988)、《电钻杀人魔》The Driller Killer(1979)、《十三号星期五》Friday the 13th(1980)、《月光光心慌慌》(经常被认为于1978年启动了此类型)、《血腥情人节》My Bloody Valentine(1981)、《恐怖夜》Prom Night(1980)、《平安夜,杀人夜》Silent Night, Deadly Night(1984)、《血腥死亡营》Sleepaway Camp(1983)、《德州电锯杀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1974)、和《工具箱杀手》The Toolbox Murders(1978)。 随着《惊声尖叫》的成功,此类型在1990年代经历了一段主流的复苏,既模仿变态杀人狂电影的传统手法,也向其表示敬意。 变态杀人狂电影常常证实受到难以置信的欢迎,也孕育了许多的续集、前传、和旧片新拍的电影,持续至今。
File: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poster.jpg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知名的意大利西部片 女子监狱电影(Women in prison films)在1970年代初期兴起,直到今日仍然是一个受到欢迎的子类型。 以窥淫癖者关于监狱生活的性幻想为主,依赖大量裸体、女性同性恋、性侵犯、羞辱、施虐、和女俘虏之间反叛的题材。此类型电影包括:罗杰·柯曼(Roger Corman)的《笼中女》Women in Cages(1971)和《玩偶屋》The Big Doll House(1971)、《女集中营》The Bamboo House Of Dolls(1973)、杰斯·佛朗哥的《铁窗性玩偶》Barbed Wire Dolls(1975)、布鲁诺·马太(Bruno Mattei)的《女子监狱大屠杀》Womens Prison Massacre(1983)、汤姆·狄赛门(Tom DeSimone)的《感化院女孩》Reform School Girls(1986)、和强纳森·戴米的《监狱风云录》Caged Heat(1974)。
英国剥削电影(Britsploitation films):将剧情背景设定在英国的剥削电影,有时也向汉默恐怖片(Hammer Horror)类型电影致敬。 例子包括:1974年的《恶魔坟场》(Let Sleeping Corpses Lie)和1981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电影《美国狼人在伦敦》(An American Werewolf in London)。
李小龙剥削电影(Bruceploitation films):因李小龙之死而获益的剥削电影,尤指利用长相神似的演员。
香港三级电影(Cat III films):经过香港电影分级制度审查,限制十八岁以上成年人观赏的中国电影。 这些电影估计占了香港电影工业的四分之一,而且各类型剥削电影都有代表作。 此外,西洋电影也经常被判定为三级电影,例如:《野东西》Wild Things(1998)和《大开眼戒》。 依据电影检查制度的准则,这些电影划分成三种类别:“准色情片”(quasi-pornographic),例如:《玉蒲团之偷情宝鉴》;“类型电影”(genre films),各类型香港电影的成人版本;以及令人不安的“情色暴力电影”(pornoviolence films),例如:《人肉叉烧包》,经常依据警方真实性暴力案例改编。 著名的香港演员和导演,例如:成龙或周润发,也都与此类型电影有所关联。
女女剥削电影(Dykesploitation films):以同性恋和双性恋女生为特色的性剥削电影,例如:《温柔的接触》That Tender Touch (1969)。
末日剥削电影(Eschploitation films):基督教启示录的末日惊悚电影。(详见:末世论)
嬉皮剥削电影(Hippie exploitation films):关于嘻皮非主流文化的1960年代电影,嘻皮文化始终被定型为与吸食大麻和摇头丸毒品、性爱狂野迷幻药派对等活动有所关联。几乎从草创初期,好莱坞也加入行动制作出许多极端火热的嘻皮剥削电影,却冒充为警世的公众讯息服务节目;事实上假装站在道德制高点,却直接瞄准去喂养病态的大众胃口;也经常描绘毒瘾狂的嘻皮生活,和以“查尔斯·曼森杀人集团”(Manson family)形式聚集吸毒来逃避现实的景况。诸如电影:《幻觉世代》Hallucination Generation(1967)、和Riot on Sunset Strip(1967)都描绘年轻嘻皮族狂野狂欢的集体性交、吸毒、犯罪、甚至谋杀。其他例子包括:The Love-Ins(1967)、《精神错乱》Psych-Out(1968)、《旅行》The Trip (1967)、和 Wild in the Streets(1968)。
