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迷字开头的电影名字
谜城 (2015)
全片播放
导演: 林岭东
编剧: 林岭东
主演: 古天乐 / 余文乐 / 佟丽娅 / 张孝全 / 谢天华 / 元秋 / 李璨琛 / 伍允龙 / 姜皓文 / 林子善 / 任达华 / 高捷 / 马浴柯 / 谭炳文更多...
类型: 动作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 闽南语
上映日期: 2015-07-30(中国大陆) / 2015-08-20(香港)
片长: 105分钟
又名: 迷城 / 暴走迷城 / Wild City
谜城的剧情简介 · · · · · ·
小酒吧老板天民(古天乐 饰)把醉酒女孩小云(佟丽娅 饰)送回家时云见到男友George(谢天华 饰)竟拼命挣扎,哀求天民带走她。无奈天民只得将其送往干妈家中休息。翌日,小云请求天民和其弟少聪(余文乐 饰)帮忙向George取回证件欲离开香港,两人答应帮忙,期间却遭黑帮(张孝全 饰)埋伏,三人只好一同逃命。
事发之后,天民酒吧被黑帮骚扰、少聪的士也被恶意破坏,两人无可奈何,更不知道自己已被卷入涉及巨额黑金的斗争之中,只能奋力一战……
❷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
首先就是时代不同了。香港电影的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不仅仅是周星驰代表的搞笑电影,成龙代表的动作电影,还有周润发代表的英雄电影。这些电影使得香港的电影引领着大陆的发展,大陆电影逐渐向香港电影靠拢,随着香港回归和大陆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香港电影开始走向了衰落,因为人们的审美趣味变了,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这个也不能说是香港的电影的没落,只是香港电影的换一个新的模式了,这个模式与大陆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港式电影特有的内容,不知道大陆的导演或者是制作人会不会借鉴香港的这种模式,要是可以的话,会不会是大陆引领着香港的发展呢?
❸ 现在的香港电影衰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香港电影的衰落其实不是本身的衰落,而是因为香港电影市场萎糜不振,以及大资本无法引入。在特效横行的大制作时代,没有强有力且充足的资本引入和维系,且薪资方面收入不平衡,导致大量人才外流,场景,布局等等以及海外市场均存在问题,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积累起来,导致了香港电影的衰落。但是从实质上甚至从大环境上来说,香港电影衰落是必然的,甚至不只是香港电影,而是各个方面。因为现在是大潮流,大数据,大资本的时代,香港单一的市场和和非主流文化特性背景,都注定了它在时代的潮流会渐渐隐退。曾经,亚洲四小龙被津津乐道,如今这种说法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香港电影想要有出路,必须要依附于大陆庞大的电影市场。大陆电影市场需求的扩张,和运行规模的扩大,再加上群体性的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如何迎合大陆观众,才是香港电影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❹ 香港电影火了一部又一部,有哪些非常值得推荐的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我们听得最多的除了香港电影有多经典就是,香港电影已经没落了。这样说吧香港电影辉煌的时候在整个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影响力,领先全世界。但是在新世纪开始,全球范围内都被好莱坞大片包围,香港电影也因为总总原因开始没落,但是有一些香港电影一直就是经典,或者说在特别的时刻,这些香港电影代表了香港电影曾经的影响力和未来。
1:《功夫》周星驰
1940年代的上海,自小受尽欺辱的街头混混阿星(周星驰)为了能出人头地,可谓窥见机会的缝隙就往里钻,今次他盯上行动日益猖獗的黑道势力“斧头帮”,想借之大名成就大业。
阿星假冒“斧头帮”成员试图在一个叫“猪笼城寨”的地方对居民敲诈,不想引来真的“斧头帮”与“猪笼城寨”居民的恩怨。“猪笼城寨”原是藏龙卧虎之处,居民中有许多身怀绝技者(元华、梁小龙等),他们隐藏于此本是为远离江湖恩怨,不想麻烦自动上身,躲都躲不及。而在观战正邪两派的斗争中,阿星逐渐领悟功夫的真谛。
赌神、赌侠、赌圣这是官方的赌神宇宙中的经典,还有相关衍生出的堵片,赌霸、千王之王、雀神系列都有不少佳作。
