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蓝光电影
蓝光是一种技术
DVD的存储技术
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
SONY有专门的机器和碟片
用这种介质保存和播放的电影称为蓝光电影
一般而言会更清晰些
望采纳,谢谢!
⑵ 那位高手知道电影布光光线造型中的“三光 五层次”是什么意思
布光,就是布置灯光,即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主题,选择采用某些灯具及阻光工具,在整个拍摄场景中产生某种光线效果。这种光线效果要具备四个功能:
1.满足摄录技术上所需的照度、色温、亮度对比。
2.完成画面形象的造型,要化画面的平面结构,为视觉上的立体结构,表达物体的质感、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透视感。
3.利用光的方向、强弱、软硬及色调的配置,契合电视节目的主题、内容,帮助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4.形成一种意境,或造成一种特殊艺术效果。
布光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布光所采用的方法。由于没有清晰的符合电视照明艺术规律的分类原则,因此许多灯光师对布光方法的语义感到有些模糊和模棱两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提起布光的方法,会有很多。例如:三点布光法、总体布光法、多主布光法、连续布光法、分区布光法、自然光效法、传统布光法、夜景布光法、虚拟布光法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布光方法实际上可以分为具体方法和宏观方法两类。具体方法就是布光时为达到一个具体目的而采取的一些技巧和手段。如连续布光法、分区布光法、夜景布光法、。宏观方法则是从节目的整体出发,为达到一种意境或审美效果而选择采用的设计思路。在电视照明艺术中,作为其物质支持的照明技术和某些技巧性很强的具体布光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具备审美价值的布光设计才是其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决定因素。本文论述的布光方法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宏观层面上的布光方法。
二.分类
从宏观的层面分析,或从接近美学的视点观察,布光方法应分四种:三点式布光法、大平光布光法、虚拟布光法和装饰性布光法。
1.三点式布光法,是一种经典的布光方法。它用主光,副光,逆光对被摄者进行布光,有意识地在被摄者的面部造成阴影,使之有明暗变化,但整体影调并不超出摄像机的动态范围,而且还能使被摄者与背景明显区别开来。这种布光方法在具体使用中并没有把三种光固定在某个位置,它是按被摄者的脸型来确定主副光的位置,而且实际上在三种光之外还使用一些修饰光来掩饰或突出某种特点。这种布光法适合给单个主持人布光,便宜的摄影设备,被摄者一增多,光效不好控制。
2.大平光布光法,是指所有的灯不分主次,一律打向被摄者及背景,使被摄者及背景表面形成均匀的亮度,不突出同时也不掩饰被摄者及背景的特点,让观众一览无余。这种布光法适合被摄者相貌身材比较好或化妆服装很考究的拍摄情况。优点是基本上一次布好光,以后就不用再动了,而且可以较好地去掉阴影。缺点是光线没有层次感,没有光与影的韵味。
3.虚拟布光法是主要利用演播室的灯具和各种阻光工具模仿自然界某一种天气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光线,造成一种与自然仿真,雷同的效果,也可称为仿真布光法。这种布光法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应用最多。虚拟布光法的特点是:
(1)有唯一的主光方向。整个场景只有一个主光。当然,这个唯一的主光常常是由多个灯具造成,很少用一个灯具。
(2)不论主光、辅助光、逆光、效果光、修饰光,都有其现实依据,即都能在场景中找到光源。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光线;有什么样的光线,就必然有产生这种光线的环境。
(3)环境与光线融为一体,就象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场景,真实而自然。因此在实际节目制作中,灯光师与美工联系非常紧密,灯光师要参与景片设计,或者美工要参与灯光设计,俩人都要考虑布光的可能性虚拟布光法也适合谈话节目、虚拟演播室等。
4.装饰性布光法,指利用某些灯光设备,在画面背景上产生抽象的图案,或者在场景中创造可以连续变幻的空间立体的“光”的造型,使之不仅产生照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成为拍摄场景的构成或装饰元素。这种图案和造型一般与电视节目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起装饰、渲染气氛的作用。方法有:
(1)利用幻灯机或带图案板的聚光灯,在纱幕、幕布或烟雾中投映图案。
(2)利用各种各样的电脑灯、激光灯,在景片或空中投射二维或三维光线造型。
(3)在拍摄场景中有意识地摆设和布置灯具,不仅使它发出的光束造型成为舞台的构成或装饰元素,而且它本身的外形或群体灯具的摆放造型也成为舞台美术场景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筒子灯灯墙”。
现在电脑灯的种类越来越多,光束造型的花样越来越多,灯具本身做工也越来越精细、美观,所以装饰性布光法用得越来越普遍。但是装饰性布光法采用的图案或造型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感,并且与电视节目的内容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种间接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吻合,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装饰性布光法一般不单独使用,而要在其它布光法的基础上运用。
三.各布光方法之间的联系
以上四种布光方法都分别代表了一种审美风格。
三点式布光法是从伦伯朗的油画中演变而来的,能最大限度地美化被摄人物的形象(尤其是被摄人物的形象不太好时),反射光,画意感很强。
大平光布光法不会对拍摄场景进行任何的修饰和改变,可以让观众完全感觉不到灯光的存在,产生一种简洁、清爽的照明效果。
虚拟布光法最接近自然生活,它使画面中每个人的光线都不一样,但整个场景的光线却是统一的。这样画面影像自然产生一些变化,象一首曲子一样,有高音,有低音,有短音,有长音,婉转流畅,铿锵悦耳,给人美的享受。
装饰性布光法突出灯具和光线本身的造型和布置,现代感很强,用灯光增加景深,它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还享受到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装饰性布光法是一种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和设计语言。
几种布光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截然分开,而经常是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的。但这种交融和渗透一般不会影响节目布光效果的整体审美取向,而只是一种局部的修饰或补充。
比如,新闻节目中,现在普遍使用冷光源灯。冷光源灯具有亮度高、光线柔和均匀的特点,很适合大平光布光法的运用。国外用冷光源灯都是用“环形布光法”,也就是本文中的大平光布光法。国内的灯光师在此基础上把三点式布光法的概念用进去,形成一种柔和均匀、层次丰富的布光效果。这是三点式布光法和大平光布光法的融合使用。这种光线效果实际上接近高清电视系统中所需要的光线效果。顺便提一下,冷光源灯的发光特点很适合高清电视的需要,那么冷光源灯和高清电视系统的同时发明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
专题、谈话类节目中,一般采用三点式布光法布光。这种布光方法确实可以使被摄者的形象完美无缺,但是使用过多又确实让人对它的千篇一律、五光俱全感到厌倦。如果用虚拟布光法来布光,则会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虚拟布光法虽然是模仿自然光,但并不是模仿一切自然光。大自然的光线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现有的灯具条件,选择大自然中富有表现力的并适合电视特点的光线来进行“虚拟”。随着电视技术和灯具技术的发展,我们选择的范围会越来越大。那么灯光师的头脑里平常有很多关于大自然及现实生活的光线效果的储存,究竟选择哪一个效果来进行“虚拟”呢?这就需要一种长期培养的美术鉴赏能力。这种能力也包括用三点式布光法美化人物的艺术思维能力,便宜闪光灯。
综艺晚会的布光比较复杂,因为节目种类多,不可能一光到底。我们必须根据每个节目的性质、特点、主题、内容选用不同的布光方法。各个节目的布光效果不一样,但晚会整体光线效果又必须协调统一。晚会的灯光设计除了要在三维立体的空间达到一定要求,而且还要在第四维——时间的连续发展中使观众保持观看的兴趣并得到观看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布光方法会被灯光师充分利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视觉审美画面。
⑶ 电影院的各种厅(IMAX、杜比、巨幕),到底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非典型资深影迷,每次在手机上买电影票的时候,都会对一些概念很好奇比如IMAX、杜比全景声、RealD、中国巨幕等等,这些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好像附加这些名词的厅会比一般的厅要高级一点,票价上的确也更贵一点。