美南剥削电影(Hixploitation films):关于美国南方的电影,以夸张手法描述刻板山区乡巴佬(hillbilly)角色为特色。 例子包括:《食人族大屠杀》Eaten Alive(1977)、Hillbillies in a Haunted House(1967)、《秋酒之乡》Moonshine Mountain(1964)、Poor White Trash 2(1976)、Redneck Zombies(1987)、和《两千狂人》Two Thousand Maniacs!(1964)。
犹太人剥削电影(Jewsploitation films):以刻画犹太人报复对抗世仇,或是在所处社区内表现出怪异举止的电影。犹太人剥削电影与黑人剥削电影、以及刻板动作电影有类似的聚焦点,通常只要以犹太人演员换掉传统亚利安人角色即可。此子类型起源于2003年的电影《希伯来铁锤》The Hebrew Hammer(2003),原为黑人剥削电影之拙劣模仿者。此类型电影的最佳范例为2008年昆汀·塔伦提诺的作品《恶棍特工》,以一群犹太人组成的突击部队为非史实剧情重心,出任务拿下二次大战法国战区纳粹最高指挥总部。史蒂芬·史匹柏的作品《慕尼黑》也可以被视为另一部突出的犹太人剥削电影,因为专门刻画1972年慕尼黑大屠杀之后犹太人报复“黑色九月”的行动。尽管电影剧情依据史实,这部电影也展示了许多此类型的元素,包括报复典型犹太人仇敌,以及以非犹太人演员广泛使用于假想的角色。此类型的其他例子,包括:《狂热份子》The Believer(2001)、《特勤沙龙》、《犹太毒犯》Holy Rollers(2010)、和《谁吻了洁西卡》Kissing Jessica Stein(2001)。
功夫电影(Martial arts films):运用各种形式的功夫,以大量打斗场面为特色的动作电影。 例子包括:《必杀拳》The Street Fighter(1974)、和《女必杀拳》(Sister Street Fighter)系列,以及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
墨西哥剥削电影(Mexploitation films):关于墨西哥文化、或墨西哥境内生活描述的电影,经常处理犯罪、贩毒、黑金和性的议题。雨果·史提格利兹(Hugo Stiglitz)是此类型著名的墨西哥演员,与马力欧·阿玛达(Mario Almada)、费南多·阿玛达(Fernando Almada)兄弟一起合作过上百部相同主题的电影。
忍者电影(Ninja films):功夫电影的子类型,这些电影以刻板、历史不正确、忍者服饰与其随身武器的影像为中心,经常包括奇幻的元素,例如忍者法术。 许多此类型的电影拼接来自不相关电影的库存忍者打斗片段。
修女剥削电影(Nunsploitation films):以修女处于危险、或情色局面为特色的电影,例子包括:《群魔》The Devils(1971)、《煞女修罗》 Killer Nun(1978)、《圣兽学园》School of the Holy Beast(1974)、Sinful Nuns of Saint Valentines 和《霹雳修女》Nude Nuns With Big Guns(2010)。
日本粉红电影(pink films):风行于1970年代的日本性剥削电影,经常以软调性爱、强暴、酷刑、BDSM、和其他非传统的性主题为特色。
巴西性喜剧电影(Pornochanchada films):巴西人率直的软调色情电影,大部分于1970年代制作拍摄。
迷幻电影(Stoner films):以详尽描绘滥用大麻毒品为中心主题的电影子类型。此类型电影常以喜剧和正向风格诠释滥用大麻为特色;滥用大麻成为电影的主题之一,并因此诱发大部分的电影情节。美国喜剧搭档“大麻民间英雄”切奇和崇(Cheech and Chong)就是好例子,最近的《猪头汉堡包》(Harold & Kumar)电影系列则与前面描述的内容极为贴切。
青少年剥削电影(Teensploitation films):以青少年为导向的剥削电影,剧情经常卷入毒品、性、酗酒、和犯罪。“青少年剥削”(Teensploitation)一词首次出现于1982年商业刊物的发表会,并于2004年首度列入“韦氏大字典”(Merriam 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改编自玛西·瑞妮·康拉德谋杀案(murder of Marcy Renee Conrad〉的《大河边缘》The River's Edge(1986)为此电影类型最具代表性作品,由克斯宾·葛洛佛(Crispin Glover)和基努·李维主演,丹尼斯·霍柏客串演出。赖瑞·克拉克(Larry Clark)的电影作品《横行霸道》Bully(2001)、《性滑板七年级》Ken Park(2002)、和《冲击年代》Kids(1995)或许是最知名的青少年剥削电影。关于1950年代的青少年电影,详见美国国际电影(American International Pictures)。