赌神代表了香港电影浓墨重彩的一个系列——赌片。相关的赌片不下于上千部,除去及格线一下的, 也有几百部影片,因为这一部电影而出现。
王晶自己在贺岁片《澳门风云》系列中,想要从新打造赌神宇宙。我们还记得在《澳门风云》中结尾当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作为赌神、赌侠、赌圣出现过的场景时,有很多人表示《澳门风云》片子质量一般, 但是彩蛋的质量也是让人唏嘘。
不知道在过两年的《澳门风云》系列中会不会赌圣的出场啊,真的期待周星驰,露个脸也行啊。
❺ 这些香港产的恐怖电影,你真有勇气看第二遍
这几年,大家似乎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提起恐怖片,不是欧美,就是日韩泰国。很少有人提及两岸三地的恐怖类电影。 虽然香港电影没落,但每年总会出一些精品的电影,这其中又以好的恐怖片居多。此次就来盘点香港那些或老牌经典、或一鸣惊人的惊悚恐怖类型电影。
1、《迷离夜》
《迷离夜》同属李碧华系列,且隐喻颇多,以《赃物》为例,关富强(任达华饰)活着的时候,住的就是“棺材房”——香港地皮紧张,生出的特殊房型。京沪有段时间,也有这种一居室隔成若干间再出租的。多好的隐喻啊。活着住棺材房,死了棺材都买不起一副,只有骨灰坛。
《赃物》穷困潦倒的中年人关富强(任达华饰)无工可开,渐入绝境,他怨天尤人,憎恨命运的不公。正所谓穷则思变,一生穷怕了的老关剑走偏锋,铤而走险盗取他人骨灰,企图勒索赎金求活。黑天黑地,人鬼难分;
《惊蛰》惊蛰祭白虎,朱婆婆(邵音音 饰)照例来到鹅颈桥下摆摊打小人。是夜,先后有阔太太(顾美华 饰)以及名为梁震婴(卢海鹏 饰)的客人上门。当朱婆婆准备收摊之时,一名面容阴森的少女坐在旁边,要求打小人报复三男一女。
2、《奇幻夜》
《枕妖》在一次蛮不讲理的吵架过后,男友阮浩康(林家栋 饰)下落不明。失落的邹静怡(陈法拉 饰)懊恼不已,遍寻不见男友踪影,导致夜晚失眠,白天精神恍惚。为求睡眠,她从杂货铺买来一个药枕,谁知在睡上好觉之余,诡异的梦境也悄然而至;
《迷藏》某座小学即将拆除,适逢好友Ceci即将生日,当年同在该校求学的肥强(陈耀荣 饰)等好友决定返回学校庆祝一番。可是他们没有听从校工陈伯(黎汉持 饰)的劝导在天黑前离开,甚至在漆黑的校舍里玩起了捉鬼游戏。不知不觉间,另外有“朋友”加入他们中间;
《黑伞》落魄港府,泥泞湿漉,七月十四,人鬼同途。惨白的巷尾,走来身形佝偻的林伯(泰迪罗宾 饰),一路行走,一路感慨,人心凋零的年代,惟愿众生多多行善。不信鬼神和因果,作践了生前身后业。他知难而上,尽力行善。直至遇到站街北姑(莫绮雯 饰),一切骤变。
或许很多人认为《枕妖》其实就是一部成年人的影片,《迷藏》就是老梗重谈,《黑伞》又由于删减了大家看的兴致缺缺。
但是并没有减免观众对李碧华系列小说的爱,电影可能没有拍出每个人心中的故事,但是不得不承认 ,书本可以给人畅想的空间 ,一千个人心理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幽灵人间》
15年前的一桩交通事故,令一个男人(黄秋生 饰)死于车底。他的头被卡在车身地下,身体却走了一段路后才倒下。这个恐怖的场面,被一个小女孩看到了,吓得目瞪口呆。
15年后,发型师Peter(陈奕迅 饰)和June(舒淇 饰)一夜情,却令Peter真的爱上了June。June是一个神秘的女孩,自称阴阳眼可以见到鬼。自从二人交往以来,怪事连连发生,Peter目睹了件件怪事,灵异的现象让他非常苦恼。最后他怀疑眼前的June,并发现她与身着道袍的人碰头。当June提醒他,有无头鬼要索他的命,Peter也只当她胡言乱语,一气之下与她分手。 然而June说得没错,一切的灵异诡秘,都来源于15年前的那场车祸。
这部电影一定要看未删减版本,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许鞍华和鬼片是多么吊诡的组合。 更推荐 《幽灵人间》第二部:《鬼味人间》。
4、《僵尸》
曾经凭借僵尸片红极一时的动作明星钱小豪(钱小豪 饰)事业和人生跌入谷底,他带着随身家当入住一栋破败老旧的公寓。经保安燕叔(卢海鹏 饰)指引,走进了传说的凶宅2442单元。小豪悬梁自尽,谁知命悬一线之际遭遇猛鬼缠身,多得隐世道长阿友(陈友 饰)出手方捡回一条命。
小豪对白发 男孩小白及经常在2442门口窥视并吃祭祀食物的女人杨凤(惠英红 饰)感到好奇,进而从燕叔口中得知了当年曾发生的一起血腥惨案。同大厦的冬叔(吴耀汉 饰)不慎跌死,冬叔的老婆梅姨(鲍起静 饰)求专修邪法的阿九(钟发 饰)帮其还魂,但酿成不可逆转的悲剧。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爱恋贪欲引出无限烦恼。僵尸猛鬼,趁夜横行……
5、《回魂夜》
6、《异度空间》
某银行话务员邓丽嫦(何超仪 饰)自幼生长在一个平民家庭,她始终有一个情结,那就是努力赚钱买一套可以看得见大海的房子。为了这个目标,阿嫦努力工作,下班后还干着两份兼职,甚至和同事利用职务之便聚敛外快。眼看就要存够豪华大厦维多利亚一号的首付,但是偏偏赶上楼市疯涨的时候,签合同当天房主反悔,宁可赔付违约金也不愿按原价出售。为了房子而不懈努力的阿嫦遭受巨大打击,在万圣节前夜,这个几近崩溃的女子带着一身杀意走进了维多利亚一号…