另外如果经常在电影院看电影的话,相信你对下面这些logo也不会感到陌生。
今天我们就对这些似曾相识的名词和logo逐一进行分析,以后在买电影票的时候也不会被这些名词搞晕了,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合适的厅去看电影。
IMAX,全程 Image MAXimum,意思是视频最大化,能够比传统胶片电影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清晰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在中国很多人知道IMAX可能是因为《阿凡达》这部电影,当时这部电影的IMAX电影片甚至一度被炒到几百块一张,当时中国还没有几块IMAX屏幕,大家都被他的效果给惊艳到了。不过IMAX的历史远比《阿凡达》更为久远,早在1970年,第一部IMAX电影《虎之子》就诞生了,由于当时的硬件条件和观影习惯,并没有成为主流,后来一直不温不火,直到《阿凡达》的问世,可以说《阿凡达》就是IMAX的救星,自那以后利用IMAX技术拍出来的电影越来越多,IMAX银幕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观众也越来越爱看IMAX电影,构成了一个正反馈系统,成为现在最火的技术之一了。
一块标准的IMAX屏幕22米宽、16米高,面积有0.8个篮球场那么大,而中国现在最大的一块IMAX银幕有616平米,将近1.5个篮球场那么大。很多动作大片用IMAX观影效果非常好,比如《速度与激情》、《复仇者联盟》、《头号玩家》等。
很多知名大牛导演也是IMAX技术的拥趸,最典型的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豆瓣250排行榜中,入选榜单电影最多的导演就是他,导演功底可见一斑。(他还有个很厉害的弟弟,当下最火的美剧《西部世界》就是他弟弟乔纳森诺兰的作品)《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星际穿越》、《盗梦空间》、《敦刻尔克》等都采用了IMAX技术拍摄。
一句话总结:看大片,看IMAX就对了。
杜比博士在美国设立的杜比实验室, 先后发明了杜比降噪系统、杜比环绕声系统。
关于杜比公司的资料在其官网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可以参阅: 杜比官网
杜比实验室提供的超凡电影体验的技术。
杜比全景声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顶置扬声器。
一般影院的系统采用的是左、有和中央独立声道,并且扬声器位于屏幕后方。
而杜比全景声影院中,每个扬声器,最多可以有64个均独立供电并且分别接受音频反馈。初次之外,还会添加更多的环绕声扬声器和屏幕扬声器。
杜比全景声是一套音频系统,而杜比视界是一套视觉显示系统,作为视觉动物,少啰嗦,直接看图。下面是官网的对比图。
相信各位看官已经对杜比视界有了自己的判断。
杜比影院就是将杜比自身的黑科技集中在一起,包括但不限于全景声系统、视觉显示系统、3D显示等等。
由于杜比影院造价不菲,一个影厅可能比一个电影院还贵,目前拥有杜比影院的电影院还比较少。全球100家左右。
一句户总结:追求极致观影体验,上杜比就对了。价格可能会贵一点哦。
电影放映有三种技术手段,分别是胶片、数字和激光。胶片电影由于显示效果和其高昂的成本,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在市场上主要是数字放映和激光放映两种方式。
激光放映机决定了画面被放大投影到银幕之后还可以保持很高的稳定性,校对更加精准。比起数字播放技术,分辨率和画面亮度也有很大提升。维护成本也比胶片和数数字更低。
一句话总结:我在深圳感觉周围的差不多都是激光厅了。
RealD是目前电影院最常见的3D放映技术。之前提到的杜比实验室,他们家也有3D技术,叫杜比3D,只不过杜比家3D技术发展起步更晚、成本更高,不过技术更好,所以市场上最主流的还是Real3D。
各家3D技术有多不同,但是还没有哪家能实现真正的裸眼3D,都需要3D眼镜,而3D眼镜现在这么便宜也得益于RealD。
RealD还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RealD 6FL
FL是Foot Lambert,是亮度的测量单位。之前的3D由于技术原因,画面亮度会不如2D播放水平,暗部细节也不甚清楚,普通3D的亮度一般为4.5FL,推动的6FL标准,可以让暗部细节更清楚,眼睛更不易疲劳,立体效果更好。相对普通RealD 3D,RealD 6FL是一种更高阶的3D。
一句话总结:看3D电影,RealD最常见也最稳妥,有条件选择RealD 6FL更好。
中国巨幕可以说是低配版的IMAX,在体验方面还没有全面赶上IMAX,不过他的票价性价比却很高,比IMAX便宜,比一般的也贵不了多少。不过感觉最近电影院选择中国巨幕的比较少。
一句话总结:国产的低配版IMAX,性价比首选。
THX是一种对电影、电影播放设备、电影播放环境等的认证标准,由卢卡斯影业(Lucasfilm)制定(没错,就是乔治卢卡斯)。THX是Tomlinson Holman Experiment的字头缩写,主要为剧院、家庭影院、多媒体产品所设计的品质保证。