复仇电影(Vigilante films):以采取违反法律手段追求公平正义的类型电影。1970年代因为美国政府贪污腐败、越战失利、和犯罪率大增,导致民心不安,而令这类型电影得以生根,这些电影指向正逐渐窜起的新保守主义政治趋势。据信此子类型起源于1970年的《乔》(Joe),最经典的例子为查理士·布朗逊领衔主演的《猛龙怪客》(Death Wish)系列电影,这些电影经常处理在体制内求助无门的个体,例如:《比利杰克》Billy Jack(1971)的美洲原住民主角,或是诸如黑人剥削电影《科菲》Coffy(1973)的角色人物,以及从小乡镇到大都会寻找流亡亲人的甘草人物(如1979年的《赤裸追凶》(Hardcore)和1976年的《除害》(Trackdown))。另外也有“治安警察”(vigilante cop)电影,系描绘一位感受到司法制度迫害的警察,诸如:《捍卫家园》(Walking Tall)系列电影、《冲锋飞车队》Mad Max(1979)、和克林·伊斯威特的《紧集追捕令》(Dirty Harry)系列电影中的主角人物,依据传统的观念,这些电影并不被视为真正的警察电影,因为并无牵涉普通百姓个人遭受迫害后而寻求公平正义。同样地,马丁·史柯西斯的《出租车司机》也不符合此类型,因为电影主角系为精神障碍,其他例子包括:山姆·毕京柏的《大丈夫》Straw Dogs(1971)、克林·伊斯威特的《西部执法者》The Outlaw Josey Wales(1976)、乔舒·马克(Joel Schumacher)的《城市英雄》Falling Down(1993)、和盖瑞·葛雷(F. Gary Gray)的《重案对决》Law Abiding Citizen(2009)。
⑥ 张嘉年演的电影有哪些
1973 《龙争虎门》 Wits to Wits
1973 《大铁牛》 Return of the Panther
1974 《狼狈为奸》 Enter the Dragon
1980 《地狱无门》 We're Going to Eat You
1980 《师弟出马》 The Young Master
1980 《鬼打鬼》 Encounter of the Spooky Kind
1981 《老鼠街》 The Gold Hunters
1981 《舞厅 》 The Club
1982 《龙之忍者》 Ninja in the Dragon's Den
1982 《龙少爷》 Dragon Lord
1982 《A计划》 Project A
1983 《空心大少爷》 Just for Fun
1983 《梁上君子》
1983 《人吓人》 The Dead and the Deadly
1983 《奇谋妙计五福星》 Winners & Sinners
1984 《猫头鹰与小飞象》 The Owl vs Bumbo
1984 《神勇双响炮》 Pom Pom
1984 《鬼线人》 The Ghost Informer
1984 《鬼马天师》 Taoism drunkard
1984 《公仆》 Law with Two Phases
1985 《皇家师姐》 Yes, Madam
1985 《四眼仔》 Mummy Dearest
1985 《龙的心》 Heart of Dragon
1985 《夏日福星》 Twinkle, Twinkle, Lucky Stars
1985 《祝您好运》 Lucky Diamond
1985 《妙探孖宝》 Two Jolly Cops
1985 《警察故事》 Two Jolly Cops
1986 《神勇双响炮续集》 Rosa
1986 《阴阳奇兵》 The Young Taoism Fighter
1986 《霹雳大喇叭》 Where's Officer Tuba
1986 《开心鬼精灵》 Love Me Vampire
1986 《流氓英雄》 The Innocent Interloper
1986 《执法先锋》 Righting Wrongs
1986 《神探朱古力》 Mr Boo VIII Chocolate Inspector
1986 《再见妈咪》 Goodbye Mammie
1986 《僵尸翻生》 New Mr. Vampire
1987 《天赐良缘》 Sister Cupid
1987 《养鬼仔》 Crazy Spirit
1987 《僵尸少爷》 Magic Story
1987 《天官赐福》 Reincarnation
1987 《表哥到》 My Cousin, the Ghost
1987 《A计划》 Project A II
1987 《喋血城市》 City on Fire