片头说这是一座疯狂的城市,想要生存,就得比它更疯狂。然后到了结尾我才豁然发现,人再怎么疯狂都抵不过城市的疯狂,一个人只会一时的疯狂,而这座城市,是一群人的疯狂,才是永恒的疯狂。
8、《双瞳》
就在此时,三宗受害者的身份并无关联的震惊了台湾社会的离奇命案发生,法医(杨贵媚)验尸发现他们都是因中一种神秘的黑霉菌产生幻觉而死,因为缺乏此方面的人才,当局从美国请来此种案例的侦办专家凯文莱特(David Morse)协助破案,黄火土重被任用。随着一桩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事实的被发现,一场围绕政治利益与民众利益的斗争也在黄火土和办案伙伴李丰博(戴立忍)及整个警察队伍之间展开。
因爱生忧,因爱生恨,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恨。
其实鬼不在你身边,它就在你心里,它只是一种幻象,根本没有伤害你的力量,它利用你自己的恐惧杀死你。就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你有爱,有勇敢,面对它,面对你自己内心的恐惧,你就可以胜利。
10、《三更》
《回家》讲于辉(黎明)鉴于以往经验,深信用中药泡澡能令自己死亡三年的妻子(原丽淇)复活,但因行为诡异致使警察邻居(曾志伟)警觉,引发悲剧。
《回家》很喜欢的一个故事:如果上天是故意要考验我们,看看我们夫妻是不是同心,这才让我得了和你一样的病,我答应你,三年后,我一定会醒过来,就像当初你做到的一样⋯⋯
❻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和电视剧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刻,无论是男神周润发、喜剧之王周星驰,还是女神张曼玉林青霞等等,在那段岁月,香港电影圈涌现出了大批人才与无数经典影片。
美国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著名的香港电影研究专著《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讨论的香港电影绝大部分属于八、九十年代,绝非偶然。只有这个阶段的香港电影才是真正有关港人的身份、情感、记忆、经验、想象的投射,才是其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的形式风格最波澜壮阔的一次爆发历程。让无数港片迷无止境缅怀的香港电影黄金岁月正是于此开端。
美国知名诗人兼影评人 Geoffrey O'Brien 在 1992 年 9
月份的一期《纽约书评》上撰文称,“香港正在创造这个星球上最喧嚣最缺乏反省意识的电影”。这个概括大抵准确,法国电影评论圈自 1960 年代以降最重要的影评人
Serge
Daney,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喜欢香港电影。癫狂,火爆,感性,纵情,这些都是这个阶段香港电影最显见的性格特质。如果要找一位此阶段最具影响力、最能代表香港大众商业电影创作实力的导演,非徐克莫属。
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几大浪潮,徐克都是推动浪潮的关键人物。他是最早在香港电影界实践电影特效的人物(《蝶变》)。19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两股重要浪潮,由《英雄本色》开启的英雄片浪潮、由《倩女幽魂》开创的人鬼片浪潮,徐克本人虽然不是这两部电影的导演,但项目的始作俑者都是他。
❼ 香港电影一直以为什么为主打产品
香港武侠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摘要】: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和影响巨大的类型片种,在中国电影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武侠片把香港电影推向国际化、品牌化和明星化的时代,形成了中国整体文化结构中一道独具魅力的景观。武侠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与其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密切相关,电影中“侠”的英雄好汉形象和英雄表现出来的精神深深吸引了观众,所以武侠电影主要是从心理上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
