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慰安妇」题材记录电影《二十二》这部影片怎么样
很感人的,这些老人受了太多苦了
《二十二》延续了《三十二》的纪录风格,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评价它为“一部很温暖的电影”。观众不必害怕影片会冲击视觉或刺痛神经,影片并不愿意把老人当成单纯的“历史证据”,它平静地纪录了这些饱受磨难的老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有痛苦,有快乐,有挣扎,更有和解。对她们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大家怎样认为呢?
『贰』 如何评价电影《二十二》
不仇于过往 不忘于历史
文/梦里诗书
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二十二》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电影的技艺,虽然从成片看导演本身的水平实难让人恭维,但能有人愿意去将这段关于中国慰安妇屈辱的历史,忠诚的记录下来,让观众在一群如今已是年过耄耋的老奶奶的身上回望被尘封的往事,不得不说那源于真实的力量给人了以触及心灵的感动。
何为二十二?其所指的并非是青春年少的峥嵘岁月,而是电影《二十二》在完成时仅存的慰安妇人数,相信这个数字也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少,导演郭柯所选取的视角其实非常巧妙,它并没有去过多的引领观众走进那段沉痛的历史,而是用这如今二十二个看似普通,却尤为特殊仅存的慰安妇老人,她们现在的境遇为展开,透过她们如今平静安详的晚年,在生活中回溯着那段沉痛的过往。
当往事重提,镜头前的老人要么无声,要么就会说道“不讲了”,这段惨痛的经历给她们留下的是一生都无法抹平的痛楚,电影在着点于这个核心话题的时候,并没有何般煽情,也没有过多的去纠结于过往,于此中你会慢慢的发现这并不是一部要去宣讲何般主旋律的作品,它所更为专注的是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生,一种在如此伤痛的经历过往后,仍旧有着“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看。”的新生。
作为导演,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后,郭柯并没有让一种源于生活的平静,真正在镜头下变的生动起来,很多时候,只是在为观众罗列着碎片化的种种,对慰安妇这个特定群体的一展仍旧停留于了表现,空镜头的运用用好了自然会是电影的加分项,但却并不应该成为电影唯一的技艺,这种松散的记录方式,其实自觉是与这个题材不想匹配的,不管是深刻也好,平静也罢,电影都欠缺一种力道可言。
虽然《二十二》并非一部完美的纪录片,但它所承载展现的一切却又是那么的厚重,还记得电影中那“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打仗,不然又会死很多人“直白的话语,不仇于过往,不忘于历史,便是一群历经国难身痛的老人在这部电影中给出的答案。
『叁』 慰安妇题材《二十二》票房过亿,为何这部电影能够大卖
它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影片,它与一般的战争片不同,它主要聚焦的是在战争当中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些受害者,那就是慰安妇。这里的慰安妇不只是包括中国的遭受破坏的女性,还有日本一些非常无辜的女性,都因为这一场战争而卷入了进来,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我看来这一部影片之所以会非常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了战争的残酷。在战争当中我没有人看到的,只有在这面上所牺牲的人数,因为他看上去更加的体面而又光鲜,但是对于那些在背后受到迫害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忽略,甚至是都不能够记起。而慰安妇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在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那一段时期,中国有20多万的,我不清白你信,被当做了慰安妇,而他们后来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的困苦,有的甚至终身不育,有的精神失常,而有的一直都是一辈子活在痛苦当中,被人指指点点,社会当中对于他们一直都有着一种歧视。
『肆』 如何评价《二十二》这部电影
看电影的时候,正好看到一条新闻,说一名男子在看《二十二》的时候笑出声,然后旁人与其发生争执,最后该男子被赶了出去……我不知道事情的真假和前因后果,但是还是觉得莫名其妙。
电影临近结束时,荧幕上出现了一堆名字(我没数,应该是22个),然后渐渐的大部分名字都被画上了框(代表已去世),剩下没画框的,我数了下,还剩9个。全中国就剩这九个了啊!但是转瞬这9个名字也渐渐消失在了背景里。这一幕让人很震撼。尤其是对我等普通人来说,实在不知道能做些什么,那心头憋闷又难以表达的情感,很难受。最后我再说一句,不要害怕面对阴暗的历史,若连了解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迟早有一天有更残酷的现实会击倒你。
『伍』 电影《二十二》,给你带来哪些感悟
看完《二十二》,觉得中国也能做出这么好的纪录片了。这里要批评一下导演,这镜头放置我个人觉得比较差。但是内容却很真实,没有任何煽情和做作。这才是重点。
《二十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回望的视角,不是悲愤和仇恨。而是克制着去看,是深情地凝望。
然而有些人正希望她们被遗忘,就是那些拒不道歉的日本右翼分子
可让人寒心的是,就连我们也差点忘掉她们。
赶在所有名字消失之前,你看见了吗?
