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华尔街之狼》:小李子教你如何成为有钱人
我一向很喜欢小李子,他主演的电影总能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不管是泰坦尼克中浪漫的爱情,还是盗梦空间里变换莫测的街道,或者是荒野猎人中与熊的搏斗,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和其他作品一样,光是《华尔街之狼》的海报就让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看着海报里金票满天飞的样子,吸溜了一下口水。
瘫在沙发上就着辣条和奶茶看了起来。
《华尔街之狼》
22岁的乔丹刚结了婚,便开始了他的挣钱大业,那时的他还很是青涩,但好在结识了他的人生导师兼上司汉纳,这为他登上人生巅峰创造了第一阶石梯。
但碍于没有金融背景,他被分配到最底层的职务,也就是联系员,整天跑腿打电话。经过半年努力,他终于考取了股票经纪人执照。
但好景不长,乔丹以股票经纪人上班的第一天正是1987年10月16日,所谓的“黑色星期五”的股指暴跌事件。
由于此次股灾,乔丹就职的公司倒闭了,他也成为了一名无业游民。
但每天在家呆着怎么能满足他成为百万富翁的野心。在妻子的支持下,乔丹去应聘了一家经纪公司。
众多独立于主流股市之外的小公司没有受到股灾的影响,乔丹应聘的正是其中一家。虽然他们卖的都是价格不超过一美元垃圾股,但老板承诺可以让乔丹从中抽取50%的佣金。
这让乔丹着实大吃了一惊,相对于之前工作获利1%的佣金,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虽然利润极高,但还是要凭本事把这些股票卖出去,由于是垃圾股,选择客户就要找文化程度不高的平民来忽悠。
而在大公司混过半年时间的乔丹,把忽悠客户这门技术练得可谓是炉火纯青。
没过多久,乔丹就赚了上万美金,日子也过得好了起来。
一天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他结识了唐尼,唐尼通过对乔丹的了解,意识到了眼前这个人能为他带来巨大的财富,亲眼看见乔丹七万两千美元的工资单后,果断辞掉了之前的工作,跟着乔丹混了起来。
乔丹在唐尼连哄带骗的攻势下接触了可卡因,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成了他以后集中精力的灵丹妙药。
乔丹退出公司后和唐尼租下了一间不用的车库,并召集了一群有销售经验的狐朋狗友,虽然大多数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他们富有激情,对钱有着强烈的欲望。
正是这份激情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正式开创了自己的经纪公司。
欲望是会越来越大的,赚够了小钱的他们并没有得到满足,几人又开始打着有钱人的主意。但毕竟有钱人文化程度高,他们现在忽悠人的能力根本不够用。
因此乔丹决定对公司进行彻底改造,这一次,他决定重新设定公司的运营方向。迅速注册了名字与商标,并对公司形象做了彻底的包装。
紧接着他教每个人学会如何与富人客户交流,先通过让富人得到一些利益从而获取信任,等到这些富人完全相信他们之后就开始卖垃圾股。
不出乔丹所料,在短短几个月间,公司逐渐壮大了起来,但与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巨鳄相比,他们依然算不了什么。
在一次派对上,早已有了家室的乔丹被朋友介绍来的娜奥米深深吸引住了,两人不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一拍即合。
乔丹和娜奥米的事最终还是被妻子发现了,最终乔丹离了婚,正式将娜奥米带入了自己的家中。
爱情经历了一次大改变后,乔丹的事业也在发生着一步一步壮大着。
为了真正进入华尔街,乔丹计划帮助一家公司上市,从而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而巧的是,唐尼有个发小正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女鞋品牌公司的老板,这样一来乔丹的野心终于得到了实现。
终于到了女鞋公司上市的那天,乔丹和唐尼以公司老板的身份非法持有了这家公司85%的股份,所以他们都非常重视这一天。
乔丹亲自上台鼓舞员工们的士气,成就了一段经典的语录。
充满了狼性的老板手下必定有一群狼崽。
员工受到老板鼓舞后,近乎疯狂地打起电话向客户推销起女鞋公司的股票,股票的定价仅在三分钟内就涨了接近13美金。
公司知名度的提升引起了FBI探员康纳的注意,乔丹得知康纳在调查自己的婚礼录像,不听律师劝解私下与康纳见了面。
乔丹贿赂康纳未果,还差点被康纳将对话收集为证据。没有办法,他只好把赃款存到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瑞士银行。
银行的工作人员并不能承诺赃款绝对安全,但在口头交谈以及眼神交流后,乔丹得知可以把赃款存入有欧洲护照的亲人名下,而娜奥米的姑妈正式合适人选。