【关键词】:香港 武侠电影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在看武侠”,这一点也不夸张,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和影响巨大的类型片种,在中国电影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在1928年推出的《火烧红莲寺》造成轰动效应以后,武侠电影渐臻成为中国电影图式中一个独具文化内涵的传统电影类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成为香港影坛的中心,至70年代达到鼎盛,80年代和90年代的香港武侠片又与多种类型片结合,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武侠片把香港电影推向国际化、品牌化和明星化的时代,形成了中国整体文化结构中一道独具魅力的景观。香港武侠影片的产品至今早已超过千部,作为香港社会精神圈最好的展示,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武侠影片在视听的层面上支撑起了特定时期的香港文化。
武侠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紧张暴力的画面,帅气潇洒的演员,更重要的原因是武侠电影它所反映出来的精神,一种“侠”的形象,深深感动了观众。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出了他对“侠”的理解:“侠之小者,锄强扶弱,匡扶正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金庸的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其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等等,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即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
侠的形象在各部武侠电影中都被饱满的塑造了起来,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体现了中国传统精神,形成了一种“侠文化”。
于承惠(《少林寺》中王仁则的扮演者,现为山东体育学院教授)认为,武侠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学思想、佛教文化,其实很大的篇幅是谈人生观的问题。他认为武侠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人生观,是最接近现代人的一种追求,因为它的宗旨是不图报,不留名,等于是只做好事不为前程,其实这里面反映的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武侠电影正是将中国的文学、武术、伦理、哲学、美学融合在一起,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和艺术手段,对中国传统的道德哲学、伦理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审美心理等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演绎和阐释,从它刻意营造的影像奇观里传达出它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质。
香港武侠电影的叙事模式及主题表现形式,与中国文学有着历史的渊源。它们更多地是吸收侠义小说的表现技巧,重点突出“侠”,即“侠义”,可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内容:
1、劝善惩恶,武侠电影中很多都表达了对“恶”、对“贪”的惩戒,对“善”、对“爱”的扶助这个主题。因为武侠电影中,行侠好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劝善惩恶,经过“侠义”(即武术)的力量,表达创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无论是早期的武侠电影,如《儿女英雄》、《大侠复仇记》,或是五十年代的“黄飞鸿电影”,还是九十年代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等,都或多或少地宣扬了这一主题,以这样的形式可产生社会教育作用。
