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现代影视音乐的构成有哪些
现代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
当代影视音乐已经由“乐配影视”变为“影视配乐”,或者是二者呈现“并行关系”。
著名影视音乐作曲家赵季平也是一位将“乐配影视”提升到“影视配乐”的伟大作曲家。如最为代表性的《红高粱》在抬花轿时候的节奏和步法就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踩点的。
新的解读
当代我们对于影视的回忆不在仅仅是依靠影像,而更多的是声音。这就是音乐所独有的魅力。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时间的艺术,同时也是空间的艺术,是那种可以将我们带回那种回味淡淡忧伤的感情时代的东西。
所以音乐是伟大的,古人讲“唯音不可作伪”就是这个道理,孔老夫子也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影视音乐不等于依附于影视的音乐。它与影视共同构建完美的艺术作品。
❷ 1.什么是影视音乐 2.影视音乐的种类有哪些 3.影视音乐的功能有什么 以上问题均举例阐述.
影视音乐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 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 影视音乐的片段性,不连续性和非独立性特征就成为它区别于其他音乐的重要标志。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一部分是参与故事情节的有声源音乐,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参与故事情节的无声源音乐,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 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不是自成系统、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组成元素,为影片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因此, 影视音乐不能以自旁逻样的完整演绎, 复杂的配琴和强烈的音响去与画面争夺砚众, 而应不引人注目然而强有力的方式支持画面,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林格伦所说“ 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 好的电影音乐能使原本平实的电影回味深长,熠熠生辉。好的电影音乐更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能够完全融入电影情节中去。 电影, 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 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音乐的创作分类 可以分为原创音乐和非原创音乐,这是根据影片中音乐创作的方式来划分。由作曲家为影视作品中的某些片段专门创作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原创音乐,由影视创作者从既存的音乐素材中所编的音乐资料我们称之为非原创音乐。 影视音乐根据音乐介入影视作品的方式来说分为有源音乐和无源音乐,有源音乐是指画面内出现声源,无源音乐是指画面内没有声源出现。
❸ 什么是电影音乐
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视听统一的综合性 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但特别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
❹ 求论文: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4000字+(你们搜的也行)
一、电影音乐概述
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电影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的体现,都受影片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有时,音乐的听觉形象还要与语言、音响效果的听觉形象相结合。
电影音乐的性质与特点:电影音乐就是为电影进行配乐,在适当的场景和情节中加入适合的音乐,是整个电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烘托电影效果的重要工具。它不同于其他音乐是因为它是要体现影片的艺术构思和创作,从早期的纯交响配乐到随着时代发展而创新的电声音乐,电影音乐有机的结合了各种传统音乐要素以及新兴的各种流行音乐元素,逐渐步入了与电影配合相对完善的时期。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电影配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
现实性音乐包括在电影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或歌曲)。例如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音乐(或歌曲)、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节日歌舞、街头小唱、街头音乐以及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还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与对唱、独奏与合奏等等。功能性音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
在电影中,虽然从音乐出现的方式上分为两种类型。但在实际的运用上常常相互转化,有时从现实性的音乐转化为功能性的音乐,也有时从功能性的音乐转化为现实性的音乐。
二、功能性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1、描述时代背景交待的背景,引起一定时间、空间和影片中环境的联想。使影片更加立体。深入观众的心。例:
《角斗士》中传统的古典乐器,采用交响乐队编制,用管弦乐演奏主旋律。配合人声合唱,使音乐更接近古典派和浪漫派的曲式结构,来烘托古代的氛围。
《加勒比海盗一聚魂棺》中的“Dinner is Served”这首曲子是以剧情命名的配乐。随着剧情发展,画面拉到了一座住着食人部落的荒岛上。配合食人族举行仪式时所使用的各种乐器,配乐中使用了具有民族风格的曲调配合手击鼓和人声合唱来体现剧情中的原始气息。
《狮子王》的开场画面中空灵的竖笛声作为主旋律,高音的上行来表现朝阳的逐渐升起,运用管弦乐宽广的音域和丰厚的音响效果结合了人声来烘托草原的广大。出现了辽阔的非洲草原。配乐中运用了脚踏,拍手以及塞内加尔、叙利亚鼓等非传统的打击乐器组合,形成非洲音乐特有的节奏特点,并配合着原生态的人声合唱,以此来增强地域风格。
《职业特工队2》电影剧情中牵涉到西班牙,音乐中加入了西班牙风格的旋律,运用了踢踏的节奏和音响效果使电影中一段舞蹈场面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配器方面运用吉他以及人声的结合演绎出一段优美的旋律,体现出画面中的西班牙特色。