赃款无法进行电子交易,所以乔丹只能委托有欧洲护照的朋友运起赃款。好在行动十分顺利,两千万美元也仅在一个月内全部存入了瑞士的一家银行内。
唐尼和朋友交接赃款时不料将钱箱打开了,害朋友被路过的巡警抓了起来,自己却立刻开车跑走了。
意识到自己闯祸了的唐尼想要用违禁药物把这件事瞒过去,他找来了一瓶高纯度药物,借着赃款顺利到达瑞士的幌子和乔丹在当晚庆祝了一番。
但唐尼没有让乔丹精神放松下来,他借着药劲跟瑞士银行的人通了电话,而家里的电话一直被FBI监听着,当他知道自己又闯了祸的时候,已经晚了。
朋友因为不肯出卖乔丹而要坐三个月的牢,监视乔丹的眼线也越来越多。在众人都以为乔丹要金盆洗手的时候,他却在公司大会上说自己不走了。
只能怪乔丹自己要往火坑里跳,没过多久他就被捕了。
祸不单行,瑞士银行的负责人在美国境内被抓了,这件事和乔丹一点关系都没有,但那两千万是回不到他手里了。
银行负责人因为给黑帮洗钱被抓,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他供出了乔丹所有的事情。
这样一来乔丹的罪名被彻底查清,等待他的将是长达三年的牢狱之灾...
往日的一切都不在了,公司、朋友、家人都相继离开了乔丹。
但乔丹并未放弃生活。出狱后,他成为了一名销售培训师,世界各地的人都想要得到他的销售宝典。
乔丹疲惫地走下讲台,让学员向他推销一根笔,所有人都在介绍着这根笔的优点,乔丹也失望地换着问一个又一个的学员...
这时的学员们还不明白,笔的各种好处在买方看来毫无意义,只有需求才能带动交易。
在电影最后有个对比很有意思:成功揭露罪犯的FBI探员在地铁里无人问津,锒铛入狱的金融巨鳄出狱后却被当成英雄受膜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观众知道眼前的人能为自己带来财富,而地铁里的人才不在乎身边发生了什么,那些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我也想变有钱啊,谁不想变得富有呢?
或许是有的,就像影片中提到的那位只想要家具的亚美西人。
但起码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只知道,男主身上的发光点,在于他的决心。富有是结果,可为守护决心而努力却是过程。
愿大家都能像男主一样努力达成自己的愿望。
作者/奶泡
配图/来自网络
❷ 《华尔街之狼》:一部电影,一本书, 两个狂人
【九洲芳文】
前言
本文不是书评也不是影评。但是必须从一个电影和一本书讲起, 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华尔街之狼》, 说的却是不同的两个人。
先说说这部电影, 好莱坞2013年拍摄的《华尔街之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获得了五项奥斯卡提名却一无所获。这部电影集娱乐与教育于一身, 讲述了一个叫做乔丹.贝尔福德的金融奇才, 先混迹于正经的华尔街交易所,后来从垃圾股中找到了赚钱的方法,在纽约长岛起家,把一堆街边的混混儿培训成了满腹经纶,满嘴跑火车的新一代电话销售大师。他也通过贩卖垃圾股操纵股市赚得盆满钵满。直到最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用于洗钱的瑞士银行的账户暴露, 他才被反洗钱部门捉拿归案。
这部电影充斥着一夜暴富, 纸醉金迷, 对暴发户的令人发指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写, 当然还必须有正义的国税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小人物”, 他们不被金钱诱惑,不懈而执着地努力,最终将偷税漏税狡诈的投机倒把分子, 号称“华尔街之狼”的乔丹.贝尔福德绳之以法, 弘扬了资本主义的爱国主旋律。
这部电影还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青少年都不宜的电影。小李子和十几号大美女一言不合就清凉上阵,有时候还要嗑点药。一定不要和小朋友一起看!一定要批判地学习!一定要看原版!!!一定要看原版!!!一定要看原版!!!否则等于没看。这部电影的剧透就到这里。
再说说这本书。书名叫做《华尔街之狼:金融之王卡尔·伊坎传》( 马克·史蒂文斯著), 2017年出版中文译本。讲的是同样是金融奇才的卡尔.伊坎几十年间如何翻云覆雨通过恶意收购这种金融游戏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 成为了让上市公司管理者们闻风丧胆的真正的“华尔街之狼”的故事。 书挺厚, 如果懒得自己读,在喜马拉雅上有一个很好的免费朗读版本, 搜索“ 华尔街之狼 冉而然 ”就能很容易地搜到。
正文开始:
这句话出自号称“华尔街之狼”的卡尔.伊坎之口。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失败个体,我个人深表同意。 这两大原罪,我经常轮换发作。有时候甚至交叉同时发作。
这位说了,卡尔.伊坎是是何方神圣? “华尔街之狼”不是小李子扮演的那位乔丹.贝尔福德吗?