2、弘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香港武侠电影在注重“武术”或“中国功夫”的同时,对主人公的塑造也渗入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如《天地英雄》中在绝境中屡赴屡起的校尉李,还有从五十年代的“黄飞鸿电影”到六十年代的《独臂刀》、《龙门客栈》,直到九十年代徐克导演的影片,都有这一主题倾向。特别是由袁和平导演的《蛇形刁手》和《醉拳》(成龙主演),以喜剧的形式弘扬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3、于乱世之中塑造武侠英雄,弘扬不甘受辱的民族气节。这类主题形式是香港武侠电影中占比例最多的,采集的历史主要是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这两个历史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影片是七十年代的《精武门》(罗维导演、李小龙主演、嘉禾公司1972年出品)和九十年代徐克导演的五部“黄飞鸿电影”〔包括《黄飞鸿》(1991年)、《黄飞鸿ⅱ之男儿当自强》(1992年)、《黄飞鸿ⅲ之狮王争霸》(1993年)、《黄飞鸿ⅳ之王者之风》1994年)、《黄飞鸿V之龙城歼霸》(1995年)〕。前者力求展示“中国功夫”的伟大,塑造了具有崇高民族节气、要求平等、尊严不受歧视欺凌、嫉恶如仇的“中国人”的英雄形象。如片中的陈真。后者把黄飞鸿置身于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国内反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革命运动兴起之际,塑造了他作为功德完美的武侠英雄形象,面对列强的入侵及国内的现状,他充分利用武术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弘扬不甘受辱的民族气节。
一、黄飞鸿系列电影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最具独创性的类型电影,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纵观武侠电影的发展历史,其中“黄飞鸿”系列电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飞鸿”系列电影以一种异常绚丽的形式将中国的国技——武术呈现在电影银幕上,在美轮美奂、令人目不暇接的武打动作背后,永远有自强不息、愈挫愈勇、兼容并举的中国精神在巍然擎立。“黄飞鸿系列”电影的发展与演变也成了中国武侠电影艺术流变的缩影,从中我们也可以探究中国武侠电影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义侠黄飞鸿》中,黄飞鸿曾说“武林之道,以德为基,以恕为本,武功无德不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黄飞鸿系列展现的是一种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是建立在“武德”基础之上的,即以精神的力量战胜自身和对手的哲学概念。整个系列中存在大量黄飞鸿与人比试武艺的段落,在这些眩目的打斗中,黄飞鸿总是点到为止,出手之间看似刚猛无比实则留有仁慈之心。由此我们可以窥见香港的电影工作者实际上在运用这些灿烂的动作场面传达一个纯中国化的处世原则:只有心存仁爱才能无敌于天下。
五十年代以胡鹏为代表的“黄飞鸿电影”,又明显地渗透了“劝善惩恶”的传统文化精神,“黄飞鸿电影”在五十年代共拍摄了62部,六十年代又有13部。这些电影创造了一个武侠神话,把黄飞鸿刻画成一个真正的侠义形象,他严格遵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格信条,这其实与儒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九十年代黄飞鸿的形象,披一藏青长褂,典型的中国式正人君子文质彬彬形象,一反当时流行的嬉闹功夫片的形象,而是回归到五六十年代的黄飞鸿全盛时期的“高大全”标准。在外表他是克己复礼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但是在他的“行动的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到黄飞鸿贞固至刚的“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始终在电影中起了主线作用。