2、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表现人物形象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使之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
《加勒比海盗一聚魂棺》中的“Davy Jones”是以片中的反派琼斯命名的曲子。这一角色虽然外形恐怖并强势,但内心深处却隐藏了柔弱的感情,因为爱上一个女人而深受伤害。只能将自己的心脏挖出来放入聚魂棺中来避免痛苦,为了突显出人物内心的忧伤,整曲运用了小调的调性;而它在剧情中拥有一个八音盒项链,配乐便用八音盒这种轻柔的音色节奏,让旋律线条平稳来表现大卫琼斯的心理活动。除了柔弱的一面,作为片中的反派角色,大卫,琼斯也拥有凶悍的本性。为了体现这一特点,在配器上运用了管风琴并加入了管弦乐做伴奏,大量乐器的加入让音响效果更为宏大,同时也加快了节奏来表现出角色的强大。整曲中还有鼓声制造出心跳的声音来烘托他的特点。
《狮子王》“Under The Star”的中的一段配乐展现了角色内心变化。剧情进行到辛巴决定向刀疤挑战的一幕,这时候辛巴的心理变化非常明显,在失落踌躇之际受到了狒狒的激励,增强了自信并下定了决心。配乐为了体现这一变化,在辛巴失意不知所措的时候使用了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和管乐演奏,让旋律平稳。节奏缓慢,并运用了小调来烘托略带哀伤的情绪:之后由于辛巴的心理转变,音乐也随之高亢起来,节奏加快,提高旋律的音区,转入大调来表现辛巴决心已定的坚强意志。
3、推动剧情发展的与连接,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象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象出现,延展戏剧情绪。电影剧情有其本身的发展线索及动力来源,而音乐在电影中也起到了推动和帮助剧情的进展、延伸情绪等并连贯作用。
《加勒比海盗一聚魂棺》中的“Hello Beastie”以主角的一句台词命名。整段配乐一直延续到影片末尾。剧情进行到了最后一段。海怪重创了杰克船长的黑珍珠号。船上一行人只能靠一艘小木船逃跑,而女主角发现了海怪袭击黑珍珠号的目的是要杀船长,因此设法骗了船长并将他锁在桅杆上。由于女主角的背叛,剧情显得较为沉闷,这时音乐随之出现,使用了低沉的旋律,让大号等低音管乐吹奏小调旋律,节奏缓慢,来烘托每个角色内心活动,并为之后的剧情作铺垫,暗示了杰克船长的命运。在一行人乘坐小木船逃走后,船长挣脱了锁链,这时海怪再次从船长身后缓缓出现,音乐配合着靠近船的海怪在音量上渐强,音域也拉宽杰克知道自己无路可逃。只有拿刀冲向海怪,这时候配乐在节奏上略有加快,使用大量管弦乐的和声奏出旋律并加入了打击乐来衬托画面中使用的慢镜头:之后杰克和黑珍珠号被海怪一同吞噬,画面转到远景,配乐中的音量再次渐强并用转调来推动剧情进入高潮,烘托出宏大的场面和悲壮的气氛。
这段剧情结束后,场景发生转变,画面转向了东印度公司。因此音乐也转入平静的连音,并加入了一点为影片中另一个反派东印度公司而作的主题旋律来配合剧情。随着情节推动一行从船上逃跑的人来到女巫的地盘,音乐转到女巫的主旋律并一直保持缓慢,作为背景伴奏。之后女巫告诉众人杰克还活着,给一行人带来希望。音调随着角色的心情也逐渐提高,带出一种涌动感:女巫又告诉大家需要另一位船长一起去拯救杰克,随着这位关键人物的出场。音乐变得激昂起来,加入整个电影配乐中的主题旋律:一句结束音将画面推向完结,在音乐上突出了影片本身积极乐观的主题。
4、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象。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象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乐画平行和乐画对位。乐画平行,是音乐与画面表现着同样的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和倾向。常常用在抒情时以进一步渲染情绪,或是用在戏剧性的情节中以加强矛盾冲,乐画对位,是音乐与画面表现着不同的或相反的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和倾向。乐画对位,使音乐与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可以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更有力地揭示生活的本质,产生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象。音乐与画面相结合,较多的时候是画面起决定作用。
结语
电影音乐产生于电影,扎根于电影,依存于电影却又饱含独立的灵魂,甚至比电影的给人的限制更少,音乐在电影中得到灵感,并传达出音乐本身的精神,引起人们的共鸣。通过听觉感受使观众的心理感觉上形成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的立体感,因而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真实,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❺ 关于影视音乐
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电影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的体现,都受影片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有时,音乐的听觉形象还要与语言、音响效果的听觉形象相结合。 电影音乐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shenmeshi.cn收集) 电影音乐的性质与特点: 电影成为综合艺术之后,音乐虽然仍保持着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如擅长抒情、不擅长叙事、需要听觉来感受、需要时间的过程展现形像、通过演奏和演唱的再创作才能欣赏,但是,在表现的方式上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①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像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体现综合性的美学原则。除神话片、童话片、科学幻想片以及现代的实验性的电影以外,电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动作、语言、环境气氛等,大都是接近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因而,电影音乐也不象一般供音乐会上演出的纯器乐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剧音乐、舞剧音乐那么夸张和程式化。②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在无声电影时期,有时音乐是唯一的声音,从头至尾贯串全片。由于录音技术的进步,进入有声电影时期,除音乐之外,还可以录制语言和自然音响效果,解脱了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超负荷的现象。导演和作曲家从电影的真正需要出发,只有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才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这样,既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又提高了电影综合艺术的美学功能。