那就先说说被这部好莱坞2013年拍摄的电影《华尔街之狼》加冕了“华尔街之狼”称号的真实人物乔丹.贝尔福德吧。在电影里边,乔丹.贝尔福德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在现实中,这个人确实口才不错,据说在他的销售技能培训班上, 不要说学员,在他讲话的时候,会场里的桌子椅子如果没有固定在地板上, 就被他鼓动着站起来跟着走了。
他把大把的钞票撒向联邦的税务和调查探员,开着游艇在海面上狂飙最后怒海沉船,还有百人群P,开派对毁坏了拉斯维加斯酒店整个楼层的情节, 都真实地发生过。 这些情节根本不用戏剧化处理, 直接写下来就是好莱坞剧本。
而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演这个华尔街之狼,简直就是本色扮演,把原型也没准是他本人的贪婪狡诈,荒淫好色,超凡的聪明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本人也凭借此片又双叒叕一次获得了奥斯卡的提名。
看看这个传奇的“华尔街之狼”,大家一定以为他富可敌国吧?事实上在被SEC处罚以后,他靠到处做销售培训,讲授成功学和他自己的故事为生。他可以说是混得不错, 现在的身价大约有1亿美金。
1亿美金是个什么概念?一亿美金在哪里都是好大一笔钱。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失败个体,1亿美金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如果忽然有了1亿美金,我做梦都会笑醒。然而不要说在华尔街,就是在曼哈顿上,乔丹贝尔福德估计在他住的那条街上都不是最有钱的人。在天朝, 根本排不进富豪榜。
再来讲一下这位被夺走了“华尔街之狼”称号的真正的“华尔街之狼”:卡尔·伊坎。在人生巅峰的时候卡尔身家超过240亿美金, 在2021年身家缩水以后还剩大约180亿美金。这么说吧,如果他是一只“华尔街之狼”,乔丹.贝尔福德充其量就是一只大号的狼毫笔, 连小狼崽子都算不上。
我们姑且把这位卡尔·伊坎先生叫做“华尔街老狼”。把乔丹.贝尔福德抬举一下,叫做“华尔街狼崽儿”。这样比较好区分。
相比乔丹.贝尔福德,卡尔·伊坎可以说是上一辈的人,他比乔丹.贝尔福德大了将近30岁。两人都是纽约皇后区出生。卡尔1936年2月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犹太人天生的做生意的精明和那个时代的充满金元的纽约对他的诱惑,让他从小的时候就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
青年时代的卡尔·伊坎先是到了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哲学,然后又在母亲的建议下到纽约大学转读医学,到了医学院第一堂课听到老师讲到牙医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就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学校参了军。在军营里他迅速地成为了一名扑克牌高手,没几个月之后他又选择了退伍,在华尔街做了一名股票经纪人。
在华尔街卡尔·伊坎像一条鲸鱼找到了真正属于他的遨游的海洋。多年以后,他依然心潮澎湃的回忆他初到股票交易所的情况。他这样形容道:“就像点石成金的魔法师,奇迹在一夜之间发生,实力、野心和激情在一个个的天文数字中灿然交汇。”他飞快的就赚到了几千美元,那一笔钱在1961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他马上去买了一辆福特500敞篷汽车。但是不久以后, 他赚到的钱就像在赌场一样飞快地输光了。
年轻的伊坎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他开始以惊人的毅力从零开始学习会计、证券分析等基础课程。到1968年,伊坎用自己打拼股市的积蓄购买了一个在证券交易所中的席位,并成立了一家名为Icahn & Co.的小证券公司。在整个七十年代,伊坎默默无闻地积累他的学识和经验。
1980年,伊坎把办公室搬到了世界金融中心曼哈顿,他经过漫长的积累, 具备了一定资金同时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在蛰伏隐忍了多年以后, 这匹华尔街之狼看准机会出手了。
一家总部位于密歇根州的历史悠久的全球性汽车零配件制造供应商成了这匹狼的第一个猎物。经过认真的调查, 伊坎发现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使这家公司已经积重难返,陷于破产的边缘。但这家公司还蕴藏着很大的潜力。认为奇货可居的伊坎马上多方筹集了数千万美元,毅然收购了这家公司,在收购以后对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和整顿。事实证明伊坎的眼光是独特而精准的。在这一系列骚操作以后,又恰巧赶上里根的经济刺激政策,这家公司奇迹般的起死回生,在几年以后伊坎把它卖掉的时候,这家公司的市值已经增长了20倍!