香港黄飞鸿系列影片当初在香港电影市场上之所以大受观众的欢迎,除了它摆脱了过去港派武侠片的舞台化的、意念化的武打设计,力求展现真实的武功外,重要的原因是黄飞鸿所扮演的基本上是一个正剧角色。他打抱不平、抑恶扬善,一贯奉行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精神。讲究礼(谦恭有礼)、义(行侠仗义)、忍(克己忍让)、恕(劝坏人改过从善)、和(力主和平解决问题)。尤其是特别强调武德,强调练武是为了健身,切忌恃技凌人,反对滥用暴力。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非不得已不出手伤人。对恶人也尽可能不予杀伤,而是力劝他改过从善。对于个人得失甚至受辱都可以不计较,可是为了除暴安良、抑恶扬善就必须挺身而出。应当说,黄飞鸿系列电影这种因循传统精神、维护现行文化秩序、讲究伦理道德的文化策略,特别符合当初香港社会祈求稳定、保持平安的民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二、成龙电影
成龙电影成功的奥妙,是他不断自觉地追求世界电影的娱乐大潮,不断学习先进的电影经验,也不断接受新的文化熏陶和新的价值观念的结果。成龙虽不断扬弃不适应当今世界潮流的旧有观念和习俗、旧有的制片方针和路线、旧有的制片方法和技术,但却从未放弃过中国人的仁爱观、慈悲心、苦斗精神。
在成龙电影中,成龙永远扮演着“一个好人”的形象,与犯罪作斗争、保护世界的安宁、反省人类的失误和过错,当然能使全人类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他的友善、和蔼、仁爱精神,他的顽皮、幽默、滑稽和永不言败的性格,他的反叛、挑战、痛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无不使人深受感动。在骨子里,成龙依旧是、并且永远是一位“龙的子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成龙电影正面人物(他谓之好人)的温厚情感色彩,是鲜明的东方特点。温厚英雄而非冷酷英雄,是东西方对英雄需要的细微差别。温情的投注,使成龙的英雄受难屈辱而更富于感染力量,英雄豪情也更带动人色彩。成龙电影的英雄是人情的英雄,亲近感大于威慑、威严感。他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的黄飞鸿形象也跟以往的不同,显得特别的亲切可爱,更容易得到观众心中的认可。英雄必经历艰苦地磨练,而且常常是孤独的,这对于一般大众而言,难以企及。成龙电影里英雄形象的出现,可敬可亲,没有阻隔地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缺,缩短了实现渴望成为英雄的梦想。不可否认,成龙在片中打斗的场面,也可以说满足了大众的暴力倾向,但情感的因素使之具有可接受的宽容度。而且他不畏强权、以弱斗强、以下犯上的行为,更是宣泄了在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大众背负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从而博得观众身心偷悦的好感。
三、武侠电影与亲情伦理、道德
武侠电影中的英雄不仅是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勇士,同样也是民族文化传统和家族亲情伦理的捍卫者。影片《方世玉》(1993)中,方世玉与恶势力的最终决斗,是在营救方世玉父亲的刑场上展开的。一个为民族、为国家英勇无畏的方世玉,同时又是一个为父亲、为家庭舍生忘死的方世玉。方世玉为营救落入虎口的父亲,凭借着一身高强的武功,勇劫法场。在经过殊死搏斗之后,血泪沾衣的方世玉怎么样也拉不起那刃即将要落在父亲头上的巨型铡刀!一个孝子舍生忘死的救父壮举,眼看要化作一场让人心肺俱碎的生命悲剧。然而就在这时候,一位老母亲为方世玉这种旷世的孝子之心所感动,毅然冲上法场,与方世玉一起奋力拉起悬在方父头上的屠刀,紧随其后的是两个年幼的小孩、是长者、是数不清的百姓……影片《方世玉》的这种伦理编码,其中心词就是一个“孝”字。它是推动影片叙事情节的发展,强化观众对影片主人公心理认同的主要动力。
在道德层面,侠淡泊名利,却勇于承担苦难责任。侠客可以不管政治权力的要求,可以不顾儒士文人的主张,但无论如何,却不能不顾及侠的基本道德要求——救苦救难的责任。而侠客所肩负的、其实也正是这种责任。就以《英雄》为例,无名要行刺秦王,其根本原因是他自己的国家被秦王给灭了,他要刺杀秦王以挽救国家命运。无名是侠客,不想升官发财,但是为国为民死而后已却是侠士的道德要求。挽救国家命运,挽救民族危亡就成了他的责任。于是,不惜牺牲三大刺客,以其武器为信物取信于秦王以寻找机会下手。原因就在于侠的基本责任在于挽救危亡。对侠的道德衡量最先要从能否挺身而出为国为民开始。而这一点,又是人们呼唤侠的根本原因。
四、武侠电影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
张华勋拍的《武林志》是一部具有鲜明爱国主义精神的影片,将传统中国武侠电影的江湖义气,引领到弘扬民族正气的大道之上,在心理上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认同。当时李先念主席看了之后也大受振奋,说:“弱的能打败强的,小的能打败大的,就看人有没有这个志气。”从而肯定了武侠电影对人民群众的教化影响作用。武侠电影反映的精神文化上升到了民族的高度。