1988 《警察故事续集 》 Police Story II
1988 《鬼咁串》 Vampire Partner
1988 《烈血风云》 A Bloody Fight
1988 《大丈夫日记》 The Diary of a Big Man
1988 《神探父子兵》 In the Blood
1988 《惊魂今晚夜》 Into the Night
1988 《飞龙猛将》 Dragons Forever
1988 《继续跳舞》 Carry on Dancing
1988 《灵幻小姐》 Lady Vampire
1988 《大话神探》 Fumbling Cops
1989 《黑道福星》 Carry on Yakuzas
1989 《皇家飞凤》 Angel Enforcers
1989 《悲情城市》 City of Sadness
1989 《师姐大晒》 The Blonde Fury
1989 《奇迹》 Miracle
1989 《再见王老五》 The Bachelor's Swan Song
1989 《猛鬼舞厅》 Ghost Ballroom
1989 《烈火街头》 Into the Fire
1989 《急冻奇侠》 Iceman Cometh
1990 《瘦虎肥龙》 Skinny Tiger & Fatty Dragon
1990 《新半斤八两》 Front Page
1990 《尸家重地》 Mortuary Blues
1990 《脂粉双雄》 Panty Hose Hero
1990 《西环的故事》 Story of Kennedy Town
1990 《天师捉奸》 Ghostly Vixen
1990 《午夜天使》 Midnight Angel
1990 《喋血风云》 Return to Action
1991 《僵尸翻生续集》 New Mr. Vampire II
1991 《赌霸》 The Top Bet
1991 《新精武门》
1991 Fist of Fury
1991 《烈火情仇》 The Godfather's Daughter Mafia Blues
1991 《密宗威龙》 The Tantana
1991 《皇家师姐之海狼》 Sea Wolves
1991 《妖魔道》 Devil's Vendetta
1992 《音乐僵尸》 The Musical Vampire
1992 《妙探双娇》 Beauty Investigator
1992 《五福星撞鬼》 Ghost Punting
1992 《大八卦》 Lucky Way
1993 《新碧血剑》 The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
1993 《93街头霸王》 Drug Tiger
1993 《婚礼中枪声》 Danger of the Wedding
1993 《画魂》 La Peintre
1993 《黄飞鸿之鬼脚七》 Kick Boxer
1993 《水浒传之英雄本色》 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1994 《终极猎杀》 Hunting List
1994 《钟馗嫁妹》 The Chinese Ghostbuster
1994 《醉拳II》 Drunken Master II
1994 《新义本无言》 All Mighty Gambler
1994 《非洲超人》 The Gods Must be Funny in China
1995 《救世神棍》 Heaven Can't Wait
1995 《鬼巴士》 Ghostly Bus
1995 《狂野生死恋》 A Touch of Evil
1996 《运财五福星》 How to Meet the Lucky Stars
1996 《懵仔多情》 Stooge, My Love
1996 《扭计杂牌军》 Naughty Boys
1996 《危险任务》 Dangerous Duty
1997 《卧底神算》 Magic Mod
1997 《一个字头的诞生》 Too Many Ways to Be no.1
1999 《想死趁现在》 A Chance To Die
1999 《上帝之手》 Heaven of the Hope
2000 《极速僵尸》 The Vampire Combat
2000 《运转手之恋》 The Cabbie
2001 《豹女之夺命之旅》 Her Name is Cat 2 Journey to Death
2002 《京城泣血之李香君》 Prostitutes in The Years Past - Li Hsiang Chun
2003 《黑狗来了》 Black Dog is Coming
2009《爸...你好吗?》 How are you, Dad?
可以从网络中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