初战告捷,伊坎一发而不可收。在1985年,伊坎相中了一家规模巨大的石油公司,通过他的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他觉得按照当时的石油价格,这个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伊坎不动声色地大规模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当大家都以为他要宣布入主这家公司的时候,他突然放弃了收购,抛出了所有的股票进行套现,狠狠地大赚了一笔。这一仗又是以伊坎大获全胜告终。
这时候的伊坎已经羽翼渐丰。他开始四面出击。在1985年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一战是环球航空公司的恶意收购案。这时候伊坎已经获得了企业掠夺者的恶名。顾名思义,伊坎的法宝就是恶意收购:他通常的做法是大量收购某一个公司的股票,然后入主其董事会,再将企业分拆, 将边缘资产出售,更换不称职的经理人,回购公司股票以减少流通股数量等等。很多时候他还会逼迫公司赎回自己手头的股票,大赚一笔以后抽身而走。
伊坎自己当然不认为他是一个掠夺者。他自诩为是罗宾汉一样的侠客, 他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拿着高薪的公司高级经理人, 他是他们的天敌。他认为这些人只关心自己的工资和奖金,从来不会真正关心企业的效益和股东的权益。伊坎发动的战争每次都是以获利为最终目标,但是真正为之颤抖的却是公司里那些衣冠楚楚的拿着高薪的管理阶层。《财富》杂志还是认可伊坎的自我评价, 把伊坎称为股东权益的保护者:“不管你信不信,现实中的伊坎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各种赚钱之道,可能为股东赚的钱比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机者都多。”
事实上也是这样, 尤其是对于伊坎投资公司的股东们。不管伊坎的猎物最终的下场是什么,那些当初投资在伊坎公司的每一个投资人的投资都得到了超高的回报,几十年以来的复合收益率远远超过了巴菲特。
这本2017年翻译成中文的这本《华尔街之狼:金融之王卡尔·伊坎传》( 马克·史蒂文斯)详细的介绍了卡尔伊坎,从出生到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的金融狙击战的战例, 堪称一本不可多得的华尔街金融教材。这本书详细记述了他2010年以前从最初的汽车零配件公司的收购战,到他成名的环球航空公司的收购战,以及收购石油公司等等的重要的一系列的战役。
伊坎纵横疆场数十年,他商战牵扯的公司包括:
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环球航空公司(TWA, Trans World Airlines)、德士古石油(Texaco)、飞利浦石油(Phillips Petroleum),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海湾与西方公司(Gulf & Western)、马歇尔·菲尔德公司(Marshall Field)、可滤康(水过滤器品牌,Culligan) 、新秀丽(箱包品牌,Samsonite)、American Can、美国钢铁马拉松公司(USX)、惊奇娱乐公司(Marvel Comics)、露华浓(Revlon)、英克隆(生物工程公司,Imclone)、辉门(汽车零部件生产商,Federal-Mogul)、费尔蒙酒店集团(Fairmont Hotels)、科麦奇集团(石油化工企业,Kerr-McGee)和时代华纳(Time Warner)。
在2010年以后,这份长长的名单里又加上了摩托罗拉(Motorola),奈飞(Netflix),得尔(DEll),Ebay, Paypal, 苹果公司和施乐公司。
在这本传记完成的时候这匹华尔街老狼已经70多岁了。然而, 他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样子。 在这本书完成以后, 老爷子又做了好几票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从2008年到2015年,总部位于芝加哥郊区的摩托罗拉, 从一个老牌通讯巨无霸,手机的绝对领先者到2011年被拆分,后来又被转卖给联想,又卖给谷歌,最后半死不活苟延残喘,连地和房子都卖得差不多了。这个曾经是美国科技的代表的巨人倒下了,在这个迅速衰亡的过程后面一直晃着这个华尔街之狼的身影。从被分拆到被出售, 都是这匹老狼的一手策划。