《少林寺》中,小虎(觉远和尚)为的是报杀父之仇而进的寺庙学武,但是影片将他的仇人描绘成了一个邪魔,一个涂炭武林圣地,阴谋篡夺国家权力的贼子。因此,觉远匡扶正义的行为既是为父报仇,又是为民除害、为国灭贼。从家庭伦理的意义上讲,他是尽孝;从宗教伦理上讲,他是行善;从天下社稷的意义上讲,他是报国。
在整个70年代,香港“功夫片”异军突起,成为最受观众青睐的武侠电影样式。以《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为代表的中国“功夫片”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而成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象征,由这两部影片而一举成名的功夫巨星李小龙,也成为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化身。之后李小龙在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影片中,以反西方民族主义为主题,用自创的“截拳道”把中国的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推向了全世界。他塑造的英雄人物以超人的武功和坚毅的精神,或扬威海外,或复仇国内,促使华人心中百年积淀下来的压抑和隐痛得以痛快淋漓的宣泄,也使华人的屈辱得到心理情绪上象征性的消解,从而使影片具有了悲壮的美学风格。
这一时期由于创作者大都具有了自觉的文化追求和清醒的民族意识,武侠电影在继承传统的侠道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写和张扬,因此中国武侠电影便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赢得了世界的认同和关注。
武侠电影向人们所展示的侠客精神,也就是中国的传统精神文化文明,是人类永远的光荣和梦想,在英雄侠客身上,人们常常感受到的是自己旺盛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意志,侠客那来去无踪,自由任情,武功高超,除暴安良的行动,是人们面对现实社会种种情态时的一个心灵参照。人们在观看武侠电影的过程中,随着侠客一起进行一次人格上的超越和道德上的升华,并以此获得伦理意义上的巨大心理满足。
参考文献:
1 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
2 陈墨 ·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11
3 (美)波德威尔·香港电影的秘密【M】·何惠玲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1
4 陈墨·百年电影闪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程季华主编· 中国电影发展史【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3
6 李军辉,杨绪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的艺术流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6).
7 肖海明·黄飞鸿其人与黄飞鸿现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1(4).
8 黄喜林·奇观性与民族性的契合——谈香港武侠电影中的民族传统文化【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0第14卷第3期
9 焦素娥,雷利鸣·影像奇观中的民族精神——试论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视角及文化特色【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2.9第22卷第5期
10 孙瑾·从黄飞鸿系列电影看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内涵【J】·现代语文-影视与舞台艺术,2007.6
11 倪万·无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心理——对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心理认识【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第18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