获得THX认证的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这个厅我见到的比较少,去体验过一次。看的是《暴裂无声》,当时被电影气氛搞得太压印,忘记这些观影体验了。没有特别惊艳,但是感觉还不错。
一句话总结:比较少见,感觉不错。
LUXE巨幕是RealD旗下的巨幕品牌,相对于自家的3D播放技术,LUXE巨幕的亮度都达到了6FL水平,一些LUXE巨幕还会配置杜比全景声系统,所以观影体验还是不错的。
不过相对IMAX而言有一个弱点,就是LUXE没有专属的片源。IMAX在电影拍摄初期就介入了自己的技术标准来制作,有更好的视听体验。
如果给上面提到的三种巨幕观的观影体验,按照纯主观个人感受排序的话: IMAX>LUXE>中国巨幕。
目前市场上的电影音效供应商主要是两大巨头,一个是之前提到的杜比,还有一个就是DTS,DTS相比杜比,造价更低,效果也稍微差一些,不过声音的体验也不不错的。
如果给上面提到的所有技术的观影体验,按照纯主观个人感受排序的话:
杜比影院>IMAX>LUXE>DTS>RealD>中国巨幕>THX>激光厅。
还有很多新的技术,比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所用到的120帧放映技术,现阶段支持的影院还太少。相信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新一代电影人才的崛起,各种黑科技甚至AR、VR、MR技术还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伟大的电影和更极致的观影体验。
写在最后,笔者并不是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对于电影技术更是门外汉。只是喜欢看电影和对这些技术比较好奇,查阅了一番资料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下这篇文章。如有技术性和事实性错误还请包涵。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在下一次买电影票的时候对你有所帮助。
⑷ 什么是蓝光电影与普通的电影的区别是什么
Blue ray代表的是蓝光技术,并不能代表更好的影片画质或音频,而网上多数1080p视频一般为了便于下载、储存,所以经过有损压制。而蓝光电影是未经过压缩无损制作的。压缩后的1080p视频肉眼看不出太大差别。若有1080p无损视频,与蓝光电影相比较,除播放器因素外,画质音频等没有差别。我看的蓝光电影除了可能视觉上更清晰外,占的空间特别大,很多都是十几G的,我觉得其实看高清的就挺好的了~
⑸ 各个国家的电影是怎么分级的每一级分别是什么含义大神们帮帮忙
日本 日本电影分级制度用四级制: 一般:不限年龄。 PG-12:12歳未满(小学生以下)建议成人伴随观赏。 R-15:15歳未满(中学生以下)禁止入场。 R-18:18歳未满禁止入场。 韩国 韩国电影划分为5个等级: 全民皆宜、 12 适合12岁以上观众观看、 15 适合15岁以上观众观看、 18 适合18岁以上观众观看、 限制放映。 新加坡 G 适宜所有年龄层观赏。 PG 需家长或年龄较大的亲友从旁协助指导。 NC16 16岁以下禁止购买与入场。《拯救雷恩大兵》因包含太多粗俗语言而于1998年成为第一部列入这一级的电影。 M18 18岁以下禁止购买与入场。 R21 21岁以下禁止入场。 分级制度近年来也应用在市场上销售的电影光碟中。R21电影依然不能在商店里销售。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电影分成以下5个级别: U - 适合任何年龄的人士观看。 18SG - 18岁以下禁止观看,含有暴力、血腥、恐怖镜头。 18SX - 18岁以下禁止观看,含有性爱镜头(非裸露)。 18PA - 18岁以下禁止观看,含有政治、宗教性质电影。 18PL - 18岁以下禁止观看,含有两个或以上性质的综合电影。 注: 以上的电影制度也用于电视节目。 伊朗 伊朗的电影审查制度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剧本必须通过审查。 第二,申报演员和剧组人员名单,申请拍摄许可。 第三,完成后的样片送审,来决定影片的命运,通过,要修改还是被禁。 最后,导演制片人申报银幕许可,影片被分为A,B,C三级以决定电影的发行渠道和宣传方式。 伊朗的电影分级是与欧美电影分级不同的,它与电影内容无关,A,B,C的级数是电影质量的分级。因而A级电影可以在官方的电视台上发布广告,在最好的院线最佳时间上映。C级则被禁止在电视上播广告,也只有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时间播放。所以通过多层的审查,电影法律决定了影片的内容及市场。 