2014年eBay成了他的新“猎物”。伊坎大手笔购入了Ebay的股票,然后向董事会推荐了两个他自己的人,开始大肆干涉公司的管理,最后促成了eBay和PayPal的分拆。某种意义上说,当年Paypal 创始人 Elon Mask能有今天特斯拉和SpaceX今日的成功,当初这位华尔街之狼力推的eBay和PayPal的分拆也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因果关系。
2016年, 在与Ebay交战时,伊坎同时也向苹果宣战。在他的眼里苹果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所以他以手中的将近500万苹果股票为筹码,一再敦促管理层回购500亿美元的股份。他直接叫板苹果公司的管理层,认为他们的闲置现金高达1,500亿美金,完全就是浪费。虽然回购方案并没有被最终执行,但是就在他公开大规模入股苹果的消息当天,苹果公司的股票就暴力拉涨了将近20%。
日历翻到了2021年,如今,85岁高龄的伊坎依然宝刀未老, 依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猎物。在疫情肆虐,全世界都在抛售石油、原油期货跌至每桶-40美元的历史低点时,他再度成功抄底,以负价格订购了100万至200万桶原油。在这篇文章完成的2021年6月1日,原油价格已经一路攀升回到了近两年来的最高点。这头老狼又双叒叕狠狠地赚了一笔。
而卡尔最新的一个猎物, 据说是曾在《财富》500强榜单上雄踞了57年的老牌办公设备龙头施乐公司。
伊坎这份长长的猎物的名单上绝无无名之辈, 可以说个个都是美国行业里如雷贯耳的明星企业。但是它们一旦被伊坎盯上, 却少有人能够全身而退。
先大肆收购目标公司足够股份,然后利用高压手段向管理层“夺权”,从而实现最重要的目的——推高股价赚取巨额利润以后迅速撤出,这就是伊坎几十年来征战华尔街的“套路”。这一套他已经玩得太熟了。大小二十几个战役,伊坎取胜了绝大多数。伊坎最欣赏的是拿破仑, 他也像拿破仑攻城略地一样享受那种在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之后,让对手崩溃或者臣服的感觉。嗜血本来就是狼的本性, 在这一点上, “华尔街之狼”这个绰号再贴切不过了。
与拿破仑不同, 伊坎一生没有遭遇过滑铁卢。 对冲基金潘兴广场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比尔·阿克曼一战是为数不多的失败战例, 这只让他损失了区区900万美元而已。即便这样, 有很多人已经急不可耐地称呼比尔·阿克曼为新一代的“华尔街之狼了”。
事实上, 华尔街作为金元帝国的核心, 这个丛林里面称王称霸,面露凶光,吃人不吐骨头的怪兽比比皆是。像卡尔.伊坎,乔丹.贝尔福特, 甚至比尔·阿克曼这样的“华尔街之狼”不知道出现过多少, 以后也会层出不穷。
像卡尔.伊坎,乔丹.贝尔福特这些人,对金钱的追求已经不是简单的“上瘾”了。许多人在功成名就后明明有机会金盆洗手,坐享其成,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 金钱对这样的人,早已超越了购买力和权力的量化概念,它已经上升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可以花费毕生精力追求的目标。
正如卡尔所言:
【九洲芳文】投稿一区
❸ 如何评价电影《华尔街之狼》
通过新作《华尔街之狼》,马丁·斯科塞斯再次让自己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这部影片既不会让我们对华尔街的金融黑幕有更多了解,也无意对影片主人公做任何道德评判。重点在于,通过本片,我们既能真正进入贝尔福特的心理世界,也可以更好地看清支撑他走向成功的时代环境。
当贝尔福特在影片终场戏中指导大家该如何卖出一支笔时,台下观众的脸上显现出的依旧是对贝尔福特所代表的名利的饥渴;然而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真的愿意像贝尔福特的无数牺牲品一样为他所推销的价值观买单吗?斯科塞斯仍然箴默不语。一切要由我们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