这使音乐真正地发展成为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电影音乐形成分段陈述的结构,也有促进作用。 现实性与功能性 电影音乐,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 现实性音乐包括在电影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或歌曲)。例如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音乐(或歌曲)、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节日歌舞、街头小唱、街头音乐以及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还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与对唱、独奏与合奏等等。这类音乐(或歌曲)都是由剧作家、导演事先在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 在电影中,虽然从音乐出现的方式上分为两种类型,但在实际的运用上常常相互转化,有时从现实性的音乐转化为功能性的音乐,也有时从功能性的音乐转化为现实性的音乐。 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功能大体上包括:(1)抒情性。音乐是最长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在电影中能够充分发挥抒发感情的功能,从而深入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2)戏剧性。交响音乐的创作经验,有助于表现影片的戏剧性矛盾冲突,烘托戏剧高潮。(3)气氛性。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从头至尾不断,但是只起伴奏的作用。进入有声电影时期,影片中的听觉形象除音乐之外,增加了语言和音响效果,使音乐在电影综合艺术中得到了解放,开始能够更符合音乐艺术规律地、合理地使用音乐。电影音乐的曲式,也改变为分段陈述。音乐在电影中美学功能的发挥,必须与画面视觉形象相结合。由于影片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在音画结合上也各有特色,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音画统一,包括音画同步和音画平行。音乐形象和画面形象互为补充,相得益彰。(2)音画矛盾,包括音画对比。音乐形象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发挥作用,推动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展开。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样,变化无穷。其美学功能是:①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②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动人。③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④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⑤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⑥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的方式 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乐画平行和乐画对位。 乐画平行,是音乐与画面表现着同样的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和倾向。常常用在抒情时以进一步渲染情绪,或是用在戏剧性的情节中以加强矛盾冲的紧张度。 乐画对位,是音乐与画面表现着不同的或相反的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和倾向。乐画对位,使音乐与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可以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更有力地揭示生活的本质,产生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像。 音乐与画面相结合,较多的时侯是画面起决定作用。当音乐起决定作用时,导演在构思的开始就和作曲家合作,采用音乐先期录音然后根据音乐拍摄画面的方法。例如爱森斯坦是根据 С.С.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拍摄影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冰湖大战画面的。特别是音乐片(歌剧片、舞剧片、歌舞片、戏曲片),音乐起着更加主动的作用。音乐的材料、主题与曲式结构 电影艺术拥有文学、艺术和科技的丰富表现手段,能够表现天上地下、古往今来、童话神话、科学幻想等等各种题材。电影音乐材料使用的范围也是非常广阔的,可以用民间音乐、古典音乐或通俗音乐,也可以通过电子合成器和电子计算机的数码程序创造新的音乐音响,还可以完全由噪音构成具体音乐。所有已经在音乐艺术中使用了的材料,在电影音乐中都可以使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创造未用过的新音响。自然音响效果和具体音乐都是用噪音构成的,区别在于前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如枪炮声、风雨声、脚步声等等,逼真地再现真实生活的音响,增加真实感和立体感,后者则是经过作曲家,或作曲家与录音师合作,对自然音响效果进行艺术加工(包括音响的音区音色变化,节奏速度的变化以及多层次、多色彩、多节奏的组合等等),提高噪音的艺术表现力。具体音乐在电影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用音乐作效果的音响,特别是在惊险片和打斗片中。 音乐主题是音乐曲式的基础,是体现音乐形像的核心。音乐主题经过一定的音乐曲式的发展,完成音乐形像。音乐主题通常是用少数几个乐音构成的短小的动机或由稍多的乐音构成的旋律。L.van贝多芬和 F.李斯特都曾在作品中使用过贯串发展的动机。到了R.瓦格纳,更进一步在歌剧中使用了主导动机,一个人物、一件事物、一个意念都用一个音乐形像鲜明的主导动机,在歌剧中贯穿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这影响了电影音乐,有不少的作曲家在电影音乐创作中使用了主导动机,也获得了成功。在电影音乐中所使用的主导动机,大多数是由乐音构成的,在个别影片中,也使用了由噪音构成的主导动机。 电影音乐的演进过程是一连串不断创新的冒险历程。在电影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时期所展现出来的风格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徵,每一个时期也构成电影音乐本身的延续,体现了电影音乐自身不断变化、不断充实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