美国 美国的MPAA,它的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设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home 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MPAA在洛杉玑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MPAA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他们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声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环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 美国电影协会(MPAA)制定的非官方的影视作品分级制度如下: G级(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有些镜头可能产生不适感,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特别辅导级,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NR 或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M,X 或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英国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 “PG”级:家长指导级; “12”级:适合12岁以上及成人观看; “15”级:适合15岁以上及成人观看; “18”级:适合18岁以上及成人观看; “R18”级:限制公映。 法国 法国电影分级尺度对于各种内容不同的影片以及片花,分级如下: 普通级:作品适合所有观众 12岁以下级:12岁以下观众禁止 16岁以下级:16岁以下观众禁止 18岁以下级:18岁以下观众禁止。根据法国1990年2月23日法令,该分级适用于那些带有“真实性爱场面和极端暴力场面、但其拍摄方式及处理主题的态度不合法” 的X级作品。[2] 以上各项标准在分级时,均可根据部分影片特定内容将带给观众的信息,附带敬告信息。这些敬告信息必需在影片上映的影院公共场所公开张贴或公布。色情电影参与分级截止于1980年,法国文化部根据1975年12月30日法案第12条,禁止了色情电影(即X级电影)在公开院线上映和发行,色情电影最后一次X级分级是在1996年。 捷克 U - 适合所有观众 12 - 适合12岁以上观众 15 - 适合15岁以上观众 18 - 适合18岁以上观众 比利时 KT/EA - 大众级 (Kinderen Toegelaten/Enfants Admis, Children Admitted) - 适合所有观众 KNT/ENA - 儿童不宜观影 (Kinderen Niet Toegelaten/Enfants Non Admis,Children Not Admitted) - 禁止16岁以下儿童观影 芬兰 芬兰电影分级委员会制定了如下电影分级体制: “S, K-3” - 适合所有观众观看 “K-7”- 适合7岁以上观众观看 “K-11”- 适合11岁以上观众观看 “K-13”- 适合13岁以上观众观看 “K-15”- 适合15岁以上观众观看(原来是K-16,即适合16岁以上观众观看) “K-18”- 适合18岁以上观众观看 “KK”- 禁片(出现诸如儿童色情、暴力等犯罪镜头) 在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比分级制度所要求年龄在2岁以内的观众仍然可以进场观看。但本条款不适用于分级为18的电影。 只有针对少数关注(即18岁以下观众)的影片必须参加分级审查,对于其它影片,反应前进行通知就可以了。然而分级委员会仍然有审查意思含有违法或不适宜放映内容的影片。 “KK”禁片(kokonaan kielletty)表明禁止在芬兰上映的影片. 丹麦 丹麦青少年儿童媒体委员会(Media Council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使用以下的分级体系。 A 适合所有人群观看。 7 适合7岁以上所有人群观看,不建议7岁以下儿童观看。 11 只允许11岁以上人群观看。 15 只允许15岁以上人群观看。 只要在成年人(18岁以上)的陪同下,7岁以上的青少年也可以观看所有影片。因此,家长有责任确保自己的孩子不去看暴力及色情影片。 虽然影片并不需要经过该媒体委员会的评级,但不管这些影片是否含有敏感内容,在公映时必须标明*15(允许15岁以上人群观看)。 奥地利电影分为如下几级: 大众级(Freigegeben für alle Altersstufen):对观众无年龄限制 建议6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6 Jahren):不建议6岁以下儿童观看 建议10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10 Jahren):不建议10岁以下儿童观看 建议12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12 Jahren):不建议12岁以下儿童观看 建议14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14 Jahren):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观看 建议16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16 Jahren):不建议16岁以下儿童观看 希腊 K - 影片无暴力、毒品和色情内容,适合所有观众观看。 