『陆』 为什么电影《二十二》给人的感觉很“真实”
《二十二》是由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片,由郭柯执导,二十二位“慰安妇”参与拍摄,也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1] 。
该片以2014年中国内地幸存的22位“慰安妇”的遭遇作为大背景,以个别老人和长期关爱她们的个体人员的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现状。全片无解说、无历史画面,音乐仅片尾响起,旨在尽量客观记录[1] 。
该片于2017年8月14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柒』 慰安妇电影《二十二》上映,看完之后你是什么感受
漫长的国产电影保护月里,这是我看的唯一一部电影,很多人都不明白电影的名字什么意思,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清楚,因为好长时间没有留意国产电影,认识这部纪录片还是因为在微博看了一篇介绍文章了解到背后的故事,我觉得应该看一看。
说起来也挺幽默,虽说是国产电影保护月,但我没看见有对这部题材这么深沉的电影有什么保护,排片出奇的少和排片时间段的不合理,完全是一副敷衍的状态,不管怎样,最后我还是找到合适的时间去观看了这部作品。
可能是排片少或者别的原因,我看的这场是坐满人的,进来时我看见各位都有种凝重感,影片开始后现场就安静了下来,少有的我没遇到迟到的现象。也许是某种力量的召唤,大家都很认真的观看,直到结尾字幕出完才离开。但其实正如导演所说,他并不是想以这些受害者的悲惨作为出发点的,所以实际的观影感受我是没觉得有很大的沉重感,甚至某些片段还引得观众发笑,影片给我的感觉更多是拍摄这些婆婆们现在的生活,导演更加希望人们关注她们的生活状态,而不是一味的煽情。
影片以一场葬礼开始把人物娓娓道来,原来现在放映时不少婆婆早在一四年就已经去世,看着她们的音容笑貌,你很难把她们跟这场悲剧联系上,如果不是知道主题,她们在我眼里也只是很普通的老奶奶,并没有表现出比常人更多的悲伤。
影片结尾,是一副长长如碑文似的众筹名单,感谢这些有心人的众筹使这部纪录片得以完成之余,我不禁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题材的国产作品需要众筹,相关机构在大喊勿忘国耻,虽远必诛的漂亮口号时,是不是应该拿出实际的行动来使人们记住历史?在一部部自嗨式的电影狂欢过后,是不是该给这样有坚持的电影人一点支持?二十二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很快就变成十二、二、零。
『捌』 为什么很多人说一定要看《二十二》
刚开始看确实还好,纪录片嘛,就是拍她们现在的生活,但是紧跟着就绷不住了,里面有一个南朝鲜逃难过来毛奶奶(原名为朴顺车),她开始哽咽的时候楼主眼泪就止不住了,到她唱小时候的童谣时候,楼主差点情绪失控,眼泪根本止不住。有韩国的摄影师很关心她希望她能回去看看家长,毛奶奶说,不想回去了,太远啦。说自己姓毛是跟毛 姓,喜欢小孩子但是自己没办法生了,收养了一个女儿,挺孝顺的。说不下去了,一度想到她的哭声,受不了了。