K-13 - 影片可能包含一定暴力内容,适合13岁以上人群观看。 K-17 - 影片可能包含一定暴力、毒品和色情内容,适合17岁以上人群观看。观众需要出示身份证证明其年龄达到17岁,才能在希腊电影院看K-17级电影或者租/买DVD。 匈牙利 12 - 12岁以下儿童需要家长陪同观看。 16 - 不适合16岁以下青少年观看。 18 - 不适合18岁以下青少年观看。 澳大利亚 E - 不需分级(Exempt from classification)。此类影片不可以含有限制级内容。 G - 大众级 (General)。无过激镜头。 PG - 建议在父母陪同下观看(Parental guidance recommended),内容比较温和。 M - 建议仅成人观看(Recommended for mature audiences),有中等程度过激镜头。 MA15+ - 限制级,不适合15岁以下儿童观看(Not suitable for persons under 15),会涉及到不适于儿童观看的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 R18+ - 限制级,仅限18岁及18岁以上成人观看(Restricted to alts 18 years and over),会涉及到不适于儿童观看的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 X18+ - 限制级,仅限18岁及18岁以上成人观看(Restricted to alts 18 years and over)。这是对色情影片的评级。 RC - 拒绝评级。禁止在澳大利亚销售或放映。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文化部(Ministry of Culture)于2005年6月22日出台了最新的电影分级体系。 分级标准为: T: 适合所有观众观看。T是"Todos"首字母,意思是“全部”。 7: 适合7岁以上(含7岁)人群观看。 12: 适合12岁以上(含12岁)人群观看。 14:适合14岁以上(含14岁)人群观看。 18:适合18岁以上(含18岁)人群观看。 X:色情影片。 阿根廷 电影放映咨询委员会(Comisión Asesora de Exhibición Cinematográfica) 下属的电影与影像艺术机构 (Instituto de Cine y Artes Audiovisuales, INCAA)使用下面的分级体系: ATP: 适合所有观众观看 13: 适合13岁以上(含13岁)人群观看 16: 适合16岁以上(含16岁)人群观看 18: 适合18岁以上(含18岁)人群观看 X: 有暴露色情镜头 加拿大 加拿大电影分级原则目前在魁北克省,电影及录像带的分级是根据“映片法案”(Motion Picture Act)及“映片法规”(Motion Picture Regulations)予以规范。 魁北克以外的加拿大地区 所划分的级别可分为三大类: 一、无条件容许何年龄人士观看: “普通”级(General)——适合所有年龄人士观看。 “家长指导”级(Parental Guidance)——容许所有年龄人士观看,但主题及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儿童,宜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二、有条件容许儿童青少年观看: “十四·陪看”级(14 Accompaniment)——任何十四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语言或性爱相关内容。 “十八·陪看”级(18 Accompaniment)——任何十八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强烈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暴力、频密的粗俗语言、性爱行为或可怖内容。 三、绝对不容许儿童及青少年观看: “限制”级(Restricted)——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但分级当局对这一类映片仍有正面看法,认为可能在艺术、历史、政治、教育或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成人”级(Alt)——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分级当局对此并无表达正面看法,但认为尚